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古以来,新疆就是我国多民族聚居的家园。千百年来,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在这里交汇,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在这里融合,共同创造出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季羡林先生曾说过,“在全人类历史上,影响深远、历史悠久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伊斯兰和希腊罗马文化体系,这四大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这就是中国的新疆地区。”在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化的今天,新疆正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包容开放、海纳百川的胸怀创造着新的文化辉煌。  相似文献   

2.
高峰 《侨园》2011,(10):46-47
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重新布展后,我第一次来到这里.站在刻有“民宅福安里”字样的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前,我的思绪跨越时空,在历史和现实的回荡中穿梭.走进纪念馆的大门,一栋面阔六间进深一间的硬山式青砖瓦房映入眼帘,这就是当年东北地区统一的领导机构——中共满洲省委的秘密机关所在地.  相似文献   

3.
汤礼春 《侨园》2014,(9):37-37
我曾在上海和广州各生活过几年。入乡随俗,在上海我老婆称我为先生,我则称她太太;而到了广州,老婆则叫我老公,我也改口叫她老婆了。一声老公、老婆,一声先生、太太,反映出广州人和上海人在文化上的特征和性格上的差异。上海人会认为喊丈夫妻子为老公老婆太粗俗,是下里巴人的表现;而广州人则认为喊先生太太太文雅酸气。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6,(8)
七三一旧址自1982年纳入政府保护管理轨道以来,特别是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成立以后,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中外研究者及和平友好人士广泛开展文物、文献征集,调查取证及学术研究工作。目前,七三一旧址保护的开发利用工作已正式纳入国家层面,将配合七三一旧址申遗准备工作,对七三一旧址进行全面保护和有效利用,进而提升七三一旧址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促使社会各界人士进一步认知七三一部队罪行及遗址状况。本文着重阐述了七三一旧址保护情况及相关学术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结合七三一旧址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6,(10)
七三一部队自1982年纳入政府保护管理轨道以来,特别是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成立以后,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中外研究者及和平友好人士广泛开展文物、文献征集,调查取证及学术研究工作。目前,七三一旧址保护开发利用工作已正式纳入国家层面推动,将配合七三一旧址申遗准备工作,对七三一旧址进行全面保护和有效利用,进而提升七三一旧址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促使社会各界人士进一步认知七三一部队罪行及遗址状况。本文着重阐述了七三一旧址保护情况及相关学术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结合七三一旧址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冮冶 《瞭望》1990,(41)
东京专电 座落在东京都涩谷区一片绿茵丛中的岸纪念体育会馆是日本体育界的大本营,日本奥林匹克委员会和体育协会都设在这里。在亚运会期间,尽管大部分体育界人士和运动员都已奔赴北京,但这里仍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有关亚运会的信息不断流向这里。 9月下旬的一天,没有去北京而留下来主持日常工作的日本奥委会理事、总务委员会委员长林克也先生在会馆热情地接受了记者的专访。他五十七八岁的  相似文献   

7.
石天河 《各界》2011,(2):85-87
偶然在网上看到了谢泳先生对上世纪四十年代的“沈崇案”提出质疑的文章,同时也看到李凌、胡邦定、沙叶等三位先生提出的反驳意见。我觉得,对一个过去了许多年的旧案,贸然翻出来谈,这不仅使现在还活着的当事人伤心,而且对她的亲人子女都有精神上的伤害。从人权或人道的观点来说,这是不应该的。所以,我想,也许作为老而没死的、经历过当时那些事件的一个老新闻记者,可以谈一点有关这一事件的某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李可染中国画展的“前言”———先生作于12年前的《我的话》,是一篇约500字的短文,可染先生却在这里提到他的6枚印章。先生一生究竟自刻了多少印章?追寻它们,窥到的却是先生不凡人生的印迹。刻自早期的印章不多。“思牛堂”和“有君堂”是他这时期刻的两枚重要...  相似文献   

9.
高考作文无纸化评卷探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标准化考试的试卷用电脑来评。这对国人已不新鲜,而对用电脑给主观性很强的作文评分的效果,人们似乎并不十分放心。事实上,由于主观差异,母语作文的评分误差被作为一项世界性难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今年,教育部有关人士在广西考察了高考语文无纸化评卷现场后说,这里的无纸化评卷,为解决这一难题探索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叶小沫  叶永和 《民主》2009,(12):44-46
在爸爸叶至善留下的1986年的剪报里,有爷爷叶圣陶写的一篇散文《诗话》,后面附着爸爸写的一段文字,他写到: 记得1946年,在马叙伦先生等上海人民代表在下关车站被特务打伤之后.在李公朴、闻一多两位先生在昆明被特务暗杀之后.父亲写过一首诗。这是一首咬牙切齿的诗.父亲没有留下底稿,我各处找.找了几年也没找到。昨天商金林同志来看我,给我捎来了父亲的一篇散文,题目叫《诗话》,这首咬牙切齿的诗.原来在这篇散文中……  相似文献   

11.
杨彦君 《学理论》2012,(10):142-143
关东军第七三一部队旧址自1945年形成以来,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地保护,直到1950年才开始进行了初步保护。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对于七三一旧址的保护也历经了几个重要阶段,有的旧址得到了良好的保护,至今仍能呈现在世人面前,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功能和警示作用,有的旧址永久地消失,只留下了一些历史照片。当前,哈尔滨市通过了《哈尔滨市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旧址保护条例》,这是旧址保护工作重要的法律依据,也使七三一旧址保护工作广为人知。  相似文献   

12.
方寸写人生     
胡崇炜 《侨园》2023,(3):64-65
<正>认识勇孝是在30多年前,那时我是书法爱好者,作品还没有参加过省展。勇孝比我进步快,是辽宁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当时勇孝不认识我,我对勇孝却有几分敬意,原因是我的老师王玉斌先生求勇孝给我刻了一方印。作为一个初学者,能有一方篆刻家治的印,是十分荣幸的事儿。后来,勇孝开了酿名斋,在周易这个更大的领域里有了不凡的作为。2013年,勇孝因一事找我,我们跨越了20多年又坐在一起。我跟他说的第一件事就是他最早给我治的那方印。  相似文献   

13.
传承之举     
说来惭愧,直到不久前我才知道,史量才先生与我是同乡。他于1880年1月2日出生于南京市江宁县龙都镇杨板桥村,离我家所住的前三岗村很近,应该说是道地的同乡。这是家乡的领导来上海告诉我的,并说要为史量才先生生平事迹作调查后加以弘扬,教育后人。从此,我也就开始搜集并阅读了一些有关史量才先生的事迹材料,对先生的为人和敬业倍加尊崇。史量才先生是现代报业巨子,著名的爱国主义者、民主主义战士、杰出的新闻事业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在1921年10月出资盘下了上海《申报》,自任《申报》总经理,把《申报》办成了被誉为“正义与进步…  相似文献   

14.
这里借用先人感叹千年的话: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丁丑年仿佛霎眼间就将过去,戊寅年紧接着就要来到了。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画家徐昌酩先生给我送来贺年卡,上面是出自他的手笔的一幅画,画的是勃勃有生气的老虎。这是我今年收到的第1张贺年卡,它使我猛然发现一年又快过去了,如今的日子确乎过得太快了啊,与往昔那“度日如年”的沉重日子相比,大有天壤之别的感慨。牛年谈牛画牛,虎年谈虎画虎,应时应景,似成俗套,舆论多有微词。然而不能一概而论,只要是有感而发,为文为画皆有独特之处,我看也应该欢迎。现在大兴酒文化、茶文…  相似文献   

15.
走近鲁迅     
金色的阳光映照着雄伟的花岗石工碑,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定的‘’鲁迅先生之墓”六个字闪闪发光;鲁迅先生的铜像高高地耸立在青松翠柏之间,犹在阅尽人间世事。我又一次忙里偷闲匆匆来到这里,默默地凝望着鲁迅先生遗像,静静地回忆着先生对我的教诲,给我的精神力量,包括对我的“解剖”自从1956年鲁迅墓从万国公墓迁移至此并重建以来,只要有可能我总会常到更名后的鲁迅公园来,在先生像前轻轻地放上一朵小花,无声地背诵着先生的《自嘲》诗或别的沉甸.沿着墓道缓步走着想着,每次都有新的感悟,都能汲取精神力量。1956年迁移的情景至今仍…  相似文献   

16.
庄子贷粟     
庄子家贫,一次去向监河侯借粮。监河侯说:“好吧,我正要向老百姓征收赋税,获得邑俸!到时候一定借你三百金,可以么?”庄子一听,非常生气,说:“我昨天来的时候,半路上有个声音叫我,我回头一看,原来是车辙中的一条小鲫鱼。我问:“小鲫鱼啊,你在这里干什么》”它说:“我是东海的水官,现在困在这儿,您老先生能给一点儿水救我一命吗?”我说:“那有什么不可以!我就要南游吴越,我将请求吴越之王激引西江的水来迎接你,你看怎么样?”鲫鱼听罢气愤地说:“我一不小心离开了水,困在这里,急需斗升之水就能活命,而先生您却这样…  相似文献   

17.
宋苗 《侨园》2021,(1):24-27
沈阳审判日本战犯特别军事法庭旧址是新中国审判日本战犯现存的唯一旧址,现今保存完好.特别军事法庭旧址作为新中国沈阳审判历史的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节点纪念价值、抗战文化价值和历史文化遗迹保存价值.2014年5月,本着"如旧修旧"原则在审判旧址建成沈阳审判日本战犯法庭旧址陈列馆.  相似文献   

18.
《党政论坛》2011,(20):30-31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高潮……”5月的延安,遍布城乡的革命旧址迎来一批又一批参观者。在杨家岭革命旧址,来自山西省太原市的十几名老干部齐声朗诵起这脍炙人口的诗句,仿佛回到睁嵘岁月。  相似文献   

19.
张报 《瞭望》1984,(20)
不久前,我写了一篇札记《莫斯科人的衣食住行》(见本刊第9期),这里再介绍一些有关莫斯科人精神文化生活的情况,供读者参考。怀念革命领袖和先烈在莫斯科逗留期间,莫斯科人对革命领袖和先烈的怀念,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20.
大江 《瞭望》1992,(44)
初到香港,蒙友人陆先生见赠《香港概论》一册,使我这个“港盲”获益不浅,后来得见该书主编杨奇先生,谈起来,方知《概论》只是上册,还有下册。上册主要讲经济,下册就要涉及政治、文化等问题了。杨奇先生说,下册的写作难度较大,正在审稿当中。与经济相比,我倒更注意香港的文化。我不知道该书将出版的下册对香港的文化是怎么讲的,我听说过,香港曾被人称为“文化沙漠”。这次到了香港,并且与个别大学有所接触,据我初步观察,“文化沙漠”之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