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本刊等媒体的强力关注下,今年2月17日因作为原告的兴达公司总经理、人大代表沈多认在进入法庭时遣到多人围殴受伤住院,不能正常出庭,不得不被迫中止的庭审于3月29日上午再次开庭——  相似文献   

2.
去年11月下旬以来,《人民日报· 华东新闻》及国内多家媒体报道 了发生在刚刚荣获“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的安徽省淮南市毛集实验区毛集镇的咄 咄怪事。一名农村党支部书记,因为骗取 公款被开除党籍多年后,在没有重新入 党的情况下,居然被上级党委任命为社 区党支部书记(笔者在2005年12期的《法 制与经济》已有披露)。  相似文献   

3.
闫俊瑛  李梅 《人民检察》2013,(19):61-63
因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脱逃导致刑事诉讼不能继续进行,是诉讼中止的主要情形,修改前后的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此均有规定。但修改后刑诉法仅确立了中止审理,对规定在原《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以下简称《诉讼规则》)中的中止侦查和中止审查未予明确,修改后的《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以下简称修改后的《诉讼规则(试行)》)相应取消了中止侦查与中止审查的规定,从而给检察机关办理被取保候审人脱逃案件带来难题。  相似文献   

4.
姚晖同志在《律师世界》1993年第12期《法院中止诉讼的裁定是错误的怎么办?》一文中提出,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中止诉讼的裁定,既不能复议,又不能上诉,一经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那么像二七区法院这样明显错误的裁定,当事人应如何办?应通过何种方式、何种程序来予以纠正?笔者认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的,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十六章规定了审判监督程序,应当由人民法院通过再审予以纠正。中止诉讼的裁定错误,也不应例外。《民事诉讼法》第十六章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的。规定了三种…  相似文献   

5.
人民司法》今年第6期刊登的署名王锡水同志的《是杀人未遂还是杀人中止》一文(以下简称《王文》),就被告人刘××是杀人未遂还是杀人中止的认定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述,笔者读后颇受启发,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兼与王锡水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6.
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反向协商一致”规则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WTO争端解决机制在决策程序上采用了“反向协商一致”规则。该规则是指在决策时 ,只有当所有成员国协商一致表示不通过某项议案 ,该议案才能被否决 ,如果有一个成员国表示同意 ,该议案就应通过。 WTO争端解决机制对这一规则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专家小组的设立、专家小组的报告、上诉机构的报告以及授权中止减让或其他义务的通过上。《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规则及程序的谅解》 (下文简称《谅解》)第 6条第 1款规定 :专家小组应予以设立 ,除非成员国以协商一致的方式决定不通过 ;第 1 6条第 4款规定 :除非争端一方通知争端解决机构其上诉决定…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和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颁布后,一些地区和部门来电来函请示,《刑法》正试施行后,在实际执纪工作中,对于犯有贪污、贿赂错误的党纪处分的数额界限怎样掌握?经研究,现答复如下:一、贪污、受贿数额在5000元以上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贪污、受贿在5000元以上,未被判处《刑法》规定的主刑,且具有《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的减轻处分情节的,也可以不开除党籍,须给予留党察看处分;被依法判处《刑法》规定的主刑的,依照《条例》第三十条…  相似文献   

8.
利用自私     
闵征 《中国监狱学刊》2005,20(5):117-117
陆勇强在《现代家庭》2005年第1期上撰文说,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在露天游泳池中做了一个有趣的试验,故意安排不同的人溺水,然后观察有多少人会去营救他们。结果耐人寻味。在长达一年的试验中,当白发苍苍的老人“溺水”时,累计有20人进行了营救;当孩子“溺水”时,累计有32人进行了营救;而当妙龄女子“溺水”时,营救人员的数字上升到了50人。  相似文献   

9.
本刊2002年第10期《同样的案情,不一样的判决》、2003年第1期上半月《对一起政府欠款案的调查》两篇报道引起央视的关注。2002年1月12日,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派出记者前往四川省内江市和南部县对这两起案子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调查采访。本刊《同样的案情,不一样的判决》刊发后,在全国的司法界、新闻界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全国各大网站、报刊纷纷转载此文。在本刊和央视《今日说法》栏目的关注下,内江中院已于2003年1月14日下达再审裁定,决定再审。2003年1月9日,冯德智等四人因涉嫌“妨碍公务罪”,正式被四川省通江县人民检察院依法提…  相似文献   

10.
蔡晓明 《中国律师》2012,(1):64-64,65,66
"合理期限",在《合同法》总则中前后使用共计6处之多,分别出现在第二章(合同的订立)第23条;第四章(合同的履行)第69条;第六章(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第94条、第95条;第七章(违约责任)第110条、第118条。适用的条件和情况分别是:承诺到达要约人的期限;中止履行后对方未恢复履行能力并且未提供适当担保,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的期限;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仍未履行,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的期  相似文献   

11.
《政府法制》编辑部: 我是湖南省边远贫困山区汝城县文明乡沙洲村第二组的村民,家住本乡文明街仙帝坳,叫朱康养,现年49岁,全家4口人,女孩读中专,男孩是本县重点高中学生。我是贵刊的忠实读者,今年读了《政府法制》第5期“老百姓的心里话”,第7期“焦点透视”栏目《王海产生的背景》一文后,深感贵刊所反映的奸商不法之徒时  相似文献   

12.
论行政许可中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太高 《法学》2014,(4):91-97
行政许可中止是行政机关对不再符合法定许可条件的被许可人所作的一种处理。《行政许可法》对行政许可中止未作规定,虽然部分单行法律规范涉及行政许可中止,但在内容上既不完整也不一致,甚至还与行政许可终止、暂扣或吊销许可证的行政处罚相混淆。为了提升我国行政许可法制化水平,保障行政许可功能的发挥,必须在正确认识行政许可中止价值的基础上,确立行政许可中止的一般条款,进而对相关法律规范进行一个全面的清理。  相似文献   

13.
从六里屯垃圾焚烧发电环评批复行政复议决定案来看,非处罚性行政许可中止在执法实践中具有广泛存在空间和必要性。非处罚性行政许可中止的法理依据是警察权力理论和情势变更原则、利益衡量原则。非处罚性行政许可中止包括公益促进型和损害防止型两类。对于前者,行政许可机关应当给予补偿;对于后者,则无需给予补偿。据此,单行法中有关被许可人不符合许可条件的规定应进行修改,同时应在《行政许可法》与《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中引入非处罚性行政许可中止制度。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邯郸市罗城头影视娱乐有限公司 (人称“百老汇”)因涉嫌聚众赌博,容留 妇女卖淫,被媒体曝光后,迅速被查封,继而涉案人员中6人相继被捕,3人被处以劳教,17人被治安拘留,19名违法违纪的干部受到开除党籍等党纪政纪处分。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河北电视台、电台、《河北日报》、《燕赵都市报》和《法制与新闻》杂志等全国许多国家、省、市级报刊分别以《邯郸赌城覆灭记》、《揭开“百老汇”的内幕》、《邯郸百老汇娱东城“黑幕”》等醒目标题在显要位置详细报道了此案。一时间,邯郸“百老汇”恶名传遍大江南北。此案之所以引…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贵刊1981年第1期22页至23页转载福建省《法院工作简报》第33期《蔡进步徇私袒亲被撤销审判员职务》一文中报道,晋江县人民法院审判员蔡进步徇私袒亲,被晋江县革委会在行政上撤销法院审判员职务。我觉得由革委会撤销法院审判员职务与《中华人  相似文献   

16.
《法学》1991,(1)
1990年《法学》第6期王世科同志发表的《析共犯的犯罪中止》一文(简称《王文》)中提出的观点颇为新颖。他指出,把握个别共犯中止的成立条件,“应以刑法因果关系的理论为基础,以行为人能否有效地切断自己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为标准来确认。”笔者认为,把刑法因果关系理论作为解决个别共犯中止的基本点的思想无疑是正确的,因为根据刑法因果关系的原理,犯罪人只对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结果负责,而犯罪中止,就其实质内容而言,正是犯罪人在犯罪发展进程中自动地切断其  相似文献   

17.
阿成 《政府法制》2007,(5):43-45
他一边在《人民日报》、《时代潮》等中央权威媒体上展示“道德君子”形象,一边背着瘫痪妻子与其他女人上床销魂;他一边在《求是》杂志上发表反腐倡廉理论文章,一边贪赃枉法聚财数百万元……在被中纪委“双规”10个月后,福建省委原常委、宣传部长荆福生于2006年8月10日被开除党籍和公职,2007年1月上旬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随着画皮被一层层剥落,这位曾经名扬四海的新闻人物的另一副面孔昭然若揭——  相似文献   

18.
《法学杂志》1984年第4期刊登了彦冰同志《是犯罪预备、中止、还是未遂?》一文,认为,甲乙盗枪的行为定犯罪自动中止不妥,我没有异意。但对其主张认定为把罪预备的意见,则不敢苟同。我认为,甲乙盗枪的行为处于犯罪未遂阶段,理由是: 一、行为人已为盗抢犯罪创造了必要条件,犯罪预备阶段的行为已告完成:  相似文献   

19.
王文军 《法学杂志》2022,43(2):33-48
与传统供电模式有别,电力直接交易模式下售电主体与配电主体分离,电网企业只是配电主体,不再参与电力买卖。《民法典》仍沿用供电人的称谓,在售电主体与配电主体分离时,供电人对应于配电主体。在传统的供电模式下,供用电合同本质上为特殊的买卖,但在参与电力直接交易的用户向不拥有配电网运营权的发电企业或售电公司购电的情形,完整的电力买卖被拆分成售电和配电两个环节,供用电合同调整配电关系,体现出服务合同的属性。无论表现为买卖还是服务,供用电合同均系继续性合同。供电人有强制缔约义务,在供电人无正当理由拒绝订约时,用电人有权要求供电人作出订约的意思表示并要求给付本身。当用电人逾期支付电费和违约金且经催告在合理期限内仍不支付时,供电人在履行通知义务后可中止供电,中止供电并非解除合同,而是同时履行抗辩权的行使。  相似文献   

20.
《人民司法》1990年第10期刊载了丁大银《此案是否已过诉讼时效》一文(以下简称《丁文》),文中,对被告在原告烧伤后主动承担自己应尽的义务,依照法律规定,诉讼时效已中断的观点无疑是正确的,但双提出“1989年5月,尤某提出与汤某中止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