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践》2015,(5)
<正>核心观点:财税体制改革事关内蒙古改革发展大局。当前,内蒙古财税体制存在着预算体系不完整、地方税体系不健全、财力与事权不匹配等问题,从政策层面来讲,建议从建立现代预算管理制度、完善内蒙古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税收制度、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等多个方面入手,全面深化内蒙古财税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2.
分税制改革对中央与地方间财权与事权范围进行了重新界定,但由于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的实施较为滞后,财政转移支付均等化功能尚弱,分税制的位移效应导致地方政府的预算外收入愈来愈依靠土地财政,借助扩张性或违法性土地征收方式,以解决其财政资金不足问题。地方政府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机会主义倾向,导致了土地政策执行中的越位与缺位现象,"低进高出"的炒作土地方式是地方政府权力寻租产生的温床。通过土地批租获取高额土地出让金、发展房地产增加税收、通过土地抵押获取融资债务,是土地财政的三大主要途径。土地财政造成财政收入的不稳定及不可持续,易造成投资与消费失调,加大政府融资风险,侵蚀农民权益,危及社会稳定。缓解土地财政之弊端,需增加财政转移支付,完善分税制财权与事权不对称分配机制,强化地方政府的监管者身份,合理矫正地方政府短期土地出让行为。  相似文献   

3.
熊波 《学习月刊》2009,(6):15-16
改革开放以来.与经济体制逐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相适应.我国的财政体制也逐渐由事权、财权高度集中于中央的集权型财政体制向事权、财权逐级划分的分权财政体制演化。由于没有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与之配合.现行的财政分权体制成为了一种导致地区差距(特别是公共服务差距)扩大的体制。因此.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是通过调整各级政府间事权、财权配置格局,重塑政府间财政关系:同时.科学设计纵向和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均衡地区间财政能力。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财政支农投入不断下降,"三农"方面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难以顺利推进新农村建设.主要原因是现行财税体制仍然没有理顺,财政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的渠道存在体制性梗阻.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合理划分各级地方的事权和财权,实行等级分税制;规范转移支付制度;树立公共财政理念,加大财政支农资金投入.这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近期可选择的政策是逐步降低涉农项目配套资金比例;改善财政涉农资金管理体制,整合分散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5.
《前线》1994,(10)
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制度是分税制财政体制的补充部分。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国家,中央政府通过分税取得的财政收入一般占得比重较大或超出其行使其事权需要的财力,而地方政府的财力往往不足  相似文献   

6.
李金龙  武俊伟 《求实》2016,(9):38-45
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政体制一直是我国改革关注的重点领域。历次财政体制改革,特别是1994年以来的分税制改革,更多的是在调整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所占的比例关系,唯"占有比例"式的财政体制改革模式似乎被"锁定",带有制度变迁路径依赖的某些鲜明特征。要消解财政体制改革路径依赖的困境,可以从实现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权、事权复位;跳出中央控制与地方积极性的二元思维,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实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7.
由于分税制的实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凸显。地方财政改革及化解地方财政风险的途径:合理确定地方政府的财权和事权;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优化地方税体系;加大农村生活与服务设施的投入,使广大农民享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构建农村公共财政体系;大力推行费改税,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部门收入变为地方公共收入;完善政府绩效评价和监督体系,减轻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压力,化解地方财政风险。  相似文献   

8.
中央政府为保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对落后地区的返还性收入、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都有优惠政策。转移支付能够较好地平衡地区间的财力差距,但是返还性收入一定程度上会加大地区间财力差距。同时,由于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差异,导致各地财政支出的效率差异较大。转移支付对于落后地区经济发展只在总量上体现了,并没有实现质的转变。平衡地区间返还性收入、规范一般性和专项转移支付、完善事权和财权划分以及提高地方政府财政努力的激励效应是完善转移支付提高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我国环境保护的公共财政政策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明 《学习论坛》2009,(1):39-44
环境问题正极大地制约着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健康发展.未来几十年间,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的任务将十分繁重.未来中长期完善环境保护公共财政政策,应建立有效的环保投入预算保障机制,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力度;建立健全与财力相匹配的环境保护事权划分机制;建立健全环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深化财税制度改革,加强企业的环保投入责任;进一步完善多方参与机制,多渠道筹集环保资金.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存在严重的非均等化问题,从财政体制角度分析这一问题产生的缘由主要有:基层政府财权与事权不统一;转移支付制度不能有效推进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财政资金投入结构失衡。基于此,公共财政制度要从以经济建设为主的“建设型”财政向关注民生、注重公平的服务型财政制度转变;厘清各级政府公共服务的供给职责,建立财权事权一致的投入分摊机制;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强化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效果;优化财政资金的投入结构。  相似文献   

11.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要以减少财政层级为突破口,合理划分地方各级政府的收支范围,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理顺上下级财政关系,建立起规范的地方二级财政体制,以此来带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虚化市级政府,从制度上保障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效率。  相似文献   

12.
政治集权与经济分权紧密结合是中国式财政分权的核心特征,导致了政府间事权下移、财权上收,使得地方政府收支非均衡,进而引发了财政支出结构偏向、恶性税收竞争加剧和转移支付的低效率。下一步的政府间财政关系改革应该首先构建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运行机制,其次是设计中长期改革战略,最后按照一级政府事权的不同层次对财力与事权匹配进行模式再造。  相似文献   

13.
国家财政体制变迁既是"两个比重"危机直接推动的结果,也是地方财政缺口强化的结果。在行政性分权的"包干制"向经济性分权的"分税制"变迁过程中,作为行动者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包干制"阶段经常陷入讨价还价的拉锯战,而不断强化中央政府收入的"分税制"阶段则直接促成了地方政府的政治依赖行为,而且这一变迁过程还意外地引发了路径依赖型和政府创新型公共服务供给碎片化。从财政体制视角而言,加强转移支付制度的顶层设计、优化中央与地方的财权和事权,以及促进项目运作过程的公开透明,是实现公共服务供给碎片化整体性治理的重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经过十年发展,我国西部与东部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有所缩小,但实现东西部均等化的目标还需要较长时间.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应重塑开发理念,从注重缩小经济差距转向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收敛.按照公共产品层次性合理划分不同层级政府事权,启动新一轮财政体制改革,从"激励型"财政体制转向"均等化型"财政体制,建立惠及西部民众的新型财政分享机制.完善有利于缩小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高政府治理水平,从"经济建设型政府"转向"公共经济治理型政府".  相似文献   

15.
一,财税体制改革对县级经济的影响近期财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财政包干制改为分税制,即根据财权和事权相统一的原则,明确各级政府的支出范围,按税收种类划分各级政府收入,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工商税制改革建立了以增值税为主体,消费税和营业税为补充的流转税制度,改革和完善了企业所得税制度,对个人所得税以及其他税种也作了改革.这些改革对县级经济的影响可从三个方面分析:(一)对财政的影响.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后,县级财政可以概括为:大宗的、稳定增长的收入作为共享收入,其增量部分地方得小头,中央拿大头;地方固定收入中不稳定的、呈下降趋势的和专款专用的收入所占比重较高,而地方真正可以自由支配的收入则增量较少,新增税种税基较窄,收入极为有限.因此,地方财力的增长难以满足刚性支出逐年增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高冰 《党的建设》2008,(6):40-40
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党中央提出的重要任务。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管理的监督,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加快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入。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党的宗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追求共同富裕的需要,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曾芳芳 《探索》2012,(2):108-110
通过对重庆市"一圈两翼"财政自给能力差异及"两翼"经济欠发达区县财政转移支付均等化的分析,探讨了重庆"两翼"财政转移支付的机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显示,重庆"两翼"财政转移支付均等化程度虽有逐步提高的趋势,但其转移支付制度仍需要不断完善。未来重庆市"两翼"转移支付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最根本的是发展区域经济、增加可用财力,并在此基础上对各种转移支付形式进行重新整合。  相似文献   

18.
省财政厅:财力与事权匹配,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省财政厅查找出的突出问题是: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界定不太明晰,交叉重复、随意调整现象突出,财力与事权不相匹配,地区之间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转移支付制度不够完善.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需要加大。专项转移支付数量偏多,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偏小。  相似文献   

19.
正关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症",有识之士开出了很多药方,但久治而不愈。病根究竟在哪里?其实病根就在于地方政府求钱若渴。四大刺激因素在中国大地上引发了卖地大潮,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症"开始形成。一,财税制度改革。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财权事权的不匹配导致地方政府在平衡财政收支上捉襟见肘。卖地融资以其各方面的"优势",迅速成为各地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二,住房制度改革。1998年房改之前,地方政府几乎没有卖地收入,但  相似文献   

20.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大新农村建设财政投入力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永臻 《求实》2006,(11):82-84
近年来我国财政支农投入不断下降,“三农”方面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难以顺利推进新农村建设。主要原因是现行财税体制仍然没有理顺,财政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的渠道存在体制性梗阻。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财税体制,合理划分各级地方的事权和财权,实行等级分税制;规范转移支付制度;树立公共财政理念,加大财政支农资金投入。这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近期可选择的政策是逐步降低涉农项目配套资金比例;改善财政涉农资金管理体制,整合分散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