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邓小平文艺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邓小平对文艺问题的一系列论述蕴含着极其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充分体现了科学性、时代性和创造性,对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遗伦 《唯实》2005,(2):45-47
邓小平文艺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邓小平同志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他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特别是毛泽东文艺思想,在文艺的政治性、人民性,文艺的"双百方针"等方面都有自己独到见解。学习研究邓小平的文艺思想对繁荣新时期的文学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几代领导核心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文艺思想。分别在社会主义文艺地位论、文艺任务论、文艺发展论和文艺价值论等方面进行了创新,使党的文艺思想在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中发挥了巨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文艺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繁荣和发展当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重要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它对推动当代中国的文艺变革,促使当代文艺理论的形态呈现新态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的文艺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的邓小平同志,较少专门就文艺问题谈文艺,他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和前途结合起来,针对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文艺工作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攸关大局、影响深远的思想,并逐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理论。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文艺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对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的创造性的回答,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强烈的实践特色,已成为社会主义文艺工作的指导思想。 一、邓小平文艺理论的形成过程 邓小平文艺理论有一个长期酝酿和形成的历史过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文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之一,其文艺思想主要体现在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纵论文艺发展的历史作用,横述文艺发展的现实问题,提出了具有鲜明时代感的文艺思想。文章依托讲话内容,阐明了习近平文艺思想的主要观点、基本特征和重要意义。深刻理解习近平文艺思想,是寻求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之理论指导的必然要求;着力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是实现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的力量之源。  相似文献   

8.
王任重对邓小平文艺思想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明确提出了“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口号,提出了思想性与艺术性并重的文艺评论标准,提出了在文艺界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正确处理古与今、洋与中的关系,大力发现和培养年轻文艺人才,文艺工作者要善于学习,精神产品也要强调质量第一等宝贵思想。  相似文献   

9.
邹谨 《党史博采》2005,3(10):18-20
王任重对邓小平文艺思想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明确提出了"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口号,提出了思想性与艺术性并重的文艺评论标准,提出了在文艺界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正确处理古与今、洋与中的关系,大力发现和培养年轻文艺人才,文艺工作者要善于学习,精神产品也要强调质量第一等宝贵思想.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在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基础上,根据新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我国文艺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对社会主义文艺理论进行了多方面的开拓,对繁荣我国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邓小平同志的文艺理论,阐明了文2工作作力尼神文明建设组成部分的丞要性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不能只靠经济独轮运转的,它同样需要社会科学和人文文化相应的发展来支撑。文艺工作,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自己特殊的地位和作用。邓小平同志指出:“在这个崇高的事业中,文艺发展的天地十分广…  相似文献   

11.
12.
李永忠 《党史纵横》2004,(10):21-21
今 年是 邓小 平 百 年 诞辰 ,又值 中 华 人民共 和 国建 国 55 周 年 。 从 报刊 、广 播、电视 、网 络 大 量 的 文 章 节 目 中 ,从 人 们 对 他的 真 切 怀 念 中 ,我 感 到 ,作 为 改 革 开 放 总设计 师 的邓 小平 同 志 ,似 乎 从 来就 没 有 离去,他其 实一 直 就在 我们 中 间。 25 年 的 改 革 开 放 ,使 “中 国 式 ”的 社会主 义 ,从横 向 看,既 不 同于 世 界 别 国;从纵向 看 ,也有 别 于自 己过 去 。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 之所 以 成 功 ,我 以为得 力 于总 设计 师 邓 小 平 “做 模 型 ”、“建样板 间 ”的方 法 …  相似文献   

13.
说"诚"道"信"     
"诚",是儒家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中庸》中说:"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古代的思想家从天地生养万物的自然过程中,看到了天地真实无妄、自强不息的特征,就把这种特征称作"诚",并由此推出人的行为准则:"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宋代理学大师程颐曾提出:"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自心而自弃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曾国藩也说:"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圣贤之德业,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也.故曰: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精诚所至,金石亦开,鬼神亦避,此在己之诚也".所有这些都对人的本性、人的价值、人的使命提出崇高的要求,并激发人们用"至诚"的标准来规范自己,协调人与人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的道德进步.  相似文献   

14.
年轻时,他首创亩产皮棉超百斤纪录,是远近闻明的"棉花刘,离休后,他带领农民科技致富,使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起来,村民们争着抢着让他去讲课搞培训,人们又开始叫他"抢手刘",他就是彰武县离休老干部刘承福.  相似文献   

15.
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三个有利于",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成为我们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判断标准.世纪之交,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三个代表",解决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不仅对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性质和任务作出新的理论概括,也成为衡量我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的根本标准.党的两代领导核心,分别在不同的历史时刻,从不同角度,对当代中国的同一历史性课题--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出了判断标准,其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是一致的,两者相互联系,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6.
“历史周期律”作为反映历史、社会、国家、民族、政党、政权的兴盛衰亡的一种历史现象,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思考和探索的共同课题。胡锦涛总书记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重温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记毛泽东同志当年倡导的“两个务必”,牢  相似文献   

17.
“三个代表”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在我们认真学习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要着重把握“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根本要求和历史地位等。为此,需要回答“三个代表”与“两个先锋队”的关系。“两股进步潮流”与“两个先锋队”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中国没有按照马克思恩格斯论述的“五种社会形态”的顺序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而是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开始,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课题:…  相似文献   

18.
“三个代表”的重大意义和生命力在于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现实问题,对“三个考验”的挑战作出了适时而有力的回答。  相似文献   

19.
认识自我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人正是在“认识你自己”的过程中,才实现了自身的完善与超越。然而在对人自身的认识过程中,形成一种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把人的本质看做先验的或预成的。因此,现代人学思想要排除对人的本质规定,把人看做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人被认为是自由的生成之物,而不是固定的预成之物,于是便实现了对人自身的认识从人的本质维度向人的生成维度和自由维度的哲学转变。  相似文献   

20.
~~“三山计划”与“南进政策”@李海涛 @张成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