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再访华西村     
5年前我到过华西,那时—进村,迎接我们的是一个龙形建筑,远远看去就像一条腾飞的巨龙。这条龙就是华西村的办公大楼。今年我又来到华西村,这次见到的不仅有龙型建筑,还有一只大公鸡型建筑和一座造型如塔的17层大楼。在塔型大楼的顶端镶着四个红色大字“中国华西”。  相似文献   

2.
《先锋队》1999,(7)
从历史深处走来定格成永恒一座山她的高度需要我们一代接一代的人不停地去丈量延安蓝天厚土这最淳朴的地方才能燃亮最坚定的理想土窑洞的灯光啊宝塔山上的希望延河水里的温存啊信天游里的豪爽延安呵延安危难中昂起的头颅困苦中挺直的脊梁你那永久的执著与朴素就是共产党人永不泯灭的形象西柏坡风云在这里交汇历史在这里驻足站在你的土地上我陡然体会到了一种高度西柏坡你用一只有力的大手把中国的希望举在了高处至今我依然能看到你那挥起的手臂似乎仍在指挥人们———前进!歌颂党歌颂祖国征文  相似文献   

3.
位于西安城内七贤庄的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简称"八办")纪念馆,是我党1936年至1946年间设立在国民党管辖区的"秘密交通站",是连接延安与海内外的重要枢纽和桥梁。抗日战争时期,成千上万的青年从祖国各地和海外辗转来到作为延安南大门的"八办"又通过这座红色桥梁奔赴延安。如果说延安是培育国中革命人才的摇篮,那么"八办"就是指引人们投身革命的指路明灯。八百里山路奔延安走进纪念馆,首先看到两张照片和一份奔赴延安的爱国青年名单。一张照片上,在一条蜿蜒崎岖的山路上,几位青年在艰难跋涉;另一张照片是原全国人大  相似文献   

4.
在去年杜鹃花盛开的季节,我来到了崇仰已久的井冈山。 人们说,井冈山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胜利的山,它的每一条山道、每一座山峰,甚至是山上的每一块石头和每一棵树木,都有它光荣的历史,都与中国革命密切相关。山,因革命而高;地,以人杰而大。  相似文献   

5.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的眼睛挡住了……千声万声唤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5月20日,太原市工商局晋源分局32名党员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呈现在大家面前是:“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作为“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一部分,组织这次活动的目的就是要让分局广大党员进一步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了解延安精神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加深理解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以及她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大家怀着专注的目光和执著的眼神,在枣园、杨家岭的窑洞…  相似文献   

6.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4):F0003-F0003
宝塔山,古称丰林山,宋以后称嘉岭山,位于延安城区中心,海拨1135.5米,面积36000平方米,是中国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和象征。1953年版第二套人民币二元券正面图案为“延安宝塔山”。中华人民共和国1955年颁授的独立自由勋章,核心图案就是宝塔山和红五星。国家邮政局发行的纪念邮票中也屡屡出现宝塔山。“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著名诗人贺敬之的名句热情的讴歌了宝塔山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的神圣地位。宝塔山上,历史文物和现代革命文物星罗棋布,交相辉映,烽火台、摩崖石刻、范公井、古城墙、摘星楼、嘉岭书院、日本农工学校等,一一记录着延安的风云变幻。延安宝塔又称灵山寺塔,始建于唐代,塔高44米,属八角九级楼阁式砖塔,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脚下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墨宝“嘉岭山”三个隶书大字历经风雨的侵蚀,巍然依立于宝塔山崖。宝塔山不仅遍布文物古迹,而且风景秀丽,环境优雅,是欣赏延安城市风貌和黄土高原风光的绝妙观景台,登山观景,能看到圣地的巨大变迁。  相似文献   

7.
黑山的山     
正黑山,这个叫"山"的地方其实没有高山大川居于域,也非因此得其名。有史可考的记载是1902年建镇安县,民国改元后称"黑山"。一个不以山命名的地方,却因一座山而闻名天下,那就是101高地。它应该是黑山百年辉煌的巅峰,也是黑山解放的起点。作为生长在这块土地上的黑山人,我常到高地瞻仰。这里没有参天大树,没有古刹钟声,只有一座纪念碑和一条长长的环形战壕。我多次站在山上眺望:北面是大黑山和芳山镇的东大山、南老  相似文献   

8.
1921年,在嘉兴南湖的一条红色游船上闭幕的中共“一大”.把马克思主义“写”在中共的旗帜上,中国共产党从此踏上了红色征途; 1945年在延安杨家岭那个倚山而建、靠油灯照明的中央大礼堂,中共“七大”的代表们,以掌声将“毛泽东思想”写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上; 1997年,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共“十五大”,这一次写在旗帜上的是“邓小平理论”.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9.
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著名诗人贺敬之回延安时的激情描写,最能贴切地表达出最近到过翼城  相似文献   

10.
我到南阳出差.闲暇之时应朋友之邀去看久负盛名的赊店山陕会馆。不看则已,一看,山陕会馆只成了一个引子,赊店古镇那巍峨的城楼和九座城门、七十二条街道,深深吸引了我,走进这里犹如走进了一条历史长廊。  相似文献   

11.
井冈山是天下第一山。井冈山本身并不算高,也不算险,井冈山因革命而高。井冈山是一座英雄的山、胜利的山、光荣的山。我们可以设问,世界上还有哪座山像井冈山那样,与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一支军队、一个国家的命运有如此紧密的关联?井冈山之所以是天下第一山,是因为井冈山斗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篇之作,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光辉起点。  相似文献   

12.
《党史天地》今年第7期有篇《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三座丰碑》,把有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瑞金红军烈士纪念塔、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敌阵亡烈士纪念碑、新中国成立伊始建立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逸闻趣事串连在一起,构成一幅短小而凝练的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中国革命画卷,读来兴味盎然。这篇文章对叶坪红军烈士纪念塔的叙述,不禁使叶坪纪念广场的一景一物,顿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1993年11月,我到闽西革命老区参加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学术讨论会,这个会议是中国现代史学会和中共永定县委、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承主办者周到的安排,学术讨论结束后,与会者得到一个十分难得的瞻仰闽西赣南革命旧址的机会。经上杭古田,在长汀停留一晚,11月15日一大早,我们便驱车往瑞金进发。中巴车队在闽赣边境的祟山峻岭中奔驰,9点来钟便到达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旧址,瑞金城外的叶坪村。  相似文献   

13.
延安遐思     
<正>2015年5月15日,我作为哈尔滨市直机关党组领导干部专题研修班的学员,前往延安学习。当飞机抵达延安机场,一种难言的激动不禁涌上心头。大诗人贺敬之《回延安》的诗句在耳畔鸣响":心口莫要这么厉害的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贴在心窝上。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延安就在这里。延河之上,数座  相似文献   

14.
雪水淙淙的霍尔果斯界河东畔,是一座座山丘和一道道山谷,一条条小路坠入山谷又跃上山丘,弯弯曲曲地向着冰冠闪闪的科罗婆努山伸去。这片丘陵谷地,就是呼鲁赛旱田山。位于科罗波努山下的阿力玛里曾是元代名震一时的"中亚乐园",寂静辽远的呼鲁赛旱田山就  相似文献   

15.
延安往事     
1944年至1945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前后,我在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和工作,四五月间在党校五部、六部学习,几个月后调到校部干部科工作。中央党校校址在杨家岭对面,隔着一条延河,过河就能见到一座高大的礼堂,是砖木结构建筑,侧面墙上嵌着“实事求是”四个大字,是  相似文献   

16.
延安作风     
樊宪雷 《新湘评论》2013,(18):36-39
延安,这座历经千年风雨沧桑的历史古城,到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饱经内忧外患的关键时刻,走到了历史前台,成为举国瞩目的中心。之所以受到人们关注,不是因为这座城本身发生了什么神奇变化,而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到来,使这里形成了一种新的社会风尚——延安作风。这种新的精神追求使延安成为一座高耸的精神灯塔,指引人们奋勇前进、争取光明。  相似文献   

17.
樊宪雷 《实践》2013,(8):29
延安,这座历经千年风雨沧桑的历史古城,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饱经内忧外患的关键时刻,走到了历史前台,成为举国瞩目的中心。之所以受到人们关注,不是因为这座城本身发生了什么神奇变化,而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到来,使这里形成了一种新的社会风尚--延安作风。这种新的精神追求使延安成为一座高耸的精神灯塔,指引人们奋勇前进、争取光明。  相似文献   

18.
在我的心目中延安一向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还在上中学的时候.我就知道延安是革命圣地.延安有宝塔山.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在那里领导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随着以后对革命史、党史的学习.我对延安的了解和认识逐渐加深.向往之情也油然而生,很想在有生之年.能到延安、井冈山、西柏坡等对中国革命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地方.亲眼看一看.领略一下这些地方的精神风采,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画中有话     
《党员干部之友》2013,(11):60-60
小时候父亲是一座山,长大后我是爸爸的山。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古代有个寓言,叫做"愚公移山"。说的是古代有一位老人,住在华北,名叫北山愚公。他的家门南面有两座大山挡住他家的出路,一座叫做太行山,一座叫做王屋山。愚公下决心率领他的儿子们要用锄头挖去这两座大山。有个老头子名叫智叟的看了发笑,说是你们这样干未免太愚蠢了,你们父子数人要挖掉这样两座大山是完全不可能的。愚公回答说:我死了以后有我的儿子,儿子死了,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这两座山虽然很高,却是不会再增高了,挖一点就会少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