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著名哲学家杜成非常注重德育,他提出了著名的命题“道德即是教育”.他还总结和发展了资产阶级的道德经验,提出了许多德育方法理论,这些理论对我国当今的道德教育工作也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针对我国德育的一些问题,结合杜威的德育方法,本文提出在我国学校实行交互主体性德育、体验德育等改变当前我国德育现状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2.
美国两次德育改革的方法论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宏宇 《政法学刊》2002,19(2):84-86
20世纪初和70年代美国相继进行了两次全局性的大规模德育改革。两次改革发展的主线和焦点是直接法和间接法的争论与反复。美国德育方法改革的历史为我们探索道德教育方法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生活德育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实践发展的产物,也是德育理论的继续延伸和创新的理论。它强调学校德育应该回归生活,围绕其社会现实生活进行道德教育,从而引导和服务大众,使之更加大众化、科学化。不断探索和建构生活与德育双向联系、作用的模式,反映生活德育的独特价值,是完善我国德育理论体系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文章从学界内对生活德育模式相关理论的产生、生活德育模式的几种观点进行述评,从而进一步梳理关于生活德育模式的理论,为提高生活德育实效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部分高职院校德育现状的调查,从德育机构、德育目标、德育体系等方面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灵魂,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阐述了师爱的涵义、教师的道德规范及科学地发挥师爱的教育功能,论证了师爱是道德教育的桥梁。  相似文献   

6.
张帆 《法制与社会》2012,(33):217-218
生态思维就是运用生态学的观点与原理来分析与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具有整体性、关联性、开放性等特征。在这种新的思维范式下进行道德教育就具有了新的特点,应该做到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导入生活世界,使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而在德育过程中就需要树立生态和谐的德育理念,以培养健全的德育"生态人"。  相似文献   

7.
靳蕊 《法制与社会》2014,(13):225-226
本文基于中美高校道德教育途径的共性和差异性,运用比较的方法对其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探讨。通过比较,联系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努力研究途径和措施以提高我国高校德育的实效,指出在教育实体上要注重阶级性和政治性;在课程的设置上注重连续性和层次性;在教学方法上注重渗透和灌输相结合;在实践活动中实现主流参与和意识内化;在课程的内容方面要注重实践和熏陶。这样才能进一步推动我国当前高校德育的改革,才能进一步发挥德育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崔秋灏 《政法学刊》2003,20(5):85-88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教育环境的变化,高校德育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复杂。高校德育功能和作用的发挥,根本任务和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德育管理的保证作用。高校德育管理从理论与方法上亟待研究和发展。因此,必须从理论上认识高校德育管理的特点、原则及提高德育管理时效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张业清 《法制与社会》2013,(13):228-229
本文从独生子女这一特殊群体出发,分析当前独生子女家庭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根据独生子女的特点探讨中国独生子女家庭德育的实施对策,以及总结了在独生子女家庭开展家庭德育的意义,来对独生子女的家庭德育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我国的德育理论研究经历了数次重大的转型和变革,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苏联化"改造再到中苏关系解体之后的"中国化"探索,从"文革"十年的全面停滞再到改革开放以来的探索创新,德育理论研究在波折中不断前进,在波折中不断探索,实现着自身的现代转型及改革创新。新世纪以来,中国德育学者继续开展德育基础理论的研究,同时更加注重在本土教育语境及现实问题背景下展开中国德育的新理念、新路径、新方法的创新,形成了一批兼具理论原创性与实践引领性的德育模式,展现了多元开放姿态下的学术争鸣与学术创造。展望未来,中国德育理论研究必将在中西方学术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中不断走向深化和拓展,并在新时代背景下逐步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德育理论话语体系,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的培育。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当前德育走出困境的路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荣辱观不仅明确了多元时代我国德育的基本价值,而且荣辱感、羞耻感也是道德教育的有效切入点.荣辱观教育不只是面向未成年人的,而且是面向全体人民的,其中首先应该进行的是成年人的荣辱观教育,它是进行未成年人荣辱观教育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
本文拟从德育对象的角度分析德育的对象需求和社会需求,通过对比研究方法找出两者的需求统一性,从而论证大学德育的价值实现。  相似文献   

13.
德育理念与德育改革—新世纪德育人性化走向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德育理念是德育的根本指导思想,提升德育理念是德育深层次改革的需要,是德育改革的最高境界,德育的人性化体现了现代德育精神,反映了新世纪德育的走向,它符合人的本性,也符合德育的本性,在对待的态度,方式上由物化走向人化,由灌输走向对话,由限制走向解决;德育本体应当与人的生命整体,与教育和人的生活整体融合。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网络德育生活化是指以网络为载体,从大学生的网络生活出发,对其思想行为进行正确引导的一种教育趋向。实现大学生网络德育的生活化是网络德育自身特殊性及网络德育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的客观要求,是向马克思主义人本论的回归,也是现实的需要。本文指出应在德育理念、目标、内容、方法上全面的实现大学生网络德育生活化。  相似文献   

15.
刘振国 《法制与社会》2013,(10):219-220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作为高校德育方法中两种基本方法,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在高校德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高校德育过程中,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应互为补充,互为融合。本文从学校的教学方面、校园文化方面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较为详细的提出了整合的对策,为高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指导,有助于提高高校德育水平,增强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中学德育目标设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入手,根据不同阶段学生表现出的心理品德特征,确立相应阶段德育的重心。初中德育要以社会公德教育为德育目标的重心,高中德育要以价值观形成教育为德育目标的重心。中学德育目标设置的阶段性重心的探讨能够为德育理论和实践的科学发展提供方向性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中变动较大的阶段,加上复杂的社会环境让个别中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碰到某些暂时性的心理障碍。如何解决这些心理障碍,中学德育是很重要的方面。然而,在发挥传统中学德育作用的基础上,将团体心理辅导引入中学德育,利用团体心理辅导的优势不失为一种方法。本文从团体心理辅导和中学德育的含义和关系入手,对其在中学德育运用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分析研究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实现团体心理辅导在中学德育中的更好运用。  相似文献   

18.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作为高校德育方法中两种基本方法,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在高校德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高校德育过程中,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应互为补充,互为融合。本文从学校的教学方面、校园文化方面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较为详细的提出了整合的对策,为高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指导,有助于提高高校德育水平,增强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中职学校的学生正处在15~18岁的年龄阶段,这是他们良好道德品行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对他们进行以爱国主义情感、文明行为习惯、良好道德品质、遵纪守法意识以及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是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学生们有了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才能克服学习训练中的种种困难,最终较好地完成学业,成为受用人单位和社会欢迎的技能人才。一定的环境因素是做好一项工作的必要条件,德育工作也不例外,所谓环境育人是有道理的。没有良好的德育环境,德育工作不会取得好的成效。德育环境是指学校实施德育时周围环境的状况及其对德育的影响。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是人  相似文献   

20.
调查显示,当前高校德育教师的思政博客在承载德育教育信息、促进德育主客体互动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今后高校德育教师的思政博客建设要从进一步提升其载体效能的层面入手,打造出适应高校德育发展和大学生德育需求的德育教师思政博客群,从整体上发挥思政博客的德育载体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