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民间信仰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绕开的重要议题之一,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它与我国的现代化进程究竟是怎样的关系?究竟有没有融合的可能?因此,在跳出原有的研究学科范围、更新将民间信仰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来的理念之后,应注重从文化社会学的视角重组对民间信仰的研究。而探讨民间信仰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以及如何挖掘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价值、在实现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方面发挥怎样的作用等则应是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3.
陈童敏 《岭南学刊》2015,(1):120-125
冼太夫人文化是独具茂名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虽然作为茂名文化的拳头产品,冼太夫人文化在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中有着不可估量的现代价值,但对其开发、宣传的力度、深度却与其内含价值存在相当程度的差距。分析冼太夫人民间信仰形成的过程表明,在挖掘冼太夫人文化现代价值时,关键是更新看待地方传统文化的观念,主要是立足于构筑民间精神依托,加强思想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通过依托对冼太夫人文化的肯定、弘扬,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传统文化焕发现代活力的双赢。  相似文献   

4.
2009年底,广州市政府启动了大规模城中村改造,这种“运动式”改造,是在政府与市场合力推动下“改”起来的。以自发流动人口聚居区与非正式经济立足的城中村,区域空间形态与其非正式经济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以空间形态为核心的改造,可能使原有非正式经济体系发生急剧转型或撤退,并给流动人口城市居住及生活以致命影响。由于城中村非正式经济拥有细分市场下的特定指向性,是城市弱势群体的基本经济方式,应拥有现背景下合理性生存空间。结合原有社区基础,引入更具有弹性与社会效益视野的城市更新理念,逐步实现城市改造,并为非正式经济留下必要生存发展条件,会更有利城市共赢发展。  相似文献   

5.
刘丽敏 《桂海论丛》2008,24(6):86-88
中国民间的女神信仰与天主教的圣母崇拜,二者的起源可以共同追溯到人类原初的母性崇拜心理。由于社会现实、文化传统、宗教传统的差异,二者在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共通性的同时,也呈现出巨大的地域和文化的差异。文章从对女神的神性与神功的不同理解出发。分析了中国民间的女神信仰与天主教的圣母崇拜的差异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6.
丧葬礼仪中的民间信仰是农村民间信仰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实地调查研究发现:农村丧葬礼仪中的民间信仰观念呈现出传统与现代的双重印记;农村丧葬礼仪中的民间信仰行为具有较高的传统践行度;农村丧葬礼仪中的民间信仰现状呈现出较强的个体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广东民间信仰富有浓郁的"山水兼具、农商并重"之岭南特色,有着"毗邻港澳、隔海相望东南亚"的地理优势,与港澳台地区的民间交流频繁,在海外华人社会中传播广泛、影响深远。民间信仰作为一种"非制度化的宗教形态",是中国多元和谐型宗教文化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从社会治理理论入手,以广东民间信仰现状调查为中心,剖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在此基础上,通过比对福建、湖南、浙江等地的不同管理模式,结合广东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管理试点佛山市的经验,尝试提出创新社会治理语境下加强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管理的几点思路。  相似文献   

8.
农村民间信仰是农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湖北省仙桃市沔城镇的民间信仰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研究显示:农民的民间信仰具有较强的功利性;农民对既成事实的民间信仰通常会秉持一种自然态度;农民的民间信仰状况受到其生活不确定感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9.
石中坚 《前沿》2012,(16):127-129
畲族祖地有多神崇拜习俗.民间信仰文化具有多神化的信仰体系、多样化的崇拜对象,多形式的祭司仪式特征,是畲族民众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畲族民间信仰的文化功能体现在道德思想持续性传承、认同感与归属精神强化、医伤治病的身心安慰、文化繁荣和信息交流等方面.畲族民间信仰文化必须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弃旧图新,致力于信仰文化的抢救性挖掘,不断丰富畲族村落的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0.
城中村改造存在改造难度大、管理难度大、普遍受益难度大等问题。对城中村的改造,需要采取综合治理的模式来实现经济管理体制、社会文化、政治政策以及物质形态空间的完善。要从城中村物质形态空间方面考虑,根据城中村的区位、类型以及区域规划的要求,分别对待。  相似文献   

11.
任飞 《前沿》2009,(13):154-156
"城中村"是在特有的土地所有制和文化背景下,在快速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城市化问题。"城中村"形成原因复杂,其成员社会结构多层,存在社会问题诸多。如何加快"城中村"改造,已成为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破解的难题。  相似文献   

12.
黄卫湘 《传承》2009,(22):164-165
城中村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日益凸现的一个社会现象,城中村的改造与发展是推进城市化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战略、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以广西柳州市城中村改造实践为例,探究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建议进一步完善城中村改造的各项措施。  相似文献   

13.
城中村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日益凸现的一个社会现象,城中村的改造与发展是推进城市化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战略、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以广西柳州市城中村改造实践为例,探究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建议进一步完善城中村改造的各项措施.  相似文献   

14.
吴小曼 《新东方》2009,(5):24-27
海南1999年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生态省,制订了《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文明生态村就是生态省的一个重要细胞。2000年9月,海南省立足本省实际,结合贯彻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座谈会精神,围绕加快农村发展,正式启动了以“优化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2002年4月,海南省第四次党代会提出:“要力争经过五到八年的努力,使全省半数以上的自然村建成文明生态村,实现我省农村面貌历史性的新变化。”2006年1月,海南省人大三届四次全会通过的海南省“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到2010年,全省50%的自然村要建成文明生态村。时至今日,全省文明生态村建设从无到有,从点到面,已经在琼州大地星火燎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使“文明生态村”从一个全新的概念转变为在全国具有强烈影响的“农村品牌”。  相似文献   

15.
陈世柏 《求索》2012,(6):155-157
与非侨乡相比,侨乡都市农业现代化具有非侨乡不可比拟的优势,改革开放后广州在海外移民慈善行为的推动下,探索出一条农业现代化的侨乡模式。这条模式就是以侨为媒介,发挥侨力,汇聚侨资,海内外乡亲互动,抓住都市农业的发展机遇;以科技扶持和创新为突破口,提高都市农业的产业水平;以优化农业结构为核心,提升都市农业的产业体系;以城市为依托,拓展都市农业的产业功能,促进传统农业向都市农业的转变,推动都市农业的现代化。广州都市农业现代化的模式为其他地区都市农业的现代化道路选择提供了极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一、城市行政区域内的村庄分类模式按照所处地理位置、产业结构和收入来源,城市行政区域中的农村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如图1所示):第一类是位于城市主城区,如图中所示A,虽然仍保留和实行农村集体所有制,但由于城市的发展已基本完全征用了农民原先的生存基础——土地,农民失去了土地,从生活来源与工作渠道上都已经与第一产业脱离关系,主...  相似文献   

17.
熊思远 《创造》2007,(4):116-119
城中村:现代新昆明建设中的一条煞风景线 伴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从北京到武汉,从西安到昆明,一座座快速膨胀的都市正张开大口,一嘴一嘴地吞噬着城市周边农村的土地,一个一个的“城中村”也作为城市化的“产品”,一方面既供给着继续扩张的城市所需要的廉价劳动力,一方面又吸纳着靓丽都市所排泄的“脏、乱、差”以及各种刑事犯罪的污泥浊水。  相似文献   

18.
论当前我国民间信仰中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明文 《湖湘论坛》2003,16(2):88-89
对我国民间信仰应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利用民间信仰中传统文化资源来发展地方经济 ,必须避免迷信的死灰复燃。  相似文献   

19.
饶峻妮  饶峻姝 《前沿》2008,(4):49-51
本文试图将白族歌谣放在民族文化的“多棱镜”下扩视,以历史的视角和文化平等的视野对其现照,用心灵去剖判、理解白族之所以成其为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特定民族的内在特质与外在表象,努力发掘深埋其中的多重文化解读空间,真实地表达出歌谣文化的整体面貌和底层民众的情绪世界。因为大理白族民间歌谣是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革新中展现的活态文化,反映了白族人民田有的思想意识、文化现念、民族风情和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20.
李仁武 《岭南学刊》2012,(6):122-127
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是广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发展的战略抉择,而要推动这一战略的实现就迫切需要实施文化引领工程,以形成推动社会实践新发展的文化自觉。要在新形势下推动广州城市文化建设和发展、提升广州的文化软实力,必须要从实施文化引领工程对推动新型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性、实施文化引领工程的针对性与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及广州实施文化引领工程的目标设计与主要对策措施等三个方面展开理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