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南省文昌市委原书记谢明中,人称"双面人".从这一面看,他绝对是个能官.有诗为证:"风雨兼程三年多,文昌崛起唱新歌;劳苦功高是哪个?姓谢书记人人说."他"敢闯敢干",为政五年间,市财政收入增长五倍,一条条道路宽阔整洁,五星级宾馆和各大商场相继开张,一个个现代住宅小区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谢明中因而被称为"百年一遇好书记".  相似文献   

2.
好"儿子" 省肿瘤医院住院处三楼病房.那些日子,夜深人静的走廊里,静得让人胆怯.赵霁强坐在靠墙的凳子上,瞌睡使他的身子一次次失去平衡.值班护士身穿白大褂,轻轻走到他跟前:"你是那个老郑头的儿子吧?就你一个人一天到晚连轴转,也不找个人替替.这么熬着可不行."赵霁强努力睁开眼睛:"不,他是我们单位的老同志."护士瞪大了眼睛:"啥?同志?前半夜我们还说,三床那老郑头儿多有福,儿子一天到晚照顾不离身."赵霁强揉揉眼睛:"他儿女在林区,跟前儿没人,老伴身体也不好,就权当他是我父亲了.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吴江国税局原局长李福生私下曾对人说:"当了‘一把手',感觉就像进了保险箱!"因为有了这种感觉,所以他在国税局大搞"一言堂",钱物由他一支笔审批,人事由他一个人说了算,全局上下谁也不敢对他说"不",从而助长了他的贪欲.其实,"一把手"的"保险箱感觉"并非始于李福生.沈阳市原中院院长贾永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说:"当上‘一把手'就像进了保险箱,想干什么就能干成什么."重庆市九龙坡区民政局原局长陈是善则说:"当正职的感觉真好."  相似文献   

4.
陈国强事迹报告会后,在珙县的党员、干部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领导说:"不管多棘手的事情,交给他就放心了."同事说:"他在这个岗位说起来还是一官半职,但他宁愿做一个普通的工作人员."群众说:"有了难事,有了冤情,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温家宝总理到哈尔滨察看松花江水体污染并了解群众生活用水供应情况,听到一位市民说"我们的生活井井有条,社会秩序也很好,谢谢党和政府把群众放在眼里",温总理则说道:"你这话要倒过来说,应该是党和政府谢谢你们,谢谢群众的理解、支持和配合."这句话,真是令人耳目一新--从来都是人民感谢党和政府,群众感谢领导,如今却被温总理倒了过来,成了党和政府感谢人民、领导感谢群众.  相似文献   

6.
在淮海战役纪念馆中,有一辆小推车格外引人注目,它就是淮海战役中人民群众支援前线时使用过的小推车.陈毅同志曾经说道:"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1948年10月31日,上级单位"出20辆车子支援淮海战役"的通知传来,山东省泗水县芦沟、土洞等14个偏僻山村的群众立即响应,纷纷报名要求参与支前行动.  相似文献   

7.
陈晋 《党的文献》2005,(4):116-118
1973年底,有过一次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的事情.调动前,12月21日,毛泽东召集军队一些高级将领谈话,讲起了<红楼梦>.从记录稿看,他是对着许世友说的:"你现在也看<红楼梦>了吗?要看五遍才有发言权呢."随后,话锋一转:"你就只讲打仗,你这个人以后搞点文学吧.‘常恨随、陆无武,绛、灌无文'.绛是指周勃,周勃厚重少文,你这个人也是‘少文'."  相似文献   

8.
梁琨 《党的文献》2007,(6):83-84
1961年11月6日上午,毛泽东三次致信秘书田家英,请他查找一首咏梅诗.上午6时的信写道: "田家英同志:请找宋人林逋(和靖)的诗文集给我为盼,如能在本日下午找到,则更好."8时半他又写信说: "田家英同志:有一首七言律诗,其中两句是: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是咏梅的,请找出全诗八句给我,能于今日下午交来则最好.  相似文献   

9.
1964年4月11日下午,革命圣地井冈山迎来了一个特殊的参观团,叫做"政协文史专员参观团".团长是中国末代皇帝溥仪.当大客车一进入茨坪时,溥仪兴奋地观望着这大山深处矗立的一幢幢高楼大厦.他激动地大声说:"真是百闻不如一见,过去我不太理解毛主席为什么别的地方不去,而偏偏选择井冈山做革命根据地,现在,我理解了."随行的一位专员便好奇地问道:"那你给我们说说看,你究竟悟出了什么道理?"溥仪便仿佛如有所悟地指着窗外的宾馆、招待所说:"你们看,原来这里有这么多的房子可以供红军使用."听他这样一说,陪同参观的一位吉安地区领导马上解释道:"这些高楼大厦是解放后才修建起来,供中外宾客来参观时用的.过去这里是穷山沟,只有几座用土砖垒起来的平房,大部分是茅草屋,条件非常艰苦."  相似文献   

10.
又是一年春风来,又是一届两会开. 作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任命的政府首脑,温家宝以他特有的平静,作了一个精彩的政府工作报告,对过去五年,以"不平凡的五年"作了精确的概括.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阅读条件的好转,毛泽东读书的范围更加广泛,宗教方面的著作和文章,也时常涉猎.据他的秘书林克回忆,他很欣赏慧能,经常把<六祖坛经>带在身边.逄先知在<博览群书的革命家:毛泽东读书生活我见我闻>一文中也说过,中国佛教的几个经典如<金刚经>、 <六祖坛经>、<华严经>以及研究这些经典的著述,毛泽东都曾经读过."对于禅宗学说,特别是它的第六世唐朝高僧慧能的思想,毛泽东更注意一些."  相似文献   

12.
陈兵本是新都区军屯镇郭家村的一名普通农民.在村党支部的推荐下,他进入了香贝儿食品公司上班,公司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加上自己的勤奋好学,他很快取得了会计师资格证书.如今已是企业会计,拿着每月4000元高薪的陈兵心中满是感激:"我是托了‘村企联建'的福,才能有这样的好机遇."……  相似文献   

13.
《党的建设》2000,(1):32
朱镕基当年在当选为上海市市长时,曾有过一段动情的"就职演说",让很多上海人至今仍记忆犹新.其中有这么一句话:"我是个孤儿,从小没有父母,我不怕得罪人."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李源潮同志也指出:"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要带头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树立可信、可靠、可敬、可亲的形象."组工干部作为管党员的党员、管干部的干部、管人才的人才,其一言一行都在党员干部中具有强烈的导向作用.我认为,组工干部在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切实加强形象建设的过程中,要争当"五个表率".  相似文献   

15.
说"诚"道"信"     
"诚",是儒家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中庸》中说:"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古代的思想家从天地生养万物的自然过程中,看到了天地真实无妄、自强不息的特征,就把这种特征称作"诚",并由此推出人的行为准则:"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宋代理学大师程颐曾提出:"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自心而自弃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曾国藩也说:"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圣贤之德业,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也.故曰: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精诚所至,金石亦开,鬼神亦避,此在己之诚也".所有这些都对人的本性、人的价值、人的使命提出崇高的要求,并激发人们用"至诚"的标准来规范自己,协调人与人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的道德进步.  相似文献   

16.
张兵  子谦 《党史博览》2007,(4):30-35
李肇星的公众形象:一位平民部长 2003年3月18日中午,我同外交笔会的几位朋友正在外交部的小餐厅用餐,耳边忽然传来熟悉的声音:"好久不见了,你们好啊!"当我抬起头时,他已坐在了我身旁的空位上.我急忙起身,脱口说道:"祝贺李部长!"他微微笑了笑说:"谢谢,只是担子更重了."他便是在3月17日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刚刚被任命为外交部长的李肇星.  相似文献   

17.
1943年3月18日,周恩来在重庆写下了一份《我的修养要则》:"一、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二、努力工作,要有计划,有重点,有条理.三、习作合一,要注意时间、空间和条件,使之配合适当,要注意检讨和整理,要有发现和创造.四、要与自己的他人的一切不正确的思想意识作原则上坚决的斗争.五、适当地发扬自己的长处,具体地纠正自己的短处.六、永远不与群众脱离,向群众学习,并帮助他门.过集体生活,注意调研,遵守纪律.七、健全自己身体,保持合理的规律生活,这是自我修养的物质基础."手稿现存中央档案馆.  相似文献   

18.
初春的一天,笔者去某基层单位看望朋友.他是一名党务干部,正在做党支部年度工作计划,让我参谋参谋.我一看,满满两页纸,洋洋洒洒十几条,便问道:"这些计划内容都能完成吗?"他颇为无奈地说:"年年都是这些内容.至于能有几项达标,谁心里都没底儿.到年底完成多少是多少."  相似文献   

19.
一艘13亿乘客的船 "我是来给广东人民打气、鼓劲的."3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来到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广东代表团时郑重说道. 几个月来,广东深受经济危机影响,关键时刻最高层的过问和关注,在当下中国具有特殊意味.因此,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用了"倍感温暖"加以形容.  相似文献   

20.
双难何苦?     
鲁迅在<死>一文中说:"欧洲人临死时,往往有一种仪式,是请别人宽恕,自己也宽恕了别人.我的怨敌可谓多矣,倘有新式的人问起我来,怎么回答呢?我想了一想,决定的是,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然而,鲁迅这里所说"怨敌",多为"公仇"而非"私怨".不少有负于鲁迅的青年朋友,鲁迅仍然爱护他们,正如他所说:"对于青年,则必退让,或默然甘受损失."先圣孔夫子说过:"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意指有德性之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小人则老是从别人身上找毛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