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胡宗秀 《民主》2008,(5):47-48
据《人民日报》报道,上海市不断创新科技下乡的模式.建立了“技术型公司+基地+农户”的科技服务体系12个。成为上海科技下乡的重要载体.一年间.解决了上万农民的就业.并使5000户农民走上致富路。上海市科委还从10个区县中选择了较有代表性的12家技术型单位,进行技术扶贫和资助.变政府扶持农民为扶持企业.以企业为龙头再带领农民,使科技下乡的服务链得到延伸,农民的生产增收有了保障。  相似文献   

2.
一年前,烟台市派出一批乡镇干部,进驻下属各县市区农村“蹲点”,帮助工作,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对此,大多数农民表示欢迎,但也出现了一些尴尬的场面:有的干部进村后没人搭理;有的到农民家里掏钱吃“派饭”派不下去;甚至有的带着行李到农家投宿,铺盖卷竟被扔出门外……经过访贫问苦、为农民排忧解难等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下派干部们最终才与农民完全打成了一片。 干部下乡,从农民不欢迎到欢迎,是一个质的变化,它说明加强乡镇机关建设刻不容缓。记者采访烟台市委书记王树建时,话题也就从这里说开去。 王树建首先强调指出,总的说来,烟台市的农村工作多年来一直  相似文献   

3.
2012年4月,山东省省委组织部从省直机关单位和企事业单位中选派582名优秀党员干部作为"第一书记"到贫困农村抓党建促脱贫。这是山东省省委省政府对农村扶贫攻坚工作的创造性尝试,是"行业扶贫""单位包村""干部下乡"三者的有机结合,该政策极大的提高了政府扶贫的"瞄准精确度",是对新时期我国农村扶贫工作的一次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自"第一书记"政策实施以来,该政策为贫困农村带来了重大的变化,极大地改善了贫困农村的经济发展条件,推动了贫困农村的基层党组建设,赢得了当地村民的一致认可。  相似文献   

4.
高素质农民培育政策的演变、效果与完善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超 《理论探索》2021,(1):22-30
高素质农民是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支撑。我国高素质农民培育政策经历了农民培训、以科技培训为重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高素质农民培育等四个阶段的演变,其主要内容包括教育培训、就业创业扶持、职业技能鉴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社会保障、扶贫培训等方面。在高素质农民培育政策助力下,高素质农民队伍规模不断扩大、务农收入提升、结构优化,已经成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营的重要力量,为解决“谁来种地”“谁来兴村”提供了新的有生力量。但目前高素质农民培育政策体系中存在重培训、轻培育,重技术、轻经营,培训多头供给,高素质农民返乡下乡有社保方面的压力,面临行政和商业上的不确定性等问题。未来的政策改革方向是,以培训效果为导向完善高素质农民培育补贴方式,兼顾技能训练和经营指导提升培育政策内容,以政府购买服务为方向优化整合培训体系,对接高素质农民的新需求开展创业创新培育和扶持,把高素质农民塑造为市场主体和社会责任主体。  相似文献   

5.
有单位组织干部下乡,临行前,组织者特意交待:大家要穿跑鞋或布鞋,不要穿皮鞋。由此,笔者不免疑惑:下乡到底该穿什么鞋? 干部下乡注意在小节上贴近群众当然必要,正所谓“‘朴素的行装会说话”。一身便装、一包中低档烟、一席体恤关爱的家常话,这样的干部下来,即使没带来什么钱物,老百姓也是欢迎的。不能想像一个生怕皮鞋沾了点泥、裤子粘了点灰的下乡干部能为群众办多少实事。 但是,干部下乡关键是心里要装着群众。“剪刀书记”周福坤带把剪刀走村串户、指导农户发展果木;某“乡土法官”把法律送到田头地角,逐村逐组调处纠纷;…  相似文献   

6.
目前在一些地方,少数家住县城里的乡镇干部上午八、九点钟下乡,下去遛一圈,田边站一站,摆摆架子,做做样子,下午回城;有的坐在家里“办公”,“遥控”指挥;一些家住在乡镇的干部也丢掉“草鞋”,换上“皮鞋”,不愿意深入田间地头,走村串户,什么任务要布置,坐在办公室打一个电话,或写一个通知让人捎到村里,就完事了。现在农村通讯条件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但是,打电话并不能代替干部深入基层了解情况,为群众解决问题;通讯条件改善了,干部群众之间的鱼水关系并没有变。干部中的这种“遥控”之风,其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坐在…  相似文献   

7.
《瞭望》1999,(49)
1997年,共有124个中央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参加了定点扶贫活动,共扶持了334个国定贫困县;派出蹲点干部2122人,到贫困地区进行实地考察10896人;向贫困地区直接投入资金51052万元,直接投入物资折合人民币5165万元;为贫困地区引进扶贫资金118288万元,上项目1520个,引进技术人才428人,引进技术293项;在贫困地区修建校舍451所,资助学生43862人;举办培训班965期,培训人员98807人次中央定点扶贫统计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济宁市开展万名干部蹲点包村的活动3年来,共有3万多名机关干部到贫困落后村帮扶,不但切实改变了后进村的面貌,而且干部工作作风发生了很大变化,深入基层、为农民服务已蔚然成风,深受群众欢迎。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下派干部也深切感受到,机关干部蹲点包村是身体力行、实践“三个代表”的一条有效途径。工作要上去干部必须下去 济宁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全市770多万人口近80%在农村。改革开放以来,济宁市建成了一批小康村和小康乡镇,基层组织建设也不断得到加强,但是,农村依然存在不平衡性,有些新情况和热点难点问题亟待解决。分…  相似文献   

9.
在一次下乡调查走访时,一位做财务工作的同志向笔者坦言:“以往上报数字都是书记问会计,现在倒过来是会计问书记。”问其何以如此倒转,说是数字能出干部。事实证明,由于存在一个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工作统计数字与干部实绩的辩证关系的工作误区,导致了“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不良现象的产生,已经对我们通过考察和评价干部工作实绩,实现党对干部的正确管理和使用形成了很大干扰。纵观当前“干部出数字”的现象之所以在一些地区和单位屡禁不止,衍成风气,大多是因为一些地区和单位的某些不恰当和错误的提法与做法,偏离了正确的用…  相似文献   

10.
张野 《瞭望》2006,(43)
几位居住在偏远的山村农民听说集镇上在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免费赠送科技书籍。于是,天未亮就启程走了十几里的山路,赶到集镇时,赠书活动已经结束了。白跑了一趟,农民不无感叹地说:“‘三下乡’要变成三下村就好了”。农民盼望变下乡为下村,这是一个值得人们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万戈 《瞭望》1995,(48)
最近下乡调查,有两件事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是一个村的18户农民抬着新收获的稻米,提着合伙买的礼品,要给镇委书记“发奖”.原来,在这个村“蹲点”的镇委书记,”年初为这18户农民串换了一批优良稻种,使他们家家喜获丰收,亩产稻谷950公斤以上.虽然那位镇委书记谢绝了农民的“奖品”,但这件事却在当地产生了很深的影响.二是在一座新修建的桥边,看到了农民们立下的一块碑,上面写着:过河不忘修桥人,衷心感谢工作队.这在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这座桥是驻这里的小康工作  相似文献   

12.
《瞭望》1994,(33)
做好扶贫工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战略性措施.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几个月以前,国务院颁布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随后,中央和地方召开了一系列扶贫工作会议,采取了包括拨出巨额信贷资金扶持贫困地区经济,设立中国扶贫基金会筹措扶贫基金,选派干部到贫困地区蹲点,实行政府机关定点扶贫等有针对性的重大措施,使我国扶贫工作进入了大规模的有序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下乡狗不咬     
有农民朋友说,衡量乡镇干部作风踏实是否,从一个细节便可以看出个大概来:进得农家,狗咬还是不咬。下乡狗不咬,让农家的狗“脸熟”,说明干部走村入户做到了常上农家门、常解百家难,融为农家认可的一员,和农民实现了“零距离”。 农民的分析不无道理。正如一口痰可以检测出一个人的文明程度一个理,“狗不咬”之类细节可能被人忽略,也没人挖空心思去“作秀”,往往更加真实地起到了“试金石”的作用。 百姓心中那杆秤,敏感于点点滴滴,看重于实实在在。农村干部要赢得农民的信赖,搞假大空随时都会被戳穿,惟有勤勤恳恳做事,老老实…  相似文献   

14.
乡村干部要多为农民着想编者按:“土地不要动,负担不要重,粮价别太低,干部别太凶。”这几句顺口溜眼下在农村流传颇广。这是农民对党的农村工作的基本要求。这里三封来信,反映了农村工作中这方面的一些情况和问题,应引起各级政府和农村工作者的重视。编辑同志:下乡...  相似文献   

15.
对某些部门,干部的“吃拿卡要”,农民和广大农村干部深恶痛绝,但又没有办法对付,头痛不已。不料想,近来在河北省一些农村里却找到了一种治疗这种头痛病的有效方法,这就是把社教工作组这尊真神抬出来吓“鬼”。  相似文献   

16.
1986年底,四川省何场乡进行了改选村民委员会的工作。 开始,不少群众对改选村委会热情不高。有人说“不管张王李赵谁当干部,反正钟响我们就磕头。”有人说“早已包产到户,有干部还不如没干部,省得干部补助还要摊给各户。”针对这种情况,何场乡党委和乡政府首先通过宣传教育,动员群众参加选举。他们采取先党内后党外,先干部后群众的办法,反复讲明搞好村委会的改选  相似文献   

17.
民主测评是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综合考核干部的方法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它不但能充分体现民主,使人民群众在干部考核方面有充分的发言权和自主权,而且能比较客观、公正、准确地鉴别出干部谁优谁劣,为干部的奖惩、使用提供重要的依据,在干部任用上真正做到“能者上,相形见绌者下”。 然而,近年来有些地方的组织人事部门和机关单位在对干部进行民主测评过程中,只图搞形式,走过场,发一张表,打一个分了事,使民主气氛不浓,工作不扎实,测评活动有头无尾。群众把测评表填好交上去后,测评就算结束了。真是“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至于结果如何?被测评  相似文献   

18.
人生活于社会,社会就要评价人。这评价,对个人可决定得失荣辱,甚至可影响生死存亡;对社会,则关系把管理主导之权交予谁手,所以也决定着一单位、一社区乃至一国家之命运。有道是“政治路线决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而干部的评价遴选,似乎还应放在这决定因素之先,怎样评价遴选好,真让“行的”人“行”,就成了个大问题。 以往,在某种范围内和气候下,这个重大问题却被作了过分简单化的处理。具体办法常常是让领导的个人偏好或者说意志去决定谁行,谁不行。其弊端很明显,已被一句民间创作的对联概括:说行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与这种旧法不同,近几年随着干部制度的改善,我们开始反对由个别人“说”谁行不行,而注重从实践中显示谁行不行。这就叫“凭实绩用干部”。这句话,不仅成了组织人事工作本身的重要共识,也很为  相似文献   

19.
瞭望哨     
《瞭望》1999,(36)
近日,到农村调查,农民颇喜欢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科技下乡给农民带来了经济效益,文化下乡给农民带来了精神食粮,卫生下乡给农民带来了健康体魄。每谈及这些,农民都乐呵呵的。但有相当一部分农民觉得还缺少点什么,如土地延包,村民自治,减轻农民负担,什么税该缴,什么费不?更激……,还是知之甚少,或认识不到位,一知半解,因此产生了一些矛胄如果把科技、卫生。又化昨‘三下乡”的话,根据农民需要,不妨来个第四下乡,即政策法律下乡。有关农村的政策法律,由有关部门或专家编成通俗易懂。形式灵活的小册子,易读、…  相似文献   

20.
当前,各界对家电下乡政策多有质疑,主要观点有:一是认为家电下乡政策补富不补贫,显失公平;二是认为现行的"谁购买,补贴谁"的补贴方式不如家电消费券好;三是认为下乡产品质量低劣,农民的满意度和积极性均较低。基于江西省314户农民的调查,有效回应了这些质疑,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已经购买和打算购买下乡家电产品的农户分别为中等及中等偏低收入农户而不是相对富裕农户;确实有更多的农民偏爱家电消费券,但并不认为现行的补贴方式很麻烦;农民的满意度较高,少数农户缺乏积极性是因为缺钱,而不是担心下乡家电有瑕疵。这表明,现有的对家电下乡政策的质疑大部分并不成立,但扩大农村家电消费根本上还要依靠农民收入的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