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阿计 《人大建设》2009,(3):30-33
引言:1978年12月,具有中国改革开放宣言意义的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明确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这标志着,“民主”从一开始就是改革开放的基本动因。  相似文献   

2.
阿计 《公民导刊》2008,(12):1-1
三十年前,告别“文革”浩劫不久的中国,徘徊在命运的十字路口。中国,究竟向何处去?邓小平在1978年给出了黄钟大吕般的答案—“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相似文献   

3.
阿计 《民主与法制》2008,(24):35-37
三十年前,告别“文革”专制主义浩劫不久的中国,徘徊在命运的十字路口。 中国,究竟向何处去?邓小平在1978年给出的黄钟大吕般的答案——“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相似文献   

4.
正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部署,使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迈上新的征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制化。""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被确定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方针。这十六字方针中"有法可依"居首,立法是前提。由此,地方立法被提到全国和省级人大工作重要议事日程。1979年7月,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正宪法若  相似文献   

5.
建设法治政府:中国近十年来依法行政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多方面的历史性成就。作为中国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行政也取得了显著进展。现就近十年来中国实行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背景、进展和趋势作些介绍,并谈些看法。一、中国法治建设和依法行政取得的主要成就(一)法治建设近十年来,随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确立,中国加快了建设法治国家的进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确定。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基于对国家治理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提出了一系列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思想。他认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前夕,邓小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一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宣言书中就明确指出:“为了保障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  相似文献   

7.
《人大论坛》2008,(12):44-44
1.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2.1982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周宪法》,对我国立法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确立了统一而又分层次的立法体制。  相似文献   

8.
李瑛 《前沿》1998,(10)
邓小平法制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邓小平法制理论及其实践意义,对于我们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法治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法制与民主、建设的关系邓小平法制理论的逻辑起点是民主。邓小平讲:“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46页)这就告诉我们,加强法制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人民民主,更好地实现人民民主。1980年邓小平进一步讲明了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的关系,他指出:“我们的民主制度还有不完善的地方,要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令和条例,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相似文献   

9.
1978年12月,我们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并着重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全会报告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相似文献   

10.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建国29年、经历了10年“文化大革命”的劫难后,对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认识的一次巨大飞跃,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史上具有深远...  相似文献   

11.
日历     
《中国人大》2014,(24):4-5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发表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他指出,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相似文献   

12.
"法制经济"和"法治经济"在逻辑上是包含关系,二者并不相互排斥,承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就不能否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明确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显然这16字方针不仅限于法律和制度本身,而且对法律和制度的贯彻执行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这才是我们目前对"法制"这一概念的通常用法。1989年5月26  相似文献   

13.
建立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是党和国家的根本任务之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深刻汲取"文化大革命"践踏民主、无法无天的沉痛教训,一再重申,没有民主和法制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为了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的悲剧重演,必须完善国家的宪法、法律,并使之成为任何人都必须严格遵守的不可侵犯的力量,使社会主义法制成为保护人民权利,保障生产秩序、工作秩序、生活秩序,制裁犯罪行为,打击阶级敌人破坏活动的强大武器。邓小平同志也反复强调,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转变而转变。基于上述认识,党中央始终把加强社会  相似文献   

14.
直到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战略任务,确立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对公安执法提出的新课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志萍 《公安教育》2003,(10):22-24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思想,并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起,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三大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一个内容相当广泛的系统工程,其中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而“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1]所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社会主义法制文明构成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结合公安法制工作的实际,1990年4月和…  相似文献   

16.
民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伊始,中国共产党就提出了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1978年12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任务。l改革开放20年来,作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D代表大会制度得以恢复和发展。直接选举人民代表的俄围扩大到县一级,并实行了差额选举。县级以上各级队大设立了常委会,人大的自身建设不断加强。120年来,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怪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党的十…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与依法治国建立现代法治若干问题探讨王建国一、依法治国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治国方略邓小平同志作为党和国家的第二代领导人最早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思想,他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  相似文献   

18.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国四十周年讲话中指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邓小平同志也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思想和注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一再强调,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实行人民民主,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实行人民民主,就必须建立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只有这样,人民民主才能得到保障,社会才能长治久安,人民才能安居乐业,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才能顺利进行。这是我国建国以来长期实践,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教训所得出的宝贵经验。党  相似文献   

20.
策划人语:1978年,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翻开了新的篇章。对新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而言,一个全新发展阶段就此启程。改革开放三十年,既是重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三十年,也是重庆民主法制建设不断推进的三十年。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