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兴市汤边村有1400多口人。1992年前,村民还生活在贫困之中,人均纯收入只有400元,村集体负债2万多元,村干部的误工报酬无法兑现,村里无人管事,象盘散沙。1993年,党员金力临危受命,挑起了村党支部书记的担子。他带领村支两委一班人,大力开发狗脑贡茶和温泉两大特色产业,短短几年时间就摘掉了汤边村的贫困帽。如今,该村已拥有村级积累250余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2966.7元,是汤市乡的首富村。村党支部搞茶叶开发时,村民们的自留山上大多还有一些低产油茶树,对村里发动他们砍掉油茶树种茶叶树一时难以…  相似文献   

2.
“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4500元,今年村里要干个啥子项目,让大家能赚钱呢?”“准备引导村民种植花椒和红苕,就地增加收入。”“村里党员年龄偏大、知识老化,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村里将有计划地发展有文化、懂技术的年轻人加入党组织。”……  相似文献   

3.
资兴市汤边村有1400多口人,1992年前,村民还生活在贫困之中,人均纯收入只有400元,村集体负债2万多元,村干部的误工报酬无法兑现,村里无人管事,象盘散沙。1993年,党员金力临危受命,挑起了村党支部书记的担子。他带领村支两委一班人,大力开发狗脑贡茶和温泉两大特色产业,短短几年时间就摘掉了汤边村的贫困帽。如今,该村已拥有村级积累250余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2966.7元,是汤市乡的首富村。  相似文献   

4.
我叫韩传山,任扶余县陶赖昭镇八岔村党支部书记已整整10年了。10年来,我牢记党的宗旨,团结班子成员,带领村民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改写了八岔村穷、脏、散、乱的历史。到去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3200余元,集体固定资产107万元;全村家家住上了砖瓦房,柏油路旁绿树成荫,有线电视、电话走进了村民家;“十星级”文明户133户。去年末,我们八岔村党支部被省委评为“五好”村党支部标兵。 聚民心密切干群关系 要把村里的各项事业搞好,我认为,凝聚民心最重要。而要得到全村群众的拥护,最关键的是抓好班子的廉政建设。多年…  相似文献   

5.
党员冯仁平,是大竹县二郎乡新建村5组村民小组长.他不是川剧大师,却有一手神奇的"变脸"绝活.几年时间,村民的观念变了,产业结构调整了,人均年收入飚升至6000余元;村里的路变宽了、水变蓝了,村民的住房变新了,如诗如画的新村庄犹如一颗明珠镶嵌在柳城河畔.  相似文献   

6.
陈双红  李坤 《当代贵州》2013,(10):54-54
2010年12月8日,我当选刘育村党支部副书记、主任,负责“村支监”三委的全面工作。刘育村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村,基础设施落后,年人均收人只有3000余元。由于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村里留守妇女、老人和儿童居多,媳妇不孝敬公婆、邻里关系不和的情况时有发生。履职之初,调解邻里鸡毛蒜皮的纠纷成了我的主要工作。  相似文献   

7.
铜仁市谢桥村河东村民组,1981年以前,是村里最贫穷的。改革开放20年,特别是近几年来,村民们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敢闯敢干,吃苦耐劳,依托乡土,将富余劳力转移,搞活流通和工副业,逐步步入小康。1998年,人均经济收入达8000多元,全组71户有30户建起了新楼房,有彩电30多台、冰箱10多台。有4户村民安装电话,2户村民配备手机,一村民存款达20多万元。  相似文献   

8.
"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4500元,今年村里要干个啥子项目,让大家能赚钱呢?…准备引导村民种植花椒和红苕,就地增加收入.…"村里党员年龄偏大、知识老化,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村里将有计划地发展有文化、懂技术的年轻人加入党组织."……  相似文献   

9.
杜浩 《党的建设》2014,(9):19-20
曾经的张家川县木河乡庄河村,是县里的重点贫困村:半山半川的地形使人均耕地严重不足,6个村民小组分散居住,路窄坡陡、遇雨滑坡,村里九成以上是土坯房,出行难、上学难、致富难,村里人有数不完的难心事……如今的庄河村,是双联行动示范村和生态文明示范村:整体搬迁新建的二层小楼鳞次栉比,“连心桥”连通庄河两岸,硬化路通到村里的每家每户,种蔬菜、搞养殖、开饭馆,村里人的收入节节攀高……村民们说,这样的变化是因为他们有了“主心骨”——马继东,他们的好支书。  相似文献   

10.
炊烟飘散,华灯初上。盘山县陈家村村民不约而同地聚集到村民广场,扭秧歌、拉家常……村民孙希柱发出由衷的感慨:“从前村里没有一条像样的路,下雨天根本出不了门,连卖豆腐的都不来,污水、臭水流得哪儿都是。现在,市委书记孙国相帮我们把路修好了,不但有柏油路,还有水泥广场。我活了72年,村里从来没有像现在变化得那么大、那么快。”  相似文献   

11.
赵江涛 《实践》2005,(6):37-38
中河源村紧靠黄河,原为国营海勃湾农场五队,距离市区6公里。全村960 人,耕地面积460亩,2000年农场撤销时, 集体经济一无所有;村级管理名存实亡, 只留一名队干部负责收费;村里小偷小摸、邻里纠纷时常发生;多年没有清理的垃圾堆满村庄四周;村里没有一条像样的路,到处坑坑洼洼,村民生产和生活很不方便;菜经常烂在地里卖不出去,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1000元,是市区都挂上号的“问题村”。  相似文献   

12.
黄国华 《支部生活》2006,(8):F0003-F0003
走进保山市隆阳区水寨乡海棠村,只见一幢幢民房错落有致,一条水泥路四通八达,一朵朵鲜花随着摇曳,挂满枝头的李子、梅子散发着阵阵清香……一年前的海棠村却是另一番景象:村民们的住房杂乱无序,房前屋后污水横流,村内垃圾成堆,蚊蝇成群,学校校舍年久失修,村里的水、电等基础设施很不完善。在这个森林覆盖率过80%以上的山区村寨,除了人均拥有1.2亩“雷响田”外,村民们仅靠1000多元的纯收入维持生活,丰富的资源并没有给村民带来更多的收益。  相似文献   

13.
在特困村里开展扶贫工作,要攻坚的难点很多,其中,群众的思想觉悟低,就是一个阻碍脱贫致富进程的突出问题。根据我们扶贫的切身体会,贫困村要脱贫致富,必须注意从如下方面提高群众的思想觉悟:破除“以‘贫’为乐”的“等、靠、要”幻想,树立自力更生、苦于脱贫的雄心壮志。在进村不久的村情调查中,我们就发现,村民们普遍低报自己的收入水平20%-50%,村里填报的1996年人均纯收入仅为305元。后来,我们按统计制度对全村逐户摸底登记汇总,计算出实际人均纯收入应为456元以上。在制定脱贫规划时,不少群众主张把收入目标搞得低低的…  相似文献   

14.
不久前,在某村的全体党员大会上,村民顾先生就本村用水改造问题,向村支书吴先生提了几点意见。不料话不投机,双方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在大会上,顾先生指责说,村里改水的费用全部被吴先生贪污了,吴先生反过来揭露顾先生把村里的砖场给卖了。这次争吵过后,村民就村里砖场被卖的事情,纷纷质问顾先生。这件事情还引发了部分村民上访,要求有关部门对顾先生进行调查处理。  相似文献   

15.
2011年3月2日,吉林省珲春市密江乡边防派出所民警兼解放村党支部副书记杨光,刚走出单位会场,就被等在外面的一个村民拉住说:“村里这几天不太平,你快去看看吧!”杨光立即动身去了解放村。在村民金虎男家,几个凑在一起的村民忧心忡忡,七嘴八舌地议论:“马上要种地了,村里也没有个管事的,怎么办啊!”正在这时,杨光推门进来了。  相似文献   

16.
侯琳良 《学习导报》2014,(24):24-24
村后山石壁上有一天然岩画,神似美女梳妆沐浴,有一块奇石,形如少女临水梳头,梳头溪村村名由此得来。如此诗意的名字,过去并没有让大山深处的村民过上诗意的生活——山多田少,交通闭塞,2011年前人均年纯收入仅1501元,在古丈县贫困“上了榜”。3年后,梳头溪却是一番新景象。路通了,村里建起了茶叶加工厂房,一片片茶园映入眼帘,生机盎然。好多年轻人回家种起了茶,村里茶叶面积有2000多亩,光茶叶一项,人均年增收1500多元。说起如今的生活好光景,村支部书记龙海波声音响亮。变化从何而来?  相似文献   

17.
安民告示墙     
安民告示墙张义科徐振兴史俊江西省余干县洪家咀乡龙津村村委会办公楼门口,有一“安民告示墙”,群众叫它“明白墙”。那还是1979年年初,潘掌佑上任村支部书记,发现一些村民对村里的财务问题有质疑,经了解,原来这几年村里搞了不少基础设施,花了不少钱,一些村民...  相似文献   

18.
过去的西地村经济落后,村贫民穷。如今,村里产业发展,民富村兴,村总收入达到4780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8500元。过去西地村仅有一条土路与邻村相连,如今,村里修筑了宽阔的大道,结束了自明代成村以来没有柏油路的历史。过去西地村的农家厕所是“一个坑两块砖,三尺土墙围四边;捏着鼻子踮脚尖,蝇蛆成群臭半天”。如今,各家厕所全改成了水冲式,卫生干净。过去西地村村民业余文化生活贫乏,村里连个像样的文化娱乐设施都没有。如今,村民健身公园、图书室、文化活动室一应俱全。这四个“过去”和四个“如今”,两相对照,照出的是西地村新农村建设的…  相似文献   

19.
侯春山,今年46岁,东辽县金州乡新乐村党支部书记。别看他年龄不算大,可他在村党支部书记这个岗位上已经工作了10年整。在当地提起他的名字,人们就会竖起大拇指,老百姓无不信任他、拥护他,因为他这些年坚持做好了“三篇文章”—— 勤政篇 侯春山上任伊始,面临着重重困难:村里欠外债33万元,集体年收入不足2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不到1200元,村里的吃喝招待费年年超标,村民负担过重 侯春山深感自己责任重大,要想当好村党支部书记,让百姓信服,必须打铁先要自身硬,才能管住别人。他痛下决心,压缩招待费支出,经班子研…  相似文献   

20.
“造林”书记□张闯今年56岁的冯树义是辉南县辉南镇永兴村党支部书记。他特别重视抓林业生产,积极带领村民垦荒造林,为村里营造了一座资产丰厚的“绿色银行”,被村民称为“造林”书记。1974年,冯树义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立志改变村里的贫困面貌。他看到村外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