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旅游形象设计关系到旅游地的发展,影响着旅游者的出行计划。山西省作为旅游资源大省,具有旅游形象背景上的鲜明优势。同时,由于观念及旅游开发定位方面的偏差,旅游形象的塑造目前还很不完善。充分挖掘和发挥历史文化资源的潜力,将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有机结合起来,是关系山西省旅游资源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2002年2月,两宁市委、市政府依托西宁独特的地理位置,“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特殊气候条件,凭借众多生态、人文等特色资源,汲取国外和国内全新的旅游品牌理念,准确定位,精心打造推出了“中国夏都”城市旅游形象品牌,并向国家工商部门进行了申报注册。  相似文献   

3.
周放良 《新湘评论》2010,(16):25-26
湘潭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故乡,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文化旅游资源特别是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但从整体上看,这种资源优势、品牌效应还没有得到充分有效释放。为此,湘潭围绕建设"红色圣地"这一目标,提出"加快发展以红色旅游为重点的文化旅游产业","打造全国红色旅游第一品牌"。  相似文献   

4.
任廷会 《当代贵州》2017,(45):54-55
依托资源禀赋 打造旅游品牌 当代贵州:平塘山奇水秀,民风淳朴,"富矿"云集,产品多元。平塘如何利用资源优势,打好旅游兴县这张牌? 臧侃:平塘旅游资源丰富,已相继获得首批中国十大科技旅游基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景区、国家地质公园、中国最美小城、美丽中国之旅十佳山水城市等旅游名片。  相似文献   

5.
龙胜"十二五"纲要要求:突出抓好大力实施"旅游兴县"发展战略,以桂林大旅游圈为依托,以旅游市场为导向,以旅游资源为基础,以景区(点)建设及旅游效益为中心,大力整合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构建多元生态旅游体系,着力打造旅游精品,创造旅游品牌。如今,龙胜旅游遇到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应当在整个桂林旅游发展中展现自己鲜明的特色和个性,既要实现中国旅游强县的目标,又要在桂林旅游北线中发挥龙头作用。  相似文献   

6.
江西旅游产业大省建设战略,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所引领的鄱湖旅游品牌新崛起获得的新启示与发展契机,亟待实现三重突围:一是资源认识的突围,正视全省旅游塌陷区鄱湖精品资源的存在与旅游品牌亮点的崛起;二是主题形象的突围,实现由红色摇篮,绿色家园到鄱湖山水,人杰地灵的转变;三是开发重点的突围,在驾驭鄱湖品牌和主题形象新平台的基础上,旅游开发重心由原来的边陲开发型向聚湖向心型转移。这三重突围,将全面打破原有江西旅游产业‘开’字空心离散型的传统发展格局,开创江西旅游大省建设的全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试论郴州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郴州的旅游业发展迅速,但是旅游形象定位不够充分,要想在旅游市场中独树一帜,赢得旅游者的特别眷顾与青睐,郴州必须充分整合、利用本地的历史文化,赋予本地旅游产品更多的文化价值。郴州的历史文化资源可以整合为具有地方特色的农耕文化、福地文化、简牍文化、红色文化、地方曲艺文化和体育文化,对郴州的历史文化进行解读,并将其转化为旅游经济资源,一要增加郴州历史文化旅游的丰度和深度,二要包装郴州历史文化旅游的精品,三要文化地宣传郴州的历史文化旅游。  相似文献   

8.
建立城市旅游形象系统的根本目的是展示城市独特的旅游魅力,其核心和前提是解决城市旅游形象定位问题,即城市将在旅游者心目中树立并传播怎样的一种形象,这种形象如何成为吸引潜在游客前来旅游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9.
成都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必须更加注重保护成都的生态本底,包括山、水、林、田等,在全域成都的重点区域大力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龙泉驿区龙泉山地处成都东部,是成都市生态保护和旅游发展规划中的"两带"之一。成都市以生态建设为本底,规划了四大总体功能区,即生态保护和旅游发展区、约束型发展区、优化型发展区和扩展型发展区,这四大总体功能区将形成支撑"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战略定位、可持续发展的总体功能格局,其中,生态保护和旅游发展区主要为龙门山、龙泉山"两带"。因此,加快龙泉山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实施龙泉山植被恢复与保护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构建城市旅游形象的思考——兼论打造成都城市旅游形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旅游形象建设,也是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城市旅游形象建设对外可增强城市的知名度,提高竞争力,对内可强化市民旅游形象意识,激活市民的主观能动性.城市旅游形象的定位原则应立足于对城市既有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结合时代特点,适应多层次游客的需求.当前,不少城市旅游形象的定位往往并非来自于科学的考察,而是来自于一方行政长官的一家之言,结果往往造成城市旅游形象定位的不断更迭,无法给受众一个相对核心,相对稳定的城市旅游形象.在做好城市旅游形象定位的同时,也要塑造良好的城市视觉形象.把城市旅游形象建设和城市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实现其文化增值效应.  相似文献   

11.
“晴山千峰翠,隆地万物华”这一县域品牌准确定位了晴隆的形象识别和外宣口号..地处九山八洼之中,晴隆不仅有着万仞千山的雄浑险峻,蕴藏着丰富矿产和资源,还造就了秀美迤逦的山水风光作为贵州省第六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分会场之一,晴隆即将举办“一节一赛一展”系列活动:晴隆·三宝彝族火把节暨第二届阿妹成托民族歌舞大赛。  相似文献   

12.
文化旅游是以人文资源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动,目的是使旅游者获得富有文化内涵和深度参与感的旅游体验。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旅游产品的竞争力最终体现为文化的竞争。只有用文化包装旅游,用旅游承载文化,才能使文化与旅游各展风采,相得益彰,焕发更加持久的生命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互促互进,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提出的政策依据国发〔2012〕2号文件《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贵州旅游发展的战略定位,即将贵州打造成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努力把贵州建设成为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休闲度假胜地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意见》明确了"梵天净土"这个品牌,也确立了梵净山景区的旅游定位。因此,如何建设梵天净土文化旅游创新区,是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必须思考的问题。进入旅游"质量时代",提升旅游产品文化含量已成为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4.
熊模松 《当代贵州》2007,(18):44-44
为强化地域品牌、挖掘和展示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8月27日,“2007贵州醇杯金州十八景”命名评选活动新闻发布会在贵阳举行.黔西南州正式推出“山水长卷·水墨金州”的地域形象定位。  相似文献   

15.
《实践》2015,(6)
<正>鄂尔多斯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佳民族风情旅游城市、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城市,也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特色鲜明的新兴旅游目的地。鄂尔多斯旅游资源丰富,具有鲜明的地区民族特色。"天朗气清,自在养生"是鄂尔多斯旅游的总体形象,现已形成"天骄圣地、大漠风光、民族风情和休闲避暑旅游文化名城"四大类旅游产品。鄂尔多斯市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基础设施,将旅游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以转型升级为主线,强化政府推动,突出融合互动,优化发展环境,打造鄂尔多斯旅游品牌,建设我国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16.
为民 《支部生活》2005,(5):43-43
我国对旅游意外保险金额有具体规定。《旅行社办理旅游意外保险暂行规定》第七条规定:“旅行社为旅游者办理的旅游意外保险金额不得低于以下基本标准:1.入境旅游:每位旅游者30万元人民币;2.出境旅游:每位旅游者30万元人民币;3.国内旅游:每位旅游者10万元人民币;4.一日游(含入境旅游、出境旅游):每位旅游者3万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7.
四川是全国红色旅游的重点地区之一。大多数红色旅游资源与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相伴相生、独具特色。红色文化、历史文化、生态文化和民族风情四位一体,构成了四川独有的红色旅游模式。红色旅游既是一个政治工程、文化工程,又是一个经济工程。四川是在全国开展红色旅游最早的地区之一,形成了"长征丰碑"、"将帅故里"、"川陕苏区"三大红色旅游品牌。目前,红色旅游已成为四川旅游新的亮点和经济增长点。本刊从本期开始分三次介绍我省红色旅游的资源、特色、发展现状及趋势,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进入二十一世纪,全世界各个阶层有了更强的品牌意识。对于旅游业来说,做好一个品牌,就等于开掘了一方资源。由于品牌意识已逐渐融入了普通老百姓的思想,旅游业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就必须全力打造自己的品牌。如今全国及西宁周边城市都在纷纷打造自己的旅游形象品牌,如:云南打造“香  相似文献   

19.
长白山旅游景区作为我国5A级景区,是吉林省重要的旅游景观.长白山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与人文资源、优美的自然风光与生态环境资源等综合资源优势,但旅游资源综合开发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加快吉林省长白山地区旅游发展,需用全域旅游的理念做大长白山旅游,用全天候、全产业链旅游不断提升长白山旅游业态的丰厚度,加强各类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综合效益,不断加强长白山形象推介,提升长白山旅游美誉度.  相似文献   

20.
《实践》2015,(10)
<正>自治区旅游局紧紧围绕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建设和国家旅游局"515战略"工作部署,全力实施自治区旅游业发展"10+3"工程,突出抓好旅游品牌建设、厕所革命、乡村旅游、文明旅游等重点工作,全区旅游业总体态势保持平稳增长,国内旅游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入境旅游逆势微增长。仅2015年上半年,全区接待国内旅游者2760万人次,同比增长12.20%;实现国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