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不久,我市召开了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五周年工作座谈会,中组部干部监督局也来我市召开了干部监督工作调研座谈会,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吕锡文同志在两次会议上总结了我市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的总体情况和工作特点,强调下一阶段在干部监督方面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强《干部任用条例》的学习宣传,不断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干部任用条例》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二是要进一步营造加强干部监督工作的良好环境和条件,真正落实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对《干部任用条例》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不断加大对违规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确保《干部任用条例》的贯彻执行真正落到实处。四是要开展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区县委书记用人行为的调研试点工作,切实加强对"一把手"监督。五是要进一步加强日常监督,不断健全干部监督工作机制。六是要进一步加强对干部监督工作重点难点问题的调查研究,研究推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程纪实制度,探索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东城、丰台、大兴、怀柔、延庆5个区县委书记也在中组部调研座谈会上分别从干部监督工作的不同角度做了汇报。为进一步推进干部监督工作,加强对领导干部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现将5个区县委书记的汇报材料摘要刊发,以资各区县局级单位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2.
白淑凡 《奋斗》2005,(7):25-25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党的建设走上了法规化和制度化的轨道,并首次以法规的形式确立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一把手”。建立健全对党政“一把手”监督机制,既是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形成一套法制完备、纪律严明的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约束各级主要负责人正确运用手中权力,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能力的重要保证。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监督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加强对干部选任工作的监督,是防止和纠正用人不正之风、选准用好干部的重要保证。如何加强对干部选任工作的监督,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积极探索的问题。一、认真学习贯彻《干部任用条例》,提高做好干部选任工作监督的自觉性一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贯彻。对领导干部来说,没有学习《干部任用条例》的自觉性,就不会有执行《干部任用条例》的自觉性和自我约束意识,在选拔任用工作中,就难免会有主观随意性和盲目性,甚至出现用人不当和用人失误的现象。因此,领导干部必须带头学好《干部任用条例》,掌握《干部任用条例》的基本内容,熟悉干部任用工…  相似文献   

4.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在学习贯彻《条例》的实际工作中,一定要牢牢把握党内监督的重点,紧紧抓住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这一主要对象,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的“一把手”,按照《条例》规定的七项重点内容,以制约和监督权力为核心,认真履行监督职能,切实加强对各级“一把手”的监督,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一是要加强对权力行使的监督,防止权力失控。各级“一把手”在本系统本部门本单位处于领导地位,在领导班子中居于核心位置,手中掌握着人、财、物以及重大事项决策的关键而重要的权力。在贯彻落实《条例》中,我们一定要认真研…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以下简称为《党内监督条例》)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为《纪律处分条例》)颁布实施。其目的是以党内法规形式.建构具有重力和强势的监督约束机制,以遏制在一些组织和干部中腐败现象  相似文献   

6.
党建信息     
《先锋队》2005,(11)
晋城市着力完善“一把手”监督机制近年来,晋城市从三个方面不断加强对“一把手”干部队伍的监督管理。一是在监督“一把手”选人用人方面,制定了选任干部百分制考核办法。将《干部任用条例》的原则、要求、规定和程序细化成每一子项考核目标,并科学设定了分值,变定性监督为定量监督。二是在监督“一把手”贯彻民主集中制、科学民主决策方面,制定了领导班子重大问题议事规则。三是在监督“一把手”经济活动方面,创新了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变单一的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为年度经济责任审计与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重点抓好年度经济…  相似文献   

7.
《支部生活》2006,(2):27-27
湖南省委副书记戚和平最近在湖南省深入学习贯彻《干部任用条例》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要重点加强对“一把手”用人情况的监督;对用人上不正之风严重、干部群众反映强烈,以及查处违反组织人事纪律行为不力的地方和部门,首先要追究“一把手”的责任。戚和平指出,当前湖南省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有:违反《干部任用条例》的事件和“带病提拔”的问题时有发生;乱设职位安排干部,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跑风漏气”等现象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8.
利剑出鞘系列之二 党的建设新法宝——《条例》解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以下简称为《党内监督条例》)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为《纪律处分条例》)颁布实施,其目的是以党内法规形式,建构具有重力和强势的监督约束机制,以遏制在一些组织和干部中腐败现象的蔓延,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证党和  相似文献   

9.
党建信息     
《先锋队》2012,(31):6+21+53-55
晋中市:强化对各级各部门"一把手"的监督管理晋中市委组织部出台并实施了《加强对各级各部门"一把手"监督管理的暂行办法》。一是明确重点监管内容。突出对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上级决定、严守政治纪律情况;执行民主集中制,特别是在"三重一大"决策中民主决策情况;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干部任用工作条例》、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等的监督。二是采取多种监督措施。综合采用组织监督、领  相似文献   

10.
夏雨 《前线》2002,(10)
江泽民同志指出:“党政‘一把手’既是班子中的一员,又在班子中处于关键地位,负有特别的责任”。学习、宣传、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党政“一把手”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把手”如何在这方面发挥好表率作用呢?第一,党性要坚强。《条例》是党的组织干部路线、方针、政策的条文化、制度化。认真贯彻《条例》,就是贯彻党的组织路线的具体化。“一把手”要增强政治观念、组织观念和法纪观念,以坚强的党性来保证《条例》的贯彻执行。一是要坚持原则,把握方向。《条例》确定的党管干部原则,任…  相似文献   

11.
贯彻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加强对各级党政“一把手”的监督是关键。为什么《条例》要强调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呢?是因为各级党政“一把手”处于决策的核心地位,责任大、权力大,其一言一行也事关重大。因此,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不仅十分重要,而且非常必要。但监督只是“治标”,还不能解决“治本”的问题,或者对“一把手”来说,接受监督只是一种被动行为,而不是一种主动、自觉的行为。加之“一把手”所处的特殊位置和监督机制有不完善的原因,要使“一把手”能正确行使职权、履行职责,光靠监督…  相似文献   

12.
如何有效地监督“一把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颁布后,对各单位“一把手”的监督成为人们议论最多的话题。广大群众关注的焦点是,“一把手”能得到有效的监督吗?如何才能有效监督“一把手”?一、有效监督“一把手”必须从问题的原因入手“一把手”出问题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至少可以从制度规则、人的思想动机、经济发展的状况甚至文化等方面找到。这里,仅从“一把手”和非“一把手”两个群体之间比较的角度来探询,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一把手”腐败的发生率要显著地高于非“一把手”?主要就是权力配置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党建信息     
《先锋队》2007,(15)
大同市着力规范"一把手"从政行为大同市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用人、花钱、工作实绩三个主要环节,着力规范"一把手"的从政行为。一是监督"一把手"用人。严格执行中央和省委关于干部选任工作的各项规定,端正用人导向,注重在民主推荐中解决"民意失真"问题;在考察工作中,解决"考察失实"问题;在讨论决定中解决"决定失范"问题。同时采取干部职数审批、纪检部门全程参与监督、《干部任用条例》执行情况检查、畅通群众举报渠道、加强举  相似文献   

14.
《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的颁布实施,受到海内外舆论的高度赞扬,也被广大人民群众寄予厚望。《条例》明确规定了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的主要负责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一把手”。这个规定是基于现实的正确总结,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事实上,“一把手”成为监督的重点对象,不仅由于其往往拥有规避或突破各种约束的权力,而且因为其一旦“犯事”,产生的消极后果绝非一般人所能。去年年底被判处死刑、今年2月被执行死刑的安徽省原副省长王怀忠就是典型一例。王怀忠犯罪,暴露了制约与监督“一把手”现…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首次以党内法规的形式,把“一把手”作为党内监督的重点。《条例》的试行,也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富有胆识和智慧的重大决策,可谓抓住了关键,切中了要害,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贯彻执行《条例》,重点要抓好对“一把手”的监督。首先,“一把手”地位特殊,责任重大。邓小平同志讲,解决领导班子问题,主要是配备好一、二把手的问题。江泽民同志也强调:党政“一把手”,既是班子中平等的一员,又在班子中处于关键位置,负有特别重大的责任。概括地说,“一把手”在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领导班…  相似文献   

16.
党建2004.11《党建》杂志从今年第一期起,开展了“怎样监督‘一把手’”问题讨论,每一篇讨论文章我都读过多遍,并联系实际,进行了一些思考。总的感觉是:这些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就如何监督“一把手”问题提出了中肯的、切中时弊的、操作性强的、富有新意的意见。这些好的意见对我们认真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加强党内监督特别是对“一把手”的监督都将会起到很好的参考、借鉴和推动作用。但是,对“一把手”的监督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监督的问题只是工程的一半,还有一半就是如何自觉接受监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先锋队》2013,(10):24
他们出台并实施了《加强对各级各部门"一把手"监督管理的暂行办法》。一是明确重点监管内容。突出对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上级决定、严守政治纪律情况;执行民主集中制,特别是在"三重一大"决策中民主决策情况;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干部任用工作条例》、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等的监督。二是采取多种监督措施。综合采用组织监督、领导  相似文献   

18.
“一把手”是领导班子中居于首位的负责人,是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的主要执行者,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选人用人问题,负有全面责任,拥有很大发言权和决策权。因此,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要求,建设一支高素质、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领导干部队伍,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各及领导层,关键在于“一把手”。一、以提高思想认识为立足点,增强“一把手”按照《条例》选人用人的自觉性《条例》吸收了几年来干部制度改革的新成果新经验,是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法规。整部法规以“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最引人瞩目之处就是监督对象直至最高层和“一把手”,《条例》明确规定:“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条例》首次以法规的形式确立了监督的重要对象,这也意味着我们党从事的反腐败斗争  相似文献   

20.
中央《干部任用条例》的颁布。为选贤任能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法律依据,同时也为干部监督工作提供了监督武器。但现实情况揭示。如何看待和加强对基层“一把手”选人用人权力的监督仍是一项亟待研究解决的大问题。从一些地区和部门选拔任用干部情况来看,其选拔任用的程序是合法的,材料也是齐全的,但于部群众对个别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干部的做法还是有看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