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替代国制度是解决非市场经济国家产品价格可比性的一种方法 ,它源于GATT1994附件九第 6条第 1款第 2项的有关规定 ;深入分析替代国制度的运行机制后可知 ,替代国制度是一项很不合理的制度。尽管《入世议定书》第 15条已“确认”替代国制度 ,但我国政府和出口商应积极应对 ,争取早日或在个案中获得市场经济待遇。  相似文献   

2.
随着《入世议定书》中关于终止替代国做法的日落条款的到期,以美国为首的国家不因该条款发生任何改变,坚持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继续对中国适用替代国方法。而以欧盟为首的国家不再强调非市场经济属性,在对华反倾销模式中,新增"市场经济测试"程序,提出"市场扭曲"的概念,以及提高对中国产品的惩罚性关税,变相适用替代国方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将开始遵守<中国入世议定书>中的各项内容,而其中第15条中有关替代国制度的内容更是引起了国内理论界的激烈讨论.本文从替代国制度的国际立法来源及内容等方面入手,对替代国制度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同时认为替代国制度存在着严重的不合理性,并对我国如何应对<入世议定书>第15条提出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入世议定书第15条明确了中国作为非市场经济国家的最长年限为15年。目前,美国仍然制定国内法来确定市场经济国家的标准,导致中国企业在反倾销案中处于不利地位。应当在理解其签订的背景下正确对待,美国近期承认中国为市场经济国家的可能性较小,因而要据法力争以减弱因非市场经济地位引发的贸易摩擦和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企业名称转让涉及诸多法律问题。我国对企业名称转让的法律规范主要体现在民法通则第99条《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以下简称《企业名称──规定》)第23条、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贯彻(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企业名称通知》)第17条等法律法规中。在市场主体多元化、市场行为复杂化和市场范围开放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现行法律对企业名称转让的规定愈来愈暴露出过于原则化、缺乏可操作性等弊端,例如:企业名称各个构成要素是否都能转让,企业名称能否单独转让等问题,法律都没有作更具体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我国出口产品在国外市场被指控为倾销的情况不断发生,从1979年欧共体对中国出口糖精发起的首例调查,到1994年7月美国对我甘氨酸提出指控,15年间,国外对中国提起反倾销案共达172件,涉及产品140余种(其中不包括墨西哥对我国十大类四千种商品进行的大规模反倾销调查).可见,反倾销措施已成为我国产品进入世界市场的法律障碍.本文拟从美国替代国模式入手,提出对策,这不仅具有法律理论意义,也具有外贸实践意义.一、美国反倾销法中的替代国模式美国关税法第731条规定:美国商务部决定某种或某类外国商品,正以或可能以低于“公平价格”在美国销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则决定,因为这些商品的进口,生产同类产品的美国工业是否受到“重大损害”,或者是否受到“损害威胁”,或者对这些工业的建立是否受到“重大阻碍”.如果以上两部门作出的决定都是肯定的话,便可作出倾销裁决,被诉商品也即构成了法律意义上的倾销.  相似文献   

7.
行政机关在适用规则的过程中,时常遇到目标条款中涉及业已失效的法律规定的问题,而现行法律规范却并未对此种情况提供明确的指引。劳动教养制度废除以后,行政机关能否径行适用《卖淫嫖娼人员收容教育办法》第7条,取决于该失效制度本身在条文中所起的作用。经过条款性质厘定和立法目的分析两个步骤可知,"尚不够实行劳动教养"这一消极要件的缺失并不影响《收容教育办法》第7条的适用。将以上规则加以提炼可以得出对于要件缺失的规范能否径行适用的两层次推论步骤:若是积极要件,在该要件缺失的情况下,由于手段的无法达成以至于无法实现该条文所指示的法效果,因此当然排除该条文的适用;若是消极要件,鉴于消极要件"排除无法达成该条款目的情形"的创设意义,需要基于目的性考量来判断该条款能否得以继续适用,倘若二者目的并不一致,那么消极要件的废除仅仅表明该消极要件本身所指示的目的不复存在,并不影响其所在法条所欲达成目的之存在,因此,在该种情况下,该法条得以继续适用。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 我国<反垄断法>第1条规定:"为了预防和制止垄断行为,保护市场公平竞争,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维护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制定本法."显然,预防和防止垄断行为是反垄断法的基本目标,但<反垄断法>对某些垄断特别是行业垄断又予以一些特殊的规定,如(<反垄断法>第7条就明确规定:"国有经济占控制地位的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行业以及依法实行专营专卖的行业,国家对其经营者的合法经营活动予以保护,并对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及其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依法实施监管和调控",这就对某些垄断行业的存在赋予了合法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9.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担保制度在现代法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公司作为市场最重要的主体在担保制度发展中起着不言而喻的作用。公司是否具有对外担保的能力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热点《公司法》第16条的出台,承认了公司对外担保的能力,但是为了保护交易的稳定安全,我们应该如何定性违反法律越权担保的效力和第16条的规范属性以及应对债权人做何种要求?  相似文献   

10.
经济法的法律地位与性质是经济法学界长期争议的问题。法律地位关系着对法律独立性的承认,法律性质则表彰着法律的内在属性。一国经济法的法律地位和性质必须与该国市场经济发展阶段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从中国的市场经济现状和法律制度可以看出,经济法在中国市场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在性质上是干预经济之法与规范干预之法,承担着规范市场秩序与规范国家经济权力的双重任务。  相似文献   

11.
诉讼标的的识别标准问题由来已久,考察中外理论,源于德国却在中国有着全新理解的实体法律关系说、日本的领受权说及德国资深的司法要求说至今有着不可动摇之地位。分析新《民事诉讼法》第55条,公益权的社会权本质与实体法律关系说相合,机关或组织(主体)以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诉讼理由可以获得"法律地位"与诉讼标的领受权说相合,"有权提起诉讼"与司法要求说相合。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运用WTO透明度原则和法学基础理论对欧美现存替代国制度进行法律分析,认为现存替代国制度存在不合理因素,我国政府应当通过WTO争端解决机制,剔除此不合理因素。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加入WTO时,中国不得不做出自"入世"后被当作"非市场经济"国家15年的让步.截至目前,中国已经根据WTO进口成员的国内法证实并得到50几个国家承认我国是一个市场经济体,却没有得到主要贸易伙伴欧盟、美国、日本等的承认.努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宏伟目标,也是我国获得WTO成员国认可为市场经济国家的必由之路.然而,与我国"市场经济地位标准"密切相关的、西方国家关注的诸如公司治理结构、雇员与雇主谈判工资的自由程度、货币可自由兑换等方面的法律受到的行政干预相当严重.努力寻求减少政府不正当行政干预对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显得非常紧迫和必要.  相似文献   

14.
撤诉制度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事诉讼具有私法的性质 ,民事案件的当事人对民事纠纷本身有自主解决和对诉讼标的有自由处分的权利。1所以在民事诉讼过程中常常发生当事人撤回诉讼的情形 ,当事人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撤诉 ?当事人撤诉后法律后果如何 ?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规定都是不同的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 12 9条、第 131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 15 8条至 162条、第 190条对当事人撤诉制度进行了规定。笔者认为 ,我国撤诉制度学理研究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需要 ,法律规范不具体、可操作性弱 ,造成实务中易被法官或当事人误用或滥用…  相似文献   

15.
《刑法》第三百九十条第二款对于行贿罪量刑具有重大影响,是具有独立法律地位的特殊处罚规定。在重刑反腐思想之下,97《刑法》这一款被认为是妨碍惩治腐败的"缺陷"规定,《刑法修正案(九)》对于《刑法》第三百九十条第二款进行了从严修改,加大对于行贿人的处罚力度。虽然该款在适用中出现诸多问题,但是这一修改不但混淆了该款应有的法律地位,并且将量刑规范化问题上升为立法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行政诉讼的检察监督的重要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29条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1条之规定,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即在国家的法律实施过程中由人民检察院行使国家的法律监督权。法律监督并不是泛指对一切法律实施的情况所进行的监督,作为一种专门的监督,必须依照法律的授权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10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这是《宪法》关于人民检察院作为法律监督者地位之规定在行政诉讼中的具体化,确定了人民检察院开展行政诉讼监督的法律地位。就现行制度而言,检察监…  相似文献   

17.
WTO《反倾销协议》的初衷是为了维护国际贸易的公平和秩序。2002年,《欧共体反倾销条例》中关于"替代成本"的立法修订,其对"替代成本"的阐释,不仅仅针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同时也针对市场经济国家。欧盟对阿根廷、印度尼西亚、俄罗斯等市场经济国家的反倾销调查,都曾使用"替代成本"的做法。"替代成本"规则嫁接于构成价格之上,是"替代国"制度的翻版,明显违反了《反倾销协议》下欧盟应当承担的国际义务。  相似文献   

18.
微信平台中涉及到的著作权主体主要分为三类,即微信个人用户、微信公众用户与其他著作权人。"转载"或"转发"的行为主体主要分为两类,即微信个人用户与微信公众用户。根据著作权主体与转发或转载的行为主体的不同,微信平台中主要涉及六种著作权法律关系,即微信个人用户之间的著作权法律关系;微信个人用户与微信公众用户之间的著作权法律关系;微信公众用户之间的著作权法律关系;微信个人用户与非微信用户之间直接的著作权法律关系;微信公众用户与非微信用户之间的著作权法律关系;微信个人用户与非微信用户之间间接的著作权法律关系。实施"转载"或"转发"的行为主体不同,其转发或转载的行为的性质与目的亦不同,则其著作权保护的方式与方法也不相同。能否构成著作权法意义上的"合理使用",则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9.
《刑法修正案(九)》增补的刑法第37条之一第3款规定"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对其从事相关职业另有禁止或者限制性规定的,从其规定",理论界对"从其规定"的理解存在不同观点。从法律解释方法的综合运用和归谬论证的角度可以得出刑法规定的职业禁止措施与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业禁止措施并行适用是"从其规定"唯一解释的明确结论,这种并行适用是通行的法律允许状态,而非单个案件的必然结果,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可行性,且并不违反"一事不再罚"原则。  相似文献   

20.
国际条约与国内法冲突可能会有三种情形第一种是法律地位较高的国际条约与法律地位较低的国内法相冲突,我们适用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的原则予以解决;第二种是法律地位相同的国际条约与国内法相冲突,我们适用有条件的条约优先原则、解释一致原则、修改国内法和修改国际条约这4种方法予以解决;第三种是法律地位较低的国际条约与法律地位较高的国内法相冲突,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条约程序法>第7条的规定排除了这种冲突出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