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作为意识形态的宗教,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它与人类文明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作为宗教的意识形态,依附于社会发展,它的功能表现为为本阶级的利益服务,它包括统治阶级的思想和革命阶级的阶级意识。作为意识形态的宗教和作为宗教的意识形态,具有互动共通性和不对称性,它们对社会的关注和影响程度也不同。  相似文献   

2.
相对于静态的基于经济关系的阶级划分,阶级形成是阶级作为政治主体何以由想象变为现实,从自在状态转变为自为状态的动态过程。基于马克思的阶级形成理论,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把阶级意识、阶级斗争和政治文化看成是阶级形成的三个核心要素,它们构成了阶级实践和阶级行动的重要历史动力。其中阶级意识的本质是对阶级利益的自觉,阶级斗争是维护本阶级利益的联合的群众性运动,政治文化是将其成员凝聚团结在一起的"水泥",并表现为对阶级身份的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3.
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本质,追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重视共产党的组织建设。他以总体性辩证法作为把握现实的方法,批判了修正主义和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揭示了无产阶级组织成为阶级和建立共产党的必然性;他以阶级意识为视角,阐明了共产党建立的意识形态前提和党作为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现实形态的角色;他从党的先进性、党与无产阶级和群众之间的关系、增强党组织的统一和凝聚力等角度思考了党建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匈牙利学者卢卡奇在其著作《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系统地阐述了阶级意识在历史进步与当代社会有效发展中体现出来的重要性及意义。作为对马克思主义的延续与发展,卢卡奇基于阶级意识的视角来消解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让社会主义及共产党人将阶级意识形成一种道义的力量。从对卢卡奇阶级意识下的物化对人的生活状况的影响进行了三个方面的论述与分析。人所处的当时社会环境下的经济、政治与文化思想层面多角度的被技术物化,深刻剖析意识形态的同时又消解解放人的思想才能解放人的社会这一论点,强调社会主义社会终将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5.
依据历史唯物主义揭示的意识形态本源的利益规定性,可分别深化学界关于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概念的"上层建筑论""阶级意识论""虚假意识论"诸论研究,并对三者进行整体把握。将是否关照社会利益关系作为区分一般社会意识形式与意识形态的判准,可在观念上层建筑的论域中避免意识形态的虚化和泛化。在社会利益格局简单化和复杂化的历史阶段,都存在不是阶级意识反映的其他意识形态,既要看到不同阶级意识形态之间长期斗争的必然性,也要防止意识形态领域阶级斗争扩大化。虚假意识一定是阶级意识,但阶级意识不必然是虚假意识,明确这一点,有利于认清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虚假本性,同时可以更深刻地把握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真理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的品格,并化解把二者当作虚假意识的悖论。  相似文献   

6.
在资本主义历史新阶段,反传统理论的后马克思主义运用后分析哲学、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的理论手法来解构马克思的阶级概念,否认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摒弃了传统的革命主体,瓦解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后马克思主义从"阶级的退却",是对资本主义现实的妥协,陷入了经验主义的误区,对经典马克思主义阶级观构成了多元主义的挑战和背离。我们要审视全球资本主义的演变,继承和发展马克思的阶级理论,增强工人和劳动群众的全球阶级意识。  相似文献   

7.
列宁依据时代特征的新变化,对意识形态的内涵作出了新的说明:意识形态是包括不同意识形式的思想体系,是意识形态家自觉的精神生产活动的产物;坚持物质生产对意识形态起决定作用的前提下承认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和能动作用;在阶级社会里,意识形态等同于阶级意识,认清意识形态本质的关键在于认清其"华丽外表"所包裹的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  相似文献   

8.
周田田 《理论导刊》2021,(4):95-100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意识”具有三维价值。本体论维度:马克思主义破解了意识形态的“伪全民性”,指明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是真正的彻底的革命意识,从而揭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的核心要义。实践论维度:“阶级意识”的阶级性与“人民立场”相呼应;内涵的革命性与“思想批判”相照应;内在的现实性与“问题意识”相融通,彰显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的精神内核。方法论维度:坚守“阶级意识”,做到不弃初心,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守好核心,坚持和完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谨持惕心,科学开展意识形态斗争;秉持本心,弘扬马克思主义的全人类解放情怀,筑牢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根基。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不平等研究范式的转变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推进以及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阶级意识研究又重返了学术研究的舞台,出现了许多相关的作品,将从社会主义文化与阶级意识、利益受损与阶级意识、国家干预与阶级意识、单位类型与阶级意识、生产政治与阶级意识五个不同的视角对市场转型过程中中国工人阶级意识的相关研究作一个简单的梳理。  相似文献   

10.
钟义锟  汪斌 《学理论》2023,(1):35-39
以《共产党宣言》为考察中心,将无产阶级的形成过程从纵、横两个视角加以分析。纵向视角:将无产阶级的形成过程理解为一体三面:即把无产阶级的同一形成过程(经无产者—同盟—阶级三个阶段)从三个维度——无产阶级阶级利益、阶级意识、阶级组织——加以解析,在每一维度中又具体分析其形成的各个阶段的情况。横向视角:审视无产阶级形成不同阶段的无产阶级状况,并归纳出各个阶段的重要特质:分裂—联盟—联合。在此基础上从无产阶级形成的表象、关键和未来三个层面进行反思与总结。  相似文献   

11.
工人阶级消亡论折射出战后西方工人的阶级构成、阶级意识和阶级斗争等方面的变化,但其历史观、方法论和思维方式缺少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维度。就西方激进左翼而言,它见证了在趋于保守的社会条件下,革命实践难题被迫置换为以不断调整历史认识论为支撑的知识学问题的事实,又服务于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再政治化和再激进化的诉求。在续写全球工人阶级状况中,历史唯物主义既应作为批判的方法论而加以坚持,又应通过与社会科学的联盟、增强地方和全球的视域共享、反思阶级理论的基础课题等途径进行自我创新,以便有效反驳阶级消亡论,为工人阶级政治的再次崛起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2.
我党对党的阶级基础理论的丰富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毅斌 《理论探索》2005,9(6):42-44
党的先进性与党的阶级基础息息相关,为此,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党的阶级基础理论。毛泽东提出了思想建党理论,用无产阶级思想去改造非无产阶级思想,加强了党的阶级基础;邓小平作出了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论断,拓展了党的阶级基础;江泽民进一步作出了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王业建 《学理论》2014,(9):36-37
卢卡奇阐释了阶级意识的含义,考察了它的发展历史,探讨了资产阶级阶级意识和无产阶级阶级意识。他认为无产阶级阶级意识是无产阶级革命取得成功的关键,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环境中,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形成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崔小伟 《学理论》2013,(16):71-72
卢卡奇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之一,其代表作《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提出的物化思想同后来苏联出版的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思想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认真研读二人的思想理论,不得不惊叹卢卡奇和马克思在理论上的共识,也不难发现物化思想与异化思想存在着诸多不同。从三个方面相比较,以便对这一问题有更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二战以来,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诸如中产阶级壮大、客观阶级归属与主观阶级认同之间不一致以及微观政治兴起等一系列新变化。与之相联系,西方社会思想空间否定或所谓超越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思潮不断泛起。在坚持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基础上,深化对中产阶级与中间阶级之间关系、客观阶级归属与主观阶级认同之间关系、阶级政治与非阶级政治之间关系的思考,对于拓展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研究空间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中,阶级意识的培养和形成是其一项重要内容.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来说,阶级意识的形成是文化发展必然结果,也是无产阶级实现在文化领域中的领导权的机会和标志.葛兰西将“国家”理解为“政治社会”与“市民社会”的结合体,从而这种阶级意识也表现为“政治社会”的“政党意识”和“市民社会”中的阶级意识.  相似文献   

17.
当前,谁从事知识分子问题的研究,谁就会立即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即他能不能在这方面提出一些新的看法。七十年代初开展的知识分子问题讨论,为我们提供了某些背景材料。在这场讨论中,对联邦德国知识分子进行的社会主义研究出现了明显的高涨。与学生运动和议会外反对党的活动相关联,对阶级结构、社会结构和阶级意识的分折.使这次讨论形成为一个整体并赋予它以  相似文献   

18.
韩秋红 《理论探讨》2022,(1):115-122
当代西方左翼学者对非物质劳动、意识形态和新主体性的构建发出批判理论的时代强音,为人们分析当代社会现实状况提供了重要范式和思考框架。而这一众思想理论的源头无疑需追溯到卢卡奇。卢卡奇的物化批判理论奠基性地构建了西方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的叙事框架,为当代西方左翼思潮展开非物质劳动的人本主义批判提供理论基元;卢卡奇基于物化劳动批判强调无产阶级阶级意识觉解,其历史总体性辩证法在认识无产阶级历史身份与历史使命的意义上,成为贯穿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百年历程的主线;而其进一步指明并强调的政党组织原则,又为革命主体的阶级自觉及其时代职责提供了理念支撑与理论根据,延展出当代西方左翼思潮关于无产阶级主体身份及其集体性的理论探讨。卢卡奇关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与阶级身份的开新性的、始基性的理论建构具有突出的时代表征、革命意识与实践精神,始终投射于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之中,如影随形般地表征在当代西方左翼思潮当中。据此,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史都是卢卡奇的注脚。  相似文献   

19.
整体性思想是卢卡奇在其著作《历史与阶级意识》中重点阐述的内容,是他重新解读马克思主义的关键所在。卢卡奇的整体性思想经历了从形式的整体到历史的整体再到革命的整体的深化过程。其主要特征有:整体性是具体性与历史性的统一,整体性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整体性是革命性与实践性的统一,整体性是乌托邦情怀与关怀人的统一。卢卡奇的整体性思想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怎样看待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学派 梁中堂发表与王若水商榷文章《也谈马克思主义这个学派》中说,王若水关于马克思主义学派问题的文章有以下几点是讲得不妥当或被忽略了的。第一是王若水没有把政治思想学派当作一定阶级关系的产物,每一个政治思想派别都是隶属于一定阶级的。历史上的学派更替说到底是阶级斗争和阶级关系变动的结果。第二,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