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上市公司的收购是指投资者公开收购一家上市公司的股份达到对该上市公司控股或兼并目的的行为。它是一种法律性很强的经济行为,同时受到多部法律、法规的调整。本文拟结合法律的有关规定,对目前上市公司收购中出现的焦点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文章主要讨论了以下四个问题:一、在确定上市公司收购的概念时,必须将控制上市公司的目的作为其根本特证,以此而论,有些观点是不妥当的;二、我国《证券法》目前仅规定了强制收购制度,还应明文规定自愿收购制度;三、我国《证券法》应增加关于部分收购和股东撤回权的规定;四、收购者一旦选择要约收购,就应当排斥协议收购的可能性,这种立法限制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在上市公司收购中 ,目标公司中小股东处于被动弱势地位。从保护中小股东利益角度 ,收购要约作为目标公司中小股东投资决策的基础 ,成为各国立法规制的重点。要约收购给目标公司中小股东带来的压迫性、剥削性影响 ,要约收购规制的基本原则 ,要约收购立法规定对目标公司中小股东利益保护及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上市公司收购中 ,中小股东的利益处于极不稳定的高风险状态。为加强对其利益的保护 ,我国引入了源于英美法的强制要约收购制度 ,并在新出台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中对该制度在我国的适用进行了进一步完善。理论界对其价值一直存有争议 ,而引入该制度对于强化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所起的积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5.
我国要约收购制度研判与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约收购作为一种高度市场化的上市公司收购制度 ,在我国不仅已经确立而且还有了三起实例 ,因而有必要对其加以评判与研究 ,从而为该制度及其实施监管的完善作理论准备。我国要约收购实践中 ,在收购主体、价格形成机制、信息披露等许多方面都还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都有待完善。强制要约收购制度的实施也出现了流于形式的问题 ,如何取舍或完善该制度 ,也需要加强研究。在如何使要约收购成为一项真正市场化的选择方面 ,也需要探讨。  相似文献   

6.
敌意收购是一个学理概念,以上市公司收购制度为基础.上市公司收购依目标公司管理层与收购者的合作态度可分为友好收购与敌意收购.敌意收购必须采用要约收购或杠杆收购的方式,但这两种方式并不必然属于敌意收购,而征求委托书不是敌意收购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要约收购制度的立法初衷主要是避免歧视小股东。纵观各国,要约收购这一市场化方式已成为上市公司收购的重要手段之一,上市公司是企业的排头兵,随着国企改制的风起云涌,要约收购制度对中国的实质性资产重组有很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要约收购案的发生,在促进产权市场证券化,推动上市公司产权重组同时,对法律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与国外证券市场不同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票被分为流通股与非流通股 ,国家股、法人股暂不参与流通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 ,证券法认可了协议收购的方式 ,也因此导致了我国的协议收购在含义及适用范围上具有特殊性。一般收购时 ,协议受让人的信息披露与暂停交易义务 ,继续收购时 ,从协议收购方式进行收购的法律适用。  相似文献   

9.
我国上市公司收购中的信息披露制度在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利益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仍有缺陷。应借鉴发达国家证券市场公司收购信息披露制度的立法例,尽快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收购中的信息披露制度。  相似文献   

10.
论要约收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约收购是我国上市公司收购的重要方式。我国的法律对要约收购作了一些规定 ,但存在许多缺陷 ,需要进一步完善。重建强制要约收购 ,设立自愿要约收购 ,规制收购后续行为 ,是健全要约收购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11.
关于"以无权处分财产出资"的问题,《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七条规定该问题可通过善意取得制度来解决。但是公司设立行为的性质区别于市场交易行为,公司设立过程中的投资行为并不具有明显的涉它性,而且公司设立过程中并未涉及到激烈矛盾的利益衡量问题。此外,在认定善意取得制度的善意要件时,无权处分人兼有"双重身份",这为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带来困境。因此,不宜用善意取得制度解决无权处分财产出资设立公司的行为。  相似文献   

12.
《刑法修正案(六)》第9条规定了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该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主要客体是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次要客体是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背信行为;自然人和单位均可成为本罪主体;主观方面仅限于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在司法认定中,应注意区分罪与非罪、一罪与数罪的界限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保荐职责的核心是上市公司信息公开担保义务.违反这种法定义务,构成对投资者知情权的侵害,致使投资者遭受损失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对这种特殊侵权行为应采用过错推定的归责原则,由保荐机构对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同时要厘清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与上市公司以及其他中介机构之间责任的边界,以保证保荐人制度真正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美国法上的反向子公司并购作为反向B型重组,不同于我国反向子公司并购形态,在并购目的、环境、对价等方面两国各有其特点,反向子公司并购最重要的一点是(并购公司)母公司利用(并购公司的)子公司对目标公司进行并购,从而实现对并购公司的并购目的。至于具体的并购行为则可以灵活多样。反向子公司并购有着其鲜明的可行性特点,比如避开少数股东阻挠、子公司债务隔离屏效应以及税法上的优遇,这些都使得反向子公司并购有着强烈的促进和规范意义.值得仔细分析。  相似文献   

15.
自从公司法人制度建立以来,虚假出资、虚设股东等公司瑕疵设立行为就层出不穷,这些行为严重侵害债权人利益,损害社会信用制度,成为困扰我国公司法人人格制度的一大问题。应当引入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来规制公司瑕疵设立行为。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高管报酬数目畸高、增长迅猛,与公司业绩脱节,与普通员工报酬差距不断拉大。这引发了社会对高管报酬合理性的质疑。上市公司高管报酬问题集中反映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由于上市公司高管报酬的自我交易特征和潜在的利益冲突,公司法应从程序性公正方面来对其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上市公司中严重存在“内部人控制”问题,引进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来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并探讨进一步发展机构投资者,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构建能够反映我国电力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特征的指标体系。然后用因子分析方法将这些指标综合成彼此互不相关的少数几个主因子。在此基础上,用主因子对代表公司绩效的托宾Q值作多元回归分析。最后,根据所建模型分析资本结构中影响公司绩效的主要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为电力行业上市公司优化其资本结构和提高公司绩效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我省股份制公司不断增加。有不少股份公司在改制以后,不能严格按《公司法》规定运作,存在许多不规范现象,甚至存在严重的违规违纪问题,这就需要增强对非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切实保障其法人实体地位,着眼于促使公司建立起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和强化股权管理基础。对于非上市公司监管要立足于过程监控,突出建立完善以财务为核心的核算管理体系,规范利润分配,建立健全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  相似文献   

20.
公司取得自有股份的行为通常会涉及到公司自身、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多重利益。我国现行公司法中对这一制度的规定相当薄弱,在一定制度上影响到公司制度作用的发挥。我国未来公司法中的公司取得自有股份制度应在范围、资金来源、取得方式等方面进行修正与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