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统一战线是否包括无产阶级自身的统一?这是统战理论中不能回避、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此,学术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认为工人阶级内部也有统一战线的同志,引经据典,强调革命导师早有此说;持相反观点的同志,又对前者的引证进行了若干辩析,以证明对方曲解了革命导师们的原意。笔者认为,要对这个问题作出有说服力的回答,必须从工人运动的实际出发,研究工人运动的发展是否提出了建立内部统一战线的客观要求,是否建立过这种或那种形式的工人统一战线,以及建立工人统一战线的意义。本文拟从总结历史经验的角度作一尝试。  相似文献   

2.
统一战线的根本问题,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中自身团结统一和同盟军问题。也就是说,除了同盟军问题外,还有一个工人阶级内部的统一战线问题,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上都存在过工人阶级内部的统一战线,在我国新的历史时期,由于阶级关系的根本变化,很多统战工作对象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工人阶级内部统一战线的问题就更加突出了。然而,由于同盟军问题在中国统一战线中长期占有突出的地位,人们对统一战线中的同盟军问题比较熟悉,而对工人阶级内部的统一战线问题则比较生疏,加上多年来“左”的影响,把统战对象和依靠对象对立起来,以至在社会上造成一种印象,似乎一说统战工作对象  相似文献   

3.
统一战线的根本问题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中的自身统一和同盟军的问题。也就是说除了同盟军的问题外,还有一个工人阶级内部的统一战线问题。新时期工人阶级内部的统一战线问题,则主要是与非党知识分子的联盟问题,“中国的知识分子问题是一个特殊的问题,我们至今还没有解决好。因此,搞清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既是依靠对象,又是统战对象,搞清工人阶级内部统一战线的特点,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的伟大斗争中创立起来的统一战线思想,是指导我们开展统战工作的行动指南。邓小平同志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创造性地坚持并发展了毛泽东同志的统一战线思想,提出了一整套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客观需要,时代特点鲜明的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理解这一理论继承与发展的脉络,把握其基本内容,对于我们深入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探索统战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创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新局面,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的统一战线理论,是在世界进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敏锐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既立足于中国国情,又放眼世界潮流,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创新精神,把我们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推进到新的阶段。邓小平同志的统一战线理论,不仅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指导我们面向21世纪统一战线工作的强大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4,(31)
江泽民同志的科技伦理观的形成,是对马克思主义科技伦理观的新发展,它对我们在新时期加强科技伦理建设将具有根本的指导意义。从研究概况、主体思想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三个方面,展示了近几年来学术界对此问题的研究趋势和研究成果,以此来促进该理论问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民主》2001,(6)
为什么说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一个很硬的道理? 发展是个硬道理,这是邓小平同志总结中国近现代史得出的一条重要结论。同时,要发展,要从胜利走向胜利,就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发展壮大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正如毛泽东同志1948年1月15日在西北野战军前委扩大会议上讲话中所指出的:“有了全民族的统一战线,就有了胜利。我们的势力越大,胜利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系统的阐述了“三个代表”的思想,对于我们坚持共产党领导下的统一战线具有极其重要的划时代指导作用。为什么统一战线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三个代表”的论述简单精辟的回答了这一问题。多少年来,中国有无数仁人志士寻求各种各样的强国之路,  相似文献   

9.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是我们党根据党的性质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创造的一种科学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对党的群众路线问题都作过精辟论述.邓小平同志在八大作修改党章报告时,结合执政党面临的新情况,对此讲得很系统很深刻.几年来,新进各级领导班子的有些同志不懂或不熟悉群众路线的原理和方法;也有些人热衷于照搬西方的某些管理学,贬低、否定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的科学方  相似文献   

10.
李劲夫 《民主》2010,(4):7-9
<正>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七大总结会上曾指出:"统一战线是一门专门科学,我们党内还有很多人没有学会,很多人不善于同党外人士合作,我们要学会这一门科学。"改革开放以来,统一战线在实践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相似文献   

11.
工人阶级自身统一,即工人阶级内部的统一战线,是共产党与工人阶级中的其他政党、派别、阶层等在一定基础上建立的团结和统一。工人阶级自身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重要内容,是统一战线的根本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上都存在过工人阶级内部的统一战线,而在我国新的历史时期,由于  相似文献   

12.
独立自主原则,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中一贯倡导和坚持的一项根本原则和策略方针,是我们党通过统一战线正确地领导人民战胜敌人,争取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根本保证。它贯穿子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的始终,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探讨和研究这方面的理论,对于新时期统一战线的理论和实践,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民主》2001,(9)
为什么说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社会的一致性和多样性是统一战线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统一战线是同和异的矛盾统一体。有同无异没有必要建立统一战线;有异无同,不可能建立统一战线;有同有异,才能建立统一战线。这里的同与异,实际上就是统一战线的一致性和多样性。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从统一战线角度对我国社会的一致性和多样性作了深刻论述。《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决定》又进一步指出,“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社会的一致性和多样性是统一战线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决定精神,深刻揭示了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存在和发展的客观依据,是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百多年来,它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同时指导着统一战线的实践,推动着无产阶级解放事业不断前进。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的统一战线理论作出了独特的、多方面的贡献。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根据变化了的国情,站在战略的高度,深入分析研究了我国统战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对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性质、对象、任务、基本方针政策等一系列根本问题作出了明确的阐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统一战线理论体系,使马克思主义的统一战线理论更臻于完善。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我们党提出了在这一新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由此,统一战线的根本任务也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党在新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新时期统一战线虽然被称为爱国统一战线,但是它的根本性质却是社会主义的;统一战线的对象不是缩小了,而是大大扩大了。总之,在新时期,统一战线的任务、性质和对象,都发生了新的重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一九八三年李维汉同志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的“统一战线是一门科学,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观点(实际上,他在一九七九年就已提及),目前已经为广大从事统战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同志所接受,从而推动了统一战线理论的研究工作,促进了有统战工作经验的同志向理论方面发展,并对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工作  相似文献   

17.
统一战线理论是一门科学,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科学,就是研究事物发展规律的系统的知识或理论;统一战线理论也就是研究统一战线发展规律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经典作家们已经为这门科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人们往往误认为统一战线没有什么内在联系和必然规律,没有认真把它的理论当作一门科学来研究,赋予它以科学的形态。我们统一战线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应  相似文献   

18.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优势和战略方针,是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做好新时代的统一战线工作,根本在于从"最大政治"的高度总结历史经验、把握规律、直面问题,厘清政治意义,透视内在机理,挖掘时代价值,以科学的方法与手段深入推进统一战线工作。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是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创立并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科学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较为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他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构成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其中包括完整的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一、邓小平同志新时期统战理论的形成与发展邓小平同志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的形成,是理论  相似文献   

20.
凡熟悉中共党史的人都知道,统一战线被毛泽东同志总结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成功的“三大法宝”之一。事实证明,只要重视统一战线工作,我们的事业就前进,就胜利;反之,就要遭受挫折和失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