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瞭望》1993,(9)
今年3月5日,是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雷锋题词30周年。几十年来,雷锋精神鼓舞、激励着我国亿万人民群众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勤奋工作,忘我奉献。雷锋(1940——1962年),是一位普通的解放军战士。他高尚的思想行为,为全国各族人民树立了楷模,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现在的中国人,有谁不知道雷锋?有谁不曾为他那些富有哲理的名  相似文献   

2.
孙权年少时,他的哥哥吴侯孙策已拥有江东六郡,由吕范担任"财政部长",周谷担任"组织部长". 孙权作为吴侯的弟弟,自然是个重量级人物,特别又当了阳羡县的县长,谁不高看一眼?孙权很清楚自己的软实力,所以他就很注意开发自身"资源",为自己,有时其实也是为地方经济发展搞点特殊.于是他多次找到吕范,恳求他开个后门,多给自己几个"子"儿.  相似文献   

3.
中央军委委员迟浩田上将最近在总参谋部号召广大指战员“远学雷锋,近学孙毅。” 新春正月,我特意登门访问孙毅将军,请他谈谈在新时期如何更好地向雷锋同志学习。 谈到学雷锋,86岁的孙将军感慨颇多。他说,现在一提向雷锋同志学习,有人便认为这是青少年的事,好象毛泽东同志关于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是专门对青年人讲的。其实,雷锋是一代人的楷模,我们每一个人,不论职位高低,年龄大小,都应该向雷锋同志学习。 孙老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20多年来,他带头讲雷锋,学  相似文献   

4.
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湖北建始县官店镇党委书记刘银昌,平时完全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形象:一身布衣,一双草鞋,到了冬季才换成“解放鞋”。 对自己的乡土打扮,刘银昌有他的道理:一是经常要下乡,遇山爬坡,逢河趟水,或指导生产,或参加  相似文献   

5.
李新 《各界》2009,(12)
刘少奇讲话 1964年的夏天,一个闷热的晚上,忽然接到通知,第二天要到人民大会堂去听重要报告,不得缺席.第二天我按时前往,会场不大,坐满了人.台上,所有在京的政治局委员和元帅们都到了.全场鸦雀无声.我心想,是谁作报告呢?这么严肃.一会儿,周总理引着刘少奇走到台中央,向旁边的人问了一句话后,对大家说:今天是请少奇同志给大家讲话.  相似文献   

6.
30年前,毛泽东同志用如椽巨笔挥毫书写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从此,这七个大气磅礴的字迹便深深嵌印在中国人民的心中.雷锋,一位普通的士兵,他的事迹在大江南北传颂,鼓舞和激励着亿万炎黄子孙的心;他的名字家喻户晓,成为舍己利人崇高思想和行为的代名词;他的精神是社会公认的先进楷模,并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奇迹般地走向世界.30年来,尽管雷锋精神有时遭到冷遇、歪曲甚至攻击和诋毁,学雷锋活动也曾几起几落,但人民群众仍忘不了雷锋.  相似文献   

7.
公与私,实际上是一个古老的话题.近翻旧书,偶读一文,更有所悟. 据古书载,北宋时期,博州有位州官,为人极其廉洁.一天晚上,有人从京城送来一封上司的来信.他知道这一定是朝廷有什么重要指示,便马上命令公差点上蜡烛阅读.谁知他读了一半,又命令差人把官家的蜡烛吹灭,而把自己的蜡烛点上,继续往下看.公差们非常纳闷,难道官家买的蜡烛不如他自己买的蜡烛亮吗?后来才知道,那封信里后半部分是关于他留在京城里家属的近况,他认为这是私事,应用自己的蜡烛,不能用官家的蜡烛. "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博州州官的这一行为,虽还带有历史的局限  相似文献   

8.
英雄的诞生     
1962年9月,《人民日报》军事记者连云山来到抚顺,住在市委招待所.正巧这天礼堂正在作报告,连云山也去听了,听后觉得这位叫雷锋的战士很了不起,与成千上万的英雄不一样,他不是靠壮烈的死来无愧于英雄称号,而是靠短暂一生的每一分一秒的闪光来使他的名字光彩夺目,这是和平时期真正的英雄形象. 连云山与报告人-沈阳军区军人俱乐部主任陈广生聊了聊,陈从雷锋入伍起就开始注意他了,写过他一些小稿子.当时陈广生正在修改两三万字的关于雷锋的长篇报告文学,还没有修改出来雷锋就去世了.他十分悲痛,拿着笔记本,到处宣讲雷锋,一个月作了42场报告.这时虽然距雷  相似文献   

9.
高荣伟 《侨园》2012,(6):29
从外表看,野田不仅质朴,而且有点木讷、愚钝,年轻时的他不善辞令.野田把自己比喻成泥鳅,而不是闪闪发光的金鱼——他坦承自己缺乏魅力. 2011年日本首相角逐中,不为人知的野田凭借自己的雄辩横空出世.人们不禁要问:野田佳彦的口才是如何练就的? 1957年,野田佳彦出生于千叶县船桥市,父母都是农户出身.野田早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政治系,后又人"日本政治家的摇篮"松下政经塾学习.  相似文献   

10.
生而为人,那么,人的价值是什么?有的人可能向自己或向别人提出过这个问题;也有些人活了一辈子,却从来不曾想过这个问题,但他们仍以其人生实践表明了他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可以说,人的价值问题是谁也避不开绕不了  相似文献   

11.
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是一名教徒,不但信仰虔诚,还利用“博爱、平等、自由”的宗旨对待士兵,把士兵们当成自己的弟兄.尽管如此,但士兵们并不都认可他,有的甚至反感、当面顶撞他. 冯玉祥在每天早操时必问士兵们一个问题“弟兄们,我们是谁的军队?”“我们是老百姓的军队!”士兵们用激昂嘹亮的声音回答道冯玉祥每当听到这种气势宏伟的回答时,心里都感到非常欣慰和激动,面带微笑地向士兵们挥手致意.  相似文献   

12.
向雷锋同志学习什么?我们认为,主要学习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学习他的共产主义的道德品质和人生观。雷锋是道德的楷模,是心灵美的典型。学习雷锋对于提高全国人民和青年的道德觉悟,提高全社会的伦理水平是有重大意义的。雷锋精神的价值就在这里。有人认为,雷锋既不是科学家,也不是战功卓著的英雄。他是一个只知道埋头学习和工作,为人民做好事,沒有“个性”和“伟大生活目标”,也不知道享受的人,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呢?  相似文献   

13.
每到三月,我们就会想起雷锋,以及与学雷锋有关的人和事。然而让人担忧的是,近年来社会上对学雷锋行动的评价与反应,正在悄悄变化着。笔者见过这样一条消息:山东曹县民兵连长田永亮曾在抚顺雷锋团当兵,档案上有着“学雷锋标兵”、顺城区人大代表、“十大精英最佳青年”等鲜红的记载。1991年12月退伍后,他在探望未婚妻时,团帮邻居控煤球,抱冬贮白菜,给学生讲雷锋的故事,被未来的岳父认为是在部队学雷锋学便了,退了这门亲事。他看到一村民到他父亲的诊所看病,因经济桔据,用12公斤小麦顶药费,便劝父亲不要小麦,还自己掏出10无钱…  相似文献   

14.
古时候,有个人一生气就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圈.有人问他原因,他说:"我一边跑一边想:自己的房子这么小,土地这么少,哪有时间和精力去跟人家生气呢?一想到这里,我的气就消了,然后拿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干活."到了晚年,他的房子变大了,地也增多了,可一遇到生气的事,还是绕着房子和土地跑圈.别人就问他为什么还跑圈?他笑着说:"我一边跑一边想:我房子这么大了,土地这么多了,又何必跟人家计较呢?一想到这里,我的气就没了,然后快乐地生活."  相似文献   

15.
学学张成贵     
学学张成贵山东王学文论身份,张成贵是沈阳一个个体户。他完全可以“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他只用把自己的美发师当好就行了。但是他不只关。!人们的头发,而且还关心人们的心灵。所以,在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32周年前夕,他出资万余元举办了有30多人...  相似文献   

16.
有一则寓言很有意思,有一天,一只蝎子来到河边,想渡河到对岸去,可是蝎子不会游泳,就向青蛙求助,请青蛙将自己背过河去,青蛙执意不肯,说:"假如游到河中间,你蜇我一下,我不就没命了吗?"蝎子说:"是啊,那我自己不也没命了吗?"青蛙一想,有道理,蝎子他再狠毒,还不至于狠毒到害人又害己的地步吧,他也总得要命吧.就这样,青蛙驮着蝎子向对岸游去,就在游到河中间的时候,青蛙觉得自己脖子上被重重地蜇了一下,……在和蝎子一起沉到河底之前,青蛙问蝎子:"你怎么……"蝎子说:"我实在是忍不住了."  相似文献   

17.
一位老红军曾谈到:我参加革命时,党员还是不公开的,但群众都能揣摩出谁是党员,因为党员在战斗中冲锋在前、退却在后,不怕牺牲,行军宿营不怕吃苦,在物质享受面前不伸手。这段话发人深思。一个党员,不公开自己的身分,群众就能揣摩出他是党员,是因为他处处起模范作用,是群众中的先进分子。这是我们党的光荣,由这样的党员组成的党才是有战斗  相似文献   

18.
先看两个小故事. 故事一:元代有一个叫许衡的大学者,一天他有事外出恰是个大热天,沿途又无水可喝渴得他嗓子像着火似的.半路上遇到一棵大梨树,水灵灵的梨子挂满了枝头,路过的行人见梨如久旱逢甘露,纷纷拥上去摘梨子解渴,惟独许衡一个人不为所动.有人奇怪地问他:"你怎么不摘几个梨子解渴?"许衡淡淡地回答:"那是别人的梨子,岂有乱摘之理?"那人又笑他太死板"眼下世道这么乱,谁晓得是哪家的梨?没主儿的梨子,不吃白不吃."许衡闻言,郑重地驳斥那人说:"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相似文献   

19.
杨红云  林春生 《侨园》2022,(Z1):65-67
<正>今年是雷锋因公殉职60周年,雷锋是从英雄的人民军队中涌现出的一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他在平凡中铸就非凡,在普通中成就伟大,在奋斗中锻造辉煌。他在亿万人民心中是美好品德和高风亮节的象征,他那崇高的精神,化作巨大的感召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我们的父亲杨宝威为宣传雷锋、传承雷锋精神奋斗了62载,他前后为雷锋本人和宣传雷锋精神画了多幅画作,雷锋生前仅有的两幅画像就是父亲画的,他多次给部队、  相似文献   

20.
雷锋、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任长霞、周国知能成为和平建设时期让大家争相学习的先进,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都做好了一件件具体的小事。就拿郑培民同志来说,在中央党校学习后。谁都不知道的8元7角2分的公费利息钱,他却一直记着,交给了财务室——区区8块多钱就使我们知道,他很清正;残疾人李德胜开了家“鸡毛小饭店”,为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