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校企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工程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最重要的培养模式。尽管在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上,各高校不断进行有益的探索,但在合作形式和制度上依然游走于企业的产业之外,不能形成无缝对接。实施校企合作的项目化培养模式,既能够保证学校的创新驱动,又可以实现企业的效益最大化,实现"学校主体"向"企业主体"转化,实现人才共育。  相似文献   

2.
《人事天地》2012,(2):60
本刊讯(通讯员廖承)2011年,梧州市多措并举力保就业平稳和谐发展,为梧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奏响了新的乐章。一是奏响"特色招聘会"首部曲。梧州市各城区根据各自辖区特色,先后组织了一系列针对不同人群的招聘会,如"民营企业专场招聘会"、"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园区企业用工招聘会"、"校企技能人才对接招聘会"、"企业用工现场招聘会"、"就业困难人员援助招聘会"等。  相似文献   

3.
1月14日,南宁市人才服务管理办公室举办南宁市毕业生就业服务校企对接活动,组织驻邕26所高校40余名就业办老师赴南宁一东盟经济开发区参观考察,与园区企业进行深度对接。  相似文献   

4.
政校合作办学模式研究——应用型地方高校的办学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齐哈尔职业学院通过政校合作机制,实现了办学模式的创新,构建了校企合一的办学体制.在"政校合作"的机制驱动下,应用型地方高校为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更好的人才支持.对当下地方性高等教育中,政府、学校企业之间关系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5.
资讯速览     
十堰:搭建“政校企人才共建平台” 年初以来,十堰市积极搭建“政校企人才共建平台”,探索建立政校企3方力量协调联动新模式。平台由市政府搭建,省属驻市高校(含市属院校)和市域内企业参与,在平台范围内实现人才资源和人才信息的互通共享。前不久,十堰市委人才办、市人社局,发起举办了2013年十堰市政校企三方人才对接活动暨“就业创业服务荆楚校园行”大型人才招聘会,共有305家企业和15000余名求职者参加,现场提供12900个岗位.3500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50家企业与高校达成了118个人才培训和人才引进配置项目协议。  相似文献   

6.
现有研究一般认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主要根源在于:缺乏法律与政策支撑、收益分配机制不健全、缺乏转化机构及转化模式.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依赖技术、资金、服务与产业的有效对接,从技术、资金、服务与产业供需视域看,科技成果供需结构性矛盾、中试孵化资金投入匮乏、中介服务发展滞后才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难的根本症结.因此,应推进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建设、健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风险投资机制与中介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7.
目前高校大学生综合能力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差距,培养方式相似化、产品标准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高校应从树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观入手,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变化设置专业、建立特色品牌专业,改革课程设置和设计,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校企"双主体"对接,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等,构建学校教育与学生就业市场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8.
"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不仅适用于工科和职业院校,而且对公安院校经侦专业的人才培养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在"政产学研用"机制下,公安院校的人才培养主要体现为政府机关、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用人单位五位一体,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在五位一体协同创新机制下,河南警察学院在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专业课程建设、校局合作方面均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实践,建设了经济犯罪侦查实验室,开展了校企合作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9.
国家实施"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将政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列为重点建设内容,从中央财政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着力突破"政校企"合作过程中的制约瓶颈。针对高职院校政校企合作培养人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着力探讨加强"政府主导、学校主体、企业主动"的多元参与的共生共融体制机制的途径,有效地推动高职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以适应社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  相似文献   

10.
工会组织作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各项工作必须始终围绕高校中心任务,服务高校发展大局。这是工会工作的宗旨,是工会发挥优势、多作贡献的重要前提。高校工会组织作为高校群团组织的基层力量,是保障和推进高校工会工作健康有序开展的基石。当前,我国各地高校的工会组织,普遍面临工会工作不适应教育改革需要、工会组织活动的方法和手段创新不够、工会在参与和引导高校民主监督方面缺乏有效措施等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亟待各高校工会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加以研究解决。具体来说,就是要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委对工会的组织领导机制,加强和改进高校行政与工会的紧密对接机制,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局与工会的良性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1.
校企合作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教学模式。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也是难点。究其原因,是校企之间缺少密切合作的良性运行机制。建立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关系,需要政府、学校、企业三方的共同努力,完善校企合作的动力机制、双赢机制、保障机制、调控机制等,是破解校企合作瓶颈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培养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的工匠精神,是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职责,是推动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的需要。当前,校企合作是培养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必经之路和有力保障,应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从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强化企业实习实训,培养实践能力、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提升实践育人职能、校企合作组织学科竞赛,提升职业技能水平、充分发挥“广西工匠”的示范引领作用等方面着力,培养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的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13.
作为技术创新组织模式中重要组成部分的校企合作模式在其发展过程中,使校企合作的优势互补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我国政府在校企合作实践中起到了引导和统筹的作用,政府引导的校企合作模式是具有我国特色的技术创新组织模式.由于我国校企合作起步较晚,目前存在一些发展障碍,可以通过健全法律保障体系、加强监督管理、建立长效的资金投入机制等举措提高政府引导的校企合作技术创新组织模式的绩效,以期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实现校企合作创新,提高我国高校和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高校毕业生作为知识型青年人才,是企业人才的生力军,是石油企业未来的希望。管理培养好高校毕业生,积极培养引导他们知识优势转化,是企业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在他们的跟踪培养上,要注重结合企业实际,不断优化培养模式,积极实施"三化"跟踪培养模式,切实改进高校毕业生的工作作风,同时建立完善有效机制,进一步激励他们扎根基层、岗位成才。  相似文献   

15.
高校科技企业正在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完善以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为代表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管理者激励约束机制是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内容,而选择机制是最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高校科技企业管理者选择机制包括进入机制和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16.
校企合作利益机制实质是校企合作过程中各利益相关主体基于自身利益诉求,相互博弈,寻求"共赢"的一个动态过程。促进校企合作利益机制健康运行的关键是校企利益共同点的生成与发展,而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实质是通过校企合作模式体现。文章通过对贵阳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实践模式及利益共生关系分析,探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校企合作利益机制的路径构建,为西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运行以及利益分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正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50年,是新中国最早设立的商科学校之一。近年来,学院按照"对接产业、融入行业、提升质量、打造特色"的办学思路,坚持为湖南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积极探索"就业导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狠抓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使学院得到了快速发展。2008年获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级;2010年被评为省文明高校;2011年被评为全国供销系统示  相似文献   

18.
论政府推动高职校企合作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企合作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是高职校企合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政府应通过营造有利于校企合作的社会氛围、保障校企合作经费、建立校企合作教育综合评价体制、完善企业办高职的激励政策、行业协会、推进"三区联动"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等措施来推进高职校企合作,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实践与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以及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探索高等学校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共建的模式,推进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社会团体的资源共享,形成协调合作的有效机制,提高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订单式"人才培养能有效解决石油石化企业人才需求难题,为市场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探索了一条新途径.但是,作为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在实际运用中出现了一些发展性问题,导致培养效果不明显.本文分析了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工作实际给出了一些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20.
地方高校转型与区域经济之间存在极为紧密的逻辑联系,两者的内在动力和发展诉求紧密相关,如果能够实现紧密互动和有机结合,那么所产生的整合效应将会非常明显,能够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和空间。要想发挥耦合机制的重要作用,首先需要以两者的转型互动发展为重点,通过多元化投入机制、发展机制和工作机制的互动来促进高校转型,保障政校企协同创新并实现互利共赢。从宏观角度将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相结合,深入剖析政校企协同背景之下区域经济耦合机制的影响,可为推动区域经济建设和学校、企业的共同发展提供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