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2016年3月1日,《反家庭暴力法》正式施行。家暴治理首次以专门法的方式被纳入官方立法中,值得肯定和赞扬。这也说明我国在保障公民个人权利、构建社会和谐的道路上又迈出了重要一步。本次立法中有许多亮点,诸如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使得法院成为了保护家庭暴力受害者的重要部门,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做出人身安全保护令裁定。这在立法上是一个创新,也是保障家暴受害人的重要举措,庄严  相似文献   

2.
司睿 《法制博览》2022,(6):121-123
在我国《反家庭暴力法》中,人身安全保护令是其重要内容,是保障弱势群体、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举措.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社会宣传少、公众知晓少、司法执行难、传统思想深的问题,导致该制度少有应用,从而难以达到立法目的.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完善法律制度、提高惩戒力度、增加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的家暴防范意识等.  相似文献   

3.
在数字经济时代,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受到严重的侵害,常面临着被泄露、倒卖、窃取的危害,随之而来的是个人财产的损失和人身安全的威胁.笔者从行政立法、行政执法以及提高公民个人素质方面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希望能够加强网络社会治安管理,切实保护好公民个人信息安全.  相似文献   

4.
日前,唐山南站工会为了更好的贯彻《安全生产法》,开展了坚持“四个三”制度活动,着力抓好人身安全教育,确保职工作业中的安全与健康,保证铁路运输生产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日本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新国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日本社会中频繁发生的少年犯罪案件,日本现行的少年司法制度对策的偏向性已经引起了各方面的批评和指责。日本法务省认识到,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不但是少年司法和刑事政策的职责,也是日本国家全体社会的共同责任,只有全日本国民和各方面的社会力量共同携手联合起来,才是预防少年犯罪、保护少年的人身安全的最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留守儿童的权益保护及其法律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当前倍受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主耍表现在监护弱化、教育障碍和人身安全保护小力等问题上,而这些问题极易引发事端,特别容易使未成年人在不良环境的影响下滋生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从而导致犯罪。我们应当加大法律政策的宣传和执行力度;依法确定相关主体的保护责任;不断完善法律制度,强化政府效能;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努力消除教育差别,建立儿童公平的受教育运行机制,使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在法律调控的机制下得到有效的解决。  相似文献   

7.
林绍元 《法制博览》2023,(11):151-153
如今,婚内家庭暴力成为侵害家庭成员人身权益的主要行为,如何有效规制婚内家庭暴力行为,保障家庭成员的人身权益成为难题。婚内家庭暴力危害家庭成员的人身安全,针对家庭暴力行为对受害一方进行民事救济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妇女权益保护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家庭暴力人身损害赔偿问题,探讨婚内家庭暴力的救济路径,提出立法上明确婚内家庭暴力人身损害赔偿的权利,完善夫妻财产制度,提高司法救济的力度等建议,对于妇女权益保护,维护和谐的家庭关系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与《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赋予司法机关适度干预家庭教育的权力。司法机关对未成年人的法定保护范围扩大,在离婚案件中更加关注未成年人的意见,建立同社会组织和政府部门的联动机制,均能有效促进家庭教育的正向发展。在“国家亲权理论”的基础上,司法机关有权要求父母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对于严重损害未成年人利益的行为还可以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或者撤销监护人资格,运用强制手段保护未成年人。但是,两部法律尚未规定监护人怠于接受指导的后果,司法机关实施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与方式较为混乱,还缺乏后续长期效果检验机制。因此,有必要在优化未成年人福利政策的前提下,制定家庭教育指导实施细则,明确司法机关与监护人双方责任,参考“亲职令”构建指导效果评测机制。  相似文献   

9.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该法第四十二条引入了《刑法》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适用,囿于该法对复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仅有四十五个条文,如何将该法之规定与刑法充分、合理的结合殊有诸多探讨之处。本文对该法第四十二条进行解读,以《刑法》的相关罪名为关注焦点,对两部法律的配合适用展开论述,以此抛砖引玉,从学理上推进两法的整体协调适用,进而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工作的效能。  相似文献   

10.
黄建军 《法制博览》2022,(14):27-29
我国刑法理论体系综合考虑了多种因素,能够给予犯罪人员严厉的刑事处罚,使犯罪人员能够为自身行为造成的后果承担刑事责任,为我国法治社会建设提供保障,还能够维护公民的人身安全,以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随着我国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刑法理论体系也越来越完善,为公民人身安全以及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刑法理论还存...  相似文献   

11.
黑手党产权经济学理论是盛行于西方的有组织犯罪理论。该理论着重研究从事犯罪保护和法外执行的犯罪集团,这对于中国大陆学者探讨新形式的犯罪具有重要价值。然而,黑手党理论的移植需结合中国现状,即中国社会中关系与法的共存,使得中国的法外保护与腐败紧密相联。法外保护的提供者不仅仅局限于有组织犯罪集团,腐败官员已成为犯罪保护商品的主要供给者。犯罪组织通过关系网建立警(官)匪联系以获得犯罪保护;腐败官员通过关系网进行权力寻租以获取非法利益。事实上.腐败交易双方所形成的关系网成为促进犯罪交易、降低交易成本和逃避法律制裁的重要机制。因此,腐败关系网是中国最具特色的、也是最为重要的法外保护形式。  相似文献   

12.
《工会博览》2006,(7):68-68
劳动安全与卫生关系到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工会作为劳动者的代表,在劳动安全卫生方面理应发挥积极作用。对劳动保护所涉及的三方而言,政府是劳动安全卫生的宏观管理者,企业是劳动保护工作的微观管理者,企业工人是劳动保护的具体实施者,同时他们又是生产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受害者,应当说,只有使劳动者自觉进行对自身的劳动保护,劳动者要安全,要卫生健康,劳动者要懂得如何在劳动中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迎接未成年人法研究的春天,提升未成年人法理论研究的高度,加大未成年人保护的力度,推进我国未成年人保护事业的发展,上海市法学会未成年人法研究会年会于2003年11月24日在上海市法学会五楼会议室召开换届大会。来自理论、实践部门的四十多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商讨我  相似文献   

14.
袭警行为给警察的人身安全和执法效率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完善对袭警行为的规制和打击迫在眉睫。我国现行《刑法》对于袭警行为的规制存在一些问题,如规定过于宽泛、处罚不明确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加强规制和打击袭警行为。首先,应针对我国法律体系的需要和社会现实,对袭警罪构成和处罚作出明确规定;其次,应加强对袭警行为的司法实践;最后,应该积极促进公众对警察执法权益保护的认知和支持。同时,政府和公安部门也应该加强对警察的法律保障和安全保障,为警察的执法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确保警察权益得到更好地保护。总之,加强对袭警行为的规制和打击是保障警察执法权益和维护社会稳定不可或缺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与法》2007,(4):11-11
6月1日。新修订的《中国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实施。该法主要涉及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法律责任等。比较受社会关注的有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关今华  徐平 《台湾研究》2001,(2):78-84,91
维护权利人的精神价值、精神法益和其他非财产性利益是民法中人身权及人格权保护的核心内容之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率先在侵权行为法领域里创建出一个新分支——精神损害赔偿法。“台湾民法”吸取欧陆大陆法系的立法经验而建立了保护人身权的非财产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17.
许前川 《法制博览》2013,(11):89+88
我国法律对商业秘密作出如下定义,商业秘密是指"不被公众知悉,能给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和竞争优势,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一国的经济实力越强大科技水平越发达,其对商业秘密的保护程度越高。不同国情的国家,对商业秘密的保护也就采取不同的模式。在我国现今的国情之下,对商业秘密的保护是以反不正当竞争法为主,辅以刑法、合同法、劳动法等相关法律。一直以来反不正当竞争法发挥着其在商业秘密保护上的主导作用,但是随着科技进步,有关商业秘密的侵权行为越来越多样化和新颖化。在此基础上,笔者介绍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现状,对日德等国的相关法律规定予以参考借鉴,为完善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之商业秘密保护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校园违法犯罪案件呈高发趋势,已严重危及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心理健康,由此,校园安全问题也再次成为热点话题。为了保护校园安全,抑制校园犯罪行为的发生,司法主体对行为人施以严厉的刑罚措施。不过,总的看来,刑罚作用收效甚微,并未能遏制校园犯罪行为的频繁发生。这从侧面反映出,刑法在应对此类犯罪时显得力不从心,同时也表明,治理校园违法犯罪行为,除了依靠刑法的规制机能外,还应在刑法之外的其他领域探索和构建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19.
张雪丹  朱跃娇 《法制博览》2024,(12):153-155
我国《公共图书馆法》于2018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作为我国第一部针对图书馆的专门立法,该法对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治保障。《公共图书馆法》的最大特征在于强调对公共利益的保护,以实现与版权法所保护的版权所有者的个人利益的平衡。本文通过对《公共图书馆法》在读者权利保护和对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确认这两个方面的论述,来证明《公共图书馆法》在保护公共利益方面的突出作用,并试图通过与美国相关法律制度的比较研究来推动我国公共图书馆领域经费保障方面的制度改进,以更好发挥《公共图书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在促进文化事业和产业方面的法治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主题导引】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需要刑法保护的法益范畴越来越多,对于法益保护的要求也越来越精细,这给新时代的刑法发展带来机遇与挑战。刑法该如何适应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对法益进行保护?当前刑法理论界存在积极刑法观、消极刑法观与折衷刑法观等理论观点。如有学者认为,积极刑法观适应了当前刑事法网适度犯罪化的总趋势,不但符合严而不厉、刑法谦抑的刑法理念与思想,也对当前日新月异的法益保护需求进行了积极回应,有效满足了社会治理的需求。那么,积极刑法观到底是何种刑法观?积极刑法观如何回应法益保护的需求?积极刑法观如何有效运用?积极刑法观是否意味刑法对公民自由的过度干涉?这都是积极刑法观在理论形成初期进行回应的命题。为此,本期主题研讨特邀请学界新锐对积极刑法观展开研讨,以期为该理论的发展与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