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两个朋友     
我有两个文友——程和邓。程原来的家住在农村,由于生活贫困,程初中刚毕,便辍学在家,后流浪到城市,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与我了朋友。邓的经历与程如出一辙。程与邓都醉心于文学创作。过程的理想非常远大,中国的茅盾文学奖,世界的诺贝文学奖,是他刻意的追求。邓似乎从没有这样的抱负。最初认识程的时候,程已经完成了一部20万字的长小说。在一次全国文稿交易会上,程欲以20万元兜售小说,未果。程骂:世无伯乐。程一直没有正当职业,靠发表一些豆腐块文章或写些报告文学来赚取生活来源。更多的时候,靠朋友们资。程认为:写作是世界上最崇高的职业,出…  相似文献   

2.
畅销小说《廊桥遗梦》作者是住在爱荷华州的经济学教授——罗伯特·詹姆斯·沃勒。1990年的一个夏天,沃勒因工作经过麦迪逊县,归家途中,他驾驶汽车穿过人烟稀少的道路,两边是高高的玉米田,在走过几座很有特色的桥后,孤单开着车的沃勒突然有一种灵感,就在余下的路途中,他在心里打下了这篇小说的腹稿。回到家中,他一口气在两星期内写  相似文献   

3.
正我读汪曾祺散文,极喜欢他写父亲的那篇"多年父子成兄弟",父子对坐,可以浅酌,可以吸烟,看画写字,何其温馨隽永?汪曾祺先生是大家,小说、散文皆精——有一种大家气象,行云流水,挥洒自如,深蕴醍醐。我觉得汪老有名士气,文如其人,散文即冲淡。他也写旧体诗、画画。因为闲时爱涂鸦旧诗,所以也很注意汪老写的诗。汪老的诗有一种韵味,耐咀  相似文献   

4.
买书赠……     
保罗·奥斯特的小说<神谕之夜>中的作家,在一家中国人开的叫"纸品宫殿"的纸品店里发现了一种葡萄牙产的笔记本,有黑红棕蓝4种颜色,他买了蓝色笔记本.  相似文献   

5.
等车来接     
年轻时的他,和很多同龄人一样狂热地迷恋着电影明星,在心底他也开始萌发了做明星的梦想。为实现自己的梦想,他费尽周折进入艺校夜班学习。进入艺校后,还是没有导演看上他,他还只能"跑龙套"。在老版的《射雕英雄传》中,他在里面有一分钟的戏份儿,没有台词——他先后饰演一个无名兵卒和一个囚犯。尽管如此,他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他"龙套"一跑,就跑了近十年。最  相似文献   

6.
正老甘走了快一个半月了,他的影子总在头脑里闪现。前些天是中元节,晚间小区河边一簇簇火堆,是人们在祭奠故去的亲人。心想是不是也给老甘烧点纸呢。转念一想不对,中元节在佛教里叫盂兰盆节,盂兰盆梵语是"解倒悬"的意思,老甘是一个有了大觉悟的人,怎会有倒悬之苦,何须解倒悬?我以为如今的他,正嘎嘎笑着向他所向往的光亮走去!和老甘认识是上世纪70年代末。其间几个朋友正在张罗着创刊一本杂志,他们缺小说,正好我有一篇《小公园里》。编者到我住的西弓匠小院来取稿,他说创刊号上还有一篇小说《聚会》,作者叫甘铁生。就这样知道了他,机缘巧合地认识了。  相似文献   

7.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更是冷漠,看客现象是鲁迅最心痛的一个现象,在很多作品里——小说里、杂文中,他都描写过,而鲁迅这种人他思想永远是超前的,不但一般的群众不能理解他,  相似文献   

8.
陈丽丽是中国"丽人画派"的开拓者,国务院国宾礼特供艺术家,她以唐代仕女画为主攻题材。我出于对书画艺术的爱好,与丽丽成了十分要好的朋友,她大我几岁,我习惯称她大姐。说起来,我也是个文学爱好者,大学是学中文的,后来喜欢写些小说、散文和报告文学,23岁就加入了作家协会,后来,我上研究生开始学习经济学。自从与大姐相识后,我逐步成为书画艺术爱好者,混成了一  相似文献   

9.
紧追一只羊     
我有位朋友很有才华,在少年的时候就开始陆续发表文章,尤其是他写的散文,简直是字字珠玑,发表在全国很多期刊上,渐渐地他也有了名气。但是后来他遇见了一位文友就改变了自己的风格,那个文友的小说写得很棒,其中一本小说集子已经相当畅销,他见了后开始羡慕不已,一意孤行地也开始写起了小说。这期间别人劝他的时候,他怎么都听不进去,说一定要有所成绩,不然就绝不罢手。就这样过了几年,他写的小说发表的少得可怜,等他醒悟的时候,再次去写散文的时候,文笔已经枯竭,大不如以前。而和他同时期甚至还不如他的文友,都已经在文化圈里相当有名气了,不…  相似文献   

10.
正潜山是张恨水的家乡,他眷恋家山,写文章的笔名有"天柱山下人"、"天柱峰旧客"、"天柱山樵"、"我亦潜山人"等,可见一往情深。其实,他生于江西,在异乡生活工作的岁月要远多于在故里,按他自己生前的回忆:虚岁11岁以前随父亲在江西,他的小说《北雁南飞》有少年时代异乡生活的描述。11岁半才回潜山老家。13岁又赴江西,父亲逝世,随  相似文献   

11.
张永顺先生是以写报告文学著称的作家,没想到他的小说也写得这样好,《龙骨山传奇》(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就是这样一部可读性、激励性极强的作品,乡土气息浓厚,文字流畅,传奇色彩别具一格,读来起伏跌宕,妙趣横生。书中四个中篇、两个短篇都很精彩,人物形象饱满。如《考古三英烈》描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英烈故事,读来使人回肠荡气,感怀不已。众所周知,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举世闻名的博物馆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1937年卢沟桥“七七”事变后,在这里发掘古人类化石的三名无辜考古技工惨遭日本鬼子杀害。1988年值三名考古技工遇害五十周…  相似文献   

12.
张琦 《新青年》2013,(1):6-7
他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武术冠军,也是华谊公司有史以来最贵的影视新星。2012年10月份,他以一只"怪咖"的形象出现在了3D大片《太极》三部曲中,成为了当仁不让的男一号,舒淇、梁家辉等大牌明星统统成为了陪衬他的"绿叶"。观众们不免好奇:这个新人有何能耐,居然能在耗资2亿的大片中享受众星捧月般的待遇?但在看过他的表演之后,大家纷纷叹服了——没有哪位明星能达到他在《太极》中的动作高度。袁晓超  相似文献   

13.
正邓友梅一波三折的传奇人生与他精彩深刻的小说有什么关系?这位12岁的小八路、13岁的日本劳工、14岁的新四军文工团员、19岁的北京作家、26岁的右派、35岁的劳改人员、45岁就提前退休的失业者,在粉碎"四人帮"之后平反归队,怎的倏然成为"井喷式"高产作家、连获6届全国最佳小说奖  相似文献   

14.
正林斤澜先生久负盛名,以小说享誉。我和老先生不熟稔。和他的女儿林布谷女士,在一次小范围朋友的聚会上相识。她的性格很爽快,似乎与他父亲的性格不同。我让她提供父亲生前发表的最后一篇文章,帮我查到:2010年第一期《收获》杂志"集外遗文"栏目,曰《滴水不漏》。还附了林布谷的一首诗:《我想我爸》。细核对这是篇小说,后面附了一篇文章《忏悔》。  相似文献   

15.
茉莉 《新青年》2014,(5):20
"Benedict Timothy Carlton Cumberbatch"面对这一长串的英文字母,你很难想象,这竟然是一个人的名字。的确,在他成名以前,他一直被称为"一个顶着蠢货名字的二流演员",他那拗口而漫长的名字很难让人记住。而如今,他的名字却惊艳全球。他就是《神探夏洛克》中夏洛克·福尔摩斯的扮演者——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汉译)。  相似文献   

16.
鲁光画牛     
正鲁光兄年长我几岁,他以报告文学《中国姑娘》《中国男子汉》《踏上地球之巅》等驰名中国文坛。当年全国数十家主流媒体纷纷选载这些文章,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连播,日本等国翻译出版。这些文章风靡全国,反映了上世纪80年代全国"振兴中华"的豪情壮志;总发行量达几百万册,今天看起来可是个神话了。他功成名就又沉醉丹青,成了大画家李若禅、崔子范的入室弟子,范曾为他的画室题"五峰斋"。他对家乡浙江永康农耕生活十分熟悉和热爱。他属牛,无论他当年当体育记者、编辑或任社长、总编(中国体育报社和人民体育  相似文献   

17.
爱情的节奏     
影片《爱在午夜降临前》的结尾处,在酒店靠水池的露天咖啡边,一对刚在房间里大吵过、怒不能停的夫妇,终于在一种忽然而来的节奏里达成了和解。这是怎样一种奇妙的节奏呢?赛琳娜早就明白老公杰西的"七寸"在哪里——他需要她适时对他作"小女生崇拜状",问他一些既花痴又白痴的小问题,然后身为一个畅销书作家的他迅速入戏,进入到这一种气氛与节奏中来,尽情  相似文献   

18.
张大千的童年是在艰难困基的家境中度过的,没有太多的欢乐。他的学习绘画不是为了将来成为一个画家,而是为帮助母亲改善家庭生活。张大千从童年时代就记住了母亲对他说过的话:"小时候穿金戴银,大了不一定成得了人!"在四川省沱江的中下游,有一座县城叫内江。南城门外的山上有一座九层高的白塔——三元塔,如果登上塔顶,就会看到碧蓝碧蓝的沱江,把内江环绕其中。青山碧水,竹林帆影,像一幅飘逸的水墨画,难怪唐代大诗人李白曾赋诗赞美:"青山横北廊,白水绕东城"。沱江两岸有着大片大片的甘蔗林,因而内江有"甜城"的美誉。  相似文献   

19.
乔治·奥威尔的小说《在缅甸的日子》体现了他对大英帝国在东方殖民事业的质疑和抨击,但他的不健康心态却又使这部小说染上了浓厚的东方主义色彩,这使他对大英帝国的质疑显得并不彻底。本文借助后殖民理论对这一小说进行检视,并将之与吉卜林、福斯特、夏洛蒂.勃朗特等人的小说文本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0.
父亲当年被抄走的书籍,开始零零散散的发还了。但是,这些收回的书仍然不够原藏书量的三十分之一。顾城开始读所有能找来读到的书,诗歌、小说、哲学、科学、政治经济学……他看书很快,顾工很不相信。有一次,顾工看顾城的床头放着一本《悲惨世界》,便问睡眼朦胧的顾城:"你看完了这本书?""昨夜全看完了。"顾城睡意未足的回答。顾工实在不相信,他随手翻开一页,指着问儿子:"你既然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