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欧盟国际社会是"英国学派"地区国际社会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英国学派"地区国际社会研究的话语中,欧盟被视为地区概念,具有国际社会属性,遵从地区国际社会的一般逻辑,即欧盟地区的国家行为体和非国家行为体共享与全球层次和其他地区层次国际社会不同的国际社会要素。"英国学派"的欧盟国际社会研究为认识欧洲一体化进程提供了一种独特理论视角。它将欧盟国际社会分为欧盟国家间社会和欧盟世界社会(或跨国社会)两个维度,并将欧洲一体化进程与欧盟国际社会两个维度的形成和扩展联系起来。尽管如此,"英国学派"的欧盟国际社会研究表明,其地区研究仍需在理论建设、议题选择和理论应用三个方面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英格兰学派的国际社会概念内含重要的经济要素,但该学派未能发展出系统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与英国学派的比较表明,主要原因在于英格兰学派在学科定位、思想来源和研究议题上长期形成的思维倾向。在学科定位上,该学派坚持国际关系的研究对象是当代国家间政治关系;在思想来源上,该学派注重从国际法、政治哲学和世界历史成果中汲取养分;在研究议题上,该学派集中关注国际社会的政治和战略维度,探讨社会、制度、秩序三者之间非经济的关联性。鉴于英格兰学派与英国学派在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方面存在着相当程度的不可兼容性,二者难以实现深度融合。与英国学派进行对话并适当扩展自身的研究议程,当是英格兰学派今后发展优先考虑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经过"英国学派"有意识地利用和阐释,奥克肖特的"公民联合"理论提供了现代国家在建构国际社会规则时可能具备的条件;而将现代国家作为基本单位,以构建国际社会的规范性,正是"英国学派"的核心论题。因此,奥克肖特思想被"英国学派"视为其理论基础的一部分并非偶然,更重要的是,"公民联合"理论展示出现代个体在想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给当今国家间关系带来的困难和机遇,这切中了"英国学派"需要面对的理论难题。因此,在该学派不断回应和阐释奥克肖特的过程中,可以获得一个审视"英国学派"发展道路及其理论前途的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4.
作为重要的国际关系理论流派,英国学派在诸多方面可望对更广泛的全球国际关学研究议程作出贡献。这是由于二者之间有着共同的关切,比如都重视历史和文化。同时,英国学派还可以在如下方面与全球国际关系学的理念和价值观更紧密地保持一致,即更加深入地参与研究植根于剥夺、暴力和殖民主义的全球国际社会的起源问题,更加本土化和多样化地理解“社会”的概念,更加清晰和有根据地将“国家”概念化为一种基础存在论,遵循解释主义的善意原则,以及将国际社会的“全球性”的假设问题化。由此构成了一项暂定的研究议程,它强调实地调查、当地习俗和语言、档案的价值,并且重视立足于具体的社会语境来形成国际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5.
约翰·文森特是世所公认的英国学派第三代代表人物。他在布尔所构建的国际社会的框架里,研究了国际社会的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不干涉与人权问题。文森特通过这两大主题的研究,实际上涉及国际社会行为体、国家合法性、正义与秩序、主权与人权及人道主义干涉等国际关系的重要问题,而其中的核心问题就是探讨国际社会性质的变化。在布尔多元主义国际社会观的基础上,文森特发展了社会连带主义的国际社会观,具有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21世纪以来,中国国际关系学界对"英国学派"国际社会理论给予了较多关注。目前,对这一议题的国内研究已超越初期的译介与评述,正进一步深化,并尝试结合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互动实践及思想资源进行创新思考。因此,有必要对国内相关研究情况进行阶段总结,例如,"英国学派"国际社会理论在中国的兴起背景是怎样的?国内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不同侧重点有哪些?已有研究存在哪些不足?如何看待此研究的发展前景?为此,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刘毅专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张小明教授。张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英国学派"国际社会理论、美国与东亚关系、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等,著有《国际关系英国学派:历史、理论与中国观》《美国与东亚关系导论》《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分析》等;译有《无政府社会:世界政治中的秩序研究》《理解全球冲突与合作:历史与理论》等。  相似文献   

7.
自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席卷拉美以来,这一地区仅有个别民主国家偶尔面临威胁,民主短暂中断。但近期委内瑞拉等多个拉美国家出现了软威权主义,民主第一次面临持久性、协同性的威胁。这些国家的竞争性威权主义似乎不是对多元主义和代议制民主的有限中断,而是一种永久性替代。拉美当前的威权主义趋向还不是地区性的。在巴西等国,民主得到巩固,软威权主义难以影响这些国家。当今拉美的威权主义转向并非来自一般意义上的左翼,而是来自民粹主义左翼。在巴西等国取得成功的左翼不同于民粹主义左翼。查韦斯的逝世影响了拉美威权主义的发展,但其仍将继续存在并保持吸引力。由于多种原因,拉美的威权主义短期内不会终结。  相似文献   

8.
"英国学派"的世界社会观是"英国学派"理论多元主义的体现,也是超越传统国际关系理论范式二元对立的重要依据。从查尔斯·曼宁到巴里·布赞,几代"英国学派"学者对世界社会的探索推动了世界社会的概念化。"英国学派"的世界社会观有两种类型,即古典规范性解释和布赞的结构性解释,这两种解释分别存在缺陷。基于此,进一步反思世界社会产生所带来的深刻社会转型、所需要的文化根源和变革机制可以发现,"英国学派"的世界社会构想是高度理论化和思辨抽象化的,并没有为人们提供世界社会的清晰形象和未来图景,世界社会被看作乌托邦也是有因可循的。  相似文献   

9.
"英国学派"的世界社会观是"英国学派"理论多元主义的体现,也是超越传统国际关系理论范式二元对立的重要依据。从查尔斯·曼宁到巴里·布赞,几代"英国学派"学者对世界社会的探索推动了世界社会的概念化。"英国学派"的世界社会观有两种类型,即古典规范性解释和布赞的结构性解释,这两种解释分别存在缺陷。基于此,进一步反思世界社会产生所带来的深刻社会转型、所需要的文化根源和变革机制可以发现,"英国学派"的世界社会构想是高度理论化和思辨抽象化的,并没有为人们提供世界社会的清晰形象和未来图景,世界社会被看作乌托邦也是有因可循的。  相似文献   

10.
国际关系英格兰学派以多元主义与连带主义为概念框架,构建出相对完备的人权话语体系。尽管布尔首次阐述这对范畴时主张多元主义,后来学派内部出现了明显分歧:连带派强调人权的重要性和人道主义干预在特定条件下的必要性;多元派认为为促进人权而干预其他国家内政的做法缺乏足够共识;平衡派则反对在尊重国家主权与保护基本人权之间二者择一。布赞明确区分了以国家为中心的连带主义与世界主义的连带主义,并试图用前者调和人权与主权之间的矛盾。英格兰学派的人权话语构建实现了从法律共识到法律与道德共识并重、从二元对立到相互接近和部分融合的转变,体现出以国际社会与世界社会的关系为中心线索、以秩序与正义的优先次序为评判标准、以经验研究与规范研究的结合为基本路径的特点,但也存在关注点不够均衡和概念过度延展的缺陷。  相似文献   

11.
布赞的安全研究采用“多元主义”学术视角,将新现实主义等物质主义与“英国学派”、“哥本哈根学派”和社会建构主义等社会学方法结合起来,把历史主义和国际政治经济学方法融入其中。其重要成果是他的“新综合安全分析框架”和“区域安全复合体理论”。前者强调安全的多层次、多领域、多元行为主体和极性与认同互动的分析;后者强调由安全相互依存、善意/敌意模式和权力结构构成的“安全复合体”在国际安全中的核心位置。布赞的理论观点对当代安全研究尤其是安全理论的综合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犯罪预防是人类社会针对犯罪这一社会病态现象所采取的一项根本性对策,受到了以往的立法、执法、犯罪治理机构及人员的重视,并被总结和创建出了一系列犯罪预防的具体对策与理论。西方国家历史上曾出现了古典犯罪学派、实证主义犯罪学派、犯罪社会学学派等犯罪预防理论,随着西方犯罪现象逐渐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促使一些西方国家努力寻求新的、更行之有效的犯罪预防的对策与理论,出现了诸种新犯罪预防理论。本文即拟对西方近代史上曾经存在的犯罪预防理论作一番梳理,在反思的基础上希图发展,在宽容与对话的基础上进行整合。以求对当今我国犯罪预防对策及其理论的走向有些许助益。  相似文献   

13.
在英国学派经典作家看来,历史上的国际社会之所以能够形成,取决于是否拥有一个共同文化的基础,当今的国际社会源自15世纪欧洲基督教国际社会在世界范围的扩展。随着国际社会的扩展,其形成的文化基础也经历由共同文化向主导文化的变迁,这种认知体现了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傲慢与自负。但是,当代国际社会的文化基础不只是国际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西方大国的文化,它的形成更多的是不同文化模式基于文化相对主义的立场,在解决全球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互动中所形成的共识,更接近于一种"稀薄"的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国际关系理论中英国学派的视角,尤其是这一学派重要的代表性人物马丁.怀特关于霸权的理论出发,对于当前的国际秩序进行解读。虽然英国学派对大国在维护和发展国际秩序方面发挥的作用已有所认识,但是对于国际上形成唯一超级大国时如何最好地发挥这种作用还有进一  相似文献   

15.
我们今天所讨论的话题,实际上是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更具体点说,是中国如何对待国际社会的核心价值与行为规则问题。现代国际社会发源于欧洲,并且逐步扩展到世界各个地区,形成今天的全球性国际社会。正是由于国际社会发源于欧洲,而且西方国家长期以来在国际社会中占据强势地位,国际社会中的核心价值观与行为规则,基本上可以说也就是西方国家所倡导的核心价值与行为规则,非西方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对此加以认同或抵制。国际关系中的许多问题和事件由此而生。那么,什么是现代国际社会的核心价值和行为规则呢?国际关系英国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仅试图以朝鲜为中心(或焦点),将这一地区的地区性小国际体制,分成几种模型并加以分析,从而明确地区性小国际政治体制的概念。一、中国一帝国支配体制随着中国大陆发展成为一个统一的帝国,它掌握了东北亚或全部远东地区,支配了周围的弱小国家,从而使朝鲜半岛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政治体制。中国在未受任何其他国家的竞争  相似文献   

17.
在冷战结束,特别是发生在美国的“9·11”恐怖事件之后,文化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似已成为国际关系理论家争论的一个焦点。中国学术界对塞缪尔·亨廷顿、弗朗西斯·福山等关于文明的观点,以及亚历山大·温特等人的建构主义理论表现出高度关注,可能还与这样一个特殊背景有关:中国是一个正在融入国际社会的上升大国,其文明经验与所强调的道路与西方社会的历史逻辑有巨大差异,现实主义、自由主义等既有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对这一重大议题的解释效力不大,而建构主义及文明学派强调文化、观念等“软”的方面,似有更大的讨论空间,存在着产生一种更具解释力的理论的可能性。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学界提出了建立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学派”问题。然而,建立中国学派,必须借鉴新的学科和引入新的研究工具。国际关系研究并无自己的方法,它是不断借鉴其他学科(如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的方法发展起来的,因此,若无新的工具和新方法的引入,建立新学派的想法只能是纸上谈兵。古人云:“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中国学派的建立问题应从应然(应当如何)层面的讨论转到实然操作层面,即尝试引入一些新概念工具和解释一些实际问题。本期刊载的这组“人、文化与国家行为”专题论文,将心理文化学的视角和分析工具引入到国际关系研究领域,便是这个方面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环境污染可能是地区性问题,也可能是全球性问题,通常具有跨界型的特点。保护环境、防止跨界环境损害是整个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然而,跨界污染赔偿责任应当如何承担,学者们却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跨界污染赔偿责任的主要承担方式及其对国家责任的影响成为国际社会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对制度变迁问题的研究,除了解释制度变迁的原因,还应关注制度变迁发生的过程。早期新制度主义在分析制度变迁,特别是内生性的制度变迁方面,并不能显示出其应有的解释力。近10年来,一些学者提出,制度变迁问题不能仅限于对制度分析进行分类,而应该探寻制度变迁的因果解释链,以形成相应的理论。于是,一些学者提出了渐进式制度变迁理论。在笔者看来,尽管渐进式制度变迁理论仍存在诸多内在缺陷,但它无疑代表了比较政治学新制度主义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20.
犯罪预防是人类社会针对犯罪这一社会病态现象所采取的一项根本性对策,受到了以往的立法、执法、犯罪治理机构及人员的重视,并被总结和创建出了一系列犯罪预防的具体对策与理论。西方国家历史上曾出现了古典犯罪学派、实证主义犯罪学派、犯罪社会学学派等犯罪预防理论,随着西方犯罪现象逐渐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促使一些西方国家努力寻求新的、更行之有效的犯罪预防的对策与理论,出现了诸种新犯罪预防理论。作者力图对西方近代(见《现代西方犯罪预防理论考察》,载于本刊今年第三期——编者)、现代及当代的犯罪预防理论进行考察整理,在反思的基础上希图发展,在宽容与对话的基础上进行整合,以求对当今我国犯罪预防对策及其理论的走向有所益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