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百姓可以骂我们,我们却不能骂他们,因为他们是主人。”“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的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这是毛泽东在延安时说过的几句名言,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延安是革命的圣地,抗日战争期间,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机关均设在延安,毛泽东在延安的一所窝洞内办公。1941年夏日的一天,延安公安保卫部门向毛泽东汇报一个情况:清涧县有一个农妇的丈夫被雷电击死,引起她的悲伤,她却大骂“世道不好”、共产党“黑暗”…  相似文献   

2.
艾思奇,中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革命家,被称为“人民的哲学家”。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以一本《大众哲学》影响了大批青年投身革命、奔赴延安。1937年,他从上海来到延安。在欢迎会上,毛泽东亲切地说:“噢!搞《大众哲学》的艾思奇来了,你好呀!思奇同志,你的《大众哲学》我读过好几遍了。”  相似文献   

3.
1938年8月下旬,抗日名将马占山由西安返回防地(府谷县哈拉寨)时,行至稻草铺打山鸡,因猎枪筒爆炸,左手负伤,遂急赴延安十里铺红军医院就医。当时,延安警备负责人肖劲光对马将军特别关照,立即组织抢救。之后,毛泽东又亲去探望,风趣地说:“过几天,你就回榆林吧!你是世界知名人士,万一在延安有个好歹,蒋介石会大作文章,给我带来洗不掉的污点。”又说,将来收复东北,要你给搭个过渡桥。马将军前后在延安休养达半  相似文献   

4.
现代著名作家萧军自1938年3月到1945年11月,曾几次来到革命圣地延安。这期间他与毛泽东有过一段十分密切的交往。他们书来信往,无所不谈。毛泽东经常邀请萧军“惠临一叙”,称赞萧军说:“你是极坦白豪爽的人,我觉得我同你谈得来。”在延安,毛泽东三留萧军,令这位非常重义气讲感情的东北汉子终生感念。  相似文献   

5.
在延安,陕北大秧歌为什么那样深入党政军民生活?原来,这里有个缘起。 赵毅敏曾任中共满洲省委宣传部长,1939年2月,被党中央任命为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简称鲁艺)第一副院长。毛泽东指示赵毅敏说:“知道你不是搞艺术的,但现在需要你去,解决存在的问题,把教师们团结起来。听说你能团结干部,搞好之后,调你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往昔在延安,见过朱总司令。有数事虽寻常,而我却印象难忘。一日,同陈赓、聂鹤亭等数同志,由城北往城南,见朱总司令骑马自南而来,精神威武。陈赓说:“朱老总,年年四十七。他五十七岁了,你问他,他只说四十七。”待行近了,我们齐向总司令行军礼。陈赓说:“总司令,你身体好啊!”总司令说:“好,好。”陈赓问:“总司令。你今年几岁了?”总司令答:“四十七。”我们数人一齐笑了起来,齐声哄:“朱老总,年年四十七。”总司令也笑,说:“调皮!”策马而去。  相似文献   

7.
周恩来记得“延安名角”1940年8月底,周恩来去苏联治疗臂伤后经延安返回重庆,在红岩八路军办事处工作的同志们都非常高兴,因为他回到红岩使整个气氛都改变了,大家在生活上好像也活跃起来,所有同志对他都非常尊敬爱戴。恩来同志本人对大家都很亲切,没有一点首长架子。那时,我对他不熟悉,在延安的时候听过他作报告,我们从延安新来的这批年青人在离开延安前,他和其他首长一起接见过我们,他还和我开过一句玩笑,说我是个“小广东”。有一天,我抄完急电,小鹏不在,我拿着一叠电报到恩来同志处,他很快专心地读完,抬头看见是我,有点惊愕地说:“你不是…  相似文献   

8.
1946年,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到延安采访,在与毛泽东交谈时,毛泽东谈到了蒋介石。 斯特朗问道:“主席,你除在重庆谈判时见过蒋介石外,过去见过他吗?” “见过。”毛主席回忆着说,“那是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1924年1月20日,中国国民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向大家赔个礼”941年至1945年.中共中央在延安开展了整风运动。整风运动转入审干阶段以后,曾经一度出现过偏差,主要表现在错误地估计形势,夸大敌情,将来自白区的一些同志列为“特嫌”进行审查。特别是当时具体负责审干工作的康生在延安搞的“抢救失足者”运动,大搞逼供信,制造了许多冤假错案。  相似文献   

10.
著名作家萧军到革命圣地延安后,与毛泽东一见如故,有过一段十分密切的交往。毛泽东经常邀请萧军“惠临一叙”,称赞萧军说:“你是极坦白豪爽的人,我觉得我同你谈得来。”在延安,毛泽东三留萧军,令这位非常重义气讲感情的东北汉子,终生十分感念。1抗日战争爆发后,萧军从大上海一路辗转,于1938年2月间流亡到了山西临汾。在这里,他决定弃文从武,重操旧业,参加抗日游击队,直接投身前线的战斗。为此他独自一人,风餐露宿,徒步跋涉20余天,于3月18日抵达延安,在陕甘宁边区招待所安顿下来。毛泽东听说萧军到了延安,就派秘书前往邀…  相似文献   

11.
陕甘宁边区的二流子改造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44年7月1日,黄炎培、傅斯年、左舜生等7位国民参政员冲破国民党当局的重重阻挠,终于踏上了访问延安的旅途,对延安进行了为期5天的访问。其间,黄炎培先生深为延安军民昂扬的斗志、俭朴的生活、健康的民风所感染、所激动。返回重庆后,黄炎培先生在夫人姚维钧的帮助下,写成了《延安归来》。尽管许多朋友说“这万万要不得,你替共产党宣传,太危险了”,但黄炎培先生还是毅然决然地把书稿交由重庆国讯书店出版了,结果流传甚广,深为社会各界欢迎。在《延安归来》中,黄炎培先生写到延安街上“没有看到一个游手闲荡的人,他们叫做二流子…  相似文献   

12.
秋末冬初,延安不停地刮着北风。 正午时分。凤凰山依山筑建的那座地主宅院的高门楼大门,“吱——!”地被风吹开了。警卫战士忙走了过去,想给术门加闩再关紧。内室却传来了几声亲切的话: “小同志,让敞开咯。你们团长不是说要来吗?” 随着话音,毛泽东披着粗布棉衣,出室立到了院中。 “主席,你被吵醒啦?” “啊?不,不。哎,睡不安神啦!”毛泽东倚着门框向延安老城望着,说:  相似文献   

13.
党给韬奋以力量——周恩来和邹韬奋的革命友谊□穆欣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邹韬奋,1944年7月24日在日军占领下的上海病逝。他在临终前口授遗嘱说,他的“骨灰尽可能带往延安,请中国共产党中央严格审查我一生奋斗历史,如其合格,请追认入党”。9月...  相似文献   

14.
徐文涛  谢明 《党课》2014,(4):100-103
1945年10月初,当向东北进发的新四军第3师3万余人的部队路经山东临沂时,从延安刚刚回到山东的陈毅接见了该师营以上干部并传达了党的七大会议精神。会后,陈毅将洪学智单独叫去:“这次在延安,毛主席还委托我回来后要同你谈一次话,毛主席对你很关心。毛主席让我问你一下,你对现在的工作职务是否满意。如果不满意,毛主席说,可以考虑另作安排,而且马上就可以安排。”  相似文献   

15.
梦菲 《党史文汇》2011,(12):39-39
胡耀邦和李昭相识、恋爱是在1942年,这一年,胡耀邦27岁,李昭不满21岁。 一个月明风清的夜晚,胡耀邦和李昭在延安郊外畅谈心曲。“李昭同志,我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共同的理想和事业,是建立家庭的基础,你说对吗?”胡耀邦富于哲理的倾吐,打破了夜晚的沉寂。  相似文献   

16.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前夕,毛泽东曾约请当时延安部分文艺家进行了交流。由于延安文艺座谈会需要解决的是整个延安文艺运动中的各种问题,因此,参加座谈会的人员必须有代表性。当时延安文艺界的总体情况可以用两个阵营、三大系统、四个山头来概括。所谓两个阵营,就是鲁迅艺术学院(简称“鲁艺”)和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简称“文抗”)。延安有成就的文艺家都集中在这两个单位。对此周扬曾说:“当时延安有两派,一派是以‘鲁艺’为代表”,“一派是以‘文抗’为代表”,“鲁艺”这派“要歌颂光明”,“‘文抗’的人就看不惯,要暴露黑暗”…  相似文献   

17.
考考你     
《湘潮》1986,(1)
1.谁说过“身无丰文,心忧天下”? 2.我党哪位著名领导人被开过三次追悼会? 3.“宁乡四髯”是哪几位? 4.“延安五老”指哪几位? 5.请你举出五对著名的湘籍革命夫妻。  相似文献   

18.
《湘潮》1991,(11)
1938年10月,徐海东在延安出席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会议休息时,毛泽东和大家一块在院中散步闲谈,毛泽东说:“中国有三部小说:《三国》、《水浒》、《红楼梦》,不看完这三本书,不算中国人。海东同志?你可看过这三本书?”海东老实回答:“没看过《红楼梦》。“毛泽东笑着说:“那算是半个中国人!”这是一句玩笑  相似文献   

19.
到延安见毛主席 在史超到了延安第三天,有人问他,你见到毛主席没?他说,没见过啊?上哪儿去见?那时,史超还不满18岁。他和11位同道,走了720里,从西安走到延安。当时,延安叫肤施,是个很小的地方。夸大点说,站在城中间一喊,四下都能听见。他们说你向北边走.北城靠东的地方有个小教堂,去那里就能看到毛主席了。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坛关于文艺与政治关系问题的争论,可谓由来已久,且往往见仁见智,各执一端,以致互相挞伐,势不两立。从首倡“诗言志”(《尚书·尧典》)的上古奴隶时代到提出“文以载道”(周敦熙)的北宋封建王朝,从20世纪初“新文学革命”的勃兴到延安时期“文艺为政治服务”口号的提出,直到今天“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的确立,无不伴随着纷纭聚讼。就说社会主义新时期的今天吧:你说文艺为政治服务,他说这不是政治对文艺强“娶”豪夺的“逼婚”,就是文艺对政治趋炎附势的“攀亲”,以至认准了你脑门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