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革命书刊的伪装封面版本问题,我国著名学者、藏书家唐弢(晦庵)在《书刊的伪装》一文中曾经讲过一段精辟的话:“当国民党反动派残酷压迫,对革命书刊实行封锁、扣留、禁毁的时候,党和进步文化界为了满足人民的需要,采取了一种权宜而又机智的对策:把书刊伪装起来。这种书刊封面名称和内容毫不相干,进步的政治内容,往往用了个一般的甚至是十分庸俗的名称。作为反动统治下斗争的一个特色,尖锐的形势促使革命刊物和政治小册子蒙上一层足以瞒过敌人的保护色,就像战士在前沿阵地用草叶和树枝来伪装自己一样。”  相似文献   

2.
全国解放前,解放区根据地的出版部门和国民党统治区、沦陷区的中共地下党组织,为了在人民群众中广泛传播毛泽东著作和党的方针政策,蒙蔽特务汉奸的视线,将一些革命书刊,经过精心设计,伪装成各种古旧书刊,并主要通过地下党组织千方百计运到国民党统治区和沦陷区,秘密散发。  相似文献   

3.
红土见证     
《福建党史月刊》2011,(11):8-15
马克思主义在福建的传播 随着五四运动的深入发展,福建省内也逐渐出现了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学说的进步报刊。如"新闽学书局"公开出售《共产党宣言》、《新青年》等革命书刊,并先后创办《闽星》半周刊、《闽星》日刊、《自治》半月刊。这是福建最早对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介绍。  相似文献   

4.
革命报刊在革命年代,犹如投枪、匕首,是刺向敌人心脏的武器;又如号角、喇叭,唤起人们的激昂斗志.革命书刊对闽西的革命斗争起过重要作用."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闽西之所以成为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20年"红旗不倒",其主要的一条经验是把马列主义同当地实践结合起来并运用马列主义武装了人民群众.因此,宣传马列主义的革命书报在闽西的革命斗争中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图书工作者,必须了解过去的历史,方能指导今天的现实.  相似文献   

5.
1986年,苏联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编辑出版了《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文献资料汇编)》一书(全书313页)。书中收录1920~1943年间共产国际关于中国革命问题的历史文件共80篇。这些文件,多数选自苏联1934年出版的《共产国际在民族殖民地革命中的战略与策略(以中国为例)》文件集,部分是苏联20~30年代的书刊和《真理报》上以及苏联6D~80年代的书刊上发表的文件(以上这些文件,在我国基本上都有中文译文),此外有20多篇是新发表的档案文件。这部分文件多为共产国际致中共中央的函电,虽在论述问题时有些说法不尽恰当,但对于研究中共党史、中国近代革命史和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史有重要参考价值。现将这部分文件按时间先后顺序译载于后,以供史学工作者研究和参考(文件中的注译为原编者所加)。  相似文献   

6.
1945年九·三胜利后,有许多东北青年学生是看了《新民主主义论》、《新人生观》、《大众哲学》等书后,才投身革命的。当时,东北解放区的书店和书刊是一种什么情景呢?本文概介了其貌。  相似文献   

7.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为马克思主义在左右江地区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而革命根据地的丧失及广西党组织被破坏又使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受到严重影响。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在广西传播的途径主要包括张贴标语布告、举办党员干部训练班、出版发行进步书刊、广西师专、山歌传唱、共产党领导人的演讲等。传播的内容主要是宣传共产党的性质与共产主义思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中国社会性质问题、党的民族理论等。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广西革命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推动了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建设,还促进了不同民族间的平等和团结。  相似文献   

8.
我今年89岁,72年前,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解放战争时期,少年的我就在学校地下党组织的教育引导下,冒着危险偷偷阅读进步书刊,通过革命思想的熏陶,逐渐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相似文献   

9.
翟佳琪 《党建》2021,(2):66-67
哈尔滨南岗区的一曼街,原名山街。1946年哈尔滨解放后改为现名,是为纪念为东北抗战事业献出宝贵生命的赵一曼烈士。赵一曼,本名李坤泰,1905年出生在四川宜宾一个封建地主家庭。五四运动后,她在姐夫郑佑之的影响下,接触到《向导》《新青年》等进步书刊,逐步接受革命新思想的洗礼。不久,她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家乡宣传革命思想,建立团的组织和妇女群众团体。  相似文献   

10.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四川党组织领导了许多次革命兵变,一些书刊作了记载,但其中有的史实不确切。本文运用历史文献和事件发生地考察资料进行了辨证,辨证有利于帮助读者正确理解这段历史  相似文献   

11.
毛泽民,毛泽东的弟弟,1896年出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1921年随毛泽东投身革命,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2年底,毛泽民赴江西安源从事工人运动.他深入矿井,向工人宣讲革命道理,创办夜校,带领工人同资本家作斗争,同时发挥理财专长,组织成立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并担任总经理,发行合作社股票,创新采购方式,受到工人的一致拥护.在毛泽民的苦心经营下,消费合作社成为中国共产党从事秘密活动、筹措经费、发行革命书刊、发展党的组织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12.
王首道     
王首道,原名王芳林,化名王一分,1906年5月出生在今浏阳县上洪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聪明好学,得到亲友资助才勉强上了高小。1921年,他在张坊读高小时,陈昌、夏明翰等来浏阳各校宣传新思想、传播马克思主义,使他第一次接触到革命理论。1922年王首道考入长沙“修业农业专科中学”,在这里,他读到了《新青年》、《湘江评论》等进步书刊和介绍苏俄革命的小册子,积极参加了省会的革命活动。在斗争中,他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  相似文献   

13.
正闽东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福建创建的主要革命根据地之一。但长期以来对闽东革命根据地的研究相对滞后,在许多重大史实上还存在较大争议。如关于闽东苏区红色政权的建立时间,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党史学界在出版的书刊资料中都表述为:"1934年2月在福安柏柱洋召开全闽东工农兵第一次代表大会,正式成立闽东苏维埃政府。"笔者认为这是不准确的。今特撰文就闽东苏维埃政府若干史实做一分析,敬请  相似文献   

14.
充满革命激情的青年麦文澜,1909年12月10日出生,1922年进入上海广东同乡会捐资创办的上海广肇义校读书。一个名叫冯恩伦的同学,年龄和麦文澜相仿,经常和他在一起温习功课。麦文澜经常在冯恩伦的书包里发现一些进步的书刊,如《向导》、《新青年》、  相似文献   

15.
许光达(1908-1969),湖南长沙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杰出的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创始人之一。1922年秋至1925年底,许光达求学于长沙县立师范(今长沙师范学院前身),在这里度过了4年多宝贵的青年时光。经过几年的在校学习生活,他不仅增长了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受到了反帝反封建、救国救民思想的影响和熏陶,通过阅读大量的革命书刊,懂得了革命的道理,并由此走上了革命道路,迈出了辉煌人生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16.
李龙如  龙玉明 《湘潮》2013,(5):14-16
湖南是毛泽东的家乡,是他求学求知,领导中国革命的起点。而湖南图书馆创建于1904年,是全国第一个直接以图书馆命名的省级公共图书馆,历史悠久,藏书丰富。毛泽东与湖南图书馆结缘,他曾在不同历史时期到湖南图书馆自学阅览,查找资料,借阅书刊。  相似文献   

17.
"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狱中的江竹筠在毛边纸上写下最后一封信,表达她对革命即将胜利的无限憧憬和对后辈的殷切希望. 江竹筠,1920年8月20日出生在四川省自贡市的一个农民家庭.她读高中时就关心时局,阅读进步书刊.1939年,江竹筠加入中国共产党.她深知,革命本身就不是安乐和享受,既然决定入党,就要把一切贡献给革命事业.  相似文献   

18.
去年上半年,我市查获一起本市建国以来少有的特大制贩淫秽书刊案,捣毁犯罪窝点6个,抓获张军、顾介树等违法犯罪分子27名,查缴淫秽书刊及非法出版物3万余册,其中淫秽书刊1.8万多册,查抄了两个印制淫秽书刊的印刷厂,获取制作淫秽书刊的软盘、胶片等大量物证。一个制贩“黄”书逾百万册的犯罪团伙全军覆灭了。查获此案,给了制贩淫秽书刊的不法分子以极大的打击和震慑。  相似文献   

19.
书刊刊发文稿的编审质量决定着书刊出版的整体效果。为提升书刊出版文稿的编审质量,本文从书刊出版文稿编审工作者应具备的广博知识的书卷能力、主流价值的鉴别能力、慧眼识宝的挖掘能力、量体裁衣的删减能力、规范文体的感悟能力等多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随着党史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各地党史工作部门都编辑出版了党史资料的丛书或刊物。这些书刊丰富了党史资料的宝库,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大量生动的素材,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为深化改革、进一步开放搞活提供了历史经验和借鉴。 我们党史工作一直奉行“广征、核准、精编”的方针,精编就是要严格把关,保证质量。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