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习惯法不同于习惯,也不同于民间法,只是民间法的一种表现形式。根据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关系不同,习惯法的地位也不同。作为法源的习惯法取得了国家法的地位,但这里的习惯法不是指作为规范的习惯法,而是作为待证事实存在。作为辅助地位的习惯法是国家法的补充,与国家法并行不悖,但一般存在于法的放任性调整领域。还有些与国家法相冲突的习惯法战胜了国家法的强制、禁止,依然活生生地存在着,其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强势的表现,这种强势与习惯法的优先适用不同,对习惯法的特征及其习惯法与国家法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赫哲族有着丰富的纹饰文化,是在原始渔猎经济基础上产生的。它和萨满教文化有着密切关系,是极具民族性、地方性的东北亚狩猎民族纹饰文化。  相似文献   

3.
景北 《学理论》2012,(20):147-148
赫哲族是分布于我国三江流域的渔猎民族,他们的传统信仰是萨满教。萨满教是多神信仰,相信万物有灵,萨满是人与鬼神之间的中介,萨满通过跳神为人们除灾、祛病、祈福。一个萨满通常领有多个神灵,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爱米神,爱米神不仅能够治病,还是萨满召集其他神灵的得力助手。  相似文献   

4.
廖艳 《学理论》2009,(11):121-123
民族习惯法涉及了西南民族人民生产生活的每个领域,当然也不可避免地影响了人口的发展。民族习惯法对于人口的发展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在解决西南民族人口问题时,可以在立法中吸收一些好的习惯法,在行政和司法过程中考虑民族习惯因素,并积极发挥村规民约的作用,最后通过法制建设谋求民族习惯法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伊玛堪是赫哲族的说唱文学形式,流行于黑龙江省的赫哲族聚居区.通过对赫哲族伊玛堪文化的形式、内容、传承等方面的研究,使我们认识和了解赫哲族历史,进而继承和发展持哲族民族文化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同时对抢救保护赫哲族传统文化艺术提供一份参考.  相似文献   

6.
藏族习惯法与藏区社会稳定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族作为我国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其创造的藏族习惯法曾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藏族法律文化跟其他文化一样,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新生的民主制度在藏区的建立,国家的现代法取代过去的习惯法,这是历史的必然。藏族习惯法已经不适应现代藏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习惯法的回潮,藏族习惯法自身的缺陷对现实生活有着消极的影响,影响着藏区的稳定。因此,界定藏族习惯法的内涵,客观解析其对现实社会的影响,合理对待和利用藏族习惯法,对切实维护藏区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胡惠芳  熊佳 《学理论》2013,(12):131-132
少数民族习惯法是少数民族在千百年来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代代相传、不断完善进而成为所有民族成员信守的行为规范,在民族地区人们的行为和价值取向方面有着极强的影响力。少数民族习惯法与制定法的冲突不仅影响当地的文明进程也阻碍社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探究二者的冲突进而使二者达到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8.
青藏高原--这个自然条件极差,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的高寒地带在过去的十几个世纪中能够保持相对完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藏民族特有的宗教信仰和禁忌、部落习惯法、生活习俗等多种生活方式.藏族的环境习惯法对于现在藏区生态环境保护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很多少数民族依山而居,靠森林生活,因而在历史传承中形成许多习惯规则,客观上保护了森林资源,并与国家制定法之间形成了一种暗合、冲突与补充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6,(8)
面对当前少数民族地区纠纷解决中出现的"边缘地带、真空地带"以及"二次司法"等现象,我国的现有法律涵射范围有限,习惯法就时不时地介入到民众的社会生活中来。民族习惯法与国家法二者关系如下:民族习惯法是国家法制定的起源;民族习惯法与国家法互相配合,作为两种完整的体系独立存在着;国家法需要吸收整合民族习惯法;民族习惯法与国家法功能互补、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由于法律自身的缺艏以及立法者能力的局限等原因,法律必然存在漏洞,当认定法律存在漏洞后,由于不得拒绝裁判等原因,法官必须对法律漏洞进行填补,然而法官对漏洞进行填补时必须运用一定的方法,习惯法是填补法律漏洞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6,(1)
时至今日,贵州仡佬民族地区依然留存着大量生态习惯法规则,这些规则是仡佬民族地方生态环境法治的重要本土资源,蕴含着尊崇自然、热爱人居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伦理,为仡佬民众所信仰、内心认可并普遍遵守,形成了仡佬民众良好的生态环保规则意识和观念,在规范个体行为、调节社会矛盾、维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巫洪才 《学理论》2013,(24):136-137
中国众多的少数民族习惯法文化具有典型的地方性、民族性特征并且还在不断地流变,对民族地区国家统一的法治建设进程有着推动或阻碍的作用。因此,按照法之正义与公平的精神对其做出善恶的分类,是民族地区进行国家统一法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和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4.
中国宜衣的地理环境导致商业不发达,进而没有形成强大的城邦市民社会,却彻头彻尾地形成了单一农业社会而在这种社会,分散的农民平时缺乏便于充分表达民意和议政的公共场所(如公元前6世纪,郑国子产一度保留的“乡校”),因而很难形成民主政治传统,却为强权和专制培育了深厚的社会土壤。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3,(2)
通过对云南少数民族婚姻习惯的社会实践与调查,笔者感受到习惯法之于法治的重要作用及巨大潜能。故笔者希望能以本次实践为出发点,进而了解习惯法的"前世今生":以实践所得内容为论据(少数民族的婚姻习惯);以婚姻法为切入点;以法律(或法治)发展的趋势为背景;以习惯法为研究对象;以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的互补与冲突为重点;以习惯法的发展趋势为展望,浅析习惯法的"今天与明天"。  相似文献   

16.
陈山 《学理论》2012,(14):138-139
藏族部落习惯法是藏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世代相传、不断发展并为本民族所信守的部分观念形态与约定俗成的群众生活模式的规范,它一般靠约定俗成等方式来调整家庭成员之间的各种人身、财产关系,对维护藏族地区的生产和生活,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达到维护家庭秩序,维护社会稳定发挥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地理环境属于哲学物质中与社会存在相应的自然存在的范畴,始终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部条件。人类社会对于地理环境的作用和影响虽然越来越自觉、强大、深刻,但这并未改变它的自然本性。  相似文献   

18.
李西堂 《各界》2011,(11):32-32
历史的道路是一定时期追求物质利益的人们,按照效益最大化与活动最省力的原则,普遍做出的一种自然选择。而地理环境当初对一个民族道路的选择起了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巫洪才 《学理论》2013,(12):128-130
在上层建筑领域,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国家统一法治建设涉及的主要问题就是习惯法的国家法治化归引,特别是民事习惯法的国家法治化。因此,我们必须在国家现有的法律体系框架下,进一步推进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并寻求一定的制度设计,以加速习惯法的国家法融合。正基于此,文章提出了通过地方特色法治体系的构建来实现这一目的,并对地方特色法治体系的界定、目标、指导原则及其价值等做出了详细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相对于西方海洋地理环境而言,中国古代在特别宜农的地理条件下,社会分工和商业之不发达,是显而易见的。这其中固与历代王朝存心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有绝大关系,但是,重农抑商政策之产生和经久不衰,本身也有地理方面的原因。抑商政策之能通行数千年而不变,首先表明该社会对商业的依赖性本来就不大。相反,在欧洲那种不太适宜于农业却很有利于工商业、海运业的地理条件下,即使再强悍的政府也恐怕难以像中国那样,长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