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太平僚印象     
世上有种地方,适合诗意地栖息。如太平僚。现在回想起来,太平僚之行是那样不真实。那个处于梅花山自然保护区腹地的小村落仿佛把我的五脏六腑都掏空了。纯净的山,纯净的水,纯净的人,纯净得让人心疼。原来有一种东西,那么纯粹那么美,它叫自然。  相似文献   

2.
延祥看古     
鸿琳 《福建乡土》2009,(6):38-39
延祥真的很古,开基于宋天圣太平年间,一晃已过千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除了苏杭,只有延祥”。一个村庄繁衍生息延传百代不足为奇,一句话从明清时期流传至今,且妇孺皆知,耳熟能详,一定有它的原因。试想,这个位于宁化、清流、明溪三县交界,有“五里横排十里岭”之称,被深山密林环绕的一个小小村落,曾几何时竟能与苏杭媲美,这要多少的底气与豪情?  相似文献   

3.
重上太平僚     
张惟 《福建乡土》2008,(6):20-20
20年前,我从连城莒溪的垒口,沿西北坡攀登梅花山,那是在茫茫林海的悬崖陡壁里穿行。登临海拔1000米的太平僚村,竞发现这里是红豆杉、长苞铁杉和柳杉的“自然王国”,我真羡慕能在此生活的几户“山里人家”。  相似文献   

4.
在布依族史的教学和研究中,对布依族古代先民的社会发展,是否经历过奴隶制阶段,向来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我们认为,要讨论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搞清作为布依族古代先民的“僚人”,同现在的布依族在地域  相似文献   

5.
勇者与智者     
官僚在中文中当贬义词讲,我在此不想为它正名。但官僚一词从构词法上属联合结构,官指要拿主意拍板之人,僚指出主意提建议之人,属参谋人员。官与僚之区别在于是否承担责任。官是要承担责任的人,对组织的绩效直接负责。僚是官之辅佐,顶多承担间接责任。为官者,承担责任之人。承担责任除却与责任相符的知识、经验、能力等智力因素外,还要有承担责任的勇气、胆量与魄力等非智力因素。  相似文献   

6.
关于仡佬族古代史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仡佬族的族源问题。中外学者对仡佬族的来源问题,看法比较一致,认为古代的“僚”,就是仡佬族的先民。但是,我国历代文献中对于“僚”的记载,反映出古代“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群体。前人称之为:“其类分合无定、故随代异名……未必种传,无从考究”“不知所始,又不知所终……其源流最不清楚,最易令人疑惑”。“僚”的研究,一直是一个未得到解决的课题。近因编写《仡佬族简史》,这个向题无法回避。现在把个人的一些看法提出来,向海内学者征求意见。希望得到指教。  相似文献   

7.
僚是古代中国南方一个重要的民族群体,其上承骆越,下启壮侗语各族和掸泰民族.对僚作系统、全面的研究,有助于了解今天中国南方乃至中南半岛北部各民族的由来和发展,对探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发展与东南亚各国关系也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学术界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僚族称的由来和含义、僚的族属和流变、徼外僚人以及僚人入蜀等几个方面,对于僚人向现代各族流变的研究较为薄弱,徼外僚人的研究还很不足,研究视阈较为单一、短狭,从整体上对僚发展、演变的历史关联性关注不够,所以对僚作系统、缜密的通史性研究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8.
夜郎仆人、僚人已处于原始社会向奴隶制过渡的时期,但是夜郎政权在一百年左右的时间内要形成一个稳固的奴隶制政权,这种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9.
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蒙默之论文<僰为僚说>以南平僚即南川、綦江之僰人作为其重要证据之一立论,无视于二者风俗之迥异;特别是对其所据史料之解释在时间及空间上均有错位,与实况不符.僰溪虽因有僰人而得名,但僰溪之僰人并非南平僚.僰溪得名在前,僚人徙居其地在僰溪得名之后;且南平僚所在之南平州与僰溪所在之南州非同一地望,故此项论据不能成立.本文还论证了宋代南平军僰人为播州杨保同族之另一分支.因蒙默先生另曾指认播州杨保为僚人,故本文亦难以认同.  相似文献   

10.
《思想战线》一九八○年第四期上田曙岚先生的遗作《论濮、僚与仡佬的相互关系》一文,对以往关于濮、僚的族属问题的看法,作了一些梳理工作,使前人对这一问题的观点一目了然。但对文中一些看法,我们不能同意。田先生认为上古时期的濮人与中古时期的僚人以及现代的仡佬族,“是一脉相承的”,“他们是属于一个系统的民族,只是前后异名罢了。”笔者不想在此就濮就是僚的问题进行探讨,仅就中古的僚是否为现  相似文献   

11.
仡佬族在商周时属于“濮”族群。春秋战国时,广西进内的部分越人,溯水北上西进,移入西南地区。杂居于西南地区的濮人、越人生活习俗互相影响渗透的部分,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的族群———“僚”(“僚”原写作“獠”,作为族称当读作“佬”)。战国时期即有“僚”人出现。《华阳国志·蜀志》载,保子“帝攻青衣,雄张僚”。汉代的僚人已是夜郎国的主体居民。唐初,僚人中的一部分发展为单一民族———“仡佬”。《六祖坛经·行由品》载慧能法师语:“汝是岭南人,又是葛僚,若为堪作佛。”《元和郡县志》卷三十载,洛浦县“甚险固,仡僚反乱,居人皆保其土…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綦江南平僚文化凭借着厚重的文化底蕴,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影响不断扩大,地位逐步提升,显示出巨大的潜在价值。但如何深度挖掘南平僚文化并使之创造产业价值,转化成现实的文化生产力,则是綦江南平僚文化开发应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迁徙的村庄     
黄高德 《当代广西》2014,(22):41-41
正布社屯是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羌圩乡那良村的一个小村庄,位于斜坡之上,俯瞰灵岐河,离314省道两三公里,中间有一条曲曲折折的机耕路连接。村庄被参天大树密密匝匝围裹着,盛夏时节河风起,晚上睡觉都要盖上一床薄被。村子很小,只有十几户人家。这里的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世世代代过着传统的农耕生活。即使到了改革开放初期,外面的现代气息基本上没有吹进这个角落。不知何故,从上世纪90年代起,这个小村庄的人逐渐外迁,一家跟着一家,谁也不甘落后,独守寂寞。布社屯人家外迁,无非就这几个去向:南宁、大化县城、羌圩乡街上、巴马  相似文献   

14.
苦楝树     
一条小溪流过一座古老的村庄,溪边长着一棵和村庄一样古老的苦楝树。它的身后是座古老的土楼,苦楝树就像一个哨兵一样把守着这个古老的村庄。  相似文献   

15.
僚非越说     
唐人魏徵撰写的《隋书·南蛮传》说:“南蛮杂类,与华人错居,曰(延虫)、曰、曰俚、曰僚、曰,俱无君长,随山洞而居,古先所谓百越是也。其俗断发文身,好相攻讨,浸以微弱,稍属于中国,皆列为郡县,同之齐人,不复详载。”不少学者引此以为僚是越人之证。但是它说,僚人“断发文身”,史书却没有足够的证据,既然当时的僚人已“同之齐人”,没有了民族特点,又依据什么来论断僚是所谓的“百越”呢?可见魏徵这段话大成问题,不  相似文献   

16.
侗族是古越人的一支,这已为国内许多学者所公认。但属于古越人的那一支,却意见分歧。据目前所知,大多数认为是骆越,也有的认为是湘西欧越。至魏晋南北朝,史书连篇累牍地记载“僚人”的活动以后,有的则认为侗族属于“僚”。这一论断,首推明末南海人邝露的《赤雅》,其文曰:“侗亦僚类”,“僚之有侗,犹僮之有大俍也。”其后,有关地方志和丛书,如《龙胜厅志》、《小方壶斋奥地丛抄》、《粤西丛载》等,乃辗转抄摘,讹传后世。近人的《僚族研究》(以下简称《研究》),1981年《贵州民族研究》第一期《侗族  相似文献   

17.
日本四国岛上的小村庄上胜町可以说是四国岛最小的村落,居民只有2200余人,但这个群山环绕的偏僻村落不仅游人如织,还吸引了大量的考察团前来参观。这一切都源于这个村庄的一个美名——“零垃圾”村。  相似文献   

18.
最小的村庄 安徽省毫州市古城崔破庄。全庄只有一户人家两口人,面积约3300平方米。这个村庄是多年前农场解体存留下来的,现毫州地图中可查到。 最神秘的村庄 湖北省钟祥市水沿坪村。1950年,政府人口统计,村内住  相似文献   

19.
一据赫章可乐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石器、陶片等文物证实:在赫章这块土地上,早在新石器时代约距今四、五千年前就有人类生息繁衍。据史书记载最早居住在黔西北的是贵州高原最古老的原始土著“僚”(lǎo),即《华阳国志》中的“鸠僚”,又称“仡僚”、“葛僚”等,即今仡佬族。奴隶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20年,沧海桑田巨变。 天津正是一个“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好地方。沐浴改革的春风,这个大都市里曾兴起一个个“村庄”,村庄里也崛起一座座的“都市”。“村庄”和“都市”就像天上的星河,潮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