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自杀性暴力犯罪是指以自杀方式 ,运用暴力手段 ,以社会及无辜他人为危害对象 ,危害后果及社会负面影响特别严重的犯罪。挫折耐受力差是行为人自杀的内在原因 ;社会暴力文化影响是其暴力心理形成的外部原因 ;社会缺乏心理救助 ,使自杀性暴力犯罪心理最终巩固。我国自杀性暴力犯罪的新趋势为 :由个人行为到被人利用 ,犯罪方式会有新的发展 ,带有邪教色彩的自杀性暴力犯罪将凸现 ,犯罪地点将涉及更为要害的场所及部位。应重视对其的研究 ,抓住预防之根本 ,加强情报信息工作 ,重视社会的心理救助。  相似文献   

2.
自杀性暴力犯罪是一个新的概念。它是随着我国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频频发生的危害社会的自杀性暴力犯罪现象而产生的。自杀性暴力犯罪不是一个法律概念,也不是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种类,它属于暴力犯罪的一种。自杀性暴力犯罪的表现形式有两种:第一种是自杀者一般采取爆炸、投毒等暴力手段与危害对象同归于尽,这种自杀犯罪形式占绝大多数;第二种是等到实现犯罪目的后再自杀。  相似文献   

3.
郑民生故意杀人案之后,个人极端暴力犯罪引起了社会的广为关注。当前我国处于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的多发期,严重危及社会稳定和群众安全感。个人极端暴力犯罪在犯罪人、被害人、行为方式、危害程度上都不同于一般暴力犯罪和有组织的犯罪行为,具有突发性极强、犯罪手段残忍、犯罪人心理异常、被害人群特殊、犯罪后果严重、示范效应强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防控这类犯罪的艰难性,因此必须采取特殊的防控措施,以减少这类犯罪的多发。  相似文献   

4.
我国正处于错综复杂的社会转型期。严重暴力犯罪案件在这一时期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大案要案多,案件增长快;青少年暴力犯罪相当突出;复合型暴力犯罪为重要特征;暴力犯罪范围扩大、新型犯罪增多;犯罪手段趋向智能化。公安侦查部门应相应加强以下工作;构建集中统一的反暴力犯罪的指挥系统、作战体系;加强情报的收集和反馈工作;制定防暴预案,以利于发案时快速处置;增强科技意识,提高技侦水平;建立快速反应机制,速战速决;以审讯为突破口,扩大战果。  相似文献   

5.
侦查实践中街头犯罪主要有:涉车盗窃、拎包、扒窃、抢夺、抢劫以及诈骗。除了街头犯罪的一般特点,奥运期间其可能呈现新的特征:涉外街头犯罪可能会增加;犯罪可能后果更严重,甚至造成恶劣国际影响;可能增加严重暴力犯罪类型;街头犯罪可能占据更多侦查资源。侦查部门应采取相应对策,以有效打击和防控。具体包括:强化证据意识;利用电子监控设备;加强对潜在街头犯罪主体的服务、管理和教育工作;强化基层基础工作;慎重处置涉外街头犯罪;警惕爆炸、绑架严重暴力犯罪。  相似文献   

6.
浅析女性犯罪人由被害到犯罪的"恶逆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女性犯罪中,有相当一部分犯罪人具有从被害人到犯罪人转变的过程,即女性犯罪的"恶逆变".女性犯罪"恶逆变"在暴力犯罪和性犯罪中比较突出,所侵害的对象具有特定性.女性犯罪"恶逆变"的发生是一个犯罪动机形成的过程,其直接动因是消极的不良情绪的长期积累,为泄愤导致"恶逆变";急于摆脱当前不幸处境,以恶抗恶,导致"恶逆变"的发生;对人生的绝望,导致"恶逆变".女性犯罪"恶逆变"与犯罪主体的消极心理密切相关.要预防女性犯罪"恶逆变",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社区环境;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预防犯罪的作用;各级司法部门要及时、严厉打击家庭暴力犯罪,运用法律手段预防女性犯罪;家庭成员之间应建立起平等和睦的关系,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女性要注意提高自身素质,自强自立.  相似文献   

7.
犯罪人与被害人是导致犯罪发生的两个方面,然而大多数人们和学者往往更多的关注犯罪人的过错对犯罪发生的作用,而忽视了被害人在犯罪发生中的作用。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着很多被害人过错诱发犯罪发生、促进犯罪实施、促成犯罪后果等作用。研究被害人过错中的有意过错,对减少和预防犯罪的发生,降低犯罪的危害程度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暴力犯罪中被害人有意过错在犯罪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旨在通过运用这一结论提出建议,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打击暴力犯罪。  相似文献   

8.
2013年中国犯罪形势分析及2014年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全国犯罪数量同比有所下降,其中暴力犯罪案件连续呈下降态势。个人极端暴力、暴力恐怖、持枪抢劫等严重暴力犯罪案件的频发,盗窃、诈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的高居不下,网络犯罪的持续增多,制假售假的屡禁不止等,仍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安全感。毒品犯罪、赌博犯罪、网络犯罪出现了新情况和新特点,职务犯罪和环境犯罪刑事立案数增长幅度较大。2013年可能会成为全国犯罪数量下降的拐点,2014年犯罪数量会出现下降或持平的走势。对当前频发的严重暴力犯罪和多发的侵犯财产犯罪、经济犯罪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遏制高发的势头。  相似文献   

9.
恐怖主义是政治学的概念 ,犯罪学应确立恐怖犯罪概念。与传统暴力犯罪相比 ,恐怖犯罪的侵害对象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 ,并带有明显的政治性和社会性。恐怖犯罪可以分为个人型的恐怖犯罪和有组织型的恐怖犯罪。在犯罪学视野下 ,政治性不应成为恐怖犯罪的本质特征 ,恐怖犯罪的目的可以是多元化的。在恐怖犯罪泛滥问题上 ,我国新闻媒体应吸取西方传媒的经验和教训 ,避免成为恐怖犯罪的政治宣传机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大陆黑社会性质犯罪的特点及其刑事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大陆黑社会性质组织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黑社会性质组织具有共性 ,即组织性、经济性、群体性、腐蚀性。同时 ,它又有自己的特点 ,表现为发展的不均衡性、亚文化之独特性、突出的地域性、主体的特殊性、暴力犯罪突出。我国刑法规定了有关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犯罪 ,但还存在诸多不足 ,应予完善。从刑事实体法角度而言 ,应增加有关黑社会组织的犯罪 ,增设财产刑 ;从刑事程序法角度而言 ,应加强对证人的保护 ,扩大证据收集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恐怖犯罪三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恐怖主义是政治学的概念,犯罪学应确立恐怖犯罪概念.与传统暴力犯罪相比,恐怖犯罪的侵害对象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并带有明显的政治性和社会性.恐怖犯罪可以分为个人型的恐怖犯罪和有组织型的恐怖犯罪.在犯罪学视野下,政治性不应成为恐怖犯罪的本质特征,恐怖犯罪的目的可以是多元化的.在恐怖犯罪泛滥问题上,我国新闻媒体应吸取西方传媒的经验和教训,避免成为恐怖犯罪的政治宣传机器.  相似文献   

12.
暴力犯罪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矛盾日趋突出,犯罪率急剧上升。其中,暴力犯罪是我国目前刑事犯罪活动中十分突出的犯罪现象,社会危害性极大。研究暴力犯罪的原因、心理机制、犯罪者的人格特征,从而提供预防和控制犯罪的途径,就成了当时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因此,本文从暴力犯罪心理这一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对预防暴力犯罪、维护稳定的社会秩序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刑法意义上的家庭暴力犯罪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使用暴力或者变相暴力,摧残他人身心健康,严重扰乱家庭秩序,带有严重社会危害性,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除了法律类型之外,在学理上,家庭暴力犯罪还可划分为硬性暴力犯罪、软性暴力犯罪和精神暴力犯罪等类型。基于家庭的特殊性和个案的特殊性可以对其施予刑罚个别化处置,但总体而言,对家庭暴力犯罪的刑法规制不能与其他暴力犯罪的刑法规制偏离甚远,以免人为割裂其适用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统一性。由此,还需要进一步梳理关涉家庭暴力犯罪之刑事立法,尽量排除法律体系之间衔接不畅、刑法立法不周延、罪名设置不科学、罪域安排不合理、刑罚度量不均衡等立法技术缺陷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有关正当防卫规定中 ,《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规定的“行凶、杀人、抢劫、强奸 ,绑架”这几种犯罪并非全部都是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 ;“行凶”并非是一个罪名 ;“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犯罪应注意它侵犯的双重客体 ;对“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的规定含义较模糊、不明确。建议《刑法》修改时将“行凶”一词删去 ,增加防卫行为主观条件的规定 ,采取明确列举的方式规定此种防卫的具体行为的对象  相似文献   

15.
浅析个人极端暴力犯罪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个人极端暴力犯罪是当前我国突出的犯罪类型,危害后果极其严重,社会影响极其恶劣。其特征是犯罪主体弱势性、犯罪动机报复性、犯罪行为攻击性、犯罪性质恐怖性和犯罪影响关注性;其生成机理有着深刻的社会因素和复杂的个体因素。科学防范、有效治理个人极端暴力犯罪,必须在案件预防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措施上下功夫,从而有效保障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6.
苏共中央六月全会(1983年)决议《党的思想与群众政治工作中的迫切问题》指出,当前,在小资产阶级心理泛滥的地方,大量犯罪案件是在人际之间、日常生活领域中发生的。早在十五年前就有人预料,在现代条件下,在我们的社会早巳消灭了剥削阶级残余时,犯罪行为常常具有日常犯罪的特点,这一看法逐渐得到证实。日常生活中的犯罪,就其性质和意图来看,可分为流氓犯罪、暴力犯罪、贪利犯罪  相似文献   

17.
暴力犯罪被害人问题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暴力犯罪是以人身加害或心理强制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犯罪。在暴力犯罪中,加害人对被害人的选择既受其加害目的的支配,也为被害人的自身状况和特有的被害情境所影响。从暴力犯罪加害人的加害目的以及被害人自身状况角度分析,加害人对被害对象的选择与被害人的生理与心理特征、社会角色与社会活动特征、被害人的过错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至于被害情境的出现,更多的则与加害人能否获得犯罪收益和能否逃避惩罚具有较大的相关性,从这个角度讲,被害人所处的客观情境对加害人具有诱导作用。所以,从被害人方面预防暴力犯罪,必须要树立加害人与被害人一体化的观点,着眼于在加害人与被害人的互动中降低易被害因素在行为人中出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现代城市住宅区的犯罪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城市住宅区犯罪的特点是:犯罪类型主要是侵财型犯罪并常引发人身伤害、凶杀等暴力犯罪;犯罪形式多属于机遇型;多发于农忙前或春节前后;在城乡结合部的新建住宅小区、治安管辖责任不明确及开放型小区发案率较高。此类犯罪多发的主要原因有:公安机关基层基础工作薄弱;居委会应有的职能作用未充分发挥;邻里人际关系淡化,“匿名现象”增强。现代城市住宅区的犯罪预防应做好以下工作:加强基层公安机关的治安管理基础防范工作,包括公安派出所改变重打击破案、轻基础防范的工作模式,加强人口管理特别是对暂住和重点人口的管理工作力度,建立良好的警民关系,有效预防和震慑住宅区犯罪;发挥居委会等居民组织在住宅区犯罪预防方面的作用;通过环境规划和设计来预防犯罪;有的放矢地采取具体防范措施,加强对时间和空间死角的安全防范等。  相似文献   

19.
现阶段北京市侵财犯罪主要呈现侵财犯罪走高,暴力犯罪下降,有广泛社会影响力案件屡有发生,多发性侵财犯罪稳定中呈现变量,犯罪时空分布有规律,地域性侵财犯罪职业化发展明显,作案手段更替迅速、多种方式叠加使用,犯罪主体流动性、低龄化等突出特点。侵财犯罪侦查的战略思路和主要策略包括打系列、打团伙、打规模、强支撑、重防范和强化队伍建设、深化工作机制、提升多维手段。侵财案件侦查实践中,大数据的发展提供了大数据侦查新模式、可量化的预测、精确性和相关性并重的思维,今后一段时期应着力于转变理念,制定规划、拓展整合数据来源、提升智能处理能力和专业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20.
网络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及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网络不良文化的传播 ,导致青少年心理扭曲 ,并加快犯罪的进程。具体表现为 :网络传播西方价值形态文化 ,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网络的淫秽站点泛滥 ,对青少年危害极大 ,导致青少年性犯罪与暴力犯罪增加 ;网络暴力文化的传播 ,对青少年的行为产生误导 ,导致校园暴力和有组织犯罪的增加 ;网络散布仇恨情绪 ,宣扬恐怖主义以及其它邪恶思想 ,使青少年中毒至深。受网络影响 ,传统的青少年犯罪形态发生了新的变化。为有效地防范与控制网络条件下的青少年犯罪问题 ,应发展良好的网络文化 ,引导主流的文化氛围 ,培养青少年正确的网络伦理道德 ;完善刑事与行政立法 ,对网络不法行为进行科学的界定 ,为有效打击青少年涉网犯罪提供法律依据 ;建立专门化的网络执法机构 ,有效地防控青少年涉网犯罪 ;立足教育和引导 ,重在预防 ,通过综合治理进行防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