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技术的发展给著作权制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对网络传播权的研究成为著作权领域的重要内容。也是著作权领域讨论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我国已经确定了网络传播权的法律地位,将我国的著作权保护制度延伸到了网络空间。由于我国有关网络传播权制度的某些规定尚有缺失,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2.
刘芳 《人大研究》2000,(5):12-16
●著作权法基本制度体系在数字时代来临的今天仍是适用的 ,但创设新的法律概念也势在必行。●数字作品复制权行使问题及著作权保护 :对著作权的合理使用范围的重新认定 ;对著作权集体管理的重新认识。●信息传输是发行权还是公众传播权、抑或是网络传输权 ?我们正踏着高度信息化时代的门槛 ,作为这种信息化原动力的是数字技术。因此 ,我们又常把信息时代叫做数字时代。面对数字时代的著作权保护 ,有两种突出的观点 :一种认为应在现有法律制度的基础上 ,通过现有著作权法的修订来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 ;另一种观点断言 ,“著作权法已经完全过时…  相似文献   

3.
论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保护和完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保护和发展面临着新的问题,其对象内容及主题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保护网络著作权应对网络条件下作品表现形式、作品著作财产权的延伸、著作权主体身份及权属证明、著作权侵权责任、网络侵权的制止和网络侵权损害赔偿等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刘名洋 《湖湘论坛》2020,33(5):114-125
游戏直播是以游戏画面为主要内容的网络直播行为,当游戏画面构成作品时,直播行为应受游戏画面著作权的调整。在现行《著作权法》下,信息网络传播权和广播权都不能调整游戏直播行为,著作权兜底条款成为唯一选择。兜底条款的适用要节制,只在达到条件以后方可适用。未来修订立法要把握规律,彰显传播类权利的重要性,但不必设立向公众传播权,更不能采用"大传播权"模式。应修改广播权的定义,将游戏直播行为纳入调整范围。对新作品的使用方式,在司法实践中应尽量适用法定著作权,减少兜底条款的适用频率。  相似文献   

5.
<正>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网络用户的不断增多,网络著作权侵权问题日益严重,已影响了我国网络领域著作权的完善,也阻碍了网络领域的自主创新发展。网络服务提供者作为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侵权问题的一个特殊主体,其责任承担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究。笔者通过明晰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概念,从中找出网络服务提供者侵权责任认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6.
张林 《桂海论丛》2005,21(3):80-82
《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是数字时代到来和网络不断扩张的必然结果。一个结构合理的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地平衡著作权人、网络传播者及公众等多方面的利益。作为一种新的制度,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的反思与重构。  相似文献   

7.
正凡向本刊所投稿件,全体作者需在投稿(或录用)时签署《论文著作权转让书》,将该论文的复制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翻译权、汇编权等权利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本刊为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来源期刊。凡被本刊录用的稿件将同时通过因特网进行网络出版或提供信息服务,稿件一经刊用,将一次性支付作者著作权使用稿酬(即包括印刷版、光盘版和网络版各种使用方式的稿酬)。  相似文献   

8.
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对于一个社会来讲,已经成为渗透到全社会各个层面的终极工具.网络的迅猛发展,对法律提出了挑战,特别是对与新技术紧密相关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伴随我国网络技术的进一步成熟,网络环境下的侵权案件层出不穷,尤其是著作权侵权案件,逐渐成为理论界近年来讨论的热点之一.在新的技术条件下,我们必须正视著作权法律制度所面临的新的问题和挑战,规范虚拟世界的著作权法律关系,构建日益完善的著作权司法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9.
正凡向本刊所投稿件,全体作者需在投稿(或录用)时签署《论文著作权转让书》,将该论文的复制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翻译权、汇编权等权利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本刊为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来源期刊。凡被本刊录用的稿件将同时通过因特网进行网络出版或提供信息服务,稿件一经刊用,将一次性支付作者著作权使用稿酬(即包括印刷版、光盘版和网络版各种使用方式的稿酬)。  相似文献   

10.
正凡向本刊所投稿件,全体作者需在投稿(或录用)时签署《论文著作权转让书》,将该论文的复制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翻译权、汇编权等权利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本刊为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来源期刊。凡被本刊录用的稿件将同时通过因特网进行网络出版或提供信息服务,稿件一经刊用,将一次性支付作者著作权使用稿酬(即包括印刷版、光盘版和网络版各种使用方式的稿酬)。  相似文献   

11.
正凡向本刊所投稿件,全体作者需在投稿(或录用)时签署《论文著作权转让书》,将该论文的复制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翻译权、汇编权等权利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本刊为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来源期刊。凡被本刊录用的稿件将同时通过因特网进行网络出版或提供信息服务,稿件一经刊用,将一次性支付作者著作权使用稿酬(即包括印刷版、光盘版和网络版各种使用方式的稿酬)。  相似文献   

12.
正凡向本刊所投稿件,全体作者需在投稿(或录用)时签署《论文著作权转让书》,将该论文的复制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翻译权、汇编权等权利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本刊为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来源期刊。凡被本刊录用的稿件将同时通过因特网进行网络出版或提供信息服务,稿件一经刊用,将一次性支付作者著作权使用稿酬(即包括印刷版、光盘版和网络版各种使用方式的稿酬)。  相似文献   

13.
《贵州民族研究》编辑部:我同意将论文(题目:)著作权中的汇编权、发行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翻译权、信息网络传播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贵州民族研究》编辑部。未经《贵州民族研究》编辑部书面许可,我不会授权他人以任何形式汇编、转载、出版本文的任何部分。我保证本论文为原创作品、无一稿多投,并且不涉及保密及其他与著作权有关的侵权问题。若发生  相似文献   

14.
《贵州民族研究》编辑部:我同意将论文(题目:)著作权中的汇编权、发行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翻译权、信息网络传播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贵州民族研究》编辑部。未经《贵州民族研究》编辑部书面许可,我不会授权他人以任何形式汇编、转载、出版本文的任何部分。我保证本论文为原创作品、无一稿多投,并且不涉及保密及其他与著作权有关的侵权问题。若发生  相似文献   

15.
正《贵州民族研究》编辑部:我同意将论文(题目:)著作权中的汇编权、发行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翻译权、信息网络传播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贵州民族研究》编辑部。未经《贵州民族研究》编辑部书面许可,我不会授权他人以任何形式汇编、转载、出版本文的任何部分。我保证本论文为原创作品、无一稿多投,并且不涉及保密及其他与著作权有关的侵权问题。若发生一稿多投、侵权、泄密等问题,一切责任由我个人负责。  相似文献   

16.
著作权法是技术的产物,发明、复制原创作品的技术导致著作权的产生.著作权法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在著作权法方面产生了这样一种可能,即著作权人直接和读者或作品的使用者交流和交易,出版商的地位被削弱甚至消失,读者或作品的使用者自行实施复制作品行为,直接向作者取得作品.我国著作权法认为,对读者或作品的使用者直接向作者取得作品,属于著作权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本文认为,信息网络传播权这一概念存在着瑕疵,鉴于依靠制定法规范来调整因使用互联网而产生的著作权问题所面临的困难,我国在现阶段对互联网环境下的著作权保护,应以技术措施保护为主.  相似文献   

17.
关秀献 《前沿》2014,(17):76-78
本文以近年来广西法院审理的网络著作权纠纷为研究起点,分析了广西网络著作权纠纷的特点和产生原因,对于纠纷中涉及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处理此类纠纷的对策和意见。  相似文献   

18.
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有诸多表现,它对著作权人、网络用户以及网络秩序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在对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特点及产生的原因分析的基础上,从立法、执法、著作权集体管理、技术、意识、国际合作等六方面提出了杜绝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正《贵州民族研究》编辑部:我同意将论文(题目:)著作权中的汇编权、发行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翻译权、信息网络传播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贵州民族研究》编辑部。未经《贵州民族研究》编辑部书面许可,我不会授权他人以任何形式汇编、转载、出版本文的任何部分。我保证本论文为原创作品、无一稿多投,并且不涉及保密及其他与著作权有关的侵权问题。若发生一稿多投、侵权、泄密等问题,一切责任由我个人负责。  相似文献   

20.
正《贵州民族研究》编辑部:我同意将论文(题目:)著作权中的汇编权、发行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翻译权、信息网络传播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贵州民族研究》编辑部。未经《贵州民族研究》编辑部书面许可,我不会授权他人以任何形式汇编、转载、出版本文的任何部分。我保证本论文为原创作品、无一稿多投,并且不涉及保密及其他与著作权有关的侵权问题。若发生一稿多投、侵权、泄密等问题,一切责任由我个人负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