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律家与知识分子的良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杰 《法律科学》2001,(3):125-128
法律家同时也应该努力成为知识分子。拒绝理论、拒绝知识、拒绝知识分子 ,也就是拒绝良知。良知的泯灭 ,意味着法律职业群体的堕落。  相似文献   

2.
在任何国度和社会中 ,知识分子都应该是社会良知的一种象征。因为他们来自不同社会阶层 ,集合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群体 ,最能够不受阶级利益的局限、最能从理想和理智的角度、最能凭着做人的良知 ,表明自己的观点和立场。事实上 ,知识分子在重大政治事件面前的立场和行动 ,国家和社会对知识分子立场与行动的反应 ,往往能折射出特定国家和社会的政治生活状况及其得失。在 19世纪末法国发生的德雷福斯案件中 ,法国知识分子在社会良知支配下 ,挺身主张正义。他们的勇气 ,他们对正义的不屈追求 ,他们的自我牺牲精神 ,正是实现其自身价值和履行其社会职责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忧患意识是一种批判性、建设性的思维方式,知识分子特有的品质决定其必然成为忧患意识的主体。当代国人的忧患意识表现为:忧国、忧民、忧政、忧世和忧道等方面;忧患意识是民族的良知和进取意识的前提、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士或士大夫在传统社会结构中占据着中心位置,位居士、农、工、商四民之首。那么封建社会知识分子是要思考如何服务于底层社会的民间宗教团体,还是道貌岸然的注册政治商标的国家宗教集合体,这不仅仅是关于知识分子如何公共化进而为底层代言的道德问题,更是关于中国知识分子如何处理自身在道德与政治夹缝中困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知识分子独立人格的建构是一个困难重重但却无法回避的问题,"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独立人格的文化内涵.自古迄今中国知识分子独立人格建构始终走不出"建构--分化--依附--再建构"的怪圈,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知识分子对政治极强的依附性.欲彻底走出这一文化怪圈,就必须动摇官本位的政治体制基础,使中国知识分子从对政治的依附性中解脱出来,积极参与到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中去,而且社会也必须提供一个能够履行知识分子独立人格的天然使命的环境.  相似文献   

6.
司法良知不仅对于司法公正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确保国家司法权的功能得以实现的精神要素和核心动力,其价值已获得各国学界的广泛认同。借助与西方法治成熟国家的司法良知的比较研究,将为我国司法良知相关问题的深入探讨提供丰富的资料和有益的借鉴。在不同的法律文化之中,中西社会的司法良知在宗旨、维度和价值上都有所不同。而司法良知与社会良知的统一则是实现我国司法宗旨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李钢  袁磊 《法制与社会》2011,(5):288-290
延安时期,在我党的发展史上是一个极为辉煌的重要时期。党在合法的局部执政格局下,以陕甘宁边区政府为依托,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出发,对知识分子问题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科学的认识到了知识分子对于中国革命的重要性,准确的界定了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形成了以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知识分子与工农兵相结合的群众化道路,以及保护、尊重和优待知识分子等为内容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知识分子政策。  相似文献   

8.
刘峥 《中国审判》2009,(9):69-69
良知是哲学、伦理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一般地,良知是指作为理性存在的人所具有的一种善良意志、义务意识和内心法则,是在与他人取得某种一致之基础上个人对社会普遍道德法则和价值法则的自觉和认同。  相似文献   

9.
邓若迅 《法制与社会》2010,(30):103-104
司法良知是司法官员在其法律职业实践中审慎地趋向司法公正的品质,为司法官员群体所特有,对社会生活有一定开放性,并具有道德实践性。司法良知在司法公正实现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并在促进司法官员职业人格的发展完善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如果单纯从一部小说的主题类型看,刘明银先生的长篇小说《手术刀》毫无疑问属于“反腐小说”。但它之所以引起我的兴趣,却不仅仅因为它是一部通常意义上的反腐小说。它在处理一个关于医疗腐败的故事的时候,保有了一个知识分子、一个新闻记者和一个作家的勇气与精神良知。  相似文献   

11.
心学大师王阳明在其一生哲学探索与为官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为官以德、明德亲民、"觉民行道"等官民思想。究其渊源,在于阳明"致良知"的心学理念,他的"致良知"是一种主观"心"的本体论。其官民观也是在他"人人可以致良知"的认识上形成的,对于当世的中国与政府有着珍贵的价值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司法过程的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司法过程是一种基于经验的判断,是一种利益衡量和自由裁量,在当前中国转型时期体现出协调与变通的特点.司法过程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但促使法官作出公正裁判的关键因素是法官的良知.基于良知的衡平,是司法过程最重要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试论建国初期我党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初期的知识分子改造是新中国成立后文化领域内的一项重大的历史事件,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必然需要,也是中国知识分子自身发展的需要。这一时期的知识分子改造从对知识分子性质的界定到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途径各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就此做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近代以来 ,东西文化冲突带来中国历史上“千古未有之变局”,中国知识分子也经历了由士而知识分子的社会角色转换。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局限 ,却未能相应地进行和完成传统世界观的转变 ,其灵魂深处依然蛰居着传统士人的“幽灵”。面对空前激烈的文化冲突 ,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应是文化的更新 ,而士的幽灵却坚持文化的保守 ,这便构成了中国近代知识分子思想与灵魂脱节的二元特性。康有为的《大同书》便是这二元特性的产物 ,且在不同程度上成为近代知识分子灵魂的“圣经”。通过对《大同书》的解剖 ,便不难窥见近代知识分子灵魂深处的那个士的幽灵  相似文献   

15.
绍兴市人民检察院根据检察办案工作实际和长期的思考,提出了良知办案的思想,把良知侦查、良知公诉作为检察办案的重要内涵,并付诸实践。检察文化论坛又把良知办案作为主题,意在进一步深化对良知办案的认识,形成良知办案之氛围,有力地推动检察办案的公正、规范、优质与和谐。各院共报送了近七十篇论文,这些论文内容丰富、思想活跃,涉及良知办案的意义、内涵、实现等多个方面。本文归纳为良知办案,理念、制度与追求。  相似文献   

16.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历来十分重视知识分子问题。在《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七十篇光辉著作中,就有二十多篇谈到有关知识分子问题。毛主席深刻地分析了知识分子的状况和前途,指明了知识分子必须适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需要,必须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以及党对知识分子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它是我们党建设工人阶级  相似文献   

17.
在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中,良知是与此在的生存论结构分析联系在一起的。此在的生存方式由于在常人的"公论与闲谈"的非本真状态中迷失,从而远离了本真状态。以前的良知理论,在海德格尔看来,都没有从基础存在论上加以把握,所以那种良知仍然是一种非本真的状态。只有通过对此在的基础生存论分析,才能真正领会到良知。  相似文献   

18.
张恒山 《法学家》2007,(1):108-115
凯尔森认为法律义务是因法律制裁而存在;法律义务就是应当不做作为法律制裁的条件的行为.这样,凯尔森所理解的"法律义务"仅有因畏惧制裁而服从的含义.但在自然法学看来,因畏惧制裁、避免受害而服从的"应当"只是一种明智行为,是一种理性选择行为,它不是道德义务.道德义务从根源上说来自人们的良知.法律义务与道德义务同源,同样来自于人们的良知意识.  相似文献   

19.
美国法官履职个案对我国检察官职业良知养成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习近平总书记进而强调:"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司法这道防线缺乏公信力,社会和谐稳定就难以保障。"[1]而早在1501年的《官箴》里就有训:"公生明,廉生威。"可见,无论是古时从政还是现今从检,公正都是检察人员所必须坚守的职业良知,也是"忠诚、为民、清廉"等其他职业良知内容的基石。实践  相似文献   

20.
张成诗 《行政与法》2004,3(9):80-82
知识分子政治问题事关全局。本文从知识分子阶级属性谈起。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一部分,基本的要求有两方面,一方面要使知识分子有与工人阶级平等的社会和政治地位,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放手使用,生活上关心照顾。”这个方面我们取得的成效令人称道,当然还需要继续加强;另一方面,知识分子要增强工人阶级意识,坚持工人阶级立场,自觉担负起工人阶级历史使命和历史责任。这个方面虽然做了大量工作,有相当多成效,但还面临许多问题。本文列举了大量调查事实和实例加以分析,着重说明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解决好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倾向问题,理想信念问题,工人阶级意识问题等,是一个新课题、难题,忽视或解决不好后果严重。需要按照“三个代表”的理论加以研究和解决,对此本文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