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桂林在全国率先对外开放旅游。改革开放之初,桂林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是:充分发挥山水名城优势,经济发展和城市布局要适应桂林城市性质,处理好工业和旅游业的关系,让旅游业发挥主导作用。当前桂林旅游发展方向,一是以桂林为重要节点城市之一,建设中华水系游览线路;二是把桂林建成世界旅游中心。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和红色文化的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桂林是国际旅游名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生态山水名城,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其中红军长征湘江战役文化遗址(遗存)尤为突出,为桂林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3.
桂林是一座享誉世界的山水名城,有着2100多年灿烂的历史文化,“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绝唱,也传颂了800年。然而千百年来,人们在对桂林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赞不绝口的同时,却少有对桂林市容市貌的赞赏之语。一些文人笔下窄小弯曲的街道,拥挤低矮的小屋,骑楼下生活的人群,似乎构成了20世纪上半叶的桂林景象。长期以来,在人们的印象中,“桂林像一个美丽的姑娘穿着一身破烂的衣裳”。上个世纪60年代,时任中共中南区第一书记的陶铸曾提出将桂林建成“东方日内瓦”,给桂林人民带来了一个美好的梦想。今天,梦想终于变为了…  相似文献   

4.
充分认识会仙湿地保护与开发的价值,客观分析会仙湿地保护与开发面临的问题,认真探索会仙湿地保护与开发可行的对策,成为研究解决桂林乃至广西“十二五”建设实践的具体课题之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搞好会仙湿地的保护与开发,将有利于促进桂林国际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以及桂林国际旅游新城、名城和世界旅游城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正>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38年的广西省立桂林师范学校,迄今已有近80年的办学历史,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被誉为"桂北革命的摇篮"。桂林师范学校以独特的办学方式和办学成就成为当时全国对中国革命贡献较大的四所著名师范院校之一。学校坐落在"山水甲天下"的国际旅游名城——桂林市"两江四湖"景区,目前正在建设占地890亩的新校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普通话培训测试先进单位,是一所集文化教育、艺术设计传媒、生化与药品、电子信息、财  相似文献   

6.
2012年11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批复了《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这是桂林作为中国著名旅游城市迎来的一次转型升级、强身健体的良机。经过几年的努力,桂林旅游综合效益明显提高。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距《规划纲要》提出的一系列目标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尤其是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建设、环境保护等重要指标的实现有很大困难,在未来几年还有艰巨的道路要走。  相似文献   

7.
《求是》2000,(21)
桂林是一个以奇山秀水闻名于天下的风景旅游城市。90年代以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桂林的城市交通、房屋建设、江湖的管理与保护等,与“甲天下”的山水日益变得不协调了。面对城市建设的滞后状况,桂林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要把桂林建成现代化国际旅游城市,重点实施了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两大工程。几年来,累计完成拆迁项目  相似文献   

8.
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改造,给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带来极大压力.桂林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二十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当前开展的大规模城市建设中,桂林注重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从突出山水城市特色,实施整体环境保护及挖掘历史文化内涵两方面入手,重塑城市形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注重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使之与山水名城相匹配是桂林在城市建设中始终要坚持的原则.要正确处理城市建设中传统文化、地方特色与现代化的关系,将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鲜明的地方特色与强烈的时代特 征融入城建项目之中,并以一些标志性建筑构造城市的整体形象.  相似文献   

10.
桂林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旅游兴市"发展战略,致力把桂林市建设成为世界闻名的国际旅游名城、历史文化名城和生态山水名城。为此,各县区纷纷将"旅游兴县"战略写入"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工作报告,真正把旅游业作为一项战略性支柱产业来抓。然而,文化是旅游的核心和灵魂,如何将文化融合旅游产业,促进旅游业持续发展,桂林市委党校第十二期中青班第八调研小组通过对阳朔县旅游与文化的融合情况进行调研,对如何深度融合文化要素,有效推动县域旅游发展作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1.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依附,是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唯有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先决条件,才能保障旅游经济的良性发展,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推进旅游经济与当地民生的和谐发展。灵川县在发展西北部山区旅游的实践中应将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助力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  相似文献   

12.
<正>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坐落在国际历史文化旅游名城——桂林市尧山风景区内,曾先后隶属第七机械工业部、航天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1999年4月划转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办学30多年来,学校秉承航天精神,依托航天办学、依托工业兴学,在教学科研活动中形成了产学研融合、异科融合、工学融合等显著特色,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学为主,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等各学科协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城市提出要走向国际化、打造世界名城。那么,究竟什么叫世界名城?世界名城到底应该如何来衡量?标准有没有?评价的方法是什么?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世界名城打造的指标落地和蓝图实现。本课题以杭州市为例,在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对世界名城的评价体系(包括总体思路、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方法等)作了具体分析研究,形成一整套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希望对相关城市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桂林王城是桂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是桂林的文脉与武脉之所在。桂林是除了南京之外又一个有着"石头城"美誉的军事重镇,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元顺帝妥欢铁木尔登基之前,曾在王城独秀峰下居住;从明太祖朱元璋侄孙朱守谦受封靖江王起,前后共有14位靖江王在此居住;1921年底,孙中山大总统以桂林王城为大本营,拟定北伐事宜,并在此举行了中华民国新国旗(青天白日旗)的升旗典礼。  相似文献   

15.
如何处理名城悠久的历史文化宣传与名城现代化建设宣传的关系,恐怕是历史文化名城新闻界所共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大同日报》从1984年开始,在原来周三刊的基础上改办日报。改刊以后,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研究,现将几年来的心得体会大略概述一下,以就教于新闻界同仁。我们以为,要想宣传名城的历史文化,首先要充分地认识名城的历史文化。对于历史文化名城,我们的思维不能光是在它们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等方面兜圈子,而应该从它们的历史实际与现实实际出发客观地、一分为二地加以分析、宣传,即既弘扬名城的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时期,桂林文化城名重一时,广东与桂林文化城的渊源很深,影响了桂林文化城的形成、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桂林文化城赖以形成的政治环境与广东有不解之缘,突出表现在广东党组织所领导的文化大营救将众多文化人抢救到桂林;二、战时,许多文化人、文化团体在粤桂之间颠沛流离,从上海到广州,从广州到桂林,从桂林到香港,又从香港经广东折返桂林,坚持文化抗战;三、广东的文化人、文化团体在桂林活动,为桂林文化城的创建增添了光彩。  相似文献   

17.
由亚太环境保护协会、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国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城市旅游杂志社等机构,联合评选出了“2012中国避暑旅游城市榜”,西宁市再度入选年度“中国十大避暑旅游城市”,并荣获“昆仑夏都”美誉。这是西宁市继2010年被评为“十大避暑旅游城市”、2011年被评为“世界旅游名城”后获得的又一项殊荣。  相似文献   

18.
这是发生在国际旅游名城——广西桂林市利用国有企业改制之机贪污数额最大、手段最为恶劣的一起案件。案犯崔英智作案的手段不可谓不高:不仅利用其开在境外的账户瞒天过海大肆贪污,还在所属国有公司改制时刻意隐瞒资产,然后用另一国有企业的钱买断改制企业,妄图将国家财产变成自己家里的财产;此案的社会影响不可谓不大:广西主要领导亲自批示查处、自治区检察院发出督办函并派专人参办、桂林市政府撤消了崔英智所在公司改制的批文,恢复了其国有性质,这在全国都属罕见;对崔英智的查处不可谓不难:其在桂林有着深厚的家庭背景,本人曾集桂林漓江游览开发总公司、冠岩旅游发展公司和华之冠旅游开发公司法定代表人于一身,还兼任过桂林市公安局冠岩派出所指导员,持有加拿大的枫叶卡,随时可以出境,其涉案账户开在香港和加拿大,且主要证人在案发后已回到了台湾,取证障碍重重……此案的成功办结,再次为手莫伸,伸手必被捉这一至理名言批下了生动的注脚!  相似文献   

19.
我国大、中、小城市(包括县城)约有2800多座,经国务院批准命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99座。其中西部地区32座,它们是桂林、成都、遵义、昆明、大理、拉萨、西安、延安、重庆、自贡、宜宾、阆中、镇远、丽江、日喀则、韩城、榆林、武威、张掖、敦煌、银川、喀什、琼山、乐山、都江堰、柳州、巍山、江孜、咸阳、汉中、天水、同仁,占名城总数近三分之一。除青海省外,西部各  相似文献   

20.
战略重组 走向辉煌——记桂林旅游发展总公司发展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林山水甲天下”。 秀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是一座“金矿”,桂林在选择自己的经济发展道路时,自然而然地选择了最具“富民”色彩的现代产业——旅游业。 1997年底,桂林对旅游产业实施战略重组迈开了坚实的一步,时至今日已结出了第一颗硕果——桂林旅游发展总公司。 旅游发展总公司的组建,是对桂林旅游业多年发展进行深刻反思后作出的必然选择。如果说,多年来桂林旅游业始终没有脱离“小作坊”式生产模式的话,那么,组建大型旅游集团——桂林旅游发展总公司,就是为了把分散的经营集中起来,形成规模优势,走大生产、大产业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