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旧中国的大学校长中,有两位是最引人注目的,一位是担任过将近三年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另一位是担任过十三年浙江大学校长的竺可桢。由于竺可桢担任校长期间正处于战乱时期,其办校困难程度更大一些。但他却把学校办得风生水起。后来以《中国科学技术史》著称于世的英国汉学家李约瑟,曾于1944年两次到贵州遵义,访问了迫于战乱迁移到此处的浙江大学。他褒誉浙大为"东方剑桥"。竺可桢、苏步青和谈家桢是浙江大学的三位名人。竺可桢于1918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后回国,从1936年到1949年担任浙江大  相似文献   

2.
冷珊珊 《求贤》2012,(3):18-21
1994年,一位30岁的青年远渡重洋,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99年,他又到哈佛大学做博士后,后被哈佛大学医学院聘为讲师;2002年,他决然回国,在北京大学医学部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同年他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受聘为国家教育部第五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9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3.
赵程 《廉政瞭望》2006,(7):56-56
哈佛大学在国际上久负盛名,无数莘莘学子以就读哈佛为荣耀。从哈佛走出来的学生,有一个深刻的感受,就是这所学校不仅仅以其厚重的文化底蕴,超强的师资配备,一流的科研设施,浩淼的资料书库获得学子们的向往,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这里的老师都有着博大的胸襟与无私的奉献精神。一位曾就读于哈佛的朋友给我讲起这样一个故事。哈佛大学资深首席社会分析评价专业教授布朗特在参加一位学生论文答辩的时候,突然感到身体不适。以他的资历和影响,完全可以宣布停止答辩,因为这个权力就在他的手上。可他没有,他坚持着一分一秒,还认真地作着笔记,豆大…  相似文献   

4.
参谋长传奇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上,有这样一位将军。他参加过长征,参加过抗战,参加过解放战争,还参加了抗美援朝;他几乎在我建军史上的各个战争时期,都在出任参谋长一职,累  相似文献   

5.
易边 《学习月刊》2013,(11):37-37
一、有趣的"鸟笼逻辑"1907年,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詹姆斯退休,同时退休的还有他的好友物理学家卡尔森。一天,两人打赌。詹姆斯说:"我一定会让你不久就养上一只鸟的。"卡尔森不以为然:"我不信!因为我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养一只鸟。"没过几天,恰逢卡尔森生日,詹姆斯  相似文献   

6.
罗歇·伽罗迪1913年生于马赛,曾就学巴黎大学文学院,获哲学博士学位。在其学术生涯中,获得过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名誉博士称号。伽罗迪在政治上也很活跃,两次入选国民议会。他是法国共产党政治局委员,共产党的国会议员、国会副主席,并当选为参议院的共产党议员(1959—1962)。他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和研究中心的指导人(1960—1970)。1974年以后,任法国激进杂志《社会主义的种种选择》编辑部主任。直到50年代末,伽罗迪一直是正统的法国共产党的一位领导人。随着非斯大林化与马克思主义向非正统观点的非正式开放,伽罗迪抛弃了正统的马克思主义,接受了一种  相似文献   

7.
在新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史上,既参加过长征, 又获得博士学位的老将军仅有3人。现年92岁高龄的开国将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原院长涂通今就是其中的一位。每次谈起长征的话题,涂老兴致都很高,他拉着笔者的手说:“我一生可以说经历了两次长征,一次是举世闻名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两过雪山、三过草地,经历了各种险恶环境的考验;另一次是圆满完成祖国交给的赴苏留学任务,获得苏联医学科学院副博士学位,走完了向文化进军向科学进军的长征。”  相似文献   

8.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之间海正生离开我们已有一年多了。可我对他的深刻印象并未因时间的磨洗而变淡,他的音容笑貌仍然时常出现在我的梦中,我总渴望再与他做一次倾心交谈。虽然我曾饱含深情写过介绍他事迹的通讯并分别发表在《光明日报》和《共产党人》杂志上,也表达了我对他的崇敬与怀念之情,但仍觉意  相似文献   

9.
正白修德,本名西奥多·哈罗德·怀特(Theodore Harold White),白修德是中文名,他是二战时期美国《时代》周刊驻重庆的首席记者,也是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费正清在哈佛大学培养的第一位本科生弟子。两人除了师生关系之外,还是毕生的挚友。白修德离开哈佛大学之后,一直与费正清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甚至用费正清的姓Fairbank为儿子大卫·费尔班克·怀特命名。历史上的  相似文献   

10.
正一位精神矍铄的耄耋老人像一片落叶飘然逝去,但他给后人留下的精神却如松柏那般长青……记得一位哲人这样说过:一个人虽然死了,但是他还活着。他就是曾经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叱咤风云几十年,做过中央领导,在晚年似平民百姓而默默无闻的李雪峰同志。李老已于2003年去世,我为他做秘书服务了17个年头。我们曾朝夕相处,他的音容笑貌时常萦绕在我的脑海里,他呼唤我"小赵、小赵"的声音犹在耳边。我有时坐在他书桌的对面,有时坐在他的病床旁,听着他对往事的述说,  相似文献   

11.
寻找圣人     
1947年,美孚石油公司董事长贝里奇到开普敦巡视工作,在卫生间里,看到一位黑人小伙正跪在地板上擦上面的水渍,而且每擦一下,都虔诚地叩一下头。贝里奇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何如此?黑人答,在感谢一位圣人。 贝里奇问他为何要感谢那位圣人?黑人说,是他帮着找了这份工作,让他终于有了饭吃。 贝里奇笑了。说,我曾遇到一位圣人,他使我成了美孚石油公司的董事长,你愿见他一下吗?黑人说,我是位孤儿,从小靠锡克教会养大,我很想报答养育过我的人,这位圣人若使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从一个农家子弟成长为一位举世闻名的伟人,与他在青少年时代老师对他的爱护和培育是分不开的。老师们的思想、品格、学识对毛泽东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毛泽东求学首先是从入私塾开始的。从1902年起至1909年,先后从师过五位私塾老师。1902年春,毛泽东先入韶山南岸私塾,拜邹春培为师,接受启蒙教育。年过半百的邹春培从《三字经》教起,再点读《论语》、《孟子》、《诗经》。毛泽东天资聪颖,读书常是过目不忘。邹春培执教两年后,深感自己的知识难以满足毛泽东的强烈求知欲望。1904年夏一天,他郑重其事地告诉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润之了不得,他的才学了不得。我不能再教他了。”  相似文献   

13.
政治幽默     
不想再当总统 一位总统任期即将结束,他发表了一个声明:“我不想再当什么总统了。”记者们觉得话里有话,就想方设法缠着他说明为什么不想再当总统了。实在没有办法了,这位总统就把一位记者拉到一边,对他说:“当了总统,就永远也没有提升的机会,这太让人失望了吧!”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60年代,卫生部原部长傅连暲的大儿子在上海中山医学院办公室当主任,我因单位有一位同志治病跟他有过接触,对他助人为乐的高风亮德至今难以忘怀。那是1963年秋,我在福建省委党史办公室工作,同事中有一位山东籍的王君,因胃肠生病在福建医院做过两次手术,还是未能治愈。  相似文献   

15.
正一位同事走进我的办公室,将一本很贵的关于建筑方面的书放到我的写字台上。"一位心存感激的学生送的。"他说。"成绩公布之前,还是之后?"我问道。当然,是在开玩笑而已。他很不高兴,轻蔑地看了我一眼,然后故作沉默,过了好一会儿才开口,给我讲萨姆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正一1995年,我从中央党校研究生毕业后,到中央党史研究室工作,为我研究党史军史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1999年初,我的母亲邵华又建议我就近到军事科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军事科学院不仅是妈妈的工作单位,也是我姨妈刘思齐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所以我不假思索地就同意了。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复习,在2000年秋,我考入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师从刘国语主任研究员攻读博士学位,同时被批准参军入伍,成为一名革命军人。可以说,  相似文献   

17.
人物档案庄小威,1972年生人。1987年, 15岁时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1991年毕业赴美, 1997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拿到物理学博士学位。2001年,被聘为哈佛大学助理教授。5年后的2006年初,成为物理和化学系的双聘教授。此前曾获得2003年“天才奖”,是第一位获此荣誉的华人女科学家。  相似文献   

18.
(十)哲学对话……毛泽东说,我们两家出于需要,HAND-IN- HAND(手握手);基辛格想,同两个首都周旋,可以既干茅台又喝伏特加酒在双方达成互设联络处的协议后,毛泽东于2月17日晚会见基辛格,双方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坦率的交谈.基辛格把它称之为“外交哲学”的讨论.毛泽东是一位举世公认的哲学家,基辛格是哈佛大学毕业的哲学博士.两位大家谈起哲学来,自然都是如鱼得水.谈话是从美国的两位前总统杜鲁门和约翰逊不久前相继去世这件事开始的.  相似文献   

19.
老悟 《当代工人》2011,(21):5-5
可能,他是来上访讨说法的人中,最难沟通的一位。我跟他的“对话”,是在纸上进行的:他说,我写;他用放大镜看过后再说,我再写。最后,写了满满三页纸。  相似文献   

20.
我曾先后4次出国。我首次赴美是1986年,我通过托福考试,获取美国南伊利诺伊大学助教奖学金,到该校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一般情况下,能够被美方学校接纳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已属很不容易的(尽管我有硕士学位),更不要说屈指可数的几个助教职位。所谓助教奖学金,每月800多美元,相当于我国政府派出的访问学者生活津贴的2倍,令很多人羡慕。经过一年的学习后,我获得了全A的成绩,该校便决定,继续为我提供助教奖学金,直至我完成博士学业。 两年后,我完成了博士学位的必修课程,成绩几乎全部是A,深得美方教授们的器重,正当我准备向博士学位的最后阶段冲刺的时候,国内的母校我的导师丁则民教授连续给我写了几封长信,希望我能提前回国,帮他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