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挖掘传统文化中人格教育的闪光观念,诸如:重视人格教育、理想人格的设计,培养与塑造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明确、一贯的人格教育理念,以内圣外王为最高人格境界的由士、君子到圣人的人格层次性教育,以及他教与自教相结合的教育方法等。这些积极闪光的人格教育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先秦儒家修身思想在一定意义上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其内容极其丰富,且自成系统。中国传统人性论解决了修身的必要性与可能性问题,构成了修身思想的理论基础;君子、圣人等圣贤人格的追求体现了修身的价值目标;博学、反思、笃行构成了修身的三个内在环节。  相似文献   

3.
人有人格,国有国格,古今如此。做人够不够格,固然有很多标准,然而是否有知耻之心,则是不可或缺的。“耻”一直是传统文化中传之久远、根深蒂固的行为准则之一。古代的先哲圣贤,历来把知耻作为修身做人的一个较高的境界。孔子曾标举“行已有耻”、“有耻且格”等等行为教导学生修身的标准。孟子说:“人不可以无耻”、“耻之于人大矣”,并且把它作为一切悖礼犯法行为的根源。不仅如此,古人还把知耻与治国相联系,提出“礼仪廉耻,国之四维”的治国要领,并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是何等警策之言!可见,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历来都继承着知耻的传统,把知耻视为知人论世的准则,而无耻则是使人无  相似文献   

4.
君子人格是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所提倡的人格境界,为历代知识分子所追慕。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员担负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两个百年"的历史任务,更要修君子人格,引领社会风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应有的模范带头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传统人格理论的基本内容对于现代人格的塑造和完善,催化华夏文明与进步,仍具有积极的重要意义。 一、中国传统人格观的基本内容及分析 由于中国特有的人文、哲学精神,形成了中国不同于西方的人格观。注重个体的处己立身,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是中国传统人格观的突出特征。人格独立,守志持节,自强不息,尊崇圣贤,成为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6.
从鸦片战争开始的近代一百余年间,中华民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文化挑战和民族危机,围绕着“中国向何处去”的历史中心问题,思想界不断掀起轩然大波,形成了思潮蜂起、波澜壮阔的历史图卷.此中,唯意志论一经在中国产生,便与顺天命、灭人欲的理性专制主义相抗争.文人学士们发为歌哭,赋为风雷之文:“无欲”、“无我”的境界被一脚踢开,理想人格不再是毫无物欲的“醇儒”、圣贤,而是平民化的自由人格.人不应安于天命,选择的自由在于人的意志.此书论述的便是这段历史.  相似文献   

7.
关于企业文化的内涵与特征企业文化的本质内涵强调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之道、经营境界和广大职工认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等。它是一个企业传递下来的特有的精神财富。这种精神财富既是有形的,又是能动的,时时刻刻都在企业活动、经济行为中发生影响和作用。实践证明,企业文化作为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投影,是现代企业运作中最活跃最有创造力的因素。中国的企业文化与西方企业文化所不同的是,它所承继的文化传统不同,它深深扎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中国传统文化的革新进取的创新精神,爱国敬业的高尚…  相似文献   

8.
张军 《新视野》2012,(3):95-100
隐逸作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采取的一种独特的行为方式和处世原则,内在地体现着其价值主体意识的增强,独立人格意识的萌醒,以及对自我确定的理想人格境界的追求。孔子主张"隐逸以志其道",将隐逸看作"安仁"、"守仁"的价值目标实现方式,或者说是实现其人格价值理想的一种手段。这种隐逸观所阐发出来的对于人的基本价值、人格理想以及人格价值实践的自觉性、自由意识的理解,既丰富了儒家伦理价值观念体系的内涵,也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格价值理论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9.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弘扬光大的主体精神,主体精神达到的境界有多高,是衡量该时代人们的人格精神及道德自觉的尺度。雷锋精神是我们时代的精灵,它是以雷锋为代表的全体中国人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而奋斗的巨大精神力量;它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华民族主体精神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一个有进取心的中国人应努力具有的高尚精神品格;它表现了一种在一个经历了数千年文明发展并富有深层文化传统的民族里产生而又带有时代特征的崇高精神境界。认真学习和深刻认识雷锋精神的实质,克服过去一段时期要么片面地理解要么随意地扭曲  相似文献   

10.
《世纪桥》2016,(1)
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背景,是我国乃至世界的文化瑰宝。在上千年的历史文化熏陶下,中国人民的思想和行为都受到了有效的制约。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相结合,能够将中国的优秀文化渗透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学习中,从而使高校学生的思想、人格、人生观、价值观都得到升华,而且传统文化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载体,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扬和发展。本文将对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传统人本主义与现代自主性人格的塑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本主义对现代自主性人格的塑造,其影响是深远的,对这种影响的积极性与消极性不能一言以蔽之。它所包含的至今仍具有继承意义的个体独立性等“理性”内容,尤其值得我们在塑造现代理想人格的过程中加以发掘与探究。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本主义所谓人...  相似文献   

12.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昂向上的革命文化和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区别于国外文化形态的三个重要维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特色大学文化是由大学道德、大学理念、大学精神等核心内容构成。我们需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三个维度出发,形成以传统文脉为深厚底蕴的大学道德、以革命理想为持久力量的大学理念、以砥砺奋进为时代特征的大学精神,建设中国特色大学文化。  相似文献   

13.
戴木才 《前线》2022,(6):4-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源头。“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把握文化形态的精神实质与内在逻辑的落脚点,“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发展理念体现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历史观、文化观和发展观。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唯物史观辩证地对待传统文化,采取了批判地继承的科学态度,把它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途径,不断创造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到古为今用,对外来文化做到洋为中用,发展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相似文献   

14.
李娟 《学习导报》2011,(20):47-47
人的成长受到家庭、学校、社会三种环境的影响,其中家庭环境的影响尤为重要。在很大程度上,中国传统文化也是一种典型的血缘文化,在圣贤先哲们看来,治家是治国的基础,个人的荣辱兴衰功名祸福几乎系于整个家庭之上。所以,中国自古以来就很重视家庭教育,有“居身务期质朴,训子要有义方”的良好传统。  相似文献   

15.
与殖民时期西方国家的暴力扩张不同,从20世纪下半叶开始,特别是80年代以后,与以跨国公司为主要推动机制的经济全球化相呼应,伴随着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民族主义价值的扩张,西方文化也随之不断扩散。当代中国,网络文化、大众文化、消费文化在整体文化格局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些文化的中国形态不是有序的,而是无序的。从而,对大学生道德人格形成了种种文化冲击波。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谐社会与和合文化、和合哲学思想有着深刻的渊源关系。和合文化、和合哲学思想经历了中国古代传统形态和近代以来的马克思主义形态。中国传统和合文化、和合哲学思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间接文化源头,而马克思主义形态的和合文化、和合哲学思想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立论原则和思维生长点,抑或说是直接文化源头。  相似文献   

17.
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如异域思想文化形态对中国本土文化阵地的冲击与占领、新媒体对传统传播秩序与舆论格局的改变等。面对这一挑战,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干部在理论素养、工作理念以及应对新媒体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因此,要提升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就必须通过提升干部的理论素养与综合能力,密切关注青年教师和大学生的人格发展特点,全面提升利用新媒体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能力等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干部的能力与素质建设。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是 2 0世纪的伟人 ,他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历史 ,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而且以他摄人心魄的超群人格为后世树起了一座高大巍峨的丰碑 ,赢得了华夏儿女的敬仰。这种崇高人格的建构 ,既离不开他对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的执著追求以及对自身的严格要求 ,更是中国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和育化出来的人格奇观。中国传统文化是毛泽东人格美所展现出的东方风范的根源。正是吮吸着东方文明的琼浆玉液 ,其人格精神在中华文化的沃土中卓尔不群。一青少年时代的毛泽东 ,不仅置身于传统的家庭环境中 ,而且扎根在民族文化的土壤中 ,他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一、"以德治国"思想是我党治国方略的创新与完善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这一重要论断,是我党治国方略的创新与完善,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光辉,是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第三代领导集体治国安邦经验的精辟概括和科学总结,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德治"思想的批判继承和深刻借鉴。中国是一个具有德治传统的国家,历代圣贤都崇尚德治。我们要认真学习、研究和贯彻"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批判地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治"传统和优秀成果,坚持继承传统,着眼时代,立足现实,面向未来,不断创新,通过多层面的理论探讨,促进德治和法治相结合的思想体系的形成、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何军新 《世纪桥》2008,(11):107-108
中国特色未成年人核心价值观的塑造,关键是要站在以人为本,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高度,认清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判断标准,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灵魂,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主题,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为精髓,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基础,塑造未成年人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