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名利与荣辱     
晓光 《求贤》2006,(7):46-46
谈到经济学.其实很简单.只要记住“成本”两个字就行。 其实,社会生活中的一切可以从“成本”的角度去看待。比方说,你投20块钱,到书店买本书,又没时间看,这投资就浪费了,成本问题!“言若不与,其怨大于不许。”你答应人家的事不去兑现.人家对你的埋怨比当初不答应还要大,也是成本问题!还有:向前迈一步的成本是没有退一步,饱食一餐的成本是肠胃受罪;撒谎的成本是逼着撒更大的谎,诚实的成本是准备吃更大的亏;欢乐的成本是忘了痛苦,痛苦的成本是失去欢乐;学习的成本是寂寞,思考的成本是孤独,清高的成本是失群,随和的成本是被轻视,权利的成本是义务,享乐的成本是虚度.分工的成本是分立,规范的成本是创新,创新的成本是风险……  相似文献   

2.
沫沫 《当代工人》2011,(15):29-29
曾经铁姑娘 “她不教我,我也没办法啊!” 听了赵小燕的一番话,我的气不打一处来,“她不教,你不会问啊?鼻子下面的嘴只管吃饭的?等来年人家退休了,哭你都没地方哭去!”  相似文献   

3.
今天参加纪念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30周年座谈会,我就说一点当时的感受。打倒“四人帮”以后,我感到非常的高兴,因为“文化大革命”一开始我就被揪出来了,虽然后来解放了,但始终还是处于被压抑的状态。那个时候有一个好处,我一篇文章都没写。等到“文化大革命”后,人家说:“你没写文章,很好!”其实也不是我觉悟高,  相似文献   

4.
知心     
白夜 《前线》1962,(11)
认得一个人容易,知道一个人的心,却比较困难。因为,“人心都在人心里”么!要知道一个人的心里想些什么?碰到了什么困难?有什么要求?那些内心深处的问题,只有他向你讲出来,你才能知道。如果你不了解人家心中的问题,那么,怎么样去解决人家心中的问题?我们不是常说要做思想工  相似文献   

5.
《党课》2010,(4):68-70
[场景]某县委大院,几个工作人员正在议论:“刚刚接到通知,省委派的巡视组就要来了。”“巡视组?到咱这里来干嘛?”“放心,跟你没关系,人家‘关心’的是县领导。”“看吧,有人要害怕了。”“别瞎说!你知道巡视组是咋回事?”“那就问你了,请给说说吧!”“具体咱也不清楚,等咱找个明白人请教请教再告诉你。”“好吧,那就拜托了。?  相似文献   

6.
近年间找上门让我写序的人很多,这既是一种荣幸,又是一份苦闷。答应写吧,怕没有那么多时间去阅读人家的作品,婉言谢绝吧,又怕人家说自己架子大,实在是两难。为人写序,必须认真阅读,而且需拿出自己的见解,这应当是“深阅读”,如果是好书,“深阅读”自然是件乐事,然而那些不伦不类的东西让你“深阅读”.不是一种受罪吗?求你写序者并不理解这一点,因此时常苦上加苦。  相似文献   

7.
熟人的成本     
冯仑 《当代党员》2014,(7):75-75
用熟人实际也不都是赚钱的事,不一定用熟人就能给你带来利益;熟人通常不会给你个人带来很大利益,相反可能会给你带来很多成本上的过度支出。打个比方,你开车闯红灯了,被警察拦住,一看警察是熟人,便说:“兄弟,你怎么在这儿!”对方说:“没事儿,你过去吧。”  相似文献   

8.
一个猎人捕 获了一只鸟。“放 了我。”这只鸟说: “我将告诉你三条 忠告。”猎人答应 了。鸟说:“第一条 忠告是,做事不要 后悔。第二条忠告 是,如果有人告诉 你一件事,你自己 认为是不可能的 就别相信。第三条 忠告是,当你爬不 上去时就别费力 气去爬。”然后鸟  相似文献   

9.
《新湘评论》2012,(18):1-1
媒体在转型,新闻工作者要转型。“你说或者不说,它就在那里。”但你转还是不转,结果就迥然相异。不转,它会离你而去;转了,才会与你并辔前行。于是,怎么转就着实让人“坐卧不宁”。  相似文献   

10.
2013年1月6日下午。梁平县七星镇政府大楼。镇干部刘明,不停唉声叹气:“今晚6点。我又要接待客人。”晚上,包间里,刘明陪着三个客人,点了满满一桌菜。在推杯换盏中,刘明渐生醉意。“才过10点,我们去吊吊嗓子,如何?”客人说。“好啊!”刘明心里不情愿,但嘴上答应得很干脆。一伙人又来到钻石豪门KTV。凌晨2点,刘明才踉踉跄跄回到家里。“你成天应酬,这家哪像个家?连娃儿也跟着你学,不爱读书,就知道玩游戏!”妻子哭了。  相似文献   

11.
七十年代初听到过一首讽刺陈伯达的散曲,是民间流传的,据说是赵朴初的杰作,也未曾得到核实,但其中有几句至今还记得,一句是哲理的,叫做“听话听反话,不会当傻瓜”;一句点题的,叫做“自称小小老百姓,却是大大野心家。”这当然是较为极端的实例,但怎么“听话”,确实很有讲究,人家说什么就信什么,真的会变成傻瓜。比如,开口闭口说“我个人意见”的,就绝对不是普通老百姓。普通老百姓跑到那种场合去说“我个人意见”,是要被人笑掉大牙的,尽管他说的确实只是“个人意见”,但在那种场合,人家并不认为你具有说“个人意见”的资…  相似文献   

12.
近日读报看到一则寓言:某日蝎子来到河边想到对岸去,苦于自己不会游泳,便只好求助于青蛙,请求青蛙把自己驮过河去。可青蛙执意不答应,说:“游到河中时,你要是蛰我一下,我不就没命了吗?”蝎子说:“那到是,可是我要那样的话,我自己不也就完蛋了吗?”青蛙一想,有道理啊,蝎子他再狠毒,也不至于狠毒到害人又害己的地步吧,因为他也总得要命啊。就这样,青蛙就驮着蝎子向对岸游去。可青蛙万万想不到,就游到河中间的时候,觉得自己的脖子猛然被重重地蛰了一下。……就在和蝎子一起沉到河底之前,青蛙问蝎子:“你怎么说话不算话啊!”蝎子说:“我实在是忍不住了。”  相似文献   

13.
家长会     
李宇在乡干部的簇拥下正要去吃饭时,儿子晓宇来电话:“爸,今天是我的第一次家长会,你一定要参加啊!不然,明天我就不上学了!”没办法,只好赶往学校。  相似文献   

14.
戏说吹捧     
快乐大叔 《党课》2011,(7):103-103
爱因斯坦爱拉小提琴,他自己就说,他拉小提琴的水平,比他的物理学水平高。所以,要想吹捧爱因斯坦,你就别说他的物理学成就如何伟大,否则,他定会从心里瞧不起你:“你也配谈物理!”你就对他说:“哎呀,老爱,您的小提琴拉得可是太好了,梅纽因都说比不得您老人家了。”他听了一准儿会高兴。  相似文献   

15.
瑞贤 《前线》2013,(10):81-81
摆布一词属常用语。文学作品中亦可见。《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有:“连夜摆布军士,护送车驾前奔箕关”之语;“你是最肯济困护危的人,难道就眼睁睁的看着人家来摆布死了我们娘儿们不成!”则言出《红楼梦》第二十五回。辞书对摆布一词作解,说有安排、处置、布置、操纵等意。  相似文献   

16.
汪代华 《党建》2009,(3):51-51
编辑同志:“尽快是几月几号?有关部门是哪个部门?得力措施是什么措施?老百姓找你办事,你这样的答复人家能满意吗?这是不负责任、不讲效率的表现!”日前,王峰土家族自治县县,委书记陈亮在乡镇现场办公会时,对一些干部喜欢用的“模糊语言”提出了尖锐批评。  相似文献   

17.
语言的魔术     
语言这东西,大概是世界上最复杂最深奥的一门学问。我们天天说话,也天天都在听人说话,可对“语言的魔术”却懂得很少。往往是不经意间,就被人糊弄过去,有时甚至不明白是自己糊涂、别人糊涂、还是那事情本来糊涂。  比如说,你去买皮鞋,旁边有人对你说:“这皮鞋样式虽然一般,但是皮子好嘛!”你就觉得这皮鞋是可以买的。如果旁边又有人向你说:“这皮鞋皮子虽然好,但样式太一般了!”你就觉得这皮鞋似乎不该买。如果你打不定主意,冷静下来想一想这两个人的话有啥不同时,你会发现他们说的都是合乎实际的,只不过那“虽然”、“但是…  相似文献   

18.
老师是个极崇高极神圣的职业。说魔鬼也能作老师,大家必觉得是疯话。魔鬼,青面獠牙,狰狞吓人,蛰伏于草莽之所,出没于月黑风冷之时,什么东西!也配作得老师?这主张肯定要激怒万物圣灵,一千个不答应一万个不答应。其实细想一回,人家魔鬼可是自古以来就当着老师的,弄不好还比人类正宗的老师这个职业更古老。老师的职业,概是文化发达之后的产物。可人家魔鬼肯定是与人类一齐产生的,弄不好还要更早一些也未可知。说魔鬼也能作老师,并不是说魔鬼靠传道、授业、解惑过日子。魔鬼的正宗职业当然是害人,当老师,给人以教训不过是它兼职…  相似文献   

19.
围观     
“你是北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北大法律系给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败诉了,北大替你赔偿!”北大副校长吴志攀的几句话被称为“撑腰体”,迅速引起网友追捧。  相似文献   

20.
铁铮 《新湘评论》2010,(8):28-29
济南5名大学毕业生当了淘粪工的新闻,让入听了百感交集。最耐人寻味的是,一位带大学生淘粪的师傅说,他现在教训儿子的话已经改了。过去说“念不好书,将来你就去淘大粪!”现在却成了“念不好书,你连淘大粪都没有资格!”这话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无论如何,把淘大粪和大学生放在一起说事,让人觉得有些不大对劲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