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岳崇 《民主》2015,(3):47
<正>世人观念里,孔子是一个怀着救世精神的积极入世、入仕者,曾率弟子周游列国宣传礼教、仁政,极力寻找施展政治抱负的机会。其实孔子思想中也含有道家的成分。道家思想核心是"道",提倡"复归"。孔子思想中不仅含有道家的"复归",即归隐、隐逸的思想,而且道家的"退"、"避"、"柔"、"敛"、"朴"、"拙"等思想也有体现,且其归隐、隐藏思想的核心也是"道"。如:"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又如:"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  相似文献   

2.
佳佳 《侨园》2014,(12):20-21
结缘道家 道家思想是顺其自然,道家文化是崇尚自然。道家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这里,我要向读者讲述"世界奇绝文化艺术"金杯奖得主,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唯一代表道家"云篆书法"的继承者和发扬者,一位年轻俊朗、才华横溢、用云魂气韵写字的圣手——张培良。张培良,大连市青年书法协会秘书长。全真教华山派第二十代弟子,道号常阳子。渤海半岛孕育了他,也孕育了他的英气与超迈。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社会内涵,并在两个方面揭示了道家"无为而治"思想在企业管理上的现代价值。第一,在行为上要求管理者"逆其自然"者有所不为,而"顺其自然"者则有所作为;第二,在竞争上要求管理者既要善于竞争,又要善于不竞争。这是一种以最小的管理行为获取最大的管理效果的高超管理艺术,在现代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道"是道家思想体系的核心范畴与理论基础,"无为"、"不争"是"道"的根本特性。"无为"、"不争"的理念是道家思想体系的重要架构,彰显了道家文化的独特性,涵化着创造性思维和自由精神,"无为"、"不争"的理念不仅对政治伦理、治国方略、养生之道影响深远,而且也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丰富与建构带来了有益的启示。"无为"、"不争"的理念孕育着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与策略,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道家思想流派中,主要的代表人物为老子、庄子。庄子作为老子的学生,继承了老子的"反者道之动"思想,并进一步发挥了"无为"思想,提出了"以道观物"的认识论来认识世界,最终达到逍遥游境界。在当代,过快的发展进程激发了系列的社会问题。庄子作为先秦道家代表人物,其思想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过时,辨析庄子的"以道观物"认识论中"齐万物""齐是非""齐生死"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相结合。对解答当代存在的社会矛盾问题,有着重要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道家思想由于晦涩难懂因而总被世人误解为消极的退缩主义,但在现如今道家文化越来越受学界的重视,而老子的道论思想是道家文化的核心内容。结合近代以来学者对老子道论的研究现状,主要论述了陈鼓应先生在这一方面的研究特点,分别从"道"是中国哲学的最高范畴、"道"为《易传》思想的主体以及具有人文精神这三个方面来论述,不仅展现出老子思想中积极入世的一面,也为今后老学研究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3,(30)
汉传佛学在形成过程中,融合道儒,有着复杂的本体论思想演变,受道家与玄学的道、无、本、元气等本体思想的影响,汉传佛学的本体是无、空或气;受道家元气与民间"神识"观的影响,出现了神本论。  相似文献   

8.
道家"无为而治",其基本思想是无为而无不为."无为而治"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要去强为、妄为,要顺其自然而为,并进一步对管理者提出"三宝"、"四不"的要求.道家无为而治思想,如能结合现代管理实际,加以现代诠解,可以被现代行政管理借鉴和利用.  相似文献   

9.
列维纳斯在胡塞尔、海德格尔思想的基础上,对西方哲学传统进行了猛烈的批评。他认为西方哲学本质上是"同者"哲学,具有内在的征服和暴力倾向,它呈现为对于对象"本质"的无限探求。同者的世界是一个不公平的世界,它的危害只能用"他者"的态度加以化解:社会是个人的多元化组合,不能够被归为总体同一性;面对"他者之脸",无限责任自然产生。列维纳斯的他者哲学对政治哲学最重要的影响是给现代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多元主义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0.
阮籍生活在极其复杂的政治格局中,有复杂的思想和复杂的性格.他展现给人们的形象是多重的.他是一个"苦闷者"的形象,"叛逆者"的形象,"理想者"的形象,"徘徊者"的形象.这些形象都是魏晋时代特殊的政治、思想、文化背景造就的,反映了士人的内心矛盾、思想裂变和人格追求.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20,(11)
老子是先秦道家思想发展史上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其上承杨朱的隐逸思想,提出了"道"的哲学观念,以自然天道关照社会人道,主张贵柔不争,贵身爱身,绝巧弃利,小国寡民,有所不为方可有为等思想。卢梭是法国18世纪启蒙思想家,他出生于实行人民主权的日内瓦共和国,从小深受日内瓦共和国主张的自由和平等的思想影响,主张人要回归到自然状态才能实现真正的平等。  相似文献   

12.
姬立玲 《学理论》2012,(7):51-52
道家思想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智慧,以"道生万物、物我为一"的生态自然观、"道法自然、万物不伤"的生态伦理观、"知常曰明、顺物自然"的生态实践观为切入点,探讨道家代表人物老庄哲学中所蕴涵的生态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7,(2)
庄子是中国先秦时期著名的哲学家,他是道家学派中的重要代表人物。在传统的中国哲学中庄子的生态美学具有独特性。庄子通过对人间苦痛的感受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从而产生了自己的生态美学思想。"道"是庄子生态美学的最高范畴。庄子主张顺从自然、敬畏自然,并且超脱自然生命,从而到达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庄子的思想充满了生命的情感,他主张遵循自然运行规律,并且推崇无为无功,执着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美感。  相似文献   

14.
司马谈的思想是以道家为主兼取诸家,而司马迁的思想是以儒家为主兼取诸家,二者有着显著的不同,但都带有“集大成”和“与时俱进”的性质,因而都处于当时思想界的前列。  相似文献   

15.
陈军 《学理论》2013,(3):41-42,71
一般习惯,我们对道家和道教的分野混淆不清,对二者的认识也存在诸多误解。比道家与道教既有渊源又有很大的差别。"道家"主要以哲学、学术思想学派而著称",道教"则以宗教形态而存在,二者呈现不同的思想、文化特征。试图对二者关系进行一番初步、简要的探究和鉴别,以厘清笼罩在我们心中的误解的云团。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读书札记诠译(续一)——出入佛道 (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家思想首推老子说起道家思想对毛泽东文化心理的影响,自然首先要想起春秋末期的老子及《老子》(又称《道德经》)。《老子》统共虽只有5000言,但其内含却很丰富、深奥,是旧时学子的必读书籍之一。毛泽东青年时代,对《老子》一书即已非常熟悉,在他的《讲堂录》里便记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评述论证这样一个观点:"虚静无为"是法、道、儒三家的共同话题。在若干最基本的思路上,三家存在共识。甚至可以说,"无为而治"是中华帝制统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韩非的"虚静无为",到汉初黄老的"清静无为",再到董仲舒的"寂寞无为",三种不同的无为的互动与共性便是典型的例证。这类历史现象提示我们:在政治思想史研究中,切忌简单化地理解"法家"、"道家"、"儒家"之类的概念,将"无为"与"道家"划上等号,从而人为地放大了秦汉之际统治思想的变化曲线。  相似文献   

18.
韩非的“法术势”给现代企业领导者的启示山西大同糖厂党委书记杨英光韩非是我国战国不期的著名思想家。他与李斯同为苟子的学生,但他没有师承苟子,而是继承了商鞅等人的法家思想,吸收了老子的道家思想,从而成为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他的《孤愤》、《五蠹》等著作受到...  相似文献   

19.
学术界对密尔著作中的自由原则和功利原则的认识颇有分歧,以致出现了"两个密尔"的误读.密尔不仅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也是一个功利主义者,而且是将其哲学基础一以贯之奠基在功利原则之上的自由主义者,他的自由原则与功利原则是相互涵摄的.  相似文献   

20.
在文化产业日益发达的时代,对文化的根性寻求日益彰显其价值。在新儒家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徐复观是传奇式的突出代表。无论是其文学思想或美学思想,他都以独到和深刻的见解诠释着中国文化的根源性命脉。尤其以对"庄子的再发现"引起了学界对"庄学"的深入探微。对于心和民族性的文化,徐复观在对庄子之道的论述中全面且整体地呈现了出来。对徐复观思想中庄子之道的探寻不仅能够把握中国文化中道家思想的精髓,也能对人的真实心性有透彻的体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