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国先后超越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和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一历史性变化在世界范围和中国国内都引发了一轮热议,伴随一片赞誉之声,外界关于“中国是否仍是发展中国家”的争论也更加激烈. 中国的多重国家属性  相似文献   

2.
正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关键时刻——"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回望来路,从积贫积弱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划出不断攀升的上扬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雄厚物质基础,在世界舞台上创造了伟大发展奇迹。眺望前路,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国经济巨轮正在高质量发展的航道上劈波斩浪,向着民族复兴的胜利彼岸勇往直前。  相似文献   

3.
战略-政治地缘利益的接近能够使中国和俄罗斯的军事技术合作达到新的水平。随着新一轮的中俄武器技术合作的展开将使中国拥有更加强有力的战略战术武器,从而在一定条件上使中国逐渐地成为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强国。  相似文献   

4.
“去霸权时代”的中国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亚文 《南风窗》2010,(1):39-41
从大国关系的角度说,中国将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这不是中国愿意不愿意的问题,而是世界历史在当下时刻的一种必然。中国必须适应这种新的国际现实,调整国际战略思维,更多扮演起全球性国家角色,以防止霸权的衰落对世界政治造成的非良性冲击。  相似文献   

5.
中国外交"三不"原则是指"不干涉内政、不结盟、不当超级大国"."三不"是中国几十年来实行的外交基本原则,是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体现,也是推动构建"和谐世界"的前提因素.在国际形势动荡多变和中国同世界关系发生很大变化、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在国际事务上发挥更加积极主动作用的现今,是坚持还是要修改甚至放弃"三不"原则引发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2010年是国际局势调整和重塑的一年也是中国外交迎难而上、积极进取的一年。中国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逆势而上,经济保持快速发展,GDP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中的份额和投票权上升至第三位,在国际体系中的权重和影响进一步提升,国际总体处境变得更加主动有利,对外战略资源和手段更加丰富,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发展势头令人羡慕。同时,美、欧、日等发达国家仍未摆脱危机阴影,  相似文献   

7.
《当代世界》2008,(8):1-1
2008年8月8日,第二十九届夏季奥运会在北京拉开帷幕,这一举世瞩目的全人类体育盛会在中国举行,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健将将在28个大项、302个小项的争夺中一决高下。北京奥运会,将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和谐的中国展现给世界,使源于西方文明的奥林匹克精神在东方得以更广泛地弘扬,必将永载人类文明史册。  相似文献   

8.
不远的将来、最快在2010年前后,中国将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中国的"世界第二"与日本的"第二"有本质的不同。如何与届时的中国相处,日本必须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9.
田磊 《南风窗》2014,(20):83-85
共商、共建、共享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中国与世界更加文明进步,让我们共同的世界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10.
正经济全球化的两个引擎,技术进步和市场化仍然在发挥强大的推动作用,导致的结果不是财富在国家间的集中而是分散,即全球范围內人口与财富的匹配趋于收敛。转折点出现在上世纪70年代的第一次石油危机,当时中国的国民财富不足世界比重2%。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研究,发展中经济体已于2012年占到全球经济总量一半;中国国內生产总值(GDP)已占世界的13%以上,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对应的是,日本作为世界第三大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外交60年:实践特点和理念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0年的新中国外交实践在捍卫和扩展国家利益、顺应时代潮流和伸张国际正义、积聚和善用国家软实力、转变外交模式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中国特色,新中国的外交理念也在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与时俱进的世界观、时代观、利益观、和平观、统筹观等。中国外交的丰富实践和先进理念相辅相成,正在为中国继续发展为世界强国奠定基础。在今后40年(即共和国百年庆典时)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外交将在构建和巩固新的国际多极格局和国际体系、推动亚洲共同体建设、引领战略思维、承担大国责任、预见世界变化和提升实践艺术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和富有成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2018年11月22日至12月21日)11月22日,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主办的第二届"中国—阿拉伯国家政党对话会"在浙江杭州举行,对话会主题为"携手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来自17个阿拉伯国家的60多个主要政党领导人,以及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外交部、商务部等中央有关单位约200名中外方代表  相似文献   

13.
全球团结:勇于变革(社会党国际第23次雅典代表大会决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立即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建立一个可持续的世界社会 社会党国际第二十三次代表大会秉承本国际"可持续世界社会"委员会的一贯努力,重申我们对在全球范围内促进普遍可持续性发展,建立一个更加相互依存世界的承诺.我们的首要工作是努力寻找共同的有效和及时应对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这一根本性挑战的方略.  相似文献   

14.
百年变局下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尊重全球化发展规律,摈弃逆全球化思维,创新全球化发展新理念新思路,既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根本举措,也是推动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百年变局下数字经济正成为发展新形态,人工智能等技术革命正在孕育,世界经济处于深度变革期,经济全球化转型的压力与动力正在积聚。中国通过四十多年改革开放融入全球化,既受益于全球化带来的巨大增长动能,也推动全球化快速深入发展,经济全球化转型有赖于中国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中国积极推动全球化合作方式、治理机制及发展动力转型,为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注入新动力。  相似文献   

15.
彭修彬 《当代世界》2021,(12):10-15
中国共产党是具有世界眼光和天下情怀的政党.早在成立之初,我们党就高度重视开展对外叙事,积极向世界传递中国共产党的声音和故事,展示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本文旨在梳理中国共产党从接触、融入到引领世界的历史进程,阐述中国共产党百年对外叙事的基本框架、内涵体系和主要特征,进而研提新形势下开展对外叙事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从最新《全球智库调查报告》看中国智库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新《全球智库调查报告》表明,中国智库数量在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参照全球智库的发展,中国智库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整体水平有待提升,民间智库发展乏力,各地区智库发展不均衡等。进一步发展中国智库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为智库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努力打造在世界上有影响的智库;加强地方智库建设;加强中国智库与国际智库的交流合作;加强对智库发展的规划引导等。  相似文献   

17.
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自形成以来一直随着国际力量对比和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而进行着变革。进入2018年以来,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增加,大国之间竞争博弈日趋激烈,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进入重构关键期。当前,全球经济治理不但面临价值共识的危机和单边主义的严重冲击,而且全球贸易规则制定权的争夺也十分激烈。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积极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有效的方向变革,不仅是中国营造有利国际环境的需要,也是自身应承担的一项重要国际责任。在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进程中,中国的角色是新价值理念的引领者、国际制度的共建者、全球方案的贡献者和集体行动的参与者。  相似文献   

18.
一、美苏两大国的矛盾和斗争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并结束后,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崩溃,英法两国受到极大削弱,帝国主义六大强国只有美国保存下来,并且变得比以前更加强大,战后初期,美国国民生产总值、黄金储备、对外贸易、军工生产和军事力量及科学技术都居世界首位,成为全球性超级  相似文献   

19.
170多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为全世界的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提供了争取自身彻底解放的科学理论。在科学社会主义指引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过凯歌行进的辉煌,也出现过背离马克思主义指导的严重挫折。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在凯歌行进中奋勇直前,在挫折面前坚定信念,上下求索。在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中国的发展在21世纪渐入佳境,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实现了新的飞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广,党的自我革命使党更加具有先进性和纯洁性,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随着中国实力的不断提升和国家间相互依赖关系的日益深入,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意愿和能力不断增强。在器物、制度和观念三个层面,中国提供的国际公共产品越来越多。中国正在以更加自信的面貌和更加自觉的心态,推动全球治理朝更加公平、公正的方向发展。"中国应对人类做出较大贡献"。这种贡献越来越体现在全球治理层面。习近平总书记在致2016年新年贺词时表示:"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中国不能缺席,亮明了全球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