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庭暴力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对于家庭暴力受害者而言,婚内赔偿能给予其切实的保护和救助。本文对家庭暴力婚内赔偿的现实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家庭暴力婚内赔偿的内容,并提出了构建家庭暴力婚内赔偿制度的设想。  相似文献   

2.
家庭暴力危害受害人的身心健康,危及社会的安定和谐,而我国立法上对防治家庭暴力仍存在缺陷,本文从家庭暴力的内涵和特征入手,提出了防治家庭暴力的法律措施。  相似文献   

3.
家庭暴力已成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现阶段,我国对防治家庭暴力问题已有了一定程度的探索和实践,但警察干预家庭暴力问题的研究仍然比较缺乏,探索警察干预家庭暴力方面的理论尤有必要。本文针对我国现阶段警察干预家庭暴力存在的问题,在结合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构建警察干预家庭暴力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4.
家庭暴力的防治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在分析介绍我国家庭暴力防治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美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家庭暴力防治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家庭暴力防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试论家庭暴力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家庭暴力中,妇女是主要的受害者,孩子也成了牺牲品。除传统的家庭暴力外,还发现了“冷暴力”这样的新形式。家庭暴力问题目前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解决此问题的对策应是国家立法,使打击家庭暴力有法可依;提高妇女的文化素质,增强其生存技能;成立社会救助机构,救助受害于家庭暴力的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6.
家庭暴力从广义上讲是家庭成员间的殴打、捆绑、残害身体、限制人身自由等暴力行为,从狭义上讲是指丈夫对妻子实施的上述暴力行为。本文所界定的家庭暴力是狭义的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是联合国特别关注的家庭问题之一,近几年来,我国的家庭暴力问题日益突出,呈逐年上升趋势,90年代与80年代相比,家庭暴力上升了25.4%,已成为危害妇  相似文献   

7.
反家庭暴力的对策研究 --以法制观教育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暴力问题越来越为世界所关注,各国在反家庭暴力的对策研究与实践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我国反家庭暴力工作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针对家庭暴力产生的原因及现状,我国必须加强反家庭暴力法制观教育.反家庭暴力法制观是依法治国方略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它有助于公民法律信仰的培植、法制环境的净化及社会救助体系的完备.以教育内容、教育客体、教育途径和方法为要件构建我国反家庭暴力法制观教育体系,能从根本上遏止家庭暴力的产生,是我国反家庭暴力的重要对策之一.  相似文献   

8.
家庭暴力严重危害了受害者的身心健康,侵犯了受害者的合法权益,破坏了社会稳定和发展,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全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相继出台了预防、制止家庭暴力的地方性法规或规范性文件。为了把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进一步纳入法制化轨道,依法维护家庭暴力受害者的权益,以家庭平安和谐促进社会平安和谐,甘肃省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地方性法规应该抓紧调研起草,尽快出台实施。论证进行反家庭暴力地方立法的重要性,提出、研究反家庭暴力的地方立法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家庭暴力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现象 ,日益受到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的普遍关注。我国 195 0年《婚姻法》和 1980年《婚姻法》均未对家庭暴力问题作出明文规定。近年来 ,家庭暴力造成的危害愈来愈严重 ,为此 ,修改后的《婚姻法》不仅将禁止家庭暴力作为其基本原则的重要内容 ,而且对施暴行为规定了相应的法律措施和法律责任。了解家庭暴力产生的原因和对家庭暴力施暴者的法律制裁措施 ,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家庭暴力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家庭暴力从施暴方式上可分强暴力与冷暴力。家庭暴力虽在程度上有轻重之分,但导致家庭暴力的元凶都是病态心理。仅家庭暴力重要的是从改变观念入手,用以加强对家庭暴力的社会干预和法律干预。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70年代以来,家庭暴力问题日益受到国际社会关注。为了应对这一跨越国界、人群的全球性问题,西方许多国家全面展开防治家庭暴力的法律改革,其中警察介入家庭暴力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法律规制体系。无论在基础理论领域,还是在刑事立法和司法政策方面均有重大的发展与突破。警察有权主动介入家庭暴力,对家庭暴力的受害者采取特殊保护措施,对施暴者采取限制措施。警察对家庭暴力实施者的逮捕权也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2.
我国当前对家庭暴力的界定范围相对偏窄,从家庭暴力的实际防治来看,其范围需要拓宽,应将家庭暴力的主体范围从家庭成员关系扩大到亲密关系,将家庭暴力的形式从躯体暴力扩大到精神、性和经济控制等方面。对家庭暴力进一步分类有利于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提高工作效率。对偶发性家庭暴力,要及时关注,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其演变为循环性家庭暴力;对循环性家庭暴力,要重点关注,用专业手段阻断暴力循环。  相似文献   

13.
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持续性经常性家庭暴力构成虐待。我国立法上对家庭暴力的概念进行了确立,并对其后果进行了定性。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对家庭暴力救济的现状不尽人意,应建立一套包括自力救济、社会救济、司法救济在内的完整的救济机制,彻底解决家庭暴力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前,家庭暴力已经演变成为一个影响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与稳定的严重社会问题。对我国而言,缺少完善的制止家庭暴力的法律制度。也没有相应的社会救济措施。在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要有效遏制家庭暴力,必须改革现有的法律制度,制定《家庭暴力防治法》,使对家庭暴力的处罚有法可依;同时,大力开展反家庭暴力社会公众运动,建立专门的妇女救助中心,创设家庭暴力综合防治机构,形成完善的家庭暴力受害妇女救济体系。  相似文献   

15.
家庭暴力的法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暴力源于人们对人类暴力的崇拜。由于暴力的行使会招致暴力的反抗,出于对暴力的恐惧,原初人们经协议将公共暴力交给公共机构行使,但同时保留了家庭暴力,导致法律公共/私人两分法,最终形成了家庭暴力不受法律约束的事实。由于现代社会延续了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划分,并在私人领域神圣不可侵犯的要求下客观上置家庭暴力于法律之外,从而导致家庭暴力救济的司法困境。  相似文献   

16.
狭义的家庭暴力是亲密伴侣之间存在的暴力行为。广义的家庭暴力的主体范围可以扩展到家庭成员之间。家庭暴力的行为内容包括身体暴力、经济暴力、精神暴力、性暴力、心理暴力等。由于家庭暴力本身所具有的行为隐秘性以及起诉率低等特点,使得家庭暴力的遏制存在很大的难题。同时,家庭暴力中以暴制暴现象日益突出。因此有必要加强家庭暴力的预防与治理,以促进家庭和睦与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7.
本文疏理了家庭暴力对儿童行为造成的问题,阐述了当前家庭暴力对儿童外化行为和内化行为所造成的影响,分析了家庭暴力影响儿童行为问题的相关因素,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层面提出了解决家庭暴力造成儿童行为问题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8.
家庭暴力是对人权的侵犯。从人权主体上看,家庭暴力侵害的对象是应该享有人权的人权主体;从人权客体上看,家庭暴力侵犯的权利涉及各种人权;从人权存在形态上看,家庭暴力侵害的不仅是应有人权,还是受法律保护的法定人权。由此得出两点家庭暴力干预方面的启示:一是公权力应该介入家庭暴力;二是干预家庭暴力要有人权意识。  相似文献   

19.
中国警察对家庭暴力的干预既受国际社会反家庭暴力运动的推动,也与中国政府对家庭暴力的重视有关,还受中国近年来法律改革的影响。这构成了中国警察干预家庭暴力的社会背景。公安机关与人民警察干预家庭暴力的策略主要有:人权战略与法律改革战略的结合;努力构建政府领导的主流工作模式,实行综合治理的多机构合作;预防、教育、打击与求助相结合,惩治施暴人与救助受害人的统一;建立公安机关防治家庭暴力长效机制与创造性开展工作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产生家庭暴力的各种因素,预防和消除家庭暴力问题发生的措施,是有效维护家庭幸福和社会稳定的关键。家庭暴力有其普遍性和严重性,循环性和反复性,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家庭暴力的公开性,家庭暴力可能诱发犯罪等特点。家庭暴力的产生,与整个社会的道德规范、经济地位以及传统观念密不可分。控制家庭暴力是社会系统工程,它不但需要法律的约束而且需要道德、伦理的规范,更关键还需要人们跟上现代社会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