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征迁矛盾的性质是利益博弈而非观念对抗。地方政府一方,有将土地资本化的冲动,村民一方,也有将土地货币化的意图,双方共享一套发展的话语。征迁矛盾难以化解的主要症结在于,地方政府与村民之间的博弈越来越往无序化逆向发展。如果只有村民和地方政府两个博弈主体,村民在双方策略行为的互动中将完全处于下风。中央政府和媒体作为第三方,预期角色为平衡者,平衡的结果应是抑制地方政府各种不合理的策略行为,将双方纳入共同的规则之治中。但由于中央政府和媒体倾向于从绝对化的角度定义出事,第三方的加入反而强化了民众的策略行为。地方政府和村民相继升级策略行为,到最后难免有村民使用边缘政策,从而引发双输的悲剧。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进程中的征地拆迁构成了各关涉主体利益博弈的场域,城乡二元制度下的土地出让收益则进一步加剧了博弈的复杂性。基于对N市Q区征地拆迁实践的考察,提出多赢利益共享的观点及其初步分析框架,旨在解决利从何来谁参与分享以及如何分享的问题。其中,利益分享之利源于土地出让收益与征地补偿;参与主体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委会、失地农民及开发商;利益分享的路径依赖于制度的建构、失地农民的参与、主体间的协调、分享方式的创新和监督体系的建立。在此过程中还需关注并妥善解决可能出现的意外后果。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对土地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征地拆迁工作被基层工作人员称为天下第一难,也是引发社会矛盾的一个重点领域。在征地拆迁过程中政府存在着一些失范行为,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必须通过系统的配套措施来规范政府征地拆迁行为,保障农民权益  相似文献   

4.
城市房屋拆迁中的利益关系及利益博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房屋拆迁中的利益关系十分复杂,主要有公共利益、被拆迁户利益、开发商利益和政府利益,这四种利益之间存在交互博弈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6.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进程,同时也是农民失去土地的过程,出现了大量的征地拆迁现象。由于征地拆迁过程中,公共政策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被扭曲,失地农民群体利益诉求表达不畅、整合弱化、回应迟钝、实现弱保障,引发了失地农民群体的生计问题。重构公共政策一体化运行机制,构建畅通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有效的利益诉求整合机制和保障性的利益诉求回应实现机制,从而实现公共政策整体合理性,切实确保失地农民群体的可持续性生计,维持社会稳定和谐。  相似文献   

7.
在地方政府决策过程中,普通公民和利益群体都希望自己的需求能获得政策回应。然而在现实中,公众的利益诉求分散孱弱,难以形成有效的政策竞争合力,社会精英往往把持着地方政策议程。因此,地方政府只有将多元公民利益通过一定步骤进行整合,吸收并回应公民利益诉求,才能实现地方政策的公共性与合法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政府决策过程呈现出决策资源向政府部门倾斜的特点,这种特点可以归纳为失衡效应。在政府决策过程中,制度约束与权力关系构成了失衡效应的主要变量。其中,制度约束是控制变量,权力关系是因变量。权力关系由政府监控能力与社会反应强度两个方面构成。政府的监控能力越强,社会的反应强度越高,则失衡效应越弱;政府的监控能力越弱,社会的反应强度越低,失衡效应越强。  相似文献   

9.
完善治理高校权力结构是我国完善现代大学制度的重点与热点课题,民主管理是完善治理结构、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保障。针对当前高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存在的不足,要不断完善教代会机制,推进高校民主管理政治建设,为完善治理高校权力结构做出积极努力,促进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与完善。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转型大背景和社会管理新形势下,政府与高校作为创新社会管理过程中的利益交互方,亟需规范双方权力配置、厘清双方权力属性,发挥良性互动作用。在归纳与总结已有政府与高校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创新社会管理的视角,构建出交易型、制衡型和转化型三种政府与高校关系域中的权力分配模式,并提出形成双主体权力分配模式与发挥其作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珠海市“城中村”改造中的多方利益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中村"改造中,珠海市政府通过政策手段创新、以互动治理模式改造"城中村",实现了政府、市场和民众三者之间的利益平衡,从而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近年来,珠海市城区26个"城中村"中的一半已得到改造,困扰政府"城中村"改造的种种难题得到化解。珠海市改造"城中村"的经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如何正确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当今世界诸多国家面临的而又必须要解决好的现实课题 ,中国也不例外。因此 ,研究中央与地方关系 ,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而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试图通过对中法两国最近 50年来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比较研究 ,以期为我国改革中央与地方关系提供一点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政策子系统框架和政策改变:政策过程的后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实证主义”对政策过程的分析 ,强调的是政策过程中政策话语的作用。文章讨论政策网络和政策共同体整合思想和利益的方式 ,展示了不同的子系统框架与政策改变过程之间的关系。在一个既定的政策部门里 ,政策子系统的属性揭示出政策子系统回应思想和利益变化的倾向 ,政策子系统的属性表征着政策改变的方式和速度。  相似文献   

14.
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护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护问题 ,是目前“三农”的主要问题之一。我区南宁、玉林、钦州、百色等地的农村妇女为这类问题多次向自治区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妇联等部门上访。今年自治区妇联以区政协九届一次会议第 45 5号提案 ,向自治区政府、高院提出建议 ,请求法院依法受理此类案件。本文对侵犯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现象进行了调研 ,分析其产生的客观原因和法律原因 ,对土地权益进行了定性分析 ,并提出保护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措施 ,建议人民法院受理和审理这类案件。  相似文献   

15.
统筹城乡就业政策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进行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还需要选择适当的政策工具。根据统筹城乡就业的现实问题可以确定政策目标,根据政府、社会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可以确定政府在其中的责任,并依此制定政策体系。依据统筹城乡就业政策工具的特征和属性可以将政策工具划分为强制性、激励性、指导性、信息性和服务性政策工具。根据政策体系的内容和政策工具的属性和运行机制可以实现两者的匹配,完成政策工具的选择与组合。在考察各类政策工具的运用能力和运行效果的基础上,可以提出政策工具的优化路径。这些内容构成了统筹城乡就业政策工具的基本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政府经济职能的演进与欧美相比 ,起点不同、处境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 ,因此导致了 194 9年以后政府经济职能的巨大差异。 1978年以后 ,中国政府经济职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中国已经建立了市场经济基础 ,并且明确了转变的目标和方式。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社会,政府采购制度的社会经济政策功能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利用政府采购实现社会经济政策目标已经成为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作为减少交易成本、提高采购效率、避免采购人员寻租的政府采购制度,在其中“添加”社会经济政策功能是否具有正当性,其正当性的基础是什么;如果因为社会政策功能导致合同变更、中止或解除,相对人的利益是否应该受到保护。  相似文献   

18.
公安工作价值观理论对公安"打击与防范"进行成本收益比较分析,对它存在的问题从治安效益角度进行反思,提出相应对策增强公安工作治安效益观念;将治安效益纳入公安"打击与防范"工作机制;增强公安工作成本意识,争取治安效益最大化;认真学习借鉴西方先进经验,提高公安"打击与防范"工作效益.  相似文献   

19.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政府权力运行机制经历了建国前、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至今三个发展阶段。依据权力运行的合法性来源不同,可大体上将这三个阶段占主导地位的政府权力运行机制分别概括为传统型政府权力运行机制、魅力型政府权力运行机制和法理型政府权力运行机制。当然,这种分类仅仅是一种理论上的抽象,实际情况往往错综复杂,而且在阶级性质上也有根本的区别。  相似文献   

20.
政府部门获得公共政策改革合理性的依据的来源,在聚焦网民行为结果的信息化数据表现之后,转向追溯网民参与行为背后的内源驱动力。行为是外显的,而思想是内在的,心理学科的动机研究体系为建立两者的联系提供了契机。群体的动机来源于需要和诱因的非线性相互作用,虚拟社会中场景因素的差异成为个体行为动力差异的根源,由此建立起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从关注矛盾的主要方面、重塑参与主体的诱因环境的角度发现政府公共政策改革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