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6月,埃利森独步于其在北京以数百万美元构建的全球电子商务大会的舞台,毫不留情地攻击微软,给予对手最为无情的嘲弄,将两个世界级软件公司的战争,演变成为一场“世界战争”。 这的确是一个动荡的商业时代:IT公司备感艰辛,全球经济萎靡不振,企业用户捉襟见肘,IT技术投资吸引力锐减。在  相似文献   

2.
防止公司成为“固体”世界索尼总裁出井伸之有一次参加微软主办的CEO高峰会,参加的人包括了GE、迪斯尼、康柏等顶尖企业的120位CEO。在三天两夜的时间里面,大家谈到如何利用IT技术来提升作战效率,如何因应网际网络时代的来临,以及如何在未来难以  相似文献   

3.
2000年11月6日,日本政府信息技术战略会议和IT(信息通信技术)战略本部召开联席会议,通过了<信息技术国家基本战略草案>.草案提出通过建立超高速、超宽带互联网,使日本在5年后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信息化国家的总目标,强调日经济结构要向"知识创新社会"转变,并尽快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国家机制.会议将推进IT革命定位为21世纪"日本新生"计划最重要的支柱.  相似文献   

4.
今年3月,一个清华大学的在读博士和大名鼎鼎的美国微软公司发生了一次“碰撞”,起因是微软公司的“维纳斯计划”。微软在深圳的轰轰烈烈的新闻发布会结束后几天,博士一篇《”维纳斯计划”福兮祸兮?》的文章引发了信息产业界的一场大讨论。文章直指微软的贪婪和凶狠,指出计划蕴含极大的阴谋,是试图控制中国IT业(信息产业)在21世纪的命运。几天后,博士又撰文解释写作动机: 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在美国本土四处碰壁的产品却在中国受到如此热烈的夹道欢迎。这就是《“维纳斯计划”福兮祸兮?》一文的原由。文章是有情绪的,可这场中国IT业数十年来前所未有的‘最高级别’欢迎会正常吗?文章是有倾向性的,可全国上下千百篇文章只有一个倾向时,一篇文章倾向另一边又怎么不行呢? 舆论是最好的镜子,忠实地反映着厂商的一举一动。这篇文章的许多数据都是厂商主动提供的(他们几乎全是微软的用户),有些甚至直接来自微软本身。没有这么多人的支持,本文是不可能写成的。如果微软仅仅把它视为一篇故意与其作对的文章,那就大错特错了!微软必须反省自己几年来的市场策略,必须正视在业界内外积累的怨恨,必须调整盛气凌人的心态。否则,微软永不可能真正融入中国软件业,否则,它还会受到人们更猛烈的批评。” 这几句话与其说像预言,倒不如说像檄文。在随后的一个多月里,一本会让微软更加暴跳如雷的书在博士和他的朋友手中完成,书名就够触目惊心的:《起来——挑战微软霸权》。恰在此时,微软起诉使用了盗版微软软件的亚都集团,并提出巨额索赔,一时引起轩然大波。无数人和企业开始切实感受到微软的威胁。曾被中国人看作知识经济代表的微软怎么了?被称作“唐·吉诃德”的博士方兴东想挑战什么?对方博士的挑战姿态不以为然的人又在怎么想? 对争论的过多关注往往会让人忘了问题本身。但对争论不加梳理的话,双方争论的目标可能越来越南辕北辙。仔细审视了这场争论后,有几点感想: 一、“白手套经济”也会血淋淋,就像所谓的“白手套战争”。美国人在轰炸南联盟时说他们的战争是干净的“白手套战争”,作战人员只需戴上白手套,动动几个按钮,连敌人的影子都不需要见到,就已经让他们灰飞烟灭了。很绅士、很现代、很有知识味。但它的干净不能改变炸弹的本质:杀人。知识经济也曾让我们着迷,未来还会继续迷下去,也确实应该迷下去,但它绝不像有人想象的那样,是一种很“温文尔雅”的经济,是一种只比智慧的经济——中国5000年历史还怕少了智慧吗?相反,从竞争的本质和失败者的下场看,它比工业革命原始积累中“羊吃人”更血淋淋。 二、距离产生美。我们欣赏“知识英雄”比尔·盖茨,因为他一度高我们很远,像一个图腾,也像一片海市蜃楼,让入神往。但是,当我们能听到他的呼吸声,他的咆哮声。以及他不经意间透露的“心里话”(中国人爱偷),我们无法再平静。更值得注意的是,处于知识经济第一线,离微软最近的国内电脑厂商.在这场有关行业前途的大争论中几乎不置一词。不是没有委屈、没有情绪、没有愤怒,而是被恐惧的感觉封住了嘴。 三、别等刀架到脖子上才说“不”。当人思考时,有没有切肤之痛的感觉大不一样。微软的刀已切到了谁的身上?至少还没有切到很多急论者的身上,而被“切”的主流电脑厂商又并不奇怪地选择了沉默。所以隔靴搔痒的议论也有不少。近代仁人志士都曾热切地向西方学习,但一旦“老师”开始打“学生”,所有的痴迷和崇敬都荡然无存。 至于让微软控制一切意味着什么,或许已无需多官。我们热爱知识经济,但不热爱被人所控制的知识经济。被人用知识控制和被人用洋枪洋炮控制的滋味一样不好受。□  相似文献   

5.
像比尔·盖茨那类型的天才学生,中国并非没有,位于北京希格玛大厦5层的微软亚洲研究院里就有不少。这些“微软小子”被称为“E”学生(高情商EQ,享受学习Enjoy,杰出Excellence)的代表。过去的5年里,他们至少获得了100项国际专利,在国际一流会议和学术刊物上发表了800余篇论文。笔者和他们当中的数位探讨过各自的教育经历,发现了许多有趣的启示。 他们中的大多数在学生时期并不是“第一名”,经常是在第三到第十左右,“不  相似文献   

6.
《南风窗》2000,(3)
微软公司最近似乎在官司方面连连失利。继去年11月在本国被杰克逊法官初步裁定确有垄断市场的行为后,12月17日,微软状告亚都—案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一审有了结果,微软再次铩羽而归。 1998年11月,微软的授权代理人中联知识产权调查中心在亚都大厦发现了包括有微软著作权的盗版光盘、软件,执法人员将现场清查情况由公证人员做了公证,公证书成为微软公司最有力的一份证据。微软认为亚都的侵权行为给他们造成了重大  相似文献   

7.
邢少文 《南风窗》2008,(24):71-72
在技术开发上,虽然早期国产的操作系统和办公系统软件与微软相比,存在着一些技术缺陷,但一个不应忽视的事实是,微软通过技术封锁和垄断地位,迫使国产办公、专有软件和操作系统都必须与Windows系统兼容。  相似文献   

8.
步入转型期的台湾信息电子产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台湾信息电子产业(IT产业)崛起于上世纪80年代初,在90年代步入高速增长的黄金期,并替代传统产业成为带动台湾经济发展的龙头。9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网络与低价IT产品时代的来临,整个国际IT产业链发生重大变化,也促使台湾IT产业步入新的转型期。近二十年来以低成本的代工制造为主要生产经营模式的台湾IT产业,在生产基地加速外移形势下,面临新的转机与挑战。  相似文献   

9.
热词     
《南风窗》2014,(9):20-20
<正>1XP系统后遗症指微软正式停止对XP系统的维护服务后,给用户带来的安全隐患,以及由此造成的硬件升级费用等。4月8日,服役13年的微软Windows XP系统正式退出市场,微软不再提供官方服务支持。由于硬件配置低,XP"退出江湖"之后,不光是软件升  相似文献   

10.
微软垄断案更多是一起“精神事件”,在人们已经习惯于微软给我们带来的方便和欣赏它无所不在的强大之后,微软案给新经济时代带来更多的是精神的震撼。被誉为“新经济发动机”的微软在商业模式、技术创新等方面受到越来越多的怀疑。 一直以来,“冷面微软”向各行业扩张的步伐就没有停止过,对它的非议也一直没有停止过。这场战争已经不仅是司法部和微软之间的战争,它已经是在考验美国现有的法律体系,甚至就是考验人们对技术力量的心理承受力——技术霸权的阴影几乎是不可避免地闪进我们的生活,我们没有理由不对此保持冷静判断和思考。 作为新经济在中国的领军人物之一,王志东及其率领的新浪网已经在放眼于中国在互联网上的未来。对于“比尔大帝”(王志东语),对于既竞争又合作的伙伴,网络时代的新人又会有怎样的视点?  相似文献   

11.
前几年高呼“反对微软霸权“的方兴东先生,最近又讦问起微软与国家计委达成的六项谅解备忘录来。他说信息产业部、科技部是微软的“失意之地”,选择计委是“在不同的部门利益之间寻找突破”。而实际上,计委是综合经济部门,两部是行业主管部门,都是政府机  相似文献   

12.
Google之道     
曾先后担任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微软全球副总裁的李开复近日突然跳入Google,引起业界轰动。Google刚进入中国就以与微软在美国对簿公常的事件开始,这可能将众人的视线引向一个错误的角度。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到底能干什么?计算机将来会有什么样的发展前途?”因为这个问题,微软诞生了。由于相信个人计算机将是每张办公桌上和每个家庭里的非常有价值的工具,1975年,正在哈佛大学念3年级的20岁的比尔·盖茨,选择了退学。他和童年伙伴保罗·艾伦一起创建了微软公司,为个人计算机开发软件。20多年后,微软成为全球最有市场价值的企业,也是新经济时代的象征。目前,微软随时可以调动的现金达120亿美  相似文献   

14.
人们可以高度赞赏法官坚持司法独立,维护公平正义的立场。任何一家企业,甭管它再成功,也绝不能超越于法律之上。可是,将微软一拆为二的过重惩罚,从常识上看却是令人费解的。如果只是简单地将微软一拆为二,实  相似文献   

15.
创建于1975年的微软无疑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公司。但是,自1992年进入中国之后,它却一直步履艰难。虽然微软早就意识到,“既然我们已在这里安家,当然要做一个优秀的企业公民”,但在实际过程中,微软往往像一个“居心叵测”的“异类”,迟迟无法找到“家”的感觉。 这一局面在最近似乎有了真正的突破。2002年6月26日,微软公司首席执行官鲍尔默专程到北京,与国家计委签署了中国软件领域最大的一个对外合作项目。根据合作备忘录,国家计委支持微软公司与中国境内企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国家软件产业基地等,开展包括出口、投资、人才培养、技术开发等在内的一揽子合作计划,涉及金额超过62亿元人民币。鲍尔默表示,为进一步帮助中国向软件大国的目标迈进,微软十分愿意加强与中国合作伙伴的关系,与中国有关机构和企业共同致力于中国的信息化建设。 “和为贵”,合作为贵。微软的变阵,显示了和以往迥然不同的新的思维方式。 对于微软公司的这一新姿态,一直在挑战“微软霸权”的方兴东先生继续保持了敏感的警惕,视之为“中国软件业的珍珠港事件”;而他的“老对手”、年轻经济学者薛兆丰先生则依然站在自由经济的立场,认为微软没有做错什么。 本期“独家策划”的几篇文章,观点并不相同,我们希望读者视之为一种开放的争鸣。我们希望的是,通过争鸣,明辨一些观点,为中国软件业的发展创造更加开放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6.
IT项目是高投入、高风险产业,因此有必要对IT项目管理中的风险进行分析,然后采取适当的管理机制,将风险降至最小或可以接受的水平。本文将探讨如何对IT项目中的风险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17.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与微软(中国)有限公司日前在北京宣布,将联合推出国家职业资格信息技术双认证考试。  相似文献   

18.
挑战带来的3个问题 世纪之末的一连串挑战使我们的神经变得敏感和浮躁。当我们为经济疲软、人员下岗、国企改造、环境恶化、官员腐败和中国驻南使馆被炸等问题头疼不已时.微软却不知趣地控告亚都等企业盗版,引得举国上下一片喊打之声。一夜之间。爱国主义的主战场已经由在美使、领馆门前示威转移到了“挑战微软霸权”。  相似文献   

19.
戴尔是微软最大的客户,不久前,比尔·盖茨亲自飞赴奥斯汀表示了他对戴尔的尊敬……  相似文献   

20.
赵瑞琦 《南风窗》2010,(7):77-80
即便在美国,也有人提议对谷歌进行反垄断限制。他们认为,正是因为政府的反垄断限制阻止了微软用财力和领袖优势来打击竞争对手,才使得谷歌得以成就网络帝国;现在,应根据同样的原则对谷歌进行限制,以利于下一个"谷歌"的崛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