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本课是初二《思想政治》法律常识教材的最后一课,具有学科思想教育的总其成和落脚点的性质。法律常识教学的总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而法律以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为内容,落脚到学生就是要明确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下册教材通过公民与法律的关系来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而公民与法律的关系即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落脚到学生就要增强学生的权利观念和义务观念。本课集中讲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公民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如何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把上下册教材贯通起来,水到渠成地落脚到提高学生的…  相似文献   

2.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规定,初中二年级思想政治课“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的教育,……帮助学生初步形成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所以,法律常识教育的总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律以规定权利和义务为内容,落实到学生就要明确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增强学生的权利、义务观念。笔者就法律常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义务观念谈几点体会,以求与各位商榷。 一、教育学生明确义务包括的范围,这是培养学生义务观念的前提和基础 法律常识的教育过程,从广义讲也是德育…  相似文献   

3.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初二学生小军的思想品德好,学习成绩优秀。他()A.可以不学习法律常识B.应该学习法律常识C.完全不必学习法律常识D.应根据自己的兴趣决定是否学习法律常识2.法律不可能对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和所有问题都做出明确规定;而道德准则和观念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且深入到人们的内心深处,指导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这说明()A.法律比道德更重要B.道德比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更为广泛C.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法律的实施D.法律和道德的实现手段不同3.近年来…  相似文献   

4.
今秋使用的初中二年级思想政治课教材,是一门相对集中的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法治教育的课程,即法律常识课程。从思想觉悟上讲,其教育目标是帮助学生初步形成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规范其言行。因此,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知行统一的原则;要有效地采用课堂的知识教学与课外的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案例的选择分析上,要做到“三接近”和“三侧重”,即:时间离现在越接近越好,地点离学校越近越好,内容与思想教育越接近越好;侧重分析适合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实例,使教学…  相似文献   

5.
每本教材都在全书之首安排一课前言(或类似前言的内容),阐明某科的学习内容、目的意义和方法。上好前言课,对该科的教学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法律常识》的前言而论,上好这一课有以下几个作用:首先,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增强学习自觉性;其次,粗略地知道全书的内容;第三,明确学习方法。为了达到以上目的,必须上好前言课。我采用“三性”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所谓“三性”,就是知识性、思想性和趣味性。上前言课,要给学生一定的知识,让学生通过前言课的学习,懂得一点最起码的法律方面的知识,即要有一定的知识性;要有思想性,让学生认识学习《法律常识》的意义,产  相似文献   

6.
为培养、提高广大青少年的法律素质,宣传、落实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的“依法治国”方略,是初中二年级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教育的重要目标。如何上好法律常识课,实现教学目标,是摆在我们中学政治教师面前的新课题。新的教材和新的要求对政治教师来说,又意味着新的挑战。现结合对课程标准的学习和近两年教法律常识的经验,谈谈本人的一些看法和做法,以求抛砖引玉。一、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的法律知识水平。新教材里提到的不少法律条文,对前几年大学毕业的中学教师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如《刑事诉讼法》、新《刑法》、《产品质…  相似文献   

7.
为了帮助学生准确地掌握有关“犯罪”、“刑罚”,的基本知识,有必要在教学中讲述一些案例。下面就这两课教学中如何选用案例的问题谈几点想法: 一、注意挑选既能说明问题又不会对学生产生副作用的案例。《法律常识》的教学对象是13至15岁的初中学生。这些学生正处于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阶段,处于性成熟  相似文献   

8.
新的《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活动课在政治课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并规定初中活动课课时不得少于总课时的20%。事实上,搞好活动课教学对于深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多种能力,使学生更好地关注生活、参与社会、感悟人生、成长进步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活动课究竟怎样开展,的确是众多老师头疼的问题。我的做法是:坚持搜集案例活动初二《思想政治》讲述的主要内容是法律常识。而法律知识只有与具体案例结合,学生才学得有趣,学得灵活,印象深刻。尽管教材中穿插了部分案例,如果学生自己动手搜集…  相似文献   

9.
要提高公安院校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提高英语的课堂教学质量。本文拟就英语课堂教学的几个问题谈点个人拙见,以求教于诸同行。一、课堂教学的地位与作用所谓课堂教学是指一种目标明确、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边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传输知识,引导他们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他们的认知能力,实现教学大纲所提出的教学要求。对学生来说,则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地接受知识,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接受教育的过程。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行为在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10.
如何搞好《法律常识》的教与学呢?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图表教法直观明了,重点突出,便于教师讲解,利于学生掌握,发展学生的概括总结和逻辑思维能力。下面拟就《法律常识》的图表教学法谈一些粗浅的看法。第一课青少年要学点法律常识本课是学习《法律常识》的动员课,主要是对课本的内容作一简单扼要的介绍,指明学习的意义、方法等。可用下列图表:  相似文献   

11.
法律常识教育,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教师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存在着一定的偏差。这些偏差的产生,又都是教育观念上偏离了法律精神所造成的。笔者就此谈点看法。  一、重法律知识传授,轻法律意识培养。在中学开设法律常识课,是以掌握法津知识为目标,还是以增强学生法律意识为目标,《课程标准》有明确规定:帮助学生初步形成适应现代社会生活中所必需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但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教育者往往把它们颠倒过来,把它仅作为升学考试内容,要求学生掌握相…  相似文献   

12.
几年来,我们在《法律常识》课教学中,为达到知法守法的教学目的,使学生做到知行统一,在课堂向学生传授法律知识的同时,注意利用“第二课堂”(即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由知法到守法的转化。具体做法是: 一、请司法部门作报告。“行家”作报告,既能使学生及时了解全国的和当地的法制建设情况,增强学习法律常识的社会责任感,又能帮助消除学生中存在的“我不犯法,学不学法律没啥”的糊涂观念,提高学习法律的自觉性。这种活动每学年度两次,  相似文献   

13.
“笨”是指人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较差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以学生的实际水平为基础,适当而又有意地表现得“笨”一些,则会更加有利于实现教学目的。这是因为:1.教师如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混读易混概念,有意误用原理,有意歧解知识间的关系……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准确理解掌握知识的目的。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笨一些,容易激发起学生产生要超越老师的愿望。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有利于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相似文献   

14.
切实提高中学德育实效性是教育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为了努力实现中学生思想道德认知和行为的统一,探讨改进德育工作方式十分重要。本文拟介绍三种取得初步实效的形式与途径。一、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之中在各科教学中,教师除培养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知识外,还需将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通过教师授课时真挚的情感感染学生,把传授知识与陶冶情操结合起来,要努力使思想道德知识与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发生共鸣,学生才能对此知识坚信不移,变成支配自己行为的力量。要寓情于理、以情感人,使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更加深化,把知识内…  相似文献   

15.
有人认为,“写论文很花时间,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而我则不以为然。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体会到,在教学之余积极撰写论文,不仅木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相反,恰恰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具体表现有如下几点。1.有益于教师孜孜不倦、好学木止,提高教学质量。要写好一篇有价值、有影响的论文,没有广博丰富的知识和驾驭各种知识的能力,不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创新,使用新的教学手段、方法、形式,无论如何是不可能的。这样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教师只有木断地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邀游…  相似文献   

16.
激发主体 强化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让主体“活”起来,使之处于一种“强烈冲动”和“愤排不止”的状态,是对新知识的一种渴求。只有在这种状态中,学生知识的内化、多向思维品质的提高、政治思想素质的养成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发展性和知识情感、竞争意识才能得到全面提高。让主体在课堂上“活”起来的关键在于“思”。如何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呢?一、教学环节的灵活性这里的教学环节主要是指采取听、看、读、议、评或写小论文、写学习体会等形式,在教学中,还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不断地调整这些环节。设置这种环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和第一课在全书中的地位前言着重阐述公民生活与法律、国家治理与法律的关系和青少年学习法律常识的重要意义,是整个法律常识的起点课。上好“前言”课,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法律常识的兴趣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关系甚大。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但什么是法律,法律和道德的关系是怎样的,这是在学习以后各课的内容之前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第一课是法律常识教育的开篇课,在整个法律常识教学中起着奠基的作用。二、基本知识、观点前言1.法律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2.国家实施各项职…  相似文献   

18.
新修订的初中政治课程标准明显突出了“活动课”教学,适应了推进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要上好活动课,应做到“四要”:一、目标要明确活动课要突出思想教育效果。目标要与学生生活、学习实际密切结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感染力。要兼顾知识、德育和能力,既要让学生掌握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知识,又要能够提高学生分析、理解、探究问题等能力,培养其实践精神和创新意识。二、准备要充分缺少了充分的准备,活动课便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活动课需要学生从主题出发,亲身调查、访谈,搜集有关事例、数据或图文资料等。只有掌握了…  相似文献   

19.
第一课青少年必须学点法律常识【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在学习开始时对课本内容有个轮廓的了解,明确学习的重要意义和方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法律常识》的积极性。【教学要点】一、学习的内容 1.法律常识课是讲解法和宪法的概念及其阶级本质,我国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知识。 2.课本内容主要是阐明:什么是合法权利和利益,什么是违法与犯罪行为等常识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初二学生对相关法律知识了解很少,所以讲解“刑事责任年龄”在法律常识教学中既是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同时也是学生较为关心的热点。一、刑事责任年龄的概念所谓刑事责任年龄(也简称责任年龄),就是指根据法律所规定的行为人对自己实施的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行为负刑事责任必须达到的年龄。只有达到一定年龄,能够辨认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并能够适应刑罚的惩罚和教育的人,才能够要求他们对自己的危害社会行为依法负刑事责任。可见,有无达到刑事责任年龄,是判断自然人是否具备责任能力而可以作为犯罪主体的前提条件。我国刑法中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