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协同共治的基层社会治理结构中,社会组织作为重要外部力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可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通过对北京市某支持类社会组织的调研发现,社会组织在基层社区治理中主要承担规范化建设、培育赋能、搭建资源平台、推动“五社联动”的作用,面对社区不同治理主体分别扮演着合作者、参与动员者、陪伴者的角色。目前依然存在政府购买服务成效不足、社区居委会配合度不高、居民对社会组织认同感不强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乡村治理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关系国家治理全局。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乡村治理的短板(一)组织短板乡村治理普遍存在组织短板。对上,是各个职能部门,对下,是广大老百姓。涉及的具体事务包括党建、统战、民政、农业、林业、水利、城建、招商、信访、综治、计生等方方面面。乡村往往疲于应对各项事务性工作,忽略了组织建设。且相较城市,乡村年轻党员数量偏少,党员年龄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有部分乡村甚至几年没有发展新党员,党员队伍出现老龄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4.
困境与路径:以新乡贤推进当代乡村治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李金哲 《求实》2017,(6):87-96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乡村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方面,乡村从过去的"一大二公"的旧体制中解放出来,逐步走向现代化;另一方面,乡村治理并未实现现代转型,面临着经济失衡、乡规失范、人才流失、文化失语等新的困境。随着改革开放和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一个兼具乡村与城市、传统和现代基因的新乡贤群体开始产生,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逐渐成为跨越乡村治理困境的一个重要选项。因此,探索新乡贤群体推进当代乡村治理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进城记》前两天又拿了个全国的纪录片奖,焦波导演太棒了."反映遵义市新蒲新区新中街道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融入城市生活的纪录片《进城记》还未公映,就已经声名鹊起.谈到搬迁群众从"出山"到"进城"的故事,作为该片的主线人物之一,熊文霖感慨良多.  相似文献   

6.
当前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创新乡村治理体系,是新时代乡村治理环境变化的需要,更是城乡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然而乡村治理在实践中还存在着乡村治理的顶层设计不完善,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乡村治理人才资源缺乏,村民参与程度低和乡村治理依托的乡土文化流失,乡情纽带被割断等一些亟待改进深化完善的问题。为了迎接挑战,构建良好有序的乡村治理体系需要全面推进村民自治深入开展,全面推进依法治村落到实处,全面推进以德治村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7.
李春雷 《新长征》2022,(10):38-39
<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们要不断提高乡村基层治理能力,完善乡村治理体系,进而建设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促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8.
形式主义在当前乡村治理中依然存在,并且又有新的表现形式,如痕迹管理过度泛滥、公共物品过度供给、科层制度过度复杂等,导致乡村干部疲惫不堪,村民不胜其烦,乡村治理资源空耗。乡村治理形式主义新表现的内在根源在于压力型体制权责失衡、项目制供需错位和科层制刚柔矛盾。破除乡村形式主义,关键在于因地制宜分类治理,增强基层组织主体性,精简基层考核监督,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挖掘村庄内生治理资源。  相似文献   

9.
形式主义在当前乡村治理中依然存在,并且又有新的表现形式,如痕迹管理过度泛滥、公共物品过度供给、科层制度过度复杂等,导致乡村干部疲惫不堪,村民不胜其烦,乡村治理资源空耗。乡村治理形式主义新表现的内在根源在于压力型体制权责失衡、项目制供需错位和科层制刚柔矛盾。破除乡村形式主义,关键在于因地制宜分类治理,增强基层组织主体性,精简基层考核监督,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挖掘村庄内生治理资源。  相似文献   

10.
科层化治理:乡村治理的一个误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熟悉农村的人都知道,农民一般不愿意到卫生院去看病。除了交通、医疗费用等大家常说的原因以外,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是:对于卫生院的科室设置和一套挂号、就诊、交费、取药的程序非常不习惯;尤其是科室设置,农民更是弄不清楚自己要到哪个科室去看病。这也是农民愿意到乡  相似文献   

11.
正仲夏时节,记者走进紫云自治县猫营镇,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自今年初"春风行动"开展以来,紫云着力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蔬菜、中药材、精品水果等现代高效农业,让山村变美、百姓致富。猫营镇大田坝村蓝莓基地内人头攒动,村民们正在采摘蓝莓,此外还有不少来体验采摘乐趣的游客。"采摘蓝莓是手上活路,不累,我60多岁了每天还能赚70元至100元,在家门口有事干就是好。"正在蓝莓园里采摘的村民吴兴会说。  相似文献   

12.
推进乡村治理法治化建设是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乡村治理法治化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同时仍面临治理主体法治意识亟待提高、法治资源不足、法治宣传效果不理想、有些村规民约与法律法规相矛盾等现实挑战。为此,应着力增强治理主体的法治意识、加大法治资源供给、提升法治宣传实效、调适法律法规与村规民约之间的关系,深入推进乡村治理法治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作为村民共同制定遵守的行为规范,村规民约是村民自治的制度化体现,是基层民主的产物。在农村社会建设的新形势下,强化村规民约的自治性、约束性有助于基层民主完善和平安农村建设,而推进村规民约的法治化则是改善乡村治理机制、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的重要路径。面对村规民约"价值显然、问题突出"的现状,亟需通过相关措施来应对解决存在的问题,以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过程中,传统文化基因存续、农村发展环境优化、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为新乡贤形成创造条件。新乡贤作为乡村与城市、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创新的重要纽带,以其独特的社会资源优势、情感黏合力和话语影响力,成为乡村治理的重要力量。要充分挖掘新乡贤资源,注重情感吸引、加强制度创新、涵育乡贤文化。要厘情新乡贤个体价值与村民主体价值之别,明晰"德治"与"法治"的作用范围,以其正面价值的发挥推动新时代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5.
袁明宝 《求实》2023,(6):79-91+109-110
行政化导向的治理体系现代化只是在组织架构和制度规范上的行政体系建设,带来了行政替代社会、行政悬浮空转和行政消解治理的困境。乡村治理现代化应把重点放在行政激活社会上,通过治理资源激活群众公共参与渠道、增加治理事务并使其与群众诉求相一致、实现治理主体的有效整合与动员以及推进治理规则公共性重建,从而实现行政嵌入社会。在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具体实践中,资源协同提升治理能力、组织协同激发多元治理主体积极性、机制协同凝聚治理共识、发展与治理互促构建治理共同体,构成了行政激活社会的具体机制,也实现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协同推进。中西部农村地区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关键不应是单纯的行政化改革,而是要通过资源输入和民主协商,实现行政对社会的激活和动员,这是大部分农村地区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优秀农耕文化积淀了我国上千年乡土社会的智慧和经验,对当前乡村社会治理仍具有独特的价值意蕴及社会效益。把优秀农耕文化嵌入乡村社会治理,不仅能凝聚乡民情感、指导农业生产、丰富乡村精神生活、塑造文明乡风、推进乡村社会德治,还有利于巩固乡村社会治理的心理基础,塑造社会价值共同体,聚合多元社会力量,达成乡村社会善治目标。为此,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以城乡融合为视角,以治理有效为目标,以"三治"融合为框架,厘清农耕文化嵌入乡村社会治理的理论逻辑,勾画深度嵌入的图景,化解有机嵌入的障碍,构建高效嵌入路径,这既是乡村文化兴盛之路建设的需要,也是乡村社会德治能力提升的必然。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的社会治理变革的轨迹从一元治理到多元治理;从集权治理到分权治理;从管制政府到服务政府;从党内民主到社会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改善村治是我国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1]。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新乡贤是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近几年,针对时下乡村治理中较为普遍存在的乡村空心化、荒漠化、精英主体流失化和村级治理边缘化的困境,人们开始从传统的治理方式中寻求破解之道,“乡贤”一词迅速升温。  相似文献   

18.
乡村治理现代化不仅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组成部分,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与保障。我国乡村治理经历了从“乡政村治”到“三治融合”、从“一元主导”到“多元共治”等变迁历程,实现了乡村内部的社会稳定和有序发展。乡村治理赋能乡村振兴的逻辑机理在于二者都坚持以广大农民根本利益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依归、以农民群众为实践主体,以及实践过程的贯通衔接、一体推进。因此,可通过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重塑乡村社会资本、激发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积极性、健全“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等路径激发乡村发展内在活力,从而加快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正>全域治理就是在更高层级推动和统筹下,全面深化多领域协同治理的体制机制改革,打破边界壁垒,强化跨边界的合作治理,提升综合治理能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这一论断为基层治理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新方向。然而,当前县域统筹  相似文献   

20.
社区社会组织是共建社会治理共同体不可或缺的力量。社区社会组织在补齐基层公共服务短板、促进居民参与、维护社区稳定、培育社区文化方面可发挥独特而积极的作用。以回应居民需求为价值引领,以专业能力保障功能发挥,以激发情感认同共建治理共同体等是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内在理路。当前,社区社会组织正面临组织内生动力不强、服务供给回应性不够、社区情感动员力不足等实践困境。为此,应从加大资源支持和引导力度、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强化情感认同培育等方面着力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