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7,(12)
戴尔巴赫里葬祭庙是女法老哈特舍普苏特为自己所建立的祭祀神庙。这座神庙不仅是确保她死后的永生计划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她重要的政治表达工具。神庙分为三层,描绘的场景依据实际的地理位置分布,互相联系,展现了她的战争和贸易功绩,以及与神之间的密切联系。通过戴尔巴哈里葬祭庙,哈特舍普苏特展示了自己的统治实力,并塑造了自己王位的正统性。  相似文献   

2.
黄牛庙遐想     
在长江西陵峡中段,有一处礁岩横生的黄牛滩,滩边有座享祀千年的古庙,这就是历代文人多有歌咏的黄牛庙。庙的右前方草坪上,有一通刻着诸葛亮《黄牛庙记》的石碑。碑文说他登临古庙旧址,见大江石壁间有大禹和神牛的影像,神牛似呈“董工开导之势”。为了表彰神牛的殊功,他主持重修了这座古庙,名之为“黄牛”。诸葛亮认为,神牛受上天派遣,助禹导江,凭着自己壮勃之力,用犄角推开阻塞的江道,造出了三峡,应该享受人们的祭祀。唐宣宗大中九年(八五五年),黄牛庙重修扩建。大约是考虑到大禹致力于疏导江河,终于使天下黎民得享景福,重修者将原庙的主祭神改为禹王,并将庙名改为“黄陵庙”。  相似文献   

3.
史春燕  张文婧 《学理论》2010,(1):142-143
作为岭南大地女神信仰之一的"龙母传说",自南朝刘宋年间被沈怀远的《南越志》所记载,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至于"龙母传说"的起源,更是可以上溯到秦始皇时期。"龙母传说"在其产生和发展的两千多年历史中,日益受到封建统治阶级的重视,广受封敕,使得"龙母"的地位得到了一步步强化。我认为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龙母传说"所体现的传统儒家文化中的最核心的伦理思想——"孝道观"。"孝"自古就被历代儒学之士所推崇备至,历朝统治者更是将"以孝治天下"看作是其统治思想的根本,这种"孝道观"虽具有极大的两面性,但却更是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需要我们去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4.
陈宇菲 《学理论》2010,(12):142-143
流传在甘肃岷县的湫神崇拜是一多层面的民俗文化现象,用文化人类学的视野对其进行研究,从社会功能、进化和象征性的角度阐释其中崇拜对象的神化过程、神灵意念、祭祀形式等民俗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陈廷一 《党政论坛》2011,(16):38-39
1977年6月22日,中共中央决定:万里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安徽省革命委员会主任、安徽省军区第一政委。这一年万里61岁。第一把火:送“神”出“庙”常言道,新官上任三把火。万里要放的“第一把火”,就是快刀斩乱麻:送“神”出“庙”。安徽原省委15名常委中,有5名支“左”的现役军队千部,  相似文献   

6.
龙的基本神格是水神,龙神崇拜建立在对自然神和祖先神的祭祀基础之上,比原始的自然水神崇拜要晚.龙是先民观念中抽象化的水神,带有原始宗教的性质.龙神崇拜在南、北地域文化中尽管各自独立发展,但表现出的水神神格大抵相同.  相似文献   

7.
反推     
有些事,正说不易,只好反推。 比如官员进庙烧香,还要烧头香,要烧10万元一炷的头香。烧香还按级别排次序。正说,其理难通。古代,官员祈神、祷雨是常事,因为他们生  相似文献   

8.
曹璐  尹忠华 《侨园》2023,(1):38-40
<正>社火历史悠久,它起源于先民对土地与火的祭祀。《礼记·祭法》载:“共工氏……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为社。”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神。在以农耕文明著称的中国,土地是人的立身之本,先民把土地与火视为神灵而加以崇拜,并产生了祭祀社与火的习俗,以求祛瘟压邪、求福纳祥。地处太子河上游的本溪,煤铁资源丰富,中原人纷至沓来,溯太子河而上,小市、本溪湖、  相似文献   

9.
<正>抛弃皇室身份,无视15岁的年龄差,日本天皇的侄女典子公主宣布下嫁出云大社神官千家国麿的消息,在坊间引起不少议论。神官,到底有着何种魔力?二战之后无神官严格意义上讲,当今日本已经不存在神官,只有神职人员。作为日本本土宗教神道教的祭祀场所,明治维新前,祭祀神灵的神社,与今日类似,是附近居民吃喝游乐的场所或者长途旅行的目的地,其中的神职人员较为随意,并  相似文献   

10.
中越边境地区壮、岱、侬三族的祭祀文化十分相似,其祭祀目的、关于神灵的信仰和祭祀方式基本上是一致的,不过也有一些差异。对这些祭祀文化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这三族的同源关系以及长期交往和融合的情况。这三族本是"同根生的民族",现今仍保持相近的祭祀文化,来往密切频繁水乳交融,共同谱写着中越边民的和平友谊之歌。  相似文献   

11.
从《历史》一书对戴尔波伊神托的叙述可知,希罗多德既有原始的宗教迷信思想,又有对宗教思想的置疑。从家庭与城邦祭祀等方面来看,希罗多德的宗教迷信思想具有合理性;从希腊哲学的发展历程来看,当时希腊世界的神灵已受到怀疑,希罗多德具有初步的人本思想。希罗多德是古希腊把历史等同于神话传说到把历史作为一门学科的过渡式人物。  相似文献   

12.
孙娟 《学理论》2009,(20):177-179
先秦典籍中的“不显”是指在未获得天命认可之前的一种状态,是在庙祀或者郊祀时候的谶纬仪注体现,也有的指幽暗不明。从春秋开始,敬周崇德,称西周文王武王丕显,因此开始误会“不显”就是“显”。“丕显”一词,和不显相对,与祭祀谶纬有关。  相似文献   

13.
痴迷遭祸     
艾子沿着水边走,路上看到一座矮小,但装饰得十分庄严的庙。庙前有一条小水沟。有个人走到那里过不去,就回头到庙中搬了尊神像横在水沟上,然后踩着神像过去了,随后又有一个人来,看见神像横在水沟上就连声叹息说:“罪过!罪过!神像竟会受到这样的侮辱!”说着小心地扶起神像,用衣襟拂去上面的泥土,将它捧回庙中原来的神座上,又恭恭敬敬地叩了个头,才离  相似文献   

14.
龙凤霞 《学理论》2011,(11):222-224
《裘力斯·凯撒》是莎士比亚以罗马历史为题材创作的悲剧,描绘了凯撒与其反对者之间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凯撒的悲剧性命运。莎士比亚以罗马历史学家普鲁塔克的传记中的历史细节为基础框架,引入死亡、偶像、鲜血等原始意象,成功再现了一场人类杀死神王祭祀神灵的原始仪式。文化人类学和原型批评理论为解读《裘力斯·凯撒》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相似文献   

15.
靖 国神社前身是“东京招魂社” ,1869年为追悼“明治维新”前死于内战的将士而建 ,1879年改称“靖国神社”。明治天皇发布文告 ,把战死的军人美化为“军神” ,并决定在靖国神社安置神位 ,定期进行祭祀和参拜。日本神道认为 ,“山川草木皆为神” ,于是建立了种种神社祭祀各路神灵。但靖国神社与一般神社不同 ,它专门祭祀死在战场上的军人。“靖国”即“安国”的意思。靖国神社最初的教义是 :通过祭祀来安抚冤魂 ,以免给人们带来灾难。靖国神社一直由陆军省和海军省负责管辖(其他神社均由内务省管辖)。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 ,出于…  相似文献   

16.
袁慧晶 《瞭望》2016,(6):11-13
多位秦汉考古学家认为,海昏侯墓园是我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侯墓园。  相似文献   

17.
曹贵雄 《民主》2015,(1):53-54
<正>所谓"年"是哈尼族生产周期的记忆,从古至今,哈尼族先民们主要从事农耕水稻生产,自然把水稻的生产周期视为年。生活在云南省建水、元阳、金平等县的哈尼族"糯比糯美"支系的语言里"一天"的发音跟"一根稻穗"非常接近,所以祈祷一年365天,就是祭祀年神——稻神。哈尼族先民们为了获得水稻的丰收,根据一年分三季,每季都要举行一次对农耕生产的祭拜。第一次是在冷季(十月至一月),为水稻播种之前,向神祈求水稻的丰收;第二次在暖季(二月至五  相似文献   

18.
柳笛 《侨园》2013,(11):36-36
<正>笔者很喜欢《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名著,原著和老版的电视剧都看了多遍,而且还到三结义、张飞故里看了看。张飞故里在涿州城南忠义店村,在刘关张未桃园结义前,张飞一直生活在这里,干着他喜欢干的事情。忠义店最早叫"桃庄",因后来出了位妇孺皆知的桃园三结义的张翼德,便改称"张飞店"了。到清末,有一位涿州知州觉得直呼张桓侯姓名似有不敬,遂令改为"忠义店"。忠义店有座张桓侯庙,多年荒芜后于1991年重新复建,其依次排开山门、马殿、正殿、享堂和墓冢等建筑。  相似文献   

19.
王岗 《民主》2013,(5):31-32
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这些文化遗存历经的时代跨度极长,从70万年前北京猿人用火的遗存,一直到当代新修建的天安门广场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等等。文化遗存的种类也特别丰富,从皇家宫殿、园林、陵寝到祭祀坛庙,从长城关隘到大运河及其仓储,等等。这些中华民族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具有十分珍贵的文物价值,得到了世界各国民众的认同与喜爱。许多来到北京游览的中外游客必然要去的故宫、颐和园、十三陵、长城等,皆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0.
中古时期,伴随丝绸之路的经商贸易活动,中亚粟特人入华定居。生活于华夏情景中的来华粟特移民,虽在葬俗中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汉化倾向,但通过其墓葬中的石刻画像,却可以发现他们对原先居住于中亚本土时所信仰的祆教文化之坚守。粟特移民墓葬空间中的祆教文化主要表现为祆教祭祀图像。这些祆教祭祀图像具有形式和内容的高度一致性,即以火坛和祭司为核心的拜火祭祀仪式的图像志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