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资本论》中的经济正义思想不仅是马克思正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资本论》理论的重要构成要素。《资本论》定性解读的论争是《资本论》中经济正义思想的逻辑起点;马克思早期思想是《资本论》中经济正义思想的历史源头;科学的理论基点、独特的价值旨归、正义的生产要求和重要的制度保证是《资本论》中经济正义思想蕴含的内在特质。《资本论》中的经济正义思想隐蕴了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性要求,它为共同富裕指明了总体基调、丰富内涵和实践路径,对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社会正义思想是《资本论》所阐述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政治哲学的构成要素。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贫富两极分化的批判、恶劣居住环境的批判、技术毒副作用的批判构成了《资本论》中社会正义思想的基本内涵;描述性与规范性相统一、解构性与建构性相统一构成了《资本论》中社会正义思想的内在特质。《资本论》中社会正义思想内蕴着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正义愿景,其为我国实现人民美好生活明确了高阶目标、直接抓手和战略支撑,对推进我国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超越维度作为哲学的本质属性,构成了理解和诠释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根本的维度。哲学的超越性问题内在蕴含着实践、自由和信仰这三个基本问题域。马克思哲学的超越在《资本论》这一光辉著作中得到了完美地展现。通过对《资本论》的文本学解读,可以更加明确马克思哲学超越维度的核心内容和本真精神。  相似文献   

4.
读吴兴人先生新著《话说资本论》,有三点感想。一感书出得及时,以及作者的敏锐。《资本论》是无产阶级的“圣经”,是影响人类发展的一部学术巨著。它曾风行一个多世纪,近二三十年来,影响似乎有所削弱。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人们又想起《资本论》中的许多真知灼见,其对资本主义经济内在矛盾的深刻分析,  相似文献   

5.
深化《资本论》研究有三个维度:一是深化《资本论》文本研究,在理论体系中准确把握《资本论》的基本观点;二是深化《资本论》续篇研究,沿着马克思的逻辑思路探索"国家"、"对外贸易"、"世界市场"等三个分册的内容;三是深化《资本论》应用研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中应用《资本论》的一般规律,发展《资本论》的特殊规律。在三个维度上深化《资本论》研究,可以使《资本论》研究更好地服务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6.
<正>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我们要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特别是要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就必须搞清“生产力标准”的问题。要搞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也必须搞清“生产力标准”的问题。要搞清“生产力标准”的问题,首先必须搞清“什么是生产力?”我们过去的经济理论界,曾经长时期停留在生产力三要素的简单论述上。当斯大林提出生产力二要素论以后,我国理论界,又长期陷入生产力二要素论和生产力三要素论之争,不能自拔。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里是说过:“劳动过程的  相似文献   

7.
《资本论》是马克思毕生研究的成果,是马克思经济学说最主要的著作。马克思关于资本积累理论的基本原理,是在《资本论》第一卷的最后一篇中论述的。所谓资本积累理论,就是关于资本如何由剩余价值产生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理论。在社会化大生产中,资本积累作为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前提和源泉,是生产经营发展中的一个客观规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写道:“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对于马克思的这个论断,在我国理论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理解。一方面的意见认为它说明了《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9.
提高经济效果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中心任务,也是我国经济理论界研讨的重要课题。学习和研究《资本论》阐述的经济效果问题,无疑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试图对《资本论》阐述的资本主义制度下经济效果的特殊性;提高资本经济效果的途径;提高资本经济效果对于资本积累、扩大再生产的影响等问题作一些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伟大著作《资本论》精辟论述了自由竞争时期资本主义市场如价值规律、竞争规律、供求规律、剩余价值规律、社会再生产等经济规律,同时也深刻地揭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主义经济增长方式的发展和转变41提高社会劳动生产力的作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社会劳动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的历史任务和存在的理由。它正是在这样做的时候,不自觉地,为一个高级的生产方式创造了物质条件。(《资本论》第三卷第三篇第15章,1966年人民出版社版,第283页)列宁对这一点,也曾指出,资本主义的进步的历史作用,可以用两个简短…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的价格形成基础问题,是我国经济理论界一直争论的问题。根据马克思《资本论》中的价值和生产价格理论,笔者认为,要解决社会主义的价格基础问题,有必要对各种价格基础的共同特点、价格基础形成的内在前提和外部条件以及他们的现实意义做进一步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2.
“商品”的内在矛盾性理论由来已久,但学界对其内涵及其成型过程的直接阐释较少。梳理相关文本可知,从《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到《资本论》,马克思关于商品的范畴从交换价值单一维度推进到使用价值与价值内在矛盾统一维度。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最终确立了《资本论》的逻辑起点,并以此深化了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丰富内容。  相似文献   

13.
<正> 常识的看法认为,对于后期的马克思来说,圆满地完成《资本论》的写作无疑是更重要的了,但是,从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后直到1883年逝世的十六年时间里,《资本论》的写作却没有作为首要任务来完成,《资本论》第二卷的出版,也是在马克思逝世之后,由恩格斯整理出版的,那么,《资本论》在马克思的心目中,是否有我们所认为的那种地位?如果没有,什么是更有地位的呢?通过对于这样一些问题的解答,我们将会对马克思后期的努力方向,要达到的目的等诸方面,有比较明确的了解,从而也可以对马克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虽然没有写作和出版专门论述人口问题的著作,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在这一问题上存在理论的空场,关于它的讨论内涵于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分析和批判中。从马克思恩格斯对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批判,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人口的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命题,呈现出来的是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不断结合新的时代特点进行创新的历史图谱。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社会形态理论与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高度契合的内在关系,这体现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资本论》及其手稿、《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经典文本的展开中,它们为新时代人口理论的守正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启示和宝贵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合作经济理论与我国的股份合作制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马克思《资本论》中有关合作工厂的论述进行系统归纳 ,指出其理论对我国国有中小型企业的股份合作制改革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在论述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时,曾经对必将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作了一个预言:“在资本主义的历史成就的基础上,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资本论》第2卷832页)也就是说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的日益社会化,客观上要求生产资料必须由劳动者共同占  相似文献   

17.
生产逻辑与资本逻辑的双重线索是我们理解马克思《资本论》及其手稿的重要切入点。马克思在不同时期,基于不同的研究视域与研究水平,对于这两者之辩证关系的阐述都是不同的。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主要从资本逻辑对于生产逻辑的统摄意义上来理解资本的辩证发展过程,而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则从生产逻辑与资本逻辑的内在矛盾运动的角度来理解资本的运行方式。重新梳理生产逻辑和资本逻辑的辩证关系在马克思《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展现过程,不仅能让我们进一步了解马克思思想发展的真实状况,而且也可以帮助我们深化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全面理解。  相似文献   

18.
詹鹏 《传承》2011,(30):32-33
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有一段名言:"不研究和不理解黑格尔的全部逻辑学,就不能完全理解马克思的《资本论》,特别是它的第一章。"当然,这也不是说,不理解黑格尔的辩证法,就根本不可能理解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和《资本论》。但是,理解了黑格尔的逻辑学,特别是他的辩证法思想,可以使我们更懂《资本论》中各范畴间的辩证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马克思的《资本论》。  相似文献   

19.
正《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是一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科学巨著。马克思在书中所论述的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等方面的知识,自己只是在上学的时候在政治经济学课程中学习过,今天听了铁道党校老师对《资本论》的讲解并观看了影片《青年卡尔·马克思》后,我对《资本论》的写作背景和形成过程有了更深的认识,对《资本论》的基本原理、主要观点和现实意义等方面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对学习运  相似文献   

20.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最重要理论成果,这一理论的创立过程,同时也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认识不断加深的过程。马克思对剩余价值的认识是逐渐演变的,这些思想主要集中体现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及马克思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资本论》中。在《资本论》出版150周年之际,系统梳理和研究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演变过程,不论对于经济学研究的阶级性,还是对现代经济学研究方法,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