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皛靓 《法制与社会》2013,(35):252-253
“媒介审判”是一种不依据法律程序对被告或犯罪嫌疑人实施的非法律程序上的民间裁判,其实质是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与司法间的权力争夺。本文认为,国内法学界对‘媒介审判”的评判几近妖魔化。新闻监督报道无辜地被贴上了“话语暴力”、“话语强权’’以及干预司法独立等诸多标签。事实上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舶采货,‘‘媒介审判”很应该在中国本土语境下,结合国内司法现状得到其应有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为了适应我国制定劳动法典的要求,法学界对劳动法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及其适用范围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此,笔者谈谈自己的意见。劳动法是一个独立的重要的法律部门劳动法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居于何等地位,是不是独立的法律部门,对这个问题法学界存在着不同看法。一种观点认为,劳动法是经济法的一个组成部分,不是独  相似文献   

3.
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应为法律真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成为我国诉讼法学领域乃至整个学界所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些学者对传统的客观真实理论提出了挑战 ,认为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应该是一种法律真实 (亦即相对真实 ) ①;而持客观真实论的学者也积极回应 ,《法学研究》2 0 0 2年第 4期刊登了张继成、杨宗辉二位先生撰写的“对‘法律真实’证明标准的质疑”一文 (以下简称张文 ) ,主张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只能是“客观真实” ,并从逻辑学的角度对持“法律真实”论的学者进行了批判。张文的发表在法学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因为无论是持法律真实观还是客观真实论的学者 …  相似文献   

4.
动态     
《电子知识产权》2013,(5):14-15
一中院审结百度奇虎不正当竞争案——一中院经审理认为被告奇虎公司的插标行为、网址导航站劫持流量行为已构成了对原告的不正当竞争,但不存在商业诋毁或商标侵权,被告应立即停止涉案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至此‘3B’大战告一段落。  相似文献   

5.
刘英团 《政府法制》2014,(34):32-32
“‘民告官,难告赢’,到底是民‘不懂法、不会告’,还是法院‘被干预’?”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副庭长王振宇在回答这一问题时表示,我国行政诉讼有个特点就是原告的胜诉率即被告的败诉率低.10年前被告败诉率占30%左右,近年来下降到10%以下,有一些省份甚至只有2%.  相似文献   

6.
“乡镇自治的传统,是美国人的‘人民主权’和‘公民自由’原则的根源。” —— 19世纪法国法学家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的人民陪审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陪审制度作为民主政治的产物 ,其在国外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但其在中国的发展只有短短几十年的历程 ,加之人民对陪审制度功能认识的肤浅和由于具体制度建设的缺失所导致的“陪而不审”等现象的发生 ,使得我法学界和司法实务界废除陪审制度的呼声日渐高涨 ,本文在批判各种废除论的基础上 ,阐述了我国实行陪审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并就如何完善陪审制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 对于"法是国家意志体现"这一命题,近年来,我国法学界从两方面抨击甚猛。一是批判该命题所带有的"阶级利益一元论"倾向,认为该倾向否定法律反映包括社会共同利益在内的多元利益的事实和法只反映统治阶级利益的观点;一是批判该命题所导致的"唯意志论"倾向。对原有的法的国家意志性命题进行批判是无可非议的,问题在于这种批判要怎样进行。是完全否定和抛弃这个命题,代之以一种其它命题,如某些同志所主张的权利论或正义论命题?还是把这个命题作为一个基本事实命题保留下来,并重新加以解释,揭示出该命题所对应或描述的法的事实状况——法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法制的完备与欠缺,进而将对法的现实性考察与现实性批判结合起来?作者认为这对当前的法理学研究颇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人民司法》编辑部:《人民司法》八○年第九期刊登的《旁听公开审判中所感到的》一文中所反映的问题,有不实之处,如说:“海军军事法院在今年四月公审的薛增立行凶杀人一案,公诉人宣读起诉书中被告认罪态度时,将有证在案,本人亦供认不讳(hui)念成了‘供认不违(讳)’。辩护人在辩护时,也念了个‘供认不违’。审判长当庭宣告判决时,又再现  相似文献   

10.
<正> 苏联五十年代中期以后的法学界在比较客观地评价1931~1937年这一时期的经济法思想时指出,它在社会主义经济的组织管理的法律问题、在社会主义国家所有权的法律制度、社会主义组织之间的法律关系以及经济核算制等法律问题的理论探索方面是作出了一定贡献的。但是,它也存在着一系列的严重缺点。它完全吞并了民法,把主要的民事权利主体——公民只看成是“劳动消费者”。在两卷本《经济法教程》中,只在最后一章以极有限的篇幅简略地论述了公民的财产和人身权益以及其他民事法律制度。金茨布尔格后来自己也承认,经济法学派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社会主义成分的法律关系问题时,对民事权利能力、个人所有权、继承权等问题的解决显然是不正确的。他说:“在苏联,把‘私人’解释为‘劳动的消费者’,是不正确的。这种理解不能容忍地限制了  相似文献   

11.
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鲁迅讽刺批判了“庸人”和“无恶意的闲人”。有的同志由此而发问道:“这里的‘庸人’、‘无恶意的闲人’,是人民还是反动派,如果说属于广大人民这个范畴,能说对他们的革命性都是估计得很充分的么?”我们说,这里的“庸人”和“无恶意的闲人”当然属于人民的范畴,但他们只是  相似文献   

12.
<正> 国际经济法学开宗明义的问题,是国际经济法的范围问题。对于国际经济法主体范围和渊源范围的不同解释,使国内外法学界形成了“小国际经济法论”和“大国际经济法论”两种互相对立的学派。“小国际经济法论”者认为:国际经济法属于国际公法的组成部分,是调整国家、类似于国家的政治实体和国际组织之间在国际交往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国  相似文献   

13.
"受贿人出狱,行贿人送上‘坐牢补偿费’",专家对给予和收受"坐牢补偿费"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却见仁见智,莫衷一是。本文对有罪和无罪的观点进行了梳理、归纳和剖析,认为坐牢补偿费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但根据罪刑法定原则和有利被告的刑法推理原则,"坐牢补偿费"依然是刑法的探照灯还没有照到的角落。文中提出在我国刑法里增设"后职务犯罪"——后受贿罪,从而有效规制这一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相似文献   

14.
刑法学界对于“明知必然性虽不希望发生而仍让其发生”的性质,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归纳起来,可以说有四种观点:一、间接故意说:认为“区分故意罪过的不同形式,只能以意志因素‘希望’或‘放任’为根据,而不能以认识因素‘可能’或‘必然’为转移”认为明知必然性的情况下也可以构成放任,因此行为人应当构成间接故意。二、以直接故意对待说:认为这一故意类型既不是法定的直接故意,也不是法定的间接故意,在现行立法前提下,对其“应以直接故意对待”。三、直接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价格条例》是一部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地方性法规,这部条例出台的很及时,是百姓的一盏‘利益’明灯。价格管理事关政治、经济、社会全局,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国民经济运行的‘调节器’.社会事业发展的‘晴雨表’。保持社会稳定、人心安定的‘稳压器’.  相似文献   

16.
早在古罗马刑事法中,即已存在诸多有利被告的话语.大陆法系刑法在继承与光大罗马刑事法中的有利被告理念的基础上,从程序领域到实体领域都形成了一整套有利被告的话语,具体表现为程序领域中的无罪推定与允许有利被告的再审,以及实体领域的以允许有利被告为例外的排除习惯法、新法不溯及既往与禁止类推.但是,基于对作为个人的被告人的权利认识不同,不同的大陆法系国家对有利被告理念的贯彻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7.
李贵 《法制与社会》2010,(19):20-21
对行政法理论基础的研究工作一直是我国法学界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国外对一这问题的研究对我们有很好的参考作用。本文在对国内外各种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不同的研究结论,认为我国的行政法理论基础应该是国家存在论。  相似文献   

18.
劳动合同法确立双重劳动关系之肯定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重劳动关系历来是我国劳动法学界颇具争议的话题,在劳动合同法起草之际,从理论的角度探讨其存在的价值及相关问题的处理,以期对劳动合同立法有所裨益,是本文的研究所在。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在一些法律文书和报刊杂志上,常出现“房屋典当关系”的词句。笔者认为,这种说法不妥当,值得商榷。 “典当:亦称‘当铺’或‘押店’。旧中国以收取衣物等动产作质押,向劳动人民进行放款的高利贷机构。”(《辞海》缩印本,1980年版,第29l页)典当作为一种行业,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关系理论是对黑格尔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关系理论的批判和继承,马克思认为是市民社会决定政治国家,而不是政治国家决定市民社会,马克思的这一理论是在其早期著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首先提出来的,并在其和恩格斯的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第一章《费尔巴哈论》中进行了集中叙述。一些学者着重从纯文本的角度或该理论的现代性角度来论述,笔者将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这个动态角度来阐释马克思的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关系理论在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中所形成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