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睢雪 《中国妇运》2003,(2):35-36
实现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社会生活等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标志。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体现在具体问题上,应该说让妇女平等参与,让妇女自身价值得到平等实现,让妇女在社会中得到平等发展的机会,让妇女在家庭中得到与男子平等的地位,既是社会发展和家庭进步的推动者又是享受者,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一位瑞典诗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妇女要为自己的权利站起来,如果不是这样,别人就会站在你身上。”每一位妇女都不会希望有人站在自己的身上,那么何为妇女的权利?一句话,就是…  相似文献   

2.
初二思想政治课以国家、公民与法律的关系为主线,上下册的落脚点是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那么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关系如何呢?一、公民享有的权利和义务公民的权利通常是指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其中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称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一般地说,凡是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可以做什么或者不可以做什么的,通常表现为公民的权利。如初二思想政治课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中将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分为: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社会经济权;文化教育权;婚姻自由权;妇女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等九项…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规定: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实行男女平等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国家采取必要措施,逐步完善保障妇女权益的各项制度,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的歧视。但受传统观念影响,妇女与男子权利并没有实现实质上的平等,妇女权利问题仍需要得到社会各界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谷盛开 《人权》2003,(3):28-31
在人类历史上,妇女长期被认为在许多方面次于男子,在法律上则表现为妇女与男子处于不平等地位,甚至从属于男子的地位。女权运动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争取妇女与男子在法律上的平等。性别公正与妇女保护在法学领域也是一个重点问题。对性别公正与妇女保护问题,可以从基本法理、国际人权法,中国妇女保护法律制度等几个方面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袁锦秀 《求索》2007,(7):108-109
美国、英国在妇女权益保护立法方面具有先进性。美国历经了两次声势浩大的妇女运动,男女平等、反对歧视、加强对妇女保护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我国尽管在《宪法》中规定了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等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但仍多有不足,所以,在完善我国的妇女权益保护立法时,可注意其他国家的法律改革,扬长避短,为我所用。主要包括加强立法,完善程序、强化反歧视和实现宪法司法化。  相似文献   

6.
正基本权利篇一、平等权1、对平等权的一般性规定。第三十三条第二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分散在宪法各部分的具体规定,主要有:第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第五条第五款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第三十三条第四款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第四十八条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相似文献   

7.
《中国妇运》2013,(4):34-36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女性获得独立经济地位、为社会贡献力量并实现个人价值的前提和基础。劳动法、就业促进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均明确规定,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劳动权利,用人单位在招用人员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督,上述法律规定没有落到实处,女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至今经历了四十六个春秋,在四十六年的历程中,中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经历了一个曲折困难的发展过程。在新中国建国初期,党和政府为迅速改变旧中国妇女长期被压迫、被摧残,处于与男子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家庭等方面不平等的地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掀忍了大规模的群众性妇女解放运动,政府十分重视对保障女性法律地位的建设。早在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明确规定“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实行男女同工同酬谢,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保护”。“禁止破坏婚姻自由,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依据宪法确定的原则,国家陆续颁布了《婚姻法》、《选举法》、《继承法》、《民法》、《刑法》、《劳动法》等十余部基本法,1992年国家又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此外,国务院及所属部委颁布了40余种行政法规和条例。现在,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在贯彻平等原则中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是,一方面仍然是封建等级特权的思想残余,以及由此引起的允许有些人享有特权,有些人遭受歧视的问题;另一方面是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的保护程度还很低的问题。应当在全社会弘扬公平正义的法治精神,从人的内在需要出发,牢固树立人权保护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增强平等地保护公民自由和权利的意识,使公民和社会成员的各种权利得到法律的尊重,并最大程度地使弱势群体的基本权利得到保障和实现;还应建立和完善平等保护的法律制度。使公民和社会成员的权利不受非法侵害或受到非法侵害后能得到公正有效的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10.
继承权丧失事由不仅是对实施违法或失德行为继承人继承权予以剥夺的法定条件,在除法定继承人之外的其他遗产权利享有者实施同种行为时,其原本享有的相关遗产权利的得失也应受到直接影响始为正确。这是因为有资格以身份或其他权利形式承继被继承人遗产利益的继承人甚至非继承人享有的相关权利与法定继承人享有的继承权实质相同,故当其他遗产权利人对被继承人实施继承权丧失事由所例各类行为时,其从被继承人处承继相应遗产利益的权利诸如特留份、必留份、酌情分得遗产权及遗赠等,也自当受到与继承权丧失效果同等的对待,这实为继承权丧失制度的当然内容。  相似文献   

11.
我国继承法出于保持缺乏劳动能力又没生活来源的法定继承人的遗产继承利益,特规定必留份制度对被继承人的遗嘱自由进行限制。但作为一项保护特别法定继承人继承权的强制性规定,其概括笼统的规定方式显得过于简陋且难以适用。只有从该制度的权利主体范围的确定出发,通过对其享有的遗产利益进行清楚明晰的确定,对必留份权利的实现、丧失及恢复过程进行准确的规范,理清必留份与其他遗产继承份的关系,才能以妥当的标准及方式保证必留份权利主体的遗产利益,以发挥该制度应有的功能,实现其在继承领域不可替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保护妇女权益的国际法体系和中国的实施成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妇女在家庭、社会、经济或政治的范围内,传统上都被置于次要的地位。妇女权益遭受侵犯的事例是屡见不鲜的。1974年“国际警察总部”(INERPOL)向联合国提交了一份报告,披露了在南美、中东、亚洲、欧洲和非洲的性交易市场网络。联合国妇女地位委员会于1986年揭露的普遍存在的对女囚犯施加暴力的情况同样是令人震惊的。除此之外,妇女的劳动时间普遍长于男子而收入明显低于男子,妇女的人身权利最容易受到侵害,妇女在婚姻、家庭、生育等方面居从属地位。诸多现象表明:妇女受压迫是普遍的社会现象,妇女解放需要强有力的国际国内法律保障。 经过全世界妇女长期的努力,妇女权利逐渐得到承认,妇女争取与男子平等权利的行动得到了联合国的肯定与支持。妇女权益的保护已被提到国际法的高度来认识,形成了在国际法基本原则指导下的完整法律体系,成为国际法中效力最高,最具普遍意义、适用于国际法一切领域的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13.
《民主与法制》2013,(5):68-69
费丽丽读者: 《继承法》第七条规定,继承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丧失继承权:(一)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二)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三)遗弃被继承人的。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四)伪造、篡改或销毁遗嘱,情节严重的。继承权是基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血亲关系而产生的,这种血亲关系不能解除。父母与子女由于家庭矛盾而发表的脱离父母子女关系的声明不具有法律效力,在法律上得不到承认。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充分发挥妇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根据宪法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法。第二条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实行男女平等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国家采取必要措施,逐步完善保障妇女权益的各项制度,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的歧视。国家保护妇女依法享有的特殊权益。  相似文献   

15.
遗产是指公民死亡时遗留 的个人合法财产,其中包括对 于所有权、债权、债务和法律规 定可以继承的其他合法权益。 我国继承法对可以继承的公民 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 做了明确规定。但由于公民生 活的多样性,有的场合,继承人对某 项财产是否有继承权,不易分清,在 实际执行中容易产生这样或那样的 误解和偏差。为此有必要弄清楚哪 些财产不属于遗产的范围,以便更 好地行使权利。那么哪些内容不应 在遗产范围之内呢? (一)遗产不应该包括被继承人 与他人共有财产中属于他人所有的 财产部分。在继承中,共有财产可能 是被继承人…  相似文献   

16.
警官信箱     
编辑同志:我有两个儿子,他们分别成家后,我和老头子跟着大儿子过。五年前,老头子和大儿子在一起车祸中丧生。在他们去世后,大儿媳一直没有改嫁,我的生活由大儿媳照顾,在外地工作的小儿子按月寄来一定的生活费用。大儿媳对我照顾得非常好,但我听说法律规定儿媳不享有继承权,因此,我想立份遗嘱让大儿媳也分得一部分遗产。请问,法律是否规定儿媳不享有继承权?我该怎么办?小莉小莉读者:你的大儿媳是有权作为继承人继承你的遗产的。我国《继承法》第十条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  相似文献   

17.
妇女工作是社会改造之基点□本期封面人物□妇女问题就是如何使妇女获得在政治上、经济上、社会上和男子完全平等地位的问题,它包含了妇女的参政问题、法律问题、教育问题、职业问题、劳动问题及母性保护问题等等。妇女问题的发生,有其历史的原因与社会的背景,它不是偶...  相似文献   

18.
积极探索实现男女平等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妇女获得了历史性的解放。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妇女生存、保护和发展的状况明显改善,妇女地位明显提高,男女性别差距进一步缩小,广大妇女的聪明才智在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等方面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发挥。但是,由于传统和现实的诸多因素影响,在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我国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各个方面的实际地位仍与男子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法律上的男女平等在一定程度上还没有真正成为事实上的平等。现阶段男女不平等的主要表现:第一,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程…  相似文献   

19.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妇女干部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各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妇女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实行男女同工同酬,重视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特别是1992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为进一步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保障妇女的基本权益,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  相似文献   

20.
为妇女参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共金华市委副书记沈立江社会主义制度赋予中国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特别是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女性干部活跃在政坛和其它社会管理领域,体现了新中国妇女的主人翁地位,她们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