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寒芳  陈键兴 《台声》2011,(8):14-15
7月12日,“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6000多名两岸青年齐声高唱起那首熟悉的歌曲,激昂澎湃的歌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万人大礼堂里久久回荡。  相似文献   

2.
我认识你,我不认识你,共同的学习生活让我们彼此熟悉。我熟悉你,我不熟悉你,共同的理想让我们走到一起。月有圆缺,人有聚散,·我们暂短的相聚,正是我们友谊的凝聚。不明白的,明白了;不熟悉的,熟悉了,·何必问你,姓什么赵、钱、孙、李,何必问你,来自南北东西。囚为我们心中都有一个“社会主义!我们亲如姐妹兄弟,何必感慨聚时的暂短。相次口一瞬,胜过虚伪的整个世纪;何必抱怨离时的匆忙?真诚一语,强于多少名言警句。也许岁月流逝会冲淡我们的记忆,可能地域相隔会拉开我们的距离,但,饭乙忆会永远是那么崭新,友谊会永远充满朝气,象阳光、空气和…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老百姓几乎都熟悉评剧《刘巧儿》和《花为媒》的著名唱段,人们也更熟悉和爱戴最早演唱这些唱段的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新风霞,人们印象中的她永远生气勃勃。但在4月12日江南的霏霏烟雨中,新凤霞却因突发脑溢血而飘然长逝。  相似文献   

4.
张军明 《人民公安》2007,(17):61-61
我永远离开了警察这个行业。可是,我无法控制自己,像搜毒犬对搜毒无比兴奋一样,我的感官也变得特别敏锐,警察生活的气味是那么熟悉、亲切、令人激动。  相似文献   

5.
敬爱的周总理和邓颖超大姐先后离开了我们,可是他们那熟悉的身影,慈祥的面孔,却经常出现在我的梦中。他们好像仍然在办公桌上批阅文件,在会客室接待国际朋友,仍然和我们一起谈工作,谈学习,仍然和我们一起在红岩山下散步,一起逗引叶挺将军的女儿叶杨眉和荣高棠同志的儿子小乐天……每当我从梦中醒来,心中就无限惆怅,不得不面对现实,周总理和邓大姐永远回不来了。但是,他们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也永远活在孩子们的心中。  相似文献   

6.
易靖茗 《台声》2011,(8):28-29
“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这首熟悉的歌曲久久回荡在人民大会堂。7月12日下午,“两岸同心,我们同行”两岸万名青年大交流主题联欢活动将万人大礼堂的激情点燃,来自两岸的青年学子济济一堂,情绪高涨,兴奋异常。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通讯科技的进步,水运电报在十多年前就已淡出历史舞台。作为国家一级报务员的我也随之"失业"了,但是,莫尔斯电码那熟悉的一点一划却永远刻在我的脑海中,一些不为外行人所知的惊险镜头好像就发生在昨天。  相似文献   

8.
老骥不伏枥 志在跃千里──记三门峡市政协常委、市农工党支部副主委王道贤提起王道贤,熟悉他的人都会说他是一个不知自己年龄、不知疲倦、忘我工作、永远也闲不住的人。1963年,王道贤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河南医学院医疗系,曾先后在巩义市人民医院、商丘市人民医院...  相似文献   

9.
“冰河在春天里解冻,万物在春天里复生,全世界被压迫的妇女,喊出了自由的吼声,从此我们永远要打碎毁人的牢笼!“半夜里,何处传来这异乎寻常又似乎熟悉的歌音,使我砰然心动。啊!这不是半世纪前振人心魄的《三八妇女节之歌》吗?这歌始流行于1938年,是冼星海于当年2月27日创作于延安的,到2000年2月27日.恰恰是61周年纪念日了啊!我第一次学唱《三八妇女节之歌》是在小学时代的1941年,  相似文献   

10.
在人们眼中,作为昔日皇宫的故宫,永远是金碧辉煌的,意大利的贝尔多鲁奇导演的《末代皇帝》,最后的镜头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一天,溥仪信步来到如今已成为旅游胜地的紫禁城,望着那些他熟悉的宫殿、回廊,感慨万千。也许,很多西方人就是在看了这部电影后走进紫禁城的。仅去年一年,故宫就接待了800万来自国内及世界各地的游人。  相似文献   

11.
李继伟 《今日广西》2008,(17):67-67
房价永远是昨天的最便宜,这是从一个趋势来说的。这无论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中国,还是在国外都是如此。 在海外。许多移民是城市买房的积极分子,只要生活安定,对该城市有一定的熟悉度;只要手头有一定购房的现金流,买房是华人第一头等大事。在澳洲也是。近十年来房价一直在不断攀升,近期随着银行利率的不断提高,到了今年一季度。房价涨幅才有所减缓。  相似文献   

12.
照片上的记忆□翟永太我打开久已没翻的相册,一张熟悉的面孔,又一次映入我的眼帘。照片上的他(右)和我肩并肩站在一起,西装革履,目不转睛,还是那样精神。可他永远离开了我,离开了他所眷念的一切。他的名字叫王力强,是运城市公安局原副政委。8年了,只不过是弹指...  相似文献   

13.
黄吉斌 《今日浙江》2015,(11):51-51
我是一名80后乡镇干部,从小在城里生长,以前对农村并不熟悉.3年前从法警岗位转到乡镇工作,逐渐熟悉了乡村环境和生活,体会到农民兄弟的朴实善良,深深地爱上了这里的一草一木.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残疾人》杂志的老读者、老作者和特约编辑,与杂志这个良师益友结缘,是20世纪90年代的一个春天,至今有近三十年了.那时候,我还是北京一个街道服装厂流水线上的工人.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经常接触的差不多都是健全人.  相似文献   

15.
刚刚在中山格兰仕工厂流水线上工作了3天,来自四川泸州的刘新就和两个老乡“转战”到惠州,辞职原因是加班时间长.东莞裕元鞋厂的张明不满公司未足额缴纳社保,和多名工人上街抗议.租住在广州市白云区同德围一家民房的王晓昆,最爱的娱乐活动是下班后搓几局每小时5块钱的桌球,然后回去睡觉.  相似文献   

16.
曹军 《中国残疾人》2017,(11):42-43
为什么要“以产托养”? 智力残疾人被广泛地视为是“残疾人中的残疾人”,由于其具有不可恢复正常智力的特殊问题,导致其根本不具备完全独立生存的能力,终其一生需要有人辅助、需要有人陪伴、需要有人干预、需要有人服务.那么,智力残疾人是不是一定永远是社会的负担?智力残疾人一定永远是向社会索取索要的悲情形象?智力残疾人群体一定永远不会有自食其力的生存能力?答案是否定的.智力残疾人完全可以实现自助自养.  相似文献   

17.
35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他却永远地走了,脸上还带着村民熟悉的笑容。 “最有干劲的书记”、“最信得过的书记”……乡亲们用最简单、最直接的语言表达着自己的不舍与思念。 今年7月13日,青田县舒桥乡原党委书记季欣林因患肺癌医治无效,离开了人世。  相似文献   

18.
在讨论诗人的职责这样一个重要问题的时候,我想起当代诗坛上大家熟悉的一位诗人早在四十一年前说过的两段话: “每个日子所带给我们的启示,所带给我们的感受、激动,都在迫使诗人丰富地产生属于这时代的诗篇。这伟大而独特的时代,正在期待着、剔选着属于它自己的伟大而独特的诗人”。“最伟大的诗人,永远是他所生活的时代的最忠实的代言人;最高的艺术品,永远是产生它的时代的情感、风尚、趣味等等之最忠实的记录。”(艾青:《诗与时代》) 这些话,今天看来仍然是完全正确的。就在说这些话的前一年(1938年)和后一年(1940年),这位诗人写了《向太阳》和《火把》那样强烈而深刻地表现人民情绪  相似文献   

19.
《黄埔》2018,(2)
正我们前进的脚步没有停,我们香港黄埔军校后人的脚步没有停。在林际平会长的带领下,我们一行人去追寻心中的丰碑——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我们无数次从银幕上,从照片上见到他挺拔的身影,也无数次聆听到他那熟悉的淮安口音,这永远不会磨灭的记忆,还有太多太多平凡而精彩的丰功伟业,留给了我们香港黄埔后人,留给了  相似文献   

20.
《前进》2021,(7)
正党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老同志熟悉党的历史、最了解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独特优势,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厚植爱党爱国情怀,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