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开发与发展中,由于地方财力有限,国家扶贫开发资金的分配有着多重经济功能。其一,资金的流向和流量导向着区域生产要素的流向和流量,直接制约着资源的时序配且和时序效益;其二,资金的分配结构调节着资源配置的产业部门结构、产业区域布局结构,直接影响着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益、布局效益和规模效益;其三,资金分配原则和效能强烈约束着资金运动效率、资金使用效益和资金积累能力。可见,扶贫开发资金分配是影响贫区经济运行和发展的重要经济变量。而决定这一变量的性质、结构、流向及效能的内在力量又在于扶贫开发资…  相似文献   

2.
杨颂 《重庆行政》2010,12(1):74-76
资金是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其配置方向决定着县域经济增长的方式与质量。资金趋利性的市场化配置,就必然导致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资金流向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资金趋利性的理性流向产生资金配置的结构性失衡则不利于缩小经济欠发达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间的经济差距,也不利于国家西部开发经济金融政策意图及资金扶持作用的充分发挥。本文结合重庆市巫山县资金外流情况,  相似文献   

3.
<正>如今,农民工返乡创业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特别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农民工返乡创业,会促使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从发达地区流向落后的农  相似文献   

4.
王丽颖 《长白学刊》2013,(2):109-112
中央银行统一的货币政策在不同区域之间的实施效果有着较大不同,制约了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并进一步加剧了各区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作为欠发达地区的代表吉林省和发达地区的代表浙江省,二者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开发程度、产业结构和金融环境等方面的不同,货币政策效应呈现出明显差异。为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中央银行可在统一货币政策指导下,对再贷款、再贴现、窗口指导等货币政策工具作适当的区域化调整。  相似文献   

5.
投资环境是指在投资的一定区域内对投资所要达到的目标产生有利或不利影响的外部条件,它包括区域范围内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自然地理、基础设施、服务等。良好的投资环境可以加快投资项目的建设进度,缩短项目建设周期,增加投资产出,提高投资经济效益,从而推动该地区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投资者总希望资金投向最有利的地点,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投资环境优越则可增加产出,降低投资成本,因而一般情况下,投资总是流向环境优越的区域,优化投资环境也就成为吸纳投资的重要手段。投资环境在现代经济中日益突出的作用,使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争相改善投资环境,以期吸收更多的投资,发展本国经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形成了中央地方企业等不同层次的多元经济主体,与此相应地形成投资主体多元的新格局,同时,由于不同经济区域有自己的产业特长,经济发展不平衡,各经济区域必须经常与其他区域进行能量交换才能促进本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为吸引这些技术和资金,各地区制定了各种优惠政策,形成了  相似文献   

6.
聂磊 《淮海论坛》2012,(1):15-17
2011年温州老板的不断跑路折射出温州区域金融发展的一个困局,即丰裕的民间资本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两难困境,问题的核心在于民间资本无法有效转化为推动当地中小企业、实业发展的资金投入。长期以来,由于资金的逐利性,金融资源不断从贫困地区流向发达地区,从农村流向城市,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口流动现状及未来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和平时期人口流动的主要动力是经济和人口的地区差距。地区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劳动力流向就业机会更好的地区,人口老化的地区需要吸引外来年轻劳动力以维持经济增长的活力。近年来,人口流动已成为全球经济和发展议题中的重要内容,中国的人口流动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8.
(一)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差距,这个战略决策为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一个十分有利的重要条件。云南民族山区地区将在产业发展、重大建设项目安排、资金等方面得到政策倾斜。然而,云南民族山区地区,其内部生产要素组合机制欠佳,又将会大大降低中央倾斜政策所带来的效应。生产要素中最致命的是人才、技术的奇缺,劳动者素质低下。而人才、技术的奇缺,关键又在于教育发展的滞后。人才、技术不足,资金流向难以保证,即使国家把资金重点投向了云南民族山区地区,其中相当部分也仍免不…  相似文献   

9.
我国对外传播的失衡表现为新闻流向与流量的失衡两个方面,即我国接收了大量从发达国家流入的新闻信息,而我国流向发达国家的新闻信息量并不大。这种对外传播中的失衡给我国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必须寻求再平衡。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国家政策的倾斜以及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我国在吸引外资方面呈现明显的地域格局,外资在我国境内的流向表现为东部与中西部落差较大的不平衡状态。当前我国是国际投资的热点区域,东部地区产业和资本的梯度转移为中部吸收外资提供了良机。因此中部地区应当营造有利引资的良好环境,通过利用外资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1.
区域经济活动外部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分工高度专业化和联系日趋紧密的现代经济格局下,区域经济活动有较强的外部性。不管是正外部性还是负外部性,其结果都会导致经济活动缺乏效率或资源配置远离最优状态。区域经济活动外部性分为技术外部性和资金外部性,本文分析区域经济活动外部性的内涵和产生根源,结合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和长江上游地区生态屏障建设的外部性分析,针对外部性的不同类型,提出明晰产权以减少技术外部性、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以减小资金外部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从某种程度上言之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种规律 ,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在我国 ,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形成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在唐代以前 ,中国西北部地区经济占有重要地位 ,自宋代特别是南宋以来 ,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移向东南地区 ,同时 ,政治和文化中心也随之东移 ,明清以来 ,东西部地区社会发展总体差距拉大。新中国成立后 ,区域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构成了中国国情的基本特点之一。因此 ,如何合理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以正确地处理沿海与内地的关系 ,做到充分发挥地区优势以推动地…  相似文献   

13.
欠发达地区:培育产业是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正确认识我省的欠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是经济不平衡发展的产物。欠发达地区的存在具有普遍性、相对性、动态性和特殊性。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经济发展过程中遍存在的现象,无论在世界范围还是在区域层次上,欠发达地区都是普遍存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优先的资源配置原则,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必然加剧区域经济发展的  相似文献   

14.
信息平台     
农业资本积累呈不平衡趋势《中国经济时报》报道,中国目前正在经历一个农业资本积累的重要阶段,并呈现地区不平衡趋势。当前农业资本积累集中在大城市周围和东部沿海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而西部缺少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城市,有限的资金和人才又大量流向东部,造成就业机会更加短缺,而且西部农产品的成本和价格还要超过东部发达地区。在农业资本加快积累的时期,这种不平衡使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农业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中部的出路是“东联西拓”目前,在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的形势下,西部很热、东部很忙、中部很茫然。中部的出路是“东联西…  相似文献   

15.
浅议地区差距问题杜琼建国后,我国曾在经济发展战略上特别强调各地区的平衡发展,一度使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差距缩小许多。然而,这种片面追求区域间经济的平衡发展,使得资源和资金在分配上只能采取平均主义的做法。各种资金、资源、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得...  相似文献   

16.
由于自然因素和历史因素的影响,越南南部、北部和中部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1986年越南实行革新开放后,地区发展差异有所加剧。为了平衡地区发展差异,越南政府实施重点经济区域发展战略,分别在北部、中部和南部各设立一个重点经济区域,把平衡地区发展与国家整体产业结构布局结合起来,通过政策指引,充分发挥各区域的优势,以点带面,带动区域内经济发展,缩小各地区的发展差异,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7.
预算外资金的流量,流向及管理等方面,有许多问题有待我们从理论与实践上作出回答。本文仅从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联动效应的角度,通过对现行预算外资金管理政策和管理办法的反思,探讨实现整个预算外资金管理的综合调整对策。一、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外资金及联动效应。企业预算外资金,是按照现行财务制度的规定主要从企业的成本费用和留利中提留形成的。它一  相似文献   

18.
货币政策可能通过区域中的有结构差异的各产业对政策冲击产生出不同反应,各产业对货币政策的敏感度排序为:东部是"二、三、一",中部是"一、二、三".西部是"三、二、一".通过建立基于VAR模型的中国货币政策区域分配效应的实证研究,可以看出区域产业结构在横向上各区域(省)不一样,纵向上同一产业在各区域(省)的分布也不平衡.因此,各区域可依据各自经济和产业发展空间,对应具有区域特征的互补性货币政策之外的金融工具,并考虑结合西部大开发的财政政策,采取多样化的金融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乐清率先进行市场取向改革,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迅速从一个农业县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工贸城市,2002年,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国百强县市第33位。总结乐清发展的经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抓住机遇,为各类经济主体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当前,全国各地都在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区域之间竞争非常激烈。在这种形势下,发展环境已成为决定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流向及影响地区发展快慢的主要因素,成为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核心内容。为了争创发展新优势,乐清把改善发展环境作为提升综合竞争力的生命线来抓,于2002年6月建立行政服务…  相似文献   

20.
基础设施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前提。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促进直接生产部门的建立和发展,而且推动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革,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由于基础设施一般都是投资规模大、配套性强、涉及范围广、资金收益率低、投资回收期长,因而其建设和发展与直接生产部门相比,往往容易滞后而成为经济发展中的“瓶颈”,制约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尤其是随着当今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区域基础设施能否综合协调、持续地发展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此,探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基础设施的重要支撑作用及其协调发展的理论和方法,就成为本文研究的主题。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有各种各样的战略模式,从空间组织模式看,不外是区域平衡发展、不平衡发展和一体化发展三种主要的战略模式。 区域经济平衡发展模式,是把经济均衡增长的理论运用于区域经济发展而形成的发展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