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杨丹 《学理论》2013,(9):209-210
随着中日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国内日语教学规模日益扩大,日语教学法和教学艺术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从单纯的语言教学转换成语言与文化相结合,对一语言群体的文化进行综合性研究,构筑具有相当广度和深度的语言和文化的教学法研究框架,对推动日语教学研究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
马永侠 《学理论》2010,(21):279-280
母语迁移是语言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在日语学习过程中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其母语知识对日语的学习存在一定的帮助作用。由于中日两国在各自的历史文化、生活习俗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着相异,所以,原有母语知识势必对日语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干扰。一般认为,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来说学习日语有很多优越的“先天条件”,因为汉语是日语的母体,日语由汉语发展而来,当令的现代日语语言体系中仍使用着百分之五六十的汉字,即便不懂日语的文法也能够理解其表达的意思。这也正是日语之所以难学的所在。  相似文献   

3.
甘霖 《学理论》2010,(23):299-300
目前,很多英语专业的学生选择把日语作为第二外语,但在学习过程中,却发现存在课时少、重语法轻应用的现象,影响了学习质量。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设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效果,为学生今后学习和应用日语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徐婷婷 《学理论》2012,(26):170-171
随着开设日语专业课程的高校越来越多,日语专业成为了"小语种"中的"大语种",面对应用型日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和激烈的就业竞争,我们必须在专业课程讲授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日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即重视语言社会功能,交际功能。在授课中,老师们要适当加入文化背景知识的说明,让学生真正理解语言在各种不同场景下的使用。  相似文献   

5.
正日本是亚洲留学主流国家之一,加上就业方面的鼓励政策,吸引很多学生前往留学。那么,去日本留学有哪些优势专业?就业前景如何?从日本留学回来会有语言优势。因为,日本的官方语言是日语,要想在日本学习和生活,肯定需要具备不错的日语能力。1.语言优势  相似文献   

6.
朱蓉  陈红  罗晓语 《学理论》2015,(2):168-169
通过对湖南工程学院开设二外日语课程的英语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分析专业英语对二外日语学习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因素,为二外日语课程的教学改革及相关调查研究提供参考如下:英语专业学生对于日语学习兴趣浓厚;学生既有的英语知识与技能对日语学习有利有弊。  相似文献   

7.
蒋苇苇 《学理论》2012,(26):176-177
日语课程的教学要求就是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日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在日语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新思维,授一手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日语课堂教学效率,从而使教与学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胡伟 《学理论》2014,(5):204-205
研讨式教学法为学生提供思考问题和讨论问题的机会,符合现代教学观念,具有现实意义。大学日语专业受学科特点要求,为了在较短时间内提高零基础学生的语言水平,往往采用灌输式的单向教学。而研讨式教学法的运用可以促进大学日语课程由单向教学过程向双向教学过程转变。研讨式教学法并非适用于大学日语教学的所有环节,通过日语精读课的教学实践发现,在纠正误译、解析句子成分以及讲解文章结构等环节适合导入研讨式教学法的部分步骤或要素。  相似文献   

9.
王璐 《学理论》2013,(9):231-232
针对中级日语学习者出国前强化听说技能学习的需要,传统的听力教学方法逐渐显示出其局限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提高学习者的听力水平,通过分析听力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国外听力教学理论中"以重视内容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对有效的中级日语听力教学方法加以探讨。教师应突破"以语言形式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积极采用上至下式(top-down)教学法,将教学重点转移到使学习者重视内容理解上来,关注其理解过程,使其体验学习过程,从中掌握听力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将教学效果转化为实际的听力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在强调统筹发展的当代社会,西部高校的教育发展被提到相当重要的位置。在综合国内外日语教学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学生的角度,探讨西部高校在日语学习方面,尤其是日语听说技能培养方面,指出其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并为中国西部高校培养日语应用型人才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刘宇楠  刘立华  徐英东 《学理论》2012,(27):186-187
文章通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考察了日语二外学习动机的类型,得出教学氛围、异文化融合、自我提高、语言应用、休闲娱乐、竞争手段和发展机会7种动机类型.调查结果的统计学分析表明,从动机类型和动机强度看,教学氛围和发展机会对动机强度影响较大.同时根据分析结果归纳出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以期对今后的日语二外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张继文 《学理论》2012,(6):160-162
大学商务日语专业开设的《日语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其核心在于培养日语专业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日语进行贸易洽谈、掌握贸易流程的具体操作技能。在明确该课程的语言目标和课程目标的基础上,进行双语教学,加强日语语境下的技能项目的训练,合理地制定理论与实践的教学内容和比例,采取加大平时成绩的考核方法,有助于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武文婷  刘丽丽  徐英东 《学理论》2012,(25):206-207
以《全国高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和建构主义理论作为理论依据,结合基础日语课程特点,以及基础日语教学经验和多媒体技术实际操作经验,对多媒体技术在基础日语课程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从词汇教学、语法教学、目标训练和学习反馈四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王爽  李可夫 《学理论》2009,(29):170-171
本文主要从课堂教学及英语学习的特点入手,探讨了课堂教学与语言学习的关系。课堂教学对英语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不能决定英语学习的观点,认为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课堂教学目的为指导,以学习为中心,把握教材及教学语言的难度,注意教法的科学性和知识的多样性,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更全面地接触目的语,使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相似文献   

15.
王月婷  罗勇 《学理论》2011,(13):262-263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了关于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公共日语学习者的教学现状,总结出学习者对公共日语教学的看法,并且对日语教学的方法进行了反思。提出提高大学生对公共日语学习兴趣的对策在于改变现有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拓展第二课堂激发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彻底突破现有课堂教学局限,扩大学生学习日语的知识面。对目前教学上的这些不足,教育工作者今后应该探索更为多样的实用型日语教学法来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16.
以某大学大一至大三共152名英日双语专业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自身学习体会等方式对于各英日双语专业学生的学习观念以及不同年级间学生学习观念的差异变化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英日双语专业学生学习观念既有普遍性,也有差异性。英日双语专业学生学习观念会随着年级的变化而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人类思想感情的表达交流工具,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随着国际交往和文化交流的扩大,不同语言之间互译的增多,不同文化的差异、交流及相互影响也必然会在语言上体现出来。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也是文化移植的过程,文化差异的存在,对两种文化信息间的转换即翻译的过程必将产生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随着英语教学的飞速发展,英语学习游戏软件在英语教育上产生了新的影响和作用。目前英语学习游戏软件应用中的主要问题有:教师和学生对英语学习游戏软件的认识不足;观念上存在差异;环境设施限制了推广和使用;现有的英语学习游戏软件优点鲜明,缺陷也比较突出。因而,需要从教师课堂使用、学生运用选择以及软件本身设计三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以真正实现英语学习游戏软件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璇 《学理论》2010,(15):148-149
美国心理学家A.S.Reber首次提出了内隐学习的概念,并将学习分为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两种。内隐学习是无意识参与的一种学习方式,而外显学习是需要付出努力的,借助手段的有意识的活动。两者有着不同的学习机制,但却有着紧密的联系,不能够将两者完全割裂。而研究者如Dekeyser、Hulstjin将内隐和外显学习引入了第二语言习得中,开辟了二语习得研究的新领域。在二语习得中应将两种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两者的协同发展和动态权衡,提高学习者习得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刘婧 《学理论》2009,(7):168-169
课堂环境下的二语词汇知识的习得过程和发展模式是一个很值得注意和探索的问题,学生学习风格的差异会影响到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习策略的差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了解不同的学习风格对语言学习尤其是词汇习得的影响,从而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给予学习者更多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