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高考     
正6月6日,值中国传统节气芒种,天大雨。次日(6月7日),乃高考首日,风雨之后,天清气爽,气候舒适;又各界援手为考生提供多方服务,营造出温馨环境。感此,仿古诗聊诌数语,以誌。一芒种新雨后,天气宛似秋,清风沁心脾,玉露见枝头。①二长街陡若宽,闹市无粥粥,②关爱随处是,学子盼丰收。  相似文献   

2.
小暑与大暑     
正夏至后的节气是小暑、大暑,它们都属于农历六月的节气,按公历,小暑落在每年7月的7-8日左右,这时太阳到达黄经105°。今年小暑的交节时刻为7月7日5时51分。小暑,意思就是"小热",指天气开始炎热了,但还没有到最热的时候。二十四节气虽然是古人  相似文献   

3.
寒露与霜降     
正寒露是农历九月的节气,天文上规定,太阳到达黄经195°时为寒露,今年寒露的交节时刻是10月8日10时22分,农历日期是八月十九(因为今年多一个"闰六月",使农历日子向后推移了,所以寒露落到了八月)。《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是说到了这个节气,气温进一步降低,草木上的露水不仅发白,而且非常冷了。这时,中国各地都全面进入秋季:南方秋意渐浓,蝉噤荷  相似文献   

4.
惊蛰与春分     
正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它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今年惊蛰交节是3月5日17时33分,这时太阳到达黄经345°。惊蛰为"二月节",即二月的节气,但实际上它不一定都落在农历二月,比如今年的惊蛰落在二月,但去年、明年的惊蛰都在正月。《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冬天的时候,很多昆虫、小动物藏入土中、树洞里冬眠,古  相似文献   

5.
立秋与处暑     
正按传统历法,立秋是七月的节气,标志秋天的开始。如果按公历,立秋总是在8月7-9日之间,这时太阳到达黄经135°。今年立秋交节时刻是8月7日15时40分。先来看元稹的《咏廿四气诗·立秋七月节》:不期朱夏尽,凉吹暗迎秋。天汉成桥鹊,星娥会玉楼。寒声喧耳外,白露滴林头。一叶惊心绪,如何得不愁?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  相似文献   

6.
把祝福遥寄,在飘飘粽香里。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端阳佳节"。端"为开始,一个月中的第一个五日为端五。五月初五,二五相重,也称"重五",又因我国习惯把农历五月称作"午月",所以又把"端五"称为"端午"。从时令上看,这时已是仲夏,所以,又有  相似文献   

7.
清明与谷雨     
正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第5个节气,一般在公历4月的4-6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5°。今年的清明交节时刻是4月4日北京时间22时17分(农历三月初八)。"清明"这个名称体现的是天气物候,到了这一时节,中国大地无论南方北方,气温都普遍上升,南方雾气减少,北方风沙消失,空气清澈,景物明晰,所以称"清明"。民间谚语有"春分后,清明前,满山杏花开不完"、"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等,这  相似文献   

8.
大雪与冬至     
正"大雪"是十一月节气,通常落在公历每年的12月7-8日左右,这时太阳到达黄经255°。今年大雪交节时刻为12月7日北京时间6时32分。这时候,天气进一步变冷(俗称"小雪封地,大雪封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大雪"至此而雪盛也。"其实,比起小雪节气来,大雪节气不一定就下大雪,尤其是在我国北方,大雪后各地降水量都在进一步减少。  相似文献   

9.
白露与秋分     
正白露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表示孟秋的结束和仲秋的开始,这时太阳到达黄经165度。今年白露的交节时刻是9月7日18时38分。这节气前后,夏日残留的暑气逐渐消失,阴气则上升扩展,白天中午时,还感觉阳光较热,然而太阳一落山,气温就会很快下降,这种明显的昼夜温差,会使清晨空气中的水汽大量凝结成细小的水滴,密集地附着在花草树木的叶面茎杆上,颜色发白,因而古人称这个节气为"白露"。古人还  相似文献   

10.
端午诗话     
农历五月五日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端午节本名端五节。“端”,是开端、初始,古人称初一为端一,依序而称,初五则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月初五就叫端午。据闻一多先生考证,端午节原是南方少数民族祭祀“图腾”...  相似文献   

11.
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曾说过,他是1921年农历五月廿九日(公历6月29日)从长沙启程,于7月4日到达上海。董必武也回忆说:“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但俩人对开会的具体日期已记不清了。一份来自共产国际的档案则说得更明白:“代表大会预定6月20日召开,但各地代表直到7月23日才全部到达上海,于是代表大会开幕了。”7月23日代表到齐,是否就在当日开幕?“一大”召开的日期,一时竟成了一个难解之谜。部队党史研究专家,解放军后勤学院的邵维正教授从20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研究,终于在改革开放之初解开了此谜。1978年底,邵维正参加…  相似文献   

12.
小寒与大寒     
正小寒、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两个节气。小寒一般落在公历1月5-7日之间,今年小寒交节是1月5日17时49分,此时太阳位于黄经285°。根据中国多年的气象资料,小寒基本是一年中气温最低的日子,只有少数年份的大寒气温低于小寒,民间也常有"小寒胜大寒"的说法。从冬至开始起的计算寒天的"九九",反映了人们对冬春时节冷暖变化和物候农事的关心,华北一带有《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和六九,河边看杨柳。  相似文献   

13.
农历七月十五是我国民俗传统的"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盂兰盆会"。民间则称"七月半"、"亡灵节",亦称"鬼节"。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道教宇宙观认为天、地、水三界,为天官、地官、水官三界府署统辖。民间通称的"三界公",指的就是三界众神即天官、地官、水官。东汉末年,天师道综合了道家的宇宙观,首次上"三官手书",分别投于天、地、水中,表示向三官忏悔罪过,以祈求平安。历经两晋南北朝,三会日与三元思想结合了在一起。唐代时,官方把上元、中元、下元的三元日制度化,成为祈求大上玄元皇帝(太上老君、老子)的三元节日,届时皇帝还要率百官参加节日祭祀活动。"  相似文献   

14.
今年公历4月13、14、15日这三天,是老挝人民传统的新年佳节,也是家喻户晓的“泼水节”。由于老挝历上,泼水节是在五月,因此,老挝人民又把泼水节叫做“五月节”。老挝民间传统的节日几乎每个月都有,除泼水节外,都规定在老历相对固定的日子上。但是泼水节却以阳历三百六十五天一周年的形式,相对固定地规定在公历的4月13、14、15日里。这是什么原因呢?  相似文献   

15.
今年5月31日至6月4日,几乎成了俄罗斯外交的"欧洲周"。5月31至6月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对白俄罗斯进行正式访问,6月2日,普京对德国和法国进行"闪电式"工作访问,6月3—4日普京在圣彼得堡主持召开俄罗斯与欧盟峰会。这些访问和峰会极具象征意义,表明在普京"新实用主义"外交中,欧洲仍是俄罗斯外交的"传统根基"所在和重要方向之一。一普京再次当选总统后,"首次出访"目标国的选定极具象征意义,因而备受俄内外关注。5月9日,  相似文献   

16.
立冬与小雪     
正立冬节气,一般落在公历每年的11月7-8日,这时太阳到达黄经225°。今年立冬交节时刻为11月7日13时38分。"立"是建始的意思,"冬"甲骨文写作,本义是纺线的结束,后来表示"终止",因为一年的最后一个季节即一年的终止,故称此季节为"冬",篆文写作(下面的两个符号代表冰花)。"立冬"即冬季的开始,在二十四节气中,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合称"四立",分别表示四季之始,在古代都是重要的节日。  相似文献   

17.
每年的4月12日至4月17日,是我国傣族、德昂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泼水节.届时人们用纯净的清水互相泼洒,表达祝福之意,街头巷尾,到处一片纷彩晶莹,欢乐的气氛感染着每一个人,壮观的场面盛况空前.泼水节,一般为3至4天.第一天,傣语称之为"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称之为"恼日(空日)",人们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互相开始泼水了.  相似文献   

18.
1920年2月19日,是农历大年三十。爆竹声中辞旧岁。本是家家户户过新年的日子,获得保释出狱的陈独秀却在这一天抛妻别子,秘密地从北京抵达上海。谁知,一到上海,陈独秀就生病了,五六天起不了床。  相似文献   

19.
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中国政府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一国两制"的理论和政策首先在"香港特别行政区"付诸具体实施。这一切均表明: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来到了我们面前。香港回归是今年我国的两件大事之一,但是它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显然是超年度的,它的影响是世界性的,可以说是世纪末世界上的一件大事。正如外电评论所说的,今年6月30日午夜的钟声敲响以后,香港会发  相似文献   

20.
"1998年5月13日",是一个让世界华人感到恐怖的日子.就在这一天,印尼爆发了20世纪末以来最为野蛮的排华事件.这个充满血和火的"黑色五月",在印尼华人史上刻下了惨痛的一笔.然而,由于经济危机与政治暴乱的双重打击,印尼政府表现得软弱无力,印尼华人却无辜地成为代罪羔羊,充当了历次政治暴动的挡箭牌和袭击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