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西吉县农村劳动力居全区之首,劳动力资源优势明显,劳动力就业以体力为主,缺乏职业技能,劳务合作的层面依然是以转移就业为主。如何进一步拓宽合作区域和业务范围,做大做强劳务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是西吉县劳务输出产业进一步发展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一、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培  相似文献   

2.
发展劳务经济是促进农民增收和建设新农村的重要途径。沅江以创新为手段,抓住技工培训这个着力点,致力于做响“沅江技工”品牌,为建设新农村培育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3.
把劳务经济当作我区的一项战略性支柱产业,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劳务经济不仅要做大做强,而且要向产业化发展.发展劳务经济,要取消种种不合理限制,为农民进城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要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劳务人员素质;要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切实维护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要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完善劳务输出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4.
劳务经济是我国农民开创的一种新经济现象,已成为目前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深入分析了当前安徽省劳务经济发展的新特征及其制约因素,进而探讨了加快劳务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王勇 《学习月刊》2009,(2):52-52
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公安县要继续把劳务经济作为“第一大资源产业、农民增收致富的第一大来源、改变农村面貌的第一大途经”抓紧抓好.在提高培训质量上下功夫.在扩大输出规模上上台阶.在强化综合服务上出实招,力争实现我县劳务经济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6.
有资料显示,2005年,我省劳务输出大军已达1557万人,劳务收入73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来自劳务输出。外出打工已成为我省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7.
观念之变,身份之变,产业之变,格局之变。二十余年风雨兼程,正安人百折不挠,"硬是闯出了一条路子",把劳务产业做成了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做成了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太仓市积极推进农村劳务合作社发展,为农民就业增收开拓新的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劳务合作社规范化建设,使这一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在促进农民增收和服务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最近我们组成联合调查组,对全市农村劳务合作社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调查表明,发展农村劳务合作社,这是苏南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地区促进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和稳定就业的有力举措,是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有效途。  相似文献   

9.
农民增收靠什么?输转出去,打工挣钱,是农民增收的最直接的途径。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这是敦煌市劳务领导小组副组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刘成  相似文献   

10.
劳务产业是中部干旱带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特色产业,更是大旱之年农民旱涝保收的"铁杆庄稼"。近年来,同心县大力发展劳务产业,明确提出将劳务输出作为发展县域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战略举措来抓,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健全机构、整合资源、强化培训、打造品牌,一大批劳务经纪人异军突起,带动了全县劳务产业大军异地创收,使劳务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1.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土地上解脱出来.从事二、三产业,有效增加收入,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措施。湟中县农业人口达43万.其中剩余劳动力就达14万,要建设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就必须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入手,加快发展劳务经济。  相似文献   

12.
张岩  呼明伟 《奋斗》2007,(8):47-48
近几年来.西联乡不断强化主辅换位意识.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并通过实施劳务输出规范化、规模化、品牌化和劳务经济模式化工程,使1万多名农民放下手中的锄头飞出黑土地,走向增收致富的新生活。如今.劳务经济已成为该乡的一个主导产业。截至目前,全乡已转移劳动力11555人.占劳动力总数的83%.年可实现劳动力转移收入1.2亿元,占全乡总收入的71%.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沾益县委、县政府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项重要产业,以宣传发动为先导,教育培圳为基础,转移输出为主旨,管理服务为保障,增收致富为目标,有效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有序转移,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2007年以来,化隆县继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强化“化隆牛肉面”品牌意识,力争使劳务经济再上新台阶。今年上半年,全县共输出劳动力77995人次。实现劳务总收入16980万元,人均收入达2177,与去年同期相比,扩大输出7050人,增收5180万元。劳务收入中,从事餐饮业的拉面馆达7843家,人数达5.28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5亿元,占劳务总收入的88.34%。  相似文献   

15.
《当代党员》2006,(6):22-22
2月22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江洋在渝中区南纪门劳务市场考察时指出,重庆是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开发经营好我市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是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根本战略。劳务经济是我市第一大资源型产业。开发劳动力资源与开发自然资源同等重要;劳务经济是农民增收致富的第一大来源,输出劳务与输出产品同等重要;劳务经济是改变农村面貌的第一大途径,培育劳务市场与培育其他要素市场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16.
发展劳务经济是促进农民增收和建设新农村的重要途径。沅江以创新为手段,抓住技工培训这个着力点,致力于做响“沅江技工”品牌,为建设新农村培育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17.
《党的生活(青海)》2009,(10):F0003-F0003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部,素有“青海东大门”之称,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全县共有22个乡镇,318个行政村,总人口39.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5.9万人,劳动力18.7万人,剩余劳动力8.7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3121.22元。2008年,全县共输出农村劳动力12万人(次),其中省外转移6.12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5.1亿元,外出人员人均劳务收入4250元,农民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5.7%。  相似文献   

18.
2006年,金龙村被确定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我们意识到,这是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的历史性机遇,把服务工业企业,巩固农业产业.发展劳务经济作为重中之重,使村民看到了致富增收的举措的确是实实在在。  相似文献   

19.
为拓宽职工增收渠道,二师三十三团党委紧紧围绕"调整产业结构,推动职工转移就业,拓展就业增收空间;加强就业培训,提高转岗转业能力;落实惠民政策,大力扶待自主创业,劳务增收"三大目标,取得了转移职工就业增收的新成效。该团工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充分利用农闲时节,组织职工从事  相似文献   

20.
红寺堡是全国最大的扶贫移民开发地区。开发区建设六年来,已搬迁安置移民16.8万人,目前尚有农村富余劳动力4.3万人。2004年全开发区劳务收入1.29亿元,人均劳务收入76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1664元的46%。2005年上半年,共输出劳务2.5万人,其中集体输出1.2万人,创劳务收入5000多万元,是开发区财政收入的15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