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快发展武当山旅游业的思路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当旅游应突出道教文化特色,武当道教文化内涵丰富,主要包括道教建筑、武当武术、道教音乐等。从旅游资源品位、武当旅游资源的特点,应全面加快武当山旅游业发展的具体思路和对策的研究,即科学规划武当旅游、深度挖掘道教文化、深化旅游体制改革、大力培养专业人才、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启动旅游宣传工程、筹措旅游发展资金。  相似文献   

2.
宋晶 《理论月刊》2007,(12):71-74
本文以水文化的视角对武当道教建筑进行分析,从道家的尚水思想、武当道教的敬水神特质以及武当道教建筑选址的亲水特征等方面,考察武当道教建筑的水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3.
杨立志 《理论月刊》2005,(8):129-132
武当文化深受道教思想的影响。道教的道法自然,清静无为;保合太和,天人合一;重人贵生,诚信向善等思想,是构成武当文化基本精神的主体内容。  相似文献   

4.
武当道教是以信仰真武——玄天上帝为主要特征的道教派系。《武当福地总真集》等道书有老子神化到武当山寻访尹喜及老子变为紫元君点化静乐国太子等传说;宋代《太上说真武妙经》称真武神是玄元圣祖护度天人应化之身,是老君变化之身;武当山现存有太上观、太玄观、太常观及上善池、青羊桥等与老子信仰有关的文物遗迹。  相似文献   

5.
作为宗教话语的一种重要表达形态,武当道教图式语言创造出的独具特色的审美范式给人们以强烈的宗教情绪化感召,为道教理念赋予了视觉化的想象,对道教精神起着巨大的诠释作用。它历经世代的磨砺开创了一种独特的美学范式,同时它还体现着中国人的审美神态,是华夏族的艺术瑰宝和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6.
武当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太极拳的发祥地、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4年武当山古建筑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武当武术、武当宫观道乐、武当山庙会先后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武当道教以“尊道贵德”为核心教理、以“和”为精髓,  相似文献   

7.
论武当山历史人文旅游资源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当山是中国的道教圣地,有丰富的历史人文旅游资源:独特的道教信仰,独特的道教建筑,独特的武当武术,独特的武当道教音乐,独特的武当道教医药等。因此,发展武当山旅游业的前景极为可观,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旅游资源发展武当山的旅游业。  相似文献   

8.
寇凤凯 《传承》2008,(22):66-67
道教讲经文是敦煌道教文献中十分重要的文献,但一直没有得到学界足够重视。道教讲经文是集受戒、说法、布施、发愿等多项内容为一体的综合性斋会文书,道教讲经文有着悠久的历史,研究道教讲经文可以丰富对讲经文的认识,对研究唐宋时期道教宫观信仰活动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道教讲经文是敦煌道教文献中十分重要的文献,但一直没有得到学界足够重视.道教讲经文是集受戒、说法、布施、发愿等多项内容为一体的综合性斋会文书,道教讲经文有着悠久的历史,研究道教讲经文可以丰富对讲经文的认识,对研究唐宋时期道教宫观信仰活动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沈垭“小武当”胡维启在湖北省西北谷城县境内,有一处藏于深山的风水宝地──沈垭自然人文风景区。此地因以天主教圣地闻名于世,与道教圣地武当山相映生辉,而被誉为“小武当”。沈垭坐落于龙凤山、磨盘山等数座山峰西沿,居谷城县城以西70公里,与房县十字山接壤,毗...  相似文献   

11.
邝向雄 《前沿》2014,(11):57-58
谶纬与原始道教产生于相同的时代和大致相同的地域,有相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部分重要道教典籍的早期形态从具有代表性的谶纬典籍演变而来,原始的谶书也是原始道教经典,谶纬的思想和内容成为道教经典传承的重要内容;早期的道士们积极引用、制造、散播谶纬,为社会变革制造舆论,为民众树立信仰,从实践的角度证明了谶纬与道教的具有相同的渊源。  相似文献   

12.
古道 《福建乡土》2013,(1):24-27
一代太极宗师张三丰闻名遐迩,是中国道教史上一位传奇式人物。现今,世界各国,尤其是一些欧美国家,对他的武当太极拳所起到的强身健体作用崇拜至极。关于张三丰这个历史名人的生平、事迹,以及他的出生地,许久以来都没有一个系统的、权威的说法。无  相似文献   

13.
2005年5月13日至18日,由湖北省台办、湖北省民宗委、十堰市政府主办,湖北省鄂台交流促进会、武当山道教协会等承办的“海峡两岸武当文化论坛”在湖北武当山举行,有280多名台湾道教界人士参加论坛。这是海峡两岸道教交流的一次盛会,对增进两岸道教界的相互了解,弘扬武当文化,促进两岸交流,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专程从北京赶来参加此次论坛的全国人大常委、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中国统促会理事张继禹评价说:“两岸的交流很多,但是举办两岸道教文化论坛这是第一次,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通过举办两岸‘武当文化论坛’,能进一步地促进两岸道…  相似文献   

14.
徐沐熙 《理论月刊》2023,(5):146-153
五四时期,为了实现国家层面的民族独立以及个体层面的个性解放,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开启了救亡图存以及思想启蒙的运动,这两项任务目标都指向或关乎对包括道教在内的旧传统、旧文化的批判。其中陈独秀以“偶像破坏论”反对道教以正人心,鲁迅以“中国文化根柢说”批判道教,胡适以“贼赃说”指认道教为伪,钱玄同以“剿灭说”主张彻底消灭道教。批判内容涉及对道教长生不老、服食丹药以延年的批判;对道教鬼神、扶乩等封建迷信的批判;对儒道共谋主导之下的民间伦理的批判等。这些批判确实起到了清除人们内心的沉疴,破除封建束缚与压迫,给心灵留白以迎接新思想入驻的作用,但同时也导致道教失去政治庇护几乎退出历史舞台,亦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社会土壤和统治社会人心的隐形功能。但是道教并未湮灭,而是在随后的历史时期中实践着现代转型以及与时代精神同向而行的重构。  相似文献   

15.
5月13至18日,由湖北省台办、湖北省民宗委、十堰市政府主办,湖北省鄂台交流促进会、武当山道教协会、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承办的“海峡两岸武当文化论坛”,在湖北武当山成功举行。280多名台湾道教界人士参加论坛,参加活动的总人数近500人。此次论坛,是海峡两岸道教交流的一次盛会,对增进两岸道教界的相互了解,弘扬武当文化,促进两岸交流,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黄庭坚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的开创者。他不仅习禅,而且慕道。其人生价值观及其文学创作深深地受到了佛教禅宗、道教思想观念的影响,他从儒家思想出发,圆融佛、道二教思想。本文从黄庭坚坎坷的一生以及创作的大量诗文中探讨黄庭坚所受到道教思想的濡染。  相似文献   

17.
道教禹步论     
禹步与道教有着密切的关系,道教禹步本质上表现为步罡踏斗。众多道教文献对禹步的起源、要义以及功能进行了详细论述。但是,对道教禹步的起源、要义和功能进行重新梳理,则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对禹步意涵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江西政报》2006,(17):I0003-I0003
中国道教第一山——龙虎山景区位于鹰潭市西南郊16公里处.是中国道教发祥地。整个景区规划面积320平方公里,包括上清宫、正一观、仙水岩、应天山、马祖岩、洪五湖六大景区,景区内共有99峰、24岩、108处自然和人文景观。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秀美多姿的碧水丹山和千古未解的崖墓之谜是龙虎山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三大特色。  相似文献   

19.
刘艳  孙维才 《求索》2007,(3):178-180
在中国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儒、道、佛三家思想对创作理论起过深刻影响。在唐朝,三家思想并用,但是对文学创作中的艺术现象、审美认识、审美现象影响最深的或许就是道,道教徒为了弘扬道教、扩展其影响与势力,常以文学艺术形式渲染、增加宗教的感染力,为此,中国文学中蕴藏着浓厚的道教思想。由于日本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极为深远,自然道教思想对日本文学也产生了深刻而全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玄学与道教     
玄学是哲学,道教是宗教,但它们之间却有着根深蒂固的关系。这主要表现在:它们都以《老》、《庄》与《易经》为经典;道教中人亦谈论玄学熏玄学中人亦信奉道教,玄学与道教呈交叉状态;名士与道士都热衷于玄言诗的创作。玄学由于信奉老庄、崇尚隐逸、亲近自然熏故第一次把山水作为表现的内容熏开山水诗创作的先河熏而道士由于常年与大山为伴熏故山水诗创作的题材更加宽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